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端新拜大长秋,赐第东方最上头。曲榭华甍藏燕雀,画堂飞栋列貔貅。
朝端新拜大长秋,赐第东方最上头。曲榭华甍藏燕雀,画堂飞栋列貔貅。
论功肯就平阳列,相骨争誇定远俦。太宰均裀容接席,中丞停节让鸣驺。
论功肯就平阳列,相骨争誇定远俦。太宰均裀容接席,中丞停节让鸣驺。
前茅鼓角陈清吹,后队旌𣄢树碧油。几为高名罗蒯彻,时从长揖见曹丘。
前茅鼓角陈清吹,后队旌𣄢树碧油。几为高名罗蒯彻,时从长揖见曹丘。
雄心黯淡操戈发,奇策纵横借箸筹。博浪误惊嬴主中,白登长抱沛王羞。
雄心黯淡操戈发,奇策纵横借箸筹。博浪误惊嬴主中,白登长抱沛王羞。
长驱欲践天骄血,转战思椿日逐喉。然诺季心轻海岱,风声剧孟重山丘。
长驱欲践天骄血,转战思椿日逐喉。然诺季心轻海岱,风声剧孟重山丘。
朱家缓颊共排难,郭解捐躯代报仇。八百家奴怀蜀镪,三千门客佩吴钩。
朱家缓颊共排难,郭解捐躯代报仇。八百家奴怀蜀镪,三千门客佩吴钩。
登坛辟易渔阳帅,分道凭陵博陆侯。向晚章台嘶叱拨,深春韦曲叫钩辀。
登坛辟易渔阳帅,分道凭陵博陆侯。向晚章台嘶叱拨,深春韦曲叫钩辀。
麒麟阁耸飞身上,鳷鹊宫扃掉臂游。入幕嘉宾窥喜怒,当场摩诘效俳优。
麒麟阁耸飞身上,鳷鹊宫扃掉臂游。入幕嘉宾窥喜怒,当场摩诘效俳优。
微行汉帝令衷甲,清暇唐宗待蹴毬。绝代妖童颜比郑,倾城小史貌逾周。
微行汉帝令衷甲,清暇唐宗待蹴毬。绝代妖童颜比郑,倾城小史貌逾周。
频呼第五嬉金埒,屡窃无双下玉楼。贵介原尝元并峙,奢靡王石定谁优。
频呼第五嬉金埒,屡窃无双下玉楼。贵介原尝元并峙,奢靡王石定谁优。
双珠跳脱迎无畏,百宝流苏障莫愁。云母屏开红日耀,水晶帘捲碧天幽。
双珠跳脱迎无畏,百宝流苏障莫愁。云母屏开红日耀,水晶帘捲碧天幽。
灯笼锦织流黄被,火浣衫裼集翠裘。五彩同心饶绾结,七珍如意竞雕锼。
灯笼锦织流黄被,火浣衫裼集翠裘。五彩同心饶绾结,七珍如意竞雕锼。
盈拳韎韐商胡赠,径尺琅玕贵主求。象齿穹窿来绝域,蛟精莹腻出灵湫。
盈拳韎韐商胡赠,径尺琅玕贵主求。象齿穹窿来绝域,蛟精莹腻出灵湫。
齐璜楚玦相辉映,鲁璧秦碑互校雠。彝鼎蚩尤存大夏,尊罍饕餮验成周。
齐璜楚玦相辉映,鲁璧秦碑互校雠。彝鼎蚩尤存大夏,尊罍饕餮验成周。
华笺溢案钟王聚,妙墨盈箱顾卫留。绿野遗踪看载辟,蓝田名迹羡重修。
华笺溢案钟王聚,妙墨盈箱顾卫留。绿野遗踪看载辟,蓝田名迹羡重修。
为园直跨新丰市,凿沼斜穿太液流。曲岛回汀浮滟滪,孤峰层巘矗瀛洲。
为园直跨新丰市,凿沼斜穿太液流。曲岛回汀浮滟滪,孤峰层巘矗瀛洲。
岧峣睥睨通河汉,巀嶪罘罳碍斗牛。泉美乍分扬子渡,石奇先载郁林州。
岧峣睥睨通河汉,巀嶪罘罳碍斗牛。泉美乍分扬子渡,石奇先载郁林州。
偏箱络绎驰山荔,巨舶联翻饷海榴。选匠荆扬乔木尽,营工川洛众材鸠。
偏箱络绎驰山荔,巨舶联翻饷海榴。选匠荆扬乔木尽,营工川洛众材鸠。
瓜田灞浐联郊隧,柳陌咸阳夹置邮。十院名花行索笑,八窗文杏坐销忧。
瓜田灞浐联郊隧,柳陌咸阳夹置邮。十院名花行索笑,八窗文杏坐销忧。
松风昼起娱贞白,竹露晴翻媚子猷。芳草梦时连骤睹,蟠桃栽处朔勤偷。
松风昼起娱贞白,竹露晴翻媚子猷。芳草梦时连骤睹,蟠桃栽处朔勤偷。
相思树底閒情剧,连理枝旁逸兴遒。菡萏飘香萦桂闼,芙蓉输艳扑兰舟。
