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
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méihuāèrshǒu--qiánchéngzhī

chùhuāxiānfàngxiàngnánsānliǎngcūn

wèichūntiānshìmèngchèyuèyán

qiěhūnsànxiáncuìxuān

zhòngfāngjiǔlàizhàogānkūn

cánxuěmàimàizhàobīn

rènyuèfángtiānchūn

fānghuápíngshǎngfēngwèishuíqīn

zhǐjuéménhòupáihuáishìyǒurén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2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东溟。沙屿布棋,飚轮测线,龙骧万斛难经。笳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è)东溟¹。沙屿²布棋³,飚(biāo)测线,龙骧(xiāng)万斛(hú)难经。笳(jiā)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hòu)帆影里矗危旌(jīng)
译文:翠绿的峭壁刺入天空,雪白的巨浪排山倒海,雄起险要的关隘据守着东海。浅滩与暗礁如棋子般密布,御风而行的神车测量着航线,能载重万斛的巨轮也难以通过。笳鼓声正在相连成片的军营中响起,试听半夜回荡的潮水声,仿佛在为这军乐声助威。还有如楼房般的轮船,在林立的风帆营里高耸着旗帜。
注释:¹东溟:东海。²沙屿:指岛屿,有暗沙礁岛。³布棋:星罗棋布。⁴飚轮:轮船。⁵龙骧:指喻大船。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龙骧万斛不敢过”。⁶楼船:此处指敌舰。⁷鲎:介类,腹部甲壳上翘似帆,人称鲎帆。鲎,读若“后”。⁸矗:耸,挺立。⁹危旌:高扬的舰旗。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唳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追思燕颔(hàn)(xūn)¹,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²?警鹤唳(lì)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³。有獞(tóng)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译文:追忆当年生有燕颔福相的定远侯班超的功业,试问如今有谁能像他一样投健笔从戎,更请长缨出战呢?白鹤在空中鸣叫示警,海鱼在月下疯狂地舞动,战乱危机暗暗涌入了春日的边城。将领们正在营帐中坐谈兵事。既有边地如花的女子来为他们压米取酒,又有引剑挥舞的豪兴,剑下疾风生。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炎热的岛屿上洗净兵甲长不用,令沧海上染血的浑浊波涛都倾泻干净呢?
注释:¹燕颔勋名:指历史名将如班超,《后汉书·班超传》中有看相者对班超所说的话:“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²投笔、请缨:投笔从戎,建功立业。³“玉帐”句:指将帅们沉缅歌舞酒色,空谈纸上兵。玉帐:谓军营。⁴獞花:指女僮,舞姬。此词指少数民族有侮意。獞:僮。⁵甚日:何日。⁶炎洲:南方闽粤一带。⁷洗甲:结束战争。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到1885年间发生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战争之一。其时法国帝国主义先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使越南沦为“保护国”;接着于1883年底向中国军队进攻,挑开了战争序幕。腐朽的清政府力主议和,于1884年五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在天津与法国使节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从而更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饕餮野心。六月法军向谅山发动进攻,并将战争扩大到海上,八月进攻台湾,袭击福州马尾,战火在台、澎海域和越南两个地区燃起。十月法军一度攻占基隆,并妄图深入台北,遭到清军和台湾人民顽强抵抗,在淡水一战中受了重创,法国侵占台湾的计划终于粉碎了。在战争初始阶段,清廷水陆两师本尚称锐勇,态势并非不利,相反是应该能操胜券的。但主帅无意于战,故闽、台海战一接触,福州前线即因主帅何如璋畏葸动摇而遭到惨败,紧接着基隆亦失守,酿成令人扼腕悲慨的局面。最后虽恢复了失地,但依然以可耻的《中法新约》的签订宣告结束了这场战争。

  张景祁晚年宦游台湾,中法战事蔓延海上时,张氏是身历目击者。他的《甲申志愤》、《甲申乙酉纪事诗》以及《新蘅词》中一组纪事词就是这次战争的“史诗”。特别是这些纪事词,确实如谭献所说,“笳吹频惊,苍凉词史,穷发一隅,增成故实”(《箧中词续》),是清词的一宗瑰宝。这首《望海潮》写于基隆未失守前,词所表现的战备松弛、文恬武嬉的腐败状以及作者的忧愤都极其真实,是史的艺术笔录。

