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河汉渚,聊慄变金素。历历白榆花,团团浥清露。
迢迢河汉渚,聊慄变金素。历历白榆花,团团浥清露。
跂彼河东女,辛勤朝复暮。札札不成章,涕泣谁为诉。
跂彼河东女,辛勤朝复暮。札札不成章,涕泣谁为诉。
揽衣即河梁,踯躅不可度。
揽衣即河梁,踯躅不可度。

tiáotiáoqiānniúxīng--zhèngxuéchún

tiáotiáohànzhǔliáobiànjīnbáihuātuántuánqīng

dōngxīnqíncháozházháchéngzhāngshuíwèi

lǎnliángzhízhú

郑学醇

郑学醇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5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乞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闺中女伴¹、乞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注释:¹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个佳期,桥也再次“重驾”,而人间也有了两次乞巧活动,女子们希望乞得终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机会也有两次。词人问,她们在斗转星移,星光也在移动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机。词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年年有七巧节,也年年有乞巧活动,但妇女们也未必总是幸福,原因是世间总是“多事纷纷”。神话故事,本来“虚无”,“便是有”,牛郎织女“也应年老”了。词人对于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幅仕女图,住在表现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画中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词人舍弃了历来对于这种美的歌颂,而别出机杼地引导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即美丽的愿望,在人间常常是难以如愿的。它启发人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quèqiáoxiān··yúnlínzhǔrùnliányín--tàiqīng

xīnqiūféngrùnquèqiáozhòngjiàliǎngrénjiānqiǎolángànxiézhuǎnshéngwèntiānduōshǎo

guīzhōngbàntiānbiānjiāhuìduōshìfēnfēndǎoshénxiānzhīshuōběn便biànshìyǒuyīngniánlǎo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无故寻愁觅(mì)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¹,腹内原来草莽(mǎng)²
译文: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傻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是古代小说常用词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¹皮囊:外表,长相。指人的躯体。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²草莽:丛生的杂草,无用之物。这里比喻不学无术。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liáo)¹不通世务²,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³性乖张,那管世人诽(fěi)(bàng)
译文: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
注释:¹潦倒:困顿。²世务:俗务。指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谋生之道。程伟元、高鹗版本作“庶务”,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此取《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的写法。³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⁴乖张:性情古怪。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富贵不知乐业¹,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sháo)²,于国于家无望。
译文:富贵时不知道满足,贫穷时又受不了凄凉。可惜错过了大好时光,对于持家治国都派不上用场。
注释:¹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²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¹无双。寄言²(wán)(kù)³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天下无能数他第一,不肖自古没有第二个人。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注释:¹不肖: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出息。²寄言:告诉。³纨绔:细绢裤,指代富贵人家子弟。⁴膏粱:原指精美的食品,引申为富贵之家。⁵效:效法,模仿。⁶形状:样子。

  这组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通过这首词,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早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无上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连薛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在警幻仙姑的眼中,贾宝玉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所处的角度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贾宝玉并不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而是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通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无不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一一孔孟之道的大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他那种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词中“贫穷难耐凄凉”一句是预示贾家败落后,贾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去袭人家探视,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贾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贾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贾宝玉。这表现出贾宝玉是十分娇贵的。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将来贾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他日后的处境是十分凄凉的。贾宝玉在曹雪芹原著的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可以肯定的。虽然给现代人看来,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是必然“贫穷难耐凄凉”的。

  假语村言,连篇迭出,极力的贬斥必然会使有艺术欣赏能力的读者领悟到:表面上是贬,是骂,实质上是褒,是赞。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那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了。这样一个“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自然难以进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法眼,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纨袴与膏粱”的反面教材——“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写于小说主人公初次出场时,对于读者认识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而认识《红楼梦》全书的思想内容,极富启迪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楠 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35-38
2、 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22