相思树底閒情剧,连理枝旁逸兴遒。菡萏飘香萦桂闼,芙蓉输艳扑兰舟。
青萍瑞实浮江上,绿萼寒英寄陇头。俊鹊东方劳远致,神鹰南国费穷蒐。
青萍瑞实浮江上,绿萼寒英寄陇头。俊鹊东方劳远致,神鹰南国费穷蒐。
爰居受享翻成福,吉了能言不解愁。子母玄猿携上峡,雌雄丹鹤贮浮丘。
爰居受享翻成福,吉了能言不解愁。子母玄猿携上峡,雌雄丹鹤贮浮丘。
当阶桧柏龙鳞劲,侧径梧桐凤羽稠。把钓文鱼时拨剌,开笼细鸟日啁啾。
当阶桧柏龙鳞劲,侧径梧桐凤羽稠。把钓文鱼时拨剌,开笼细鸟日啁啾。
玻瓈盏净屠苍鹿,玛瑙盘殷脍赤虬。食进万钱忘下箸,羹调千镒未盈瓯。
玻瓈盏净屠苍鹿,玛瑙盘殷脍赤虬。食进万钱忘下箸,羹调千镒未盈瓯。
牛心探胾熊蹯脆,蟹足熬膏獭髓柔。李尉庖中赢宝屑,郇公厨内足珍羞。
牛心探胾熊蹯脆,蟹足熬膏獭髓柔。李尉庖中赢宝屑,郇公厨内足珍羞。
从容握麈延诸谢,慷慨呼卢轧二刘。侯白抗颜陈戏剧,秦青扬袂动歌讴。
从容握麈延诸谢,慷慨呼卢轧二刘。侯白抗颜陈戏剧,秦青扬袂动歌讴。
数声子夜明星落,一部阳春霁月流。别馆笙箫云共咽,回廊灯烛雾难收。
数声子夜明星落,一部阳春霁月流。别馆笙箫云共咽,回廊灯烛雾难收。
杯传鹦鹉长酣醉,杓满鸬鹚递劝酬。五斗椰浆尝异核,百壶桑落荐芳篘。
杯传鹦鹉长酣醉,杓满鸬鹚递劝酬。五斗椰浆尝异核,百壶桑落荐芳篘。
生来梁孝豪游擅,蚤岁燕丹侠气投。日杳虞渊犹角逐,天倾杞国漫咨诹。
生来梁孝豪游擅,蚤岁燕丹侠气投。日杳虞渊犹角逐,天倾杞国漫咨诹。
无论萧相居帷幄,谩说孙郎近冕旒。倏忽韶光侔闪电,须臾沧海变浮沤。
无论萧相居帷幄,谩说孙郎近冕旒。倏忽韶光侔闪电,须臾沧海变浮沤。
霜华烂熳催红颊,石火纷纭照白头。好是太玄扬子业,书成名字在千秋。
霜华烂熳催红颊,石火纷纭照白头。好是太玄扬子业,书成名字在千秋。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端合 一作:真合)
素蘤(huā)¹多蒙别艳欺,此花²端合³在瑶池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冰清玉洁的白莲真应该生长在瑶池里。
注释:¹蘤:“花”的古体字。²此花:指白莲。³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⁴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¹
译文:白莲不事铅华,不争奇斗艳,这种无情有恨的神态,何人能够欣赏?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的时候。
注释:¹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表现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点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的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很有启发。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丽之花欺侮。白莲花总应该长在瑶池里面。

