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烂,白日长。并辔游,辞曲房。君去不来我心伤。
苍云烂,白日长。并辔游,辞曲房。君去不来我心伤。
山寂寂,阒无侣,愁检故诗历孤屿。孤屿亭亭当大河,下有万尺之洪波。
山寂寂,阒无侣,愁检故诗历孤屿。孤屿亭亭当大河,下有万尺之洪波。
洪波万尺有时尽,此意悠悠君若何。
洪波万尺有时尽,此意悠悠君若何。

zi西--kānghǎi

cāngyúnlànbáizhǎngbìngpèiyóufángjūnláixīnshāng

shānchóujiǎnshī屿屿tíngtíngdāngxiàyǒuwànchǐzhīhóng

hóngwànchǐyǒushíjǐnyōuyōujūnruò

康海

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1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流水泠(líng)¹,断桥²横路梅枝亚³。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译文: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桠横在断桥旁的路上。梅花好似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
注释: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¹泠泠:形容声音清越。²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³亚:通“压”,下垂的样子。⁴浑似:简直好像。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白璧(bì)¹青钱²,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译文:想用白璧和青钱将春色买下,可是梅花无价。归来的时候,春风吹过平川旷野,马蹄过后,飘来一股幽香。
注释:¹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 孔。也泛指美玉。²青钱:即铜钱.古代货币。

  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词的下片即写词人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其乐融融的心情。刚刚经历过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二句,还有一层较隐微的含意,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不买却会来。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读者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又使读者联想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追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仅看到此词“自然”“不事雕琢”是不够的,还应看到词人在驱遣语言的分寸感上所具备的功力。虽然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词人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却是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也与咏梅题材相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074-1075页

diǎnjiàngchún ·méi

zhū sòngdài 

liúshuǐlínglíng duànqiáohéngméizhī xuěhuāfēixià húnjiāngnánhuà 
báiqīngqián mǎichūnjià guīlái fēngchuīpíng diǎnxiāngsu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译文: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岭头¹便是分头²处,惜别潺(chán)(yuán)³一夜声。
译文: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
注释:¹岭头:山头。²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³潺湲: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的感受。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首句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的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是诗人时而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统一。开头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才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行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就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清澈的面影、流动的身姿和清脆的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这位有情良伴的欣喜。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登上山岭头就是我俩的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与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的感到这溪水“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的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体会如此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在不言之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生活的深切体会,对朋友间友谊的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在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是诗意出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7-1118

guòfēnshuǐlǐ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uǐqíngyǒuqíng shānsāntóngxíng 
lǐngtóubiàn便shìfēntóuchù biéchányuánshēng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译文:二十九年来一事未成,功名难就,今年依旧是雄心壮志而心愿未遂。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译文:尘土满面依旧要到处奔波,霜叶知秋,迎着习习秋风萧萧而归故土。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¹微。
译文:我犹如万里临寒飞行的鸿雁羸瘦不堪,又如暮色茫茫、聚栖千村农舍旁的昏鸦视野模糊不清。
注释:¹鸟乌:乌鸦。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往来屑(xiè)¹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译文:我这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映着客居他乡的我。
注释:¹屑屑:忙碌的样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向友人告知今昔不如愿的难言苦衷,颔联写诗人告知朋友自己的凄凉境遇,颈联以物喻己写诗人心灰意冷的思归情绪,尾联点题并向朋友告知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得不到重用而产生的怨恨与牢骚。全诗意趣高远、新巧而描写沉着。

  首联是对过往的三十年的否定,首句中“知已非”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句意否定的内容,当是诗人自己对功名的追求。不过,陶渊明说“今是而昨非”,与此诗却说“今年依旧”,其中包含着不能如陶渊明那样毅然归去来的难言苦衷,诗人内心的悲怆就不是陶渊明可比的了。

  颔联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对于“黄尘满面”一副劳碌相的人,红叶只是“无言”,这神态,是同情诗人的不遇,或是劝其与秋同归。

  颈联是用白描写景,情在景中。天寒、雁瘦、岁暮、乌微,这一幅幅丧飒凄厉的图画,正是诗人心灰意懒情绪的反映。鸿雁乃信使,瘦则无力,当然是寄书难达了。乌鸦至日暮便聚栖在村舍附近,诗中着一“微”字,表示暮色苍中视野模糊,更显诗人的茫茫之感。因而这一联在字句的背后还有思家的含义。

  尾联回头点题。“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用不堪奔波的情态描写,来说破“以事走郊外”,从这里可以知道题目中所说的“事”当是诗人极为厌恶却又不能不为之奔走的“公事”。“君应笑”在点明“示友”的同时又照应首联。不过这里从友人的角度看诗人的宦游生涯,比首联中的否定就更进了一步。

  “南池照客衣”,化用杜甫《太平寺泉眼》中“明涵客衣净”的诗句,是“示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杜甫在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后西入秦州,艰苦漂泊之中亦时时流连自然,太平寺之游即是杜甫雅兴的流露。这种处境和爱好同诗人此时的情况是相类似的。这首诗如此结尾,还足以使诗人诗风中“俊雅”的一面成功地克服了由于牢骚太盛而可能产生的板滞和村伧气,把诗篇收束得雍容飘逸。

  此诗的情态描写也值得注意:用“黄尘满面”“往来屑屑”写己,用“君应笑”状友,都极生动、形象,在主客之间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此外,写鸿雁用“瘦”,写鸟乌用“微”,不仅各具特征,宛然可见,而且很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此诗的题旨。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815-816页

shìzǒujiāowàishìyǒu--chén

èrshíjiǔniánzhīfēijīnniánjiùzhuàngxīnwéi

huángchénmǎnmiànrényóuhóngyánqiūyòuguī

wàntiānhán鸿hóngyànshòuqiāncūnsuìniǎowēi

wǎngláixièxièjūnyīngxiàoyàojiùnánchízhào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yè)¹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²
注释:¹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²缺壶歌:晋王敦酒后辄咏曹操《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lùnshīsānshíshǒu··sān--yuánhǎowèn

xiàfēngliúzàijìnduōzhuàng怀huáiyóujiànquē

fēngyúnruòhènzhānghuáshǎowēnxīnshēngnàiruò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¹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译文: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注释:¹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此夕穷涂¹士,郁(yù)²伤寸心。
译文: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注释:¹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²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野平夕(jiā)¹合,村荒藜(lí)(huò)²深。
译文: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注释:¹夕苇:蒹夕芦苇。²藿藜: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良多感,徙倚(yǐ)¹独沾襟。
译文: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注释:¹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译文: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译文: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kuài)¹市井徒,萧何²刀笔吏。
译文: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注释:¹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²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译文: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寄言世上雄,虚生¹真可愧。
译文: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注释:¹虚生:徒然活着。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huáiyánggǎnqiū--

jīnfēngdàngchūjiédiāowǎnlín

qióngshìtáoshāngcùnxīn

píngjiāwěicūnhuānghuòshēn

tiàotīngliángduōgǎnzhānjīn

zhānjīnsuǒwèichàngrán怀huái

qínyóuwèipínghàndàojiāng

fánkuàishìjǐngxiāodāo

cháoshíyùnhuìqiānchuánmíngshì

yánshìshàngxióngshēngzhēnk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