西jiāngyuè··bǎoèrshǒu--cáoxuěqín

xúnchóuhènyǒushíshìshǎkuángzòngránshēnghǎonángnèiyuánláicǎomǎng

lǎodàotōngshìwánwénzhāngxíngwèipiānxìngguāizhāngguǎnshìrénfěibàng

guìzhīpínqióngnánnàiliángliánhǎosháoguāngguójiāwàng

tiānxiànéngjīnxiàoshuāngyánwángāoliángxiàoérxíngzhuàng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玉华¹寒,冰壶(hú)²冻。云间玉兔³,水面苍龙。酒一樽(zūn),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lán)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qián)坤表里,江汉西东。
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苍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中吕:宫调名。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¹玉华:指月亮的光华。²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³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⁴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⁵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4-385页

tiān··chuíhóngyuè--zài

huáhánbīngdòngyúnjiānshuǐmiàncānglóngjiǔzūnqínsānnònghuànlíngxiānrénmènglángànmǎnmiàntiānfēnglóutáiyuǎnjìngānkūnbiǎojiānghàn西dōng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晋灵公¹不君²。厚敛³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ér)熊蹯(fán)不熟,杀之,寘(zhì)诸畚(běn),使妇人载¹⁰以过朝。赵盾¹¹、士季¹²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¹³,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¹⁴¹⁵¹⁶,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qǐ)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¹⁷不有初¹⁸,鲜¹⁹²⁰有终²¹。’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jì)之固也,岂惟群臣赖²²之。又曰:‘衮²³职有阙(quē)²⁴,惟仲山甫²⁵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gǔn)²⁶不废矣。”
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善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注释:¹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²不君:不行君道。³厚敛:加重征收赋税。⁴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雕,同雕,画。⁵宰夫:厨子。⁶胹:煮,炖。⁷熊蹯:熊 掌。⁸寘:通置。⁹畚: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¹⁰载:装车。¹¹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¹²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¹³不入:不采纳,不接受。¹⁴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¹⁵及:到。¹⁶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¹⁷靡:没有什么。¹⁸初: 开端。¹⁹鲜:少。²⁰克:能够。²¹终:结束。²²赖:依。²³衮: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²⁴ 阙:同“缺”,过失。²⁵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²⁶衮:指君位。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犹不改。宣子骤¹谏。公患之,使鉏(chú)(ní)²³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译文: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注释:¹骤:多次。²鉏麑:晋国力士。³贼:刺杀。⁴辟:开着。⁵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⁶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⁷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秋九月,晋侯饮(yìn)¹赵盾酒,伏²³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sǒu)夫獒(áo)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¹⁰
译文: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注释:¹饮:给人喝,使动用法。²伏:埋伏。³甲:披甲的士兵。⁴右: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⁵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⁶趋登:快步上殿堂。⁷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⁸嗾:唤狗的声音。⁹獒:猛犬。¹⁰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初,宣子田¹于首山²,舍³于翳(yì)。见灵辄(zhé)饿,问其病,曰: “不食(shí)三日矣。”食(sì),舍其半。问之,曰:“宦(huàn)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wèi)之。”使尽之,而为之箪(dān)¹⁰与肉,寘诸橐(tuó)¹¹以与之。既而与¹²为公介¹³,倒戟(jǐ)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译文: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注释:¹田:后来写作“畋”,打猎。²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东南。³舍,住一晚。⁴翳桑:首山附近的地名。⁵灵辄:人名,晋国人。⁶食之:给他东西吃。食:给……吃。⁷宦:做贵族的仆隶。⁸遗:送给。⁹箪:盛饭的圆筐。¹⁰食:饭。¹¹橐: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¹²与:参加。¹³介:甲 指甲士。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乙丑,赵穿¹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²³曰: “赵盾弑(shì)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戚’,其我之谓矣!”
译文: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注释:¹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²大史:太史,掌纪 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³书:写。⁴竟:同“境”。⁵贼: 弑君的人,指赵穿。⁶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⁷怀:眷恋。 ⁸诒:同‘贻”,给。⁹伊,指示代词,那个。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¹也,书法²不隐³。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译文: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注释:¹良史:好史官。²书法:记事的法则。 ³隐:隐讳,不直写。⁴恶:指弑君的恶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宣子使赵穿逆¹公子黑臀(tún)²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³
译文: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注释:¹逆:迎。²公子黑臀:即 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³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妺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轲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汉将¹归来虏(lǔ)²空,旌(jīng)旗初下玉关³东。
译文: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注释:¹汉将:唐朝的将领。²塞:要塞。³玉关:玉门关。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译文: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秋草中。

sàixià

róng tángdài 

hànjiàngguīláisàikōng jīngchūxiàguāndōng 
gāozhànsānqiān luòpíngyuánqiūcǎo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