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旌西驻小沙河,结队争看碧玉珂。
牙旌西驻小沙河,结队争看碧玉珂。
万灶晴烟云自减,六花雄阵雪初多。
万灶晴烟云自减,六花雄阵雪初多。
作盐漫笑和羹手,拊髀谁挥指日戈。
作盐漫笑和羹手,拊髀谁挥指日戈。
匹马长鸣应有意,健儿新挽武刚过。
匹马长鸣应有意,健儿新挽武刚过。

yuèzhōngyòusuǒyánchǎng--sūnchéngzōng

jīng西zhùxiǎoshājiéduìzhēngkàn

wànzàoqíngyānyúnjiǎnliùhuāxióngzhènxuěchūduō

zuòyánmànxiàogēngshǒushuíhuīzhǐ

zhǎngmíngyīngyǒujiànérxīnwǎngāngguò

孙承宗

孙承宗

(1563—1638)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¹
译文:我与主人素不相识,偶尔来此一坐,是为了观赏林木山泉。
注释:袁氏别业:即袁姓人家的园林。别业,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戏处所,即别墅、别馆,一般都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偶然到此一游,还在人家的墙壁上写了这首诗。¹林泉:树林和山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莫谩(màn)¹愁沽²酒,囊(náng)³中自有钱。
译文:今天用不着为买酒而发愁,我的口袋里正巧装满了铜钱。
注释:¹谩:空,原意是欺骗,这里指担心。²沽:买。³囊:口袋。

  这首留题记游的即兴之作,颇能表现诗人潇洒坦荡的性情。诗的首句写诗人访问袁氏别业,其实与别业的主人并不认识;次句写诗人不仅贸然来访,而且还选了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后两句写诗人劝主人不要为买酒招待客人担心,客人口袋里自有买酒的钱。全诗清新脱俗,别有风味。

  诗人并非专程访友,只是随性游春至此,因为风景优美,虽然主人不相识,仍然停留下来,“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不是一个开朗、洒脱、好交友、好结客的人,是不会这样行事的。

  既然留下来了,对着周遭美景,不可枯坐,要饮酒赏春,诗人心里这样想着,嘴上也就说了出来,“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主人你可不要发愁、唠叨说你没钱买酒呀,我的荷包里自有钱。只要你能陪着我,咱们来痛快地喝上一杯,如何?”这真是心无城府,豪放、洒脱、大方。

  拥有这样的天真,这样的豪爽,无怪乎老贺归乡,最先迎上来的是一群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比起苏轼“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参寥《东坡先生挽词》),别是一番景象。

  这首诗是作者豁达性格的一个突出表现。诗人与别墅主人素不相识,仅为林木泉石所吸引便来此游览,从侧面暗示出林园之可观。接下来诗人自言自语,拂去主人对他的担心,道出自己饮酒玩赏的雅兴。诗人对别业不着一字,却处处显露别墅身影,于此之中,诗人自身形象也呼之欲出。诗歌写得活泼清新,富于情趣。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清)王相编选.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千家诗.湖北:崇文书局,2015.06:163
2、 王星注评.国学经典丛书 千家诗.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22-23

yuánshìbié

zhīzhāng tángdài 

zhǔrénxiāngshí ǒuzuòwèilínquán 
mánchóujiǔ nángzhōngyǒuqián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汾水¹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²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huī)
注释:¹汾水:水名,即汾河,今山西境内,流入黄河。²翠娥:一作“翠华”,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旗子,仪仗之一种。这里指执此仪仗的神仙们。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¹。小殿沈沈²清夜,银灯飘落香灺(xiè)³
注释:¹琼轮羽驾:用玉做的车轮,用翠羽装饰的车盖,指古画上的神仙所乘车舆。²沈沈:即沉沉。³灺:灯烛烧后的余灰。

  这首词写了一座神庙的景象。

  上片头二句写出庙词的环境,境界深邃。“翠娥”二句,是写神仙们已去,空留庙宇,含有抚昔伤今之意,与崔灏《黄鹤楼》诗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意境相似。

  下片写庙内清凄的景象:古画犹在,旧日仙人们的车驾犹存,而仙人们已去,清夜沉沉,银灯隐约,一派阴森气象。

shén··fénshuǐ--sūnguāngxiàn

fénshuǐhuángyúnluòchūfēicuìéyánguīmiàoménkōngyǎnxiéhuī

yīnsēnpáihuàjiùqiónglúnjiàxiǎo殿diànshěnshěnqīngyíndēngpiāoluòxiāngxiè

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
富家一碗灯,太仓¹一粒粟(sù)
译文:对于富家来说,悬挂一盏花灯用的灯油就像官仓中的一粒米一样微不足道。
注释:¹太仓:京城储粮的大仓。
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
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
译文:可是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没有了这一碗灯油钱,就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只有父子相聚一起痛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
风流¹太守知不知?惟恨笙(shēng)歌无妙曲²
译文:要求悬挂花灯的太守呀你知道不知道老百姓过的日子呀?你却只顾显摆风光,贪图享乐。是不是还要为在元宵夜里没有好的曲子供你欣赏而遗撼呢!
注释:¹风流:指太守卖弄风骚的举动。²犹恨笙歌无妙曲:是说太守还苛刻地抱怨歌舞升平缺乏好曲子。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微风惊暮坐,临牖(yǒu)¹思悠哉。
译文: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注释:¹临牖:靠近窗户。牖,窗户。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¹来。
译文: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注释:¹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时滴枝上露,稍沾¹阶下苔(tái)²
译文: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注释:¹沾:一作“沿”。²苔:苔藓。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何当¹一入幌(huǎng)²,为拂绿琴埃³
译文: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注释:¹何当: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²幌:幔帐,窗帘。³“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南朝齐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故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为对故园的思恋。又,风又常用以象征美好、高尚。孟子云:“君子之德,风也。”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此诗亦然。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寂寞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而于风著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全诗构思巧妙,比喻维肖,描写细致。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00-701页

zhúchuāngwénfēngmiáokōngshǔ

 tángdài 

wēifēngjīngzuò línyǒuyōuzāi 
kāiméndòngzhú shìrénlái 
shízhīshàng shāozhānjiēxiàtái 
dānghuǎng wèi绿qínāi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piān)¹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译文: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首中原已泪满襟。
注释:¹扁舟:小舟。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碧山对晚汀(tīng)¹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译文: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注释:¹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万“旅雁”、“孤云”、万“汀洲冷”、万“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参考资料:
1、 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