  鲜红的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有谁专门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月儿明风儿轻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能了解你?

  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的开放,好像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的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这“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繁葩有着天人之别。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了,个性化了。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

báilián

guīméng tángdài 

huāduōméngbiéyàn huāduānzàiyáochí  (duānzuò zhēn )
qíngyǒuhènrénjué yuèxiǎofēngqīngduòshí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鸡鸣紫陌¹(shǔ)²寒,莺啭(zhuàn)³皇州春色阑(lán)
译文: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
注释:¹紫陌:指京师的街道。²曙光:破晓时的阳光。³啭:婉转的叫声。⁴皇州:京都。阑:尽。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金阙(què)¹晓钟开万户²,玉阶³仙仗拥千官。
译文:宫里的晓钟敲过,千门万户一齐开敞,天子的仪仗排列在玉阶两边,环拥着百官进入朝堂。
注释:¹金阙:皇宫金殿。²万户:指皇宫中宫门。³玉阶:指皇宫中大明宫的台阶。⁴仙仗:天子的仪仗。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花迎剑佩¹星初落,柳拂旌(jīng)²露未干。
译文: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
注释:¹剑佩:带剑、垂佩绶,都为高官之饰物,此指禁卫军的武装。²旌旗:旗帜的总称。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独有凤凰池上客¹,阳春²一曲和皆难。
译文:凤凰池上歌一曲阳春白雪,谁想唱和可真会知难却步。
注释:¹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²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杜甫、王维、岑参三首和《早朝大明宫》,其艺术成就都超过了贾至的原作。在诸和诗之中,杜甫的和诗以其格律谨严而著称,王维的和诗以其气象阔大而驰名,至于岑参的这首和诗,则以其押韵奇险、属对精工与用语之典丽而深获历代论者之盛誉。

  诗一开头,先由作者在早、朝途中的所见所闻写起。这两句是说,诗人早朝上路之时,听见雄鸡正在报晓,看到东方刚微露曙光,觉得天气仍有些凉意;时值暮春三月,流莺百啭,在这京都之内不时可闻其鸣。首句写“鸡鸣”、“曙光”,交待早朝上路的时间,点题巧妙而又自然。在时间概念上也比贾至原诗首句“银烛朝天紫陌长”的笼统交待显得确切。次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京城暮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呼应贾至原诗第二句“禁城春色晓苍苍”的写景。两相比较,贾诗所写之春景比较模糊,形象不鲜明,“春色晓苍苍”,艺术感染力实际上并很不强。究其原因,即在于拂晓之时天色尚暗,描写此时景物仅仅诉诸于视觉印象,其难度较大。岑参深谙其中奥秘,故其诗首联写景时,既写其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其所闻之“鸡鸣”、“莺啭”,甚至写到其身心所感觉之“寒”,准确地抓住了暮春时节清晨之时景物和气候的特点,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艺术感染力自然就强了不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春仙仗拥千官”,与王维和诗的颔联一样,岑诗颔联联写的也是早朝时的场面:伴随着金銮殿里传出的朝钟声,一扇扇宫门依次而开;在汉自玉台春两侧排列着皇家的仪仗,文武百官们按部而朝见皇帝。“金阙”、“玉春”,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璧辉煌和雕栏玉砌。以“金”对“玉”,以“万”,对“千”,其对仗典雅精工,又与早朝时庄严整肃之朝仪相谐。因此若论气象之阔大,岑诗此联诚逊于王诗,若沦辞藻之富丽与对仗之精工,则岑诗又在王诗之上。