  词的上片从首句到“添助军声”,运用赋的铺陈手法,把基隆的险峻地势和重兵镇守的“雄关”气象作了着意的描述和刻划。基隆地处台湾岛北端,旧名鸡笼,是台北的门户。作为重要的港口它倚山面海,确实可称“金台锁钥”。张景祁一起手就抓住了山势“插天”,海涛“排山”的特点,在海、山、天三者间构形一个“险扼东溟”的形势,文字冼练而雄劲。接着天险之写后面,又是一个四字对句连六字句式的人防的描述。他说沿海岸线的星罗棋布的礁屿上都有守防,战船巡游在沿海一带连成线形连环之师。有点有线,应该说是颇有固若金汤之势了,所以他说哪怕你是“龙骧万斛”也休想经此险关入侵。斛,量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万斛极言其重大,犹如今日所说万吨。龙骧,原意为威武将领,此处谓统帅大战船的将帅。以上是水上的防守,陆上呢?“笳鼓正连营”,也是阵营密布。夜半回潮助军声之威,则是在气氛上增添一笔,肃杀威严之极。可是,在如此貌似壁垒森严的海陆防卫之前,何以竟然出现“鲎帆影里矗危旌”的“楼船”呢?按理,既然是“雄关险扼东溟”,就不该容许“楼船”——敌舟来游弋的,然而事实却是闯来了“鲎帆”!上片这末一句语调极为冷峻的描绘,与前面严整的铺陈适成对比,将“我军亦不之诘也”的松懈的神情或托大、掉以轻心以至麻痹状态充分揭露出来。鲎,海中动物名,带甲壳,背骨高如帆,有风则举,尾呈剑状。词中用以比喻法军战舰。危旌,高高扯起的旗帜。

  词的下片以暴露的手法回答为什么“尚有楼船”高扬“危旌”的种种原因,同时披露了作者的忧愤悲慨情怀。张景祁首先感慨的是主帅权臣中没有真正坚毅富斗志,报国具赤胆的人。所以他要怀念东汉的那位燕颔虎须、投笔从戎的班超,发出今天有谁“更请长缨”的呐喊声。他预感到局势危急,“警鹤唳空”二句即是比拟风惊鹤唳、“狂鱼”嚣张的形势,认定战火将很快从边境之外引向内陆。“春城”指喻依然沉浸在升平状态中的城邑。“玉帐坐谈兵”以下写出大吏将帅们仍沉湎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淫靡中,或“僮花压酒”,美姬伴饮,或“引剑风生”,纸上谈兵。结句以迷惘的问语形式来表现,是词人忧心忡忡的情思的发露,他慨叹何日战火结束,外侮中止,四海真正清平?

  词不以含蓄称,也不是传统的比兴之作,并且少有辟典。张景祁词是从“浙派”入手的,但时势人心的变异,现实政况的刺激,他不能不一变而为沉慨悲吭,不作舒缓抽理之吟。只是在句式的锤炼上,气韵的讲究雅洁这些方面看,仍还可以感觉到他的艺术倾向的。特别象“警鹤唳空,狂鱼舞月”,“僮花压酒,引剑风生”这类四字对句的工整精警,最能审辨出浙派词风的艺术趣味来。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众星罗列¹夜明深,岩点孤灯²月未沉。
译文:众多星星像棋子排列,使夜空显得非常幽深。尚未西沉的月亮像一盏孤灯在山崖上点亮。
注释:¹罗列:排列。²孤灯:指月亮。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圆满光华¹不磨莹(yíng)²,挂在青天是我心。
译文:光彩明丽、圆满如镜的月亮不用打磨也晶莹剔透。那挂在青天上的,就是我的一颗心哪。
注释:¹光华:光彩明丽。²莹:光亮透明状。

zhòngxīngluólièmíngshēn--hánshān

zhòngxīngluólièmíngshēnyándiǎndēngyuèwèichén

yuánmǎnguānghuáyíngguàzàiqīngtiānshìxīn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shēng)¹容易学,酒醒添得愁无限。
译文:繁茂枝头,有梅花纷纷飘落,落时仿若带着不舍,学着雪花随风飞舞。旧时的笙歌舞曲草草随风散去,平白为酒醒之时更添几分离愁。
注释:¹笙歌:吹笙唱歌。容易:轻易。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¹,暮景烟深浅。一晌²凭栏人不见,鲛(jiāo)(xiāo)³(yǎn)思量遍。
译文:人去楼空,春山四面凄寒,人如征鸿离散,暮烟隐约。片刻间倚着栏杆的人已不见踪影,用珍贵的巾帕掩面哭泣,思量了一遍又一遍。
注释:¹征鸿:远行的大雁。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²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³鲛绡: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⁴掩泪:掩面而泣。

