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病卧林壑,思君安可亲。忽蒙枉书札,便已惬心神。
抱病卧林壑,思君安可亲。忽蒙枉书札,便已惬心神。
曲艺竟何益,虚名常愧人。沜东有垂柳,堪送百年身。
曲艺竟何益,虚名常愧人。沜东有垂柳,堪送百年身。

xún--kānghǎi

bàobìnglínjūnānqīnméngwǎngshūzhá便biànqièxīnshén

jìngmíngchángkuìrénpàndōngyǒuchuíliǔkānsòngbǎiniánshēn

康海

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1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东风吹绽¹红亭树²,独上高原愁日暮。
译文:东风吹裂了红亭旁的树木,我走上高原惆怅的远眺日薄西山。
注释:¹绽:裂开。²红亭树:红色亭子旁的树。
可怜骊马啼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可怜¹(lí)²蹄下尘,吹作游日眼中雾。
译文:只可惜当年骊马疾蹄下的尘土,都已经化作游日眼中的迷障。
注释:¹可怜:可惜。²骊马:纯黑色的马,一般为贵族所骑。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译文:远处的青山渐渐凸显,高挂的太阳渐渐低垂,只听见荒园里冻雀的声声凄厉惨叫。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三归台¹(pàn)古碑没(mò),项羽坟头²石马³(sī)
译文:三归台边的古碑已经被时光湮没,只有项羽坟前的石雕马振古长嘶。
注释:¹三归台:古建筑物,相传是春秋时齐国上卿管仲所筑。²项羽坟头:《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葬于谷城。谷城为古邑名,在东阿县境内。³石马:坟前的石雕马。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高远望,面对夕阳古道,荒草野冢时的所感所思。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兼以联想,刻画出一个寂寞、寒荒、阴森的景象。这首诗表现出诗人虽有自卑,但至死也不甘雌伏的斗志。

  首联写作者看到的夜景及内心之愁。“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这两句具有象征意义。东风吹得红亭的树上绽开了花朵,这本是一种美丽的景色,但暗夜却已经要来到了。没有人感觉到这繁华中潜伏着的危机,只有他一个人为此而忧愁。为什么,就因为他远远高出于众人之上,他站在山顶。

  颔联写诗人对众人的轻蔑。“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在贵人所骑的骊马边讨生活的可怜虫,他们为骊马所扬起的灰尘迷住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而那些骑在骊马上的贵人呢,当然也都处于这位“独上高原”的诗人的脚下。他可怜这些卑贱的人物,他是高踞于他们之上的智者。不过,这同时也是写实,写出了他从高原往下望的感觉。

  颈联交代时间的流逝。“青山渐高日渐低”只是一般性的过渡。“荒园冻雀一声啼”则是点睛之笔。这句不仅极写景色的萧杀、荒凉,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个高出于众人的智者,在现实中却又是如此地遭到冷遇,如此凄凉,不过是荒园的一只冻雀,他的啼声虽然划过了垂暮的天空,引起闻者的战栗,但他的啼声又能传到多远,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这里,诗人从极度的自尊转到了极度的自卑,但在自卑中仍然显现出兀傲不平。

  尾联是作者的怀古联想。“三归台畔古碑没”极写荒凉,是“青山渐高日渐低”的引伸,下句进一步写至死不渝的兀傲、永不屈服的精神,是“荒园”句的引伸。石马的嘶鸣固然出于想像,但在这想象中却正显示了诗人至死也不甘雌伏的斗志,不过这同时又是绝望的挣扎,因为这到底只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想象。

  早在《庄子》或《楚辞》中就已第一次出现了高出于众人的独醒者的形象,但这首诗写出这样的自尊与自卑相混合的感情,反映出这样的绝望挣扎的心情,塑造出荒园冻雀、嘶鸣的坟间石马的尖锐形象,在我国诗歌史上却似尚属初见。因而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开创的性质。

参考资料:
1、 宫晓卫、朋星.中国历代诗歌精读:明清诗词卷.山东:济南出版社,1999:127
2、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273

dōngādàozhōngwǎnwàng--yuánhóngdào

dōngfēngchuīzhànhóngtíngshùshànggāoyuánchóuliánxiàchénchuīzuòyóurényǎnzhōng

qīngshānjiàngāojiànhuāngyuándòngquèshēngsānguītáipànbēiméixiàngféntóushí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柳色¹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译文:柳叶繁茂的翠色,让人回想起往事;春风吹过脸颊,让人讨厌呆在家中。
注释:¹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译文:如今闲居下来才知道,喝一杯温酒,比看百本书还有用。
注释:¹方:才。

xián

gāoshì tángdài 

liǔjīngxīnshì chūnfēngyànsuǒ 
fāngzhībēijiǔ yóushèngbǎijiāshū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¹²,或失则寡³,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容易犯四种错误,老师必须明了。人们求学明道,有的人失于贪多求全,有些人失于孤陋寡闻,有些人失于轻忽随便,有的人失于固步自封。这四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心理导致的。传授知识的老师只有明白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帮助学生补救他的不足。教育,也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避免学生的短处。
注释:¹则:于。²多:贪多求全,务为泛滥。³寡:孤陋寡闻,思路不开。⁴易:漫易轻忽。⁵止:故步自封。⁶心:心意,心情。⁷救:帮助克服。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礼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¹。其言也,约而达²,微而臧³,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礼记》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听歌的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善于教学的人,也能使人随着他的意愿来主动学习。老师的言语,简约而意义显达,含蓄而情意深长,比喻不多而意义明白,这样,就能让人随着老师的意愿来进行学习了。
注释:¹继其志:继承发扬其志趣。²约而达:简约而显达。³微而臧:含蓄而深长。⁴罕:少。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径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lǚ)。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径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径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bosuànzi··lán--cáo

sōngzhúcuìluóhánchíjiāngshānyōujìngrénfānghènpíngshuíshìgòngméihuāshàngyǒuxúnfāngzhewénshíkěnxiāngxiāngzàixīnchù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空相忆,无计¹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²何处觅?
译文: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注释:¹无计:没有办法。²书:信。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新睡觉¹来无力,不忍把伊(yī)²书迹³。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¹觉:醒。²伊:她。³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嫦,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平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人体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嫦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嫦”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嫦。“无力”紧应“新嫦”,嫦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80-181页
2、 毕桂发主编 .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118

jīnmén··kōngxiāng--wéizhuāng

kōngxiāngchuánxiāotiānshàngchángérénshíshūchù

xīnshuìjuéláirěnshūmǎnyuànluòhuāchūnduànchángfāng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