  岑诗的颈联颇得后世论者之青睐,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其著《诚斋诗话》中论及贾至等人的这组早朝大明宫唱和诗时曾说:“和此诗者,岑诗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在杜甫、王维均参与唱和的情况下,岑诗此联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不容易的。此联的佳处即在于它既写了早朝的场面又抓住了时间早这一特点,既呼应贾至的原作又表现出岑诗的语言特色:鲜花迎接饰有佩剑的官员,柳条轻拂仪仗的旗帜,此时晓星方落,露犹未干。作为一首早朝诗,应处理好“早”与“朝”之关系,即在空问上应围绕朝见之场面来写,在时间上又要体现出一个“早”字。贾、杜、王三人的唱和诗,均以首联写早朝之时间,以中二联写一早朝之场面,唯岑诗此联能将“花迎剑佩”、“柳拂族旗”之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之时辰融为一体,以一联表现了他人需两联才能交待清楚的内容。作为一首和诗,岑诗此联的景物描写又与贾至原诗互为呼应,进一步充实了对春色的描写。不过贾至的原作中,写景与朝见结合得不紧密,结果出现了首二联写景,颈联写朝见,尾联倡和的格局,对于一首早朝诗来说,其中心不突出,显得本末倒置。因此,王维在和其诗时,以中二联写朝见场面,突出了重点。但王诗也有不足,即忽视了贾至原作中的春色描写,与之呼应不紧。观王诗,竟通篇于春色未着一字,反倒用了不少笔墨不厌其详地一再写君臣之服饰,首联已云“翠云裘”,颈联又写“衮龙”,颔联则先写“衣冠”,又继以“冕旒”,语意颇嫌重复,而不腾出笔墨来呼应一下贾诗中之春色。前人对此有“衣冠冕旒,句中字面复见”之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五)。虽说王诗成就很高,此等不足毕竟是瑕不掩瑜,但相比之下,总是不如岑诗之唱和得体、一呼应紧密而又能避免其中心不突出之缺陷。最后,此联之语言亦颇能体现岑诗之特色。纵观贾、杜、王三诗之颈联,均有御炉香烟等字样,可见在早朝诗中写香烟之类已成司空见惯之例。岑参显然不满足于此等俗套,故全诗无一语道及御炉香烟而于此联写出了“剑”、“旗”、“星”、“露”等较之其他三作显得很新奇的景语。所谓边塞诗人与宫廷诗人之别,于此大概亦可略见一斑。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的结尾,响应贾至的倡议:唯有身居凤池的中书省贾舍人,你这一曲高雅的阳春自雪和起来实在困难。说和诗难,倒不仅仅是出于对贾至的恭维,或是表现自己的谦逊,这“难”字确实流露出岑参内心的真实感受。一同和诗的王维、杜甫,都是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与之同和一诗确实不易。王维久任朝官,写起宫廷唱和诗来简直是轻车熟路;杜甫做诗刻苦,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尤长于律诗。诗友在某种意义上又是诗敌,同和一诗实寓有一较短长之意,因此在这场高水平的竞赛中若无高超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争先的。后人在评价这组唱和诗时多以岑参此诗为最佳,其致胜之诀不外乎下列三点:

