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花大如席,瀚海东头绝人迹。群羊散落沙碛间,齧尽寒毡岁云夕。
天山雪花大如席,瀚海东头绝人迹。群羊散落沙碛间,齧尽寒毡岁云夕。
塞垣孤月十九冬,手持旄节归汉封。不知麟阁丹青手,曾写当时憔悴容。
塞垣孤月十九冬,手持旄节归汉封。不知麟阁丹青手,曾写当时憔悴容。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tǎn)¹麻索缕²,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zhù)³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yǎn)形御寒。
译文:伯余,皇帝的大臣,当初制作衣服和缕,用手把麻搓成细线,并在木头上拉出经线,然而用手指一根一根勾起经线,用细线在经线中往返穿梭,做出来的布就像现在的渔网一样。后来的人们发明了用木头制作的机器织布机,更方便使用。人们也因此用衣服来抵御寒冷。
注释:¹緂:缉,搓。²缕:线。³机杼:指织布机。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¹。骄骢(cōng)²穿柳去,文艗(yì)挟春飞。
译文:水中行船,堤岸曲折,岸上红墙时近时远,远山明丽,近楼碧瓦高低相间。春风吹到二十四番,骏马在绿柳间驰穿,画船追着春色浏览。
注释:¹二十四花期:指花信风。²骄骢:壮健的骢马。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间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箫鼓晴雷殷(yīn)¹,笑歌香雾霏(fēi)霏,间情不受酒禁持²。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译文:箫鼓声声震天犹如晴天响雷一般,香雾在湖面弥漫,笑声歌声不断。情趣涌现,哪里还受酒的束管?面前美景欢乐一片,我却冷眼旁观,忧愁令肠断,此处无我立脚之点。已经日落要归返,我却仍与伤感凄凉相伴。
注释:¹殷殷:形容吹箫击鼓声音如雷声阵阵。²间情不受酒禁持:指游春的好心情需开怀畅饮。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词,写词人春泛西湖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词分两个部分:上片与过片的前两句为前半部分,咏西湖春泛之全景,气氛欢快;末三句为后半部分,写自己泛舟欲归,情调黯然。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曲:水流弯曲的地方。两句大意是:春天的西湖周围,山明水秀,风景怡人。在长堤的水流弯曲处,坐落着许多亭台楼榭,红墙碧瓦,远近高低纵横。起二句对仗工整,总写西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色彩鲜明,气韵横生。“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舟益挟春飞。”好风二十四花期:即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将春天前后八个节气分属二十四种花,它们是: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荼种、楝花。骢:原指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也泛指马。文罦:即画舫。罦,刻有罧首的船。三句大意是:在二十四番花信风轻吹的三四个月中,西湖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骑马的游客在柳树间穿行;湖中画船如云满载春色荡漾往来。“骄”字刻画出游客的盎然意兴,“文”字更为此画面增添了几许绮丽的色彩。“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殷殷:盛大的样子。霏霏:形容云气、雾气很盛的样子。两句大意是:西湖边上箫鼓齐鸣,乐声喧天,仿佛晴空响雷一般。笑声歌声不断,随着花香弥漫于湖上。此二句从听觉和嗅觉方面着笔,进一步刻画出西湖春天的热闹繁盛景象。“闲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禁持:是宋、元方言,摆布、纠缠的意思。三句大意是:心中甚感幽独落寞,即使喝得醉意醺醺也高兴不起来。满腹愁苦无处诉说,唯有在斜阳之下凄凉地归去。这一部分写词人将自己悄然置身于繁盛热闹的场面之外,大有辛弃疾《玉案》词中的主人公“东风夜放花千树”时“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情味。从写作技巧上来说,这是一种对比的章法,临结一转,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余地。

  这首小词情景反衬。词人置身花香弥漫、歌舞喧天的西湖春景中,心中充满凄凉,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手。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沉沉¹(gēng)²急,渐渐人声绝³
译文: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注释:¹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²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³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来说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18
2、 清诗观止编委会.清诗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50

shíèryuèshí

yuánméi qīngdài 

chénchéngēng jiànjiànrénshēngjué 
chuīdēngchuānggēngmíng yuèzhàotiānxuě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译文: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lǚ)¹,李下不正冠。
译文: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注释:¹纳履:穿鞋。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译文: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劳谦¹得其柄,和光²甚独难。
译文: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注释:¹劳谦:勤劳而谦虚。²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周公下白屋,吐哺(bǔ)不及餐。
译文: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jūnxíng