  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学,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学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学,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学真容易”也。面对此易落易学的短哲无常之人世,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学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忽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居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缘故。可是正中又毕竟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然含蕴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望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学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学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情景极为明白清晰,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仔细寻味此词,故有此误解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怀思的感情的缘故,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如果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确实有他所怀念的某一具体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待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满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用心去体味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名篇词例选说:北京出版社,2014:7

quèzhī··méiluòfánzhīqiānwànpiàn--féngyán

méiluòfánzhīqiānwànpiànyóuduōqíngxuéxuěsuífēngzhuǎnzuóshēngróngsànjiǔxǐngtiānchóuxiàn

lóushàngchūnshānhánmiànguòjǐnzhēng鸿hóngjǐngyānshēnqiǎnshǎngpínglánrénjiànjiāoxiāoyǎnlèiliàngbiàn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我车既攻¹,我马既同²。四牡庞庞³,驾言(cú)
译文:我的狩猎车早已整治坚利,供我驱驰的马儿早已备齐。看那四匹雄马有多健壮啊,驾起车竟直奔往东部郡地。
注释:¹攻:修缮。²同:齐,指选择调配足力相当的健马驾车。³庞庞:马高大强壮貌。⁴言:句中语气词。⁵徂:往。⁶驾:驾都洛阳。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田车¹既好,四牡孔²(fù)³。驾有甫草,驾言行狩(shòu)
译文:我的狩猎车早已准备完善,看那四匹雄马有多么强健。东都洛邑有很大一块圃田,驾起车奔往那里打猎射雁。
注释:¹田车:猎车。²孔:甚。³阜:高大肥硕有气势。⁴甫:通“圃”,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⁵行狩:行狩猎之事。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之子¹于苗²,选³徒嚣(áo)。建旐(zhào)设旄(máo),搏兽于敖(áo)
译文:天子在夏季安排狩猎活动,点数步卒随从一派喧哗声。车上遍插龟蛇旗和旄尾旗,驾起车去敖那里打猎兜风。
注释:¹之子:那人,指天子。²苗:毛传:“夏猎曰苗。”³选:通“算”,清点。⁴嚣嚣:声音嘈杂。⁵旐:绘有龟蛇图案的旗。⁶旄:饰牦牛尾的旗。⁷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驾北。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¹。赤芾(fú)²金舄(xì)³,会同有绎
译文:驾驭四匹雄壮宝马来狩猎,这四匹马儿跑起来多和谐。诸侯们穿着红蔽膝金马靴,从四方赶来会朝络绎不绝。
注释:。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¹²既佽(cì)³,弓矢(shǐ)既调(tiáo)。射夫既同,助我举(zī)
译文:射箭的板指护臂早已戴上,强弓和羽箭也已调适停当,射手随从们都已集合到位,就等着帮我把猎物来抬扛。
注释:¹决: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²拾:皮制的护臂,射箭时缚在左臂上。³佽:“齐”之假借字,齐备之意。⁴调:调和,相称。⁵同:合耦,指比赛射箭的人找到对手。⁷举:取。⁸柴:即“紫”,或作“胔”,堆积的动物尸体。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四黄¹既驾,两骖(cān)²不猗(yǐ)³。不失其驰,舍矢
译文:只见四匹黄骠马齐驱并驾,辕两侧的骖马照直往前拉;驭手驱车进退转旋皆有法,天子诸侯显身手箭不虚发。
注释:¹四黄:四匹黄色的马。²两骖:四匹马驾车时两边的马叫骖。³猗:通“倚”,偏差。⁴驰:驰驱之法。⁵舍矢:放箭。⁶如:而。⁷破:射中。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萧萧¹马鸣,悠悠²旆旌。徒御³,大庖(páo)不盈。
译文:猎罢得宽馀马儿萧萧长鸣,旌旗猎猎随晚风轻轻飘动。步卒驭手们静悄悄地列队,君王的后厨堆满了猎物。
注释:¹萧萧:马长鸣声。²悠悠:旌旗轻轻飘动貌。³徒御:徒步拉车的士卒。⁴不:语助词。无义,下句同。⁵惊:“警”之假借字,机警。⁶大庖:天子的厨房。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之子于¹²,有闻无声。允³矣君子,展也大成
译文:大队人马井然有序转回程,只闻车马行进不闻人语声。君王是多么仁义可信赖啊,一定会成就伟业天下治平!
注释:¹于:往。²征:行,此处指田猎归来。³允:确实。⁴君子:指天子。⁵展:诚然,的确。⁶大成:成大功。