  其一曰“押韵奇险”。写宫廷诗,古人多以富丽之辞藻充做韵脚,如贾诗之“御炉香”、“侍君王”、杜诗之“醉仙桃”、“有凤毛”、王诗之“拜冕旒”、“衮龙浮”等,均是其例。岑参不排斥富丽之辞藻,但更偏爱奇丽之辞藻,体现在此诗之韵脚上,便是“曙光寒”、“春色阑”、“和皆难”、“露未干”等出乎人们意料的辞藻与奇特的押韵。在宫廷诗中,“寒”、“阑”、“干’、“难”等韵脚是不大有人问津的,更不用说以之作为早朝诗的韵脚了,这些词汇,通常是用以表现衰残之景的,将它们写入早朝诗中而不减损富丽堂皇之气,需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稍一不慎,便成败笔,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在走独木桥,故称这些韵脚为险韵。正是在这种他人通常不敢尝试之处,岑参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后世公认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寒”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蜷曲畏缩之感,但岑诗的“鸡鸣紫陌曙光寒”给人的感觉便全然不同,雄鸡一唱天下白,黑暗即将让位于光明,那鸡鸣令人振奋,那曙光令人憧憬,那暮春清晨的微寒令人惬意。奇妙的艺术效果的取得就在于诗人在以“寒”为韵脚时恰当地进行了搭配,这一点在“阑”、“干”、“难”等韵脚上同样得到了体现。“阑”本用于几写残景,但诗人配之以“春色”、配之以“莺啭”,效果便截然相反。春阑不同于秋阑,花虽疏而叶更茂,红虽瘦而绿益肥,加之以流莺百咐,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其他如,’干”、“难”等韵脚,均各有妙用。在美学领域中,也处处存在着辨证法。岑诗中这几个韵脚,押得虽险而丽,虽丽又奇,颇能体现岑诗尚奇丽之特点。

  其二曰“对仗精工”。对于律诗来讲,中二联对仗即已足矣,岑诗多用一联对仗,意在与早朝时那种左右分班、文武对列的朝仪相协调一致,以诗歌形式上的工整表现诗歌内容即早朝场面的严整。另外前人已经指出,此诗首联以“紫”对“皇”,极为典丽,岑参此诗对仗之精于此亦可见一斑。在这四首唱和诗中,论对仗之精工典丽,唯杜诗可与岑参此诗相敌。

  其三曰“辞藻典丽堂皇”。岑参虽尚奇丽,但并不排斥典丽堂皇之语。在岑参此诗中,虽然有若于奇险之韵脚,但也有不少典丽堂皇之造语,其例如“紫陌”、“皇州”、“金阙”、“玉春”等,绝不亚于其他三诗。早朝诗毕竟要写宫廷气象,若一味追求奇险就有可能破坏诗中画面的和谐。岑诗虽押险韵而未过份,又用了若干典丽堂皇之辞藻表现宫廷气象,恰到好处地取得了平衡。其诗虽奇而又未离格,达到了奇不离正,正中有奇,得心应手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孟庆文.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南海出版公司,1991:402-407

fèngzhōngshūshèrénjiǎzhìzǎocháomínggōng

cénshēn tángdài 

míngshǔguānghán yīngzhuànhuángzhōuchūnlán 
jīnquèxiǎozhōngkāiwàn jiēxiānzhàngyōngqiānguān 
huāyíngjiànpèixīngchūluò liǔjīngwèigān 
yǒufènghuángchíshàng yángchūnjiēnán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北斗¹挂城边,南山²倚殿前。
译文: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注释:蓬莱三殿:唐人皇宫里的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合元三殿,统称蓬莱三殿。侍宴:陪侍皇帝宴乐。宴,酒席,以酒食款待宾客的宴会。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敕,帝王诏令。终南山:也称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长江和黄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长安城南。主峰太白山,积雪六月天,为长安八景之一,山高约3767公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高山。唐时吕洞宾曾修道于终南山,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¹北斗:七颗星在北天排列,状似舀酒的斗,又称北斗七星。今属大熊星座一部分。²南山:指终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亏损、毁坏)不崩。”后世用以象征长寿。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云标¹金阙(què)²(jiǒng)³,树杪(miǎo)玉堂
译文: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注释:¹云标:云端。标,本为树梢,此指云层表面。²金阙:天子居住的宫殿。阙,宫门前供瞭望的塔楼。³迥:远。⁴杪:树梢;树枝末端。⁵玉堂:此为宫殿的美称,指终南山上精美的建筑。⁶悬:挂、系。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半岭通佳气¹,中峰绕瑞烟²
译文: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
注释:¹佳气:指吉祥的气象。²瑞烟:祥瑞的云气。瑞,吉祥的。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小臣¹持献寿²,长此戴尧天³
译文: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间。
注释:¹小臣:诗人对自己的谦称。²持献寿:指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用《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寿”句意。³戴尧天:头顶尧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统治之下。《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黄帝传帝位给尧,国号唐。