cáozhí liǎnghàn 

jūnfángwèirán chǔxiánjiān 
guātián xiàzhèngguān 
sǎoshūqīnshòu zhǎngyòujiān 
láoqiānbǐng guāngshènnán 
zhōugōngxiàbái cān 
sān hòushìchēngshèngxián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岚飞翠,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¹于他县。吾卜居²于南山,距县甲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wēi)(yí)³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bēi)(yàn)池塘而已,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岚(lán)飞翠,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译文:我天性爱好山水,而我们桐城县的山水特别秀丽,优于其他县。我选择在南山居住,离县城二十多里,前后左右都是平缓的丘冈,绵延曲折,层叠不尽,而惟独没有大山;水则只有池塘和人工修建的小水塘而已,也没有大江大河。至于环绕四周的远山,有的在十里以外,有的在二三十里以外,浮动着雾气,一片碧绿,层层叠叠,立于云外。我曾经认为观赏远山意趣更好,所以这里虽然没有大山,也未尝不令人愉悦。
注释:¹甲:冠,优。²卜居:择地而居。³逶迤:绵延曲折。⁴陂:池塘。⁵堰:人工筑坝蓄水的小水塘。⁶浮岚:山里浮动的雾气。⁷飞翠:好像在飞动的青山。
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
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¹而高。盖屋面²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³。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qiú),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¹⁰预名之,以待诸异日。
译文:出了大门,沿着院墙向东,有平缓的土丘,土丘的尽头土堆突然升高。大概因为我盖的房屋面向西南,但是此地却面向西北,所以西北方的各个山峰都侍奉在我的襟袖之间。山上有古松数十株,株株都像盘屈的龙蛇,也有很多其他的杂树。而且有块空地,比较低洼,我打算在这里凿掘一个水池养鱼种荷花,再在池边上种植数十株垂柳。水池的东北方,也有一一块空地,可以种植上千株茅竹。古松的下面再建一个亭子,远处的青山就像屏风一样,陈列在亭子的前面,因此给亭子命名为“数峰”,意思是这个亭子原本为西北那几座山峰而建。估计凿水池、建小亭、种竹的费用,不下几十两银子,可是我的经济能力是达不到的,姑且预先取好名字,等待来日。
注释:¹隆然:突起。²面:朝,面向。³“尽效”句:意谓西北诸峰,历历在目,有如近在怀抱之中。效:致。⁴虬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这里用以形容松树的形状盘曲如龙。⁵隙地:空闲的土地。⁶个:竹子株数的量词,因竹叶末梢形似“个”字,故有此指。⁷远山如屏:远山排列像屏风一样。⁸盖:发语词,用在句首。⁹金:一两银子曰“一金”。¹⁰姑:姑且、暂且。

  第一段写居南山岗,喜得闲看远山的乐趣,先实写空间,言所居之南山无大山大流,接着由近而远,言看远山更佳;第二段写拟构“数峰亭”,将营造幽雅怡人的佳境,承前述提出未来欲凿池、种竹、筑亭的计划。写作风格清新可爱,简洁锋利,生动酣畅,别有特色,是“实空间”与“虚时间”结合的佳作。

  第一段开篇明义,提出“余性好山水”,与山水有缘、与大自然有缘。接着叙述“山水奇秀,甲于他县”的桐城故乡。作者“卜居”的南山,“独无大山”,“亦无大流”,但是幸有“逶迤”的平岗,“环绕”的远山,能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接着作者便以浓墨重彩写出“看远山”的佳趣:“浮岚飞翠,叠立云表”,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远山”山水画卷。作者接受大自然的抚慰,感情和大自然和谐融合,从内心深处感到“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肯定了“看远山”的乐趣。

  第二段先叙述宅东岗顶“隆然”,适宜建亭,再叙述岗顶“面向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岗上已有“古松数十株”,盘曲苍劲;岗下“隙地”再“种竹千个”,清影摇风。作者尚恐不能极其清幽,拟在“隙地”上“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精心谋划,拟营造一个幽雅怡人的环境。最后一句“余力不能也”“以待诸异日”,点出作者毕竟是“数十金”不能支付的寒士,空有一番宏愿。

  这篇文章概括、详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数峰亭的景观。“数峰亭”是作者构想之亭,而非实景。作者驰其想象,写来如见其景,如历其境。文末笔锋一转,写其力不能支付凿池、构亭、种竹之费,“姑豫名之,以待诸异日”,才将读者带回冷峻的现实。也正因为生活所迫,戴名世以半生的积著,只换得半年的安闲。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夏退居南山,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春即离开南山,再度赴京,准备明年之谒选,从此,至死才归葬南山。其所谓“以待诸异日”,则成了永久的遗憾。文章于清幽之境中表现了作者孤傲的人格。文中自然流荡着一种淡泊安闲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清)戴名世著;石钟扬编.戴名世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05:241
2、 姚宝元 苏新立译注.清代游记选粹: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06: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