  这是一首记述天子会同诸侯田猎故事的诗篇。《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而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是全诗的总貌,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61-364

chēgōng

míng xiānqín 

chēgōng tóng lónglóng jiàyándōng 
tiànchēhǎo kǒng dōngyǒucǎo jiàyánxíngshòu 
zhīmiáo suànáoáo jiànzhàoshèmáo shòuáo 
jià  chìjīn huìtóngyǒu 
juéshí gōngshǐtiáo shètóng zhù 
huángjià liǎngcān shīchí shěshǐ 
xiāoxiāomíng yōuyōupèijīng jǐng páoyíng 
zhīzhēng yǒuwènshēng yǔnjūn zhǎnchéng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路回¹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译文: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靠近石头的岸边,老树的枝头伸出墙外面。
注释:¹回:盘环,转折。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野水合¹诸涧(jiàn)²,桃花成一村。
译文:很多小小的流水汇合流淌在两山间,山村里面的桃花全部开了。
注释:¹合:汇合。²诸涧:多处的涧水。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呼鸡过篱合(zhà)¹,行酒²尽儿孙。
译文:小鸡们嬉闹着抢着过篱笆,儿孙们积极给爷爷添酒尽孝心。
注释:¹篱合:合栏,以竹木编成的篱笆。²行酒:给人斟酒。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译文:当我老了时候,我也要这样的归隐,恰好我家门前就有一座山峰。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饮,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家乡附近有南漪湖,这首《过湖北山家》是作者泛舟出游中的即兴之作。

  诗之起笔颇为悠然。那当是在随水而行的小舟之上,“路回”水转之同,便见有一带“石岸”。诗人舍舟登岸,行走在谁家墙院之外。心境既不忧急,意兴自更盎然,就连那拔出“墙根护的苍苍“老”树,竟也引得他流连兴叹了。

  这开篇两句吐语平平,似乎并无惊人之处。再信步走去,漫步可听到一阵琮琮、潺潺的水声。寻声丽前。才发现原来有一泓“野水”,正沿着曲曲的山脚畅流。倘要推究这水的源头,只要抬头望一眼便明白了:那是由许多条山涧细流汇聚而成的。它究竟有多清纯,而且伴和着怎样一种幽幽的草苔清香,就恐怕只有诗人才能领略到了。如果“野水合诸涧”之境,还未免过于幽清,则“桃花成一村”句的跳出,便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幽幽的流水之音尚在耳边呜响,一派红丽的“桃花”,已如火如霞般照亮了诗人的眼目。那是春日温馨的微笑,更是山民热情的问侯。看在它的“落英缤纷”之中,正掩映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茅舍,那篱栅,那鸣鸡吠狗、语声人影,全随着“桃花”的耀现而显露在了诗人眼前。

  全诗至此平中出奇,将读者引入了料想不到的新奇之境。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桃花源”,诗人也无意像武陵人那样进入其间,以一享“山家一父老的待客热情,他只是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眺望几眼,便被那宁和、怡悦的生活景象迷住了:“呼鸡过篱栅”句所描摹的,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妇,正披着午闻的清荫,或是落日的斜晖,手托食盆、穿过篱栅,吆唤着散在四处的鸡群,至于她飘散的白发,怎样拂过皱纹环布的眼眉;爽朗的语声,怎样回应着欣喜奔返的鸡呜之音,诗中芷留有许多“空白”,全凭读者想像去补充了。“行酒尽儿孙”句,则由篱栅外景转向了场院,那里的石台边,正摆开一场老少团聚的宴饮。主人公无疑是位鹤发童颜的老爹,“儿孙”们则团团围坐,带着欢声笑语,给老爹酌酒助兴,至于老爹怎样因滔酣而酡颜乜眼,儿孙怎样笑得灿若春花,包括空气中怎样飘浮着山禽野味的香味,也全可在字行间仿佛一二。

  这样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淳朴和温馨,对于久在仕途中奔波的诗人采说,恐怕只有在孩提时代才领略过,并且早已被官场的烦嚣和尘俗,搅扰得恍若隔世了。而今,经了路过“湖北山家”的欣悦一瞥,便又从淡淡的记忆深处溶溶涌出,令诗人那样向往和依恋l这才是人生无限亲切的起点和归宿。与这样的生活相比,那官场的钻营、倾轧、争斗生涯,便显得何其纷扰和令人憎氏一股深切的归隐之情,由此浓浓地笼盖了诗人。好在他终于可以抽身“隐”退的可能,何不就此定下决心,在家乡领略这晚年的亲情和怡乐。“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正就在家门的对面。

  全诗收结之处,正是诗人在“湖北山家”生活景象的触动下,转入对隐居生涯的动情展望之时。这其问该有几分酸涩、几分欣喜,也全留在结句之外,一任读者自已去固味了。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919页

guòběishānjiā

shīrùnzhāng qīngdài 

huílínshíàn shùlǎochūqiánggēn 
shuǐzhūjiàn táohuāchéngcūn 
guòzhà xíngjiǔjìnérsùn 
lǎojiāngyǐn qiánfēngqiàduìm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