  此诗一开始就气度不凡。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这是借北斗、南山来歌颂长安城的壮观。“北斗挂城”还有一层隐意。据《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修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隋唐长安城虽然对秦汉都城的设计作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使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这一点并没有变。这样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处,宫城象征北极星周围的紫薇垣,皇城则象征着地平线上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而郭城则象征着周天之内。这种以群星环拱北极星的设计思想,是皇权和专制思想在建筑学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说“北斗挂城边”不仅是一个夸张性的描写,而且也是对长安城形制的一个象征性说明。

  中间两联接着说,皇宫高耸,穿破云层,整个终南山中都缭绕着祥云瑞烟。颔联正面写终南山的宫观殿宇高入云表的壮观。颈联以终南山瑞云缭绕,和朝廷的兴旺之气相标,进一步以终南山景物来加以歌颂。

  尾联直接颂扬皇帝寿比南山,治国有如尧舜。有了前面的描写,最后的称颂赞美就水到渠成。这一联连用两个典故,但从文意上看都很贴切,没有生硬拉扯的感觉。

  诗人以北斗、南山、金阙、玉堂写宫殿的高峻雄伟、金玉满堂,以终南山的瑞气、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宫有如天上宫阙,最后祝圣上寿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统治。诗人的这种赞颂,在战乱频仍、祸患不绝、人命危浅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国力强大,声威远播,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理想。但是,这种颂歌自古迄今几被所有的文人唱过,已成为陈套陋习,近于套话、门面话,凝定为一个迄今仍被沿用的歌颂模式,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杜审言写出这样虽富丽堂皇而无真挚个性的作品,实是功力和才情的一种浪费。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65-368

péngláisāndiàn殿shìyànfèngchìyǒngzhōngnánshānyìngzhì

shěnyán tángdài 

běidǒuguàchéngbiān nánshāndiàn殿qián 
yúnbiāojīnquèjiǒng shùmiǎotángxuán 
bànlǐngtōngjiā zhōngfēngràoruìyān 
xiǎochénchíxiànshòu寿 chángdàiyáotiān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dàng)¹仙家。
译文:大门正对着鹤溪的流水,浮云连着雁宕山上的人家。
注释:¹雁宕:雁荡山。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¹山鸟山花。
译文:看惯了山上的鸟儿和花儿,谁能理解这幽居之士的清幽之意呢?
注释:¹惯看:早已习惯。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蓝桥¹春雪君归日²,秦岭³秋风我去时。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注释:¹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²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³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此处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每到驿(yì)¹先下马,循(xún)墙绕柱觅(mì)君诗²
译文: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瞧寻找你的题诗。
注释:¹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²“循墙”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诗文题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赏。所以白居易每到驿站,就急切地寻找好友的诗。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元稹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所以,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令诗人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体现了纪时叙事的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抒情写意。尤其可贵的是,结尾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画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表现出诗人是寸寸搜寻;柱言“绕”,表现出诗人是面面俱到;一个“觅”字,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处使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忙、仓促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动作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促使读者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读者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93-894

lánqiáo驿jiànyuánjiǔshī--bái

lánqiáochūnxuějūnguīqínlǐngqiūfēngshí

měidào驿tíngxiānxiàxúnqiángràozhùjūn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