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识霜春面,何因出镜中。暗春吹不断,掌上舞回风。
省识霜春面,何因出镜中。暗春吹不断,掌上舞回风。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绿树暗长亭¹,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kān)闻。何况今朝秋色常,身是行人。
译文: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注释:¹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常设长亭,故亦称“十常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清泪浥(yì)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¹,截断烟津(jīn)
译文: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¹千寻横铁锁: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làngtáoshā ·dānyángtíngshàngzuò

yóu sòngdài 

绿shùànchángtíng zūn yángguānchánghènkānwén kuàngjīnzhāoqiū shēnshìxíngrén 
qīnglèiluójīn xiāohún jiānghènqiàpíngfēn ānqiānxúnhéngtiěsuǒ jiéduànyānjīn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yǔ)引吾¹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²,以应和皇子³。及国势沦败,引吾先潜难会稽(jī),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译文:庾引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引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家。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注释:¹庾引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²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³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⁴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野粉椒壁¹黄,湿萤(yíng)²满梁殿。
译文: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注释:¹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²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台城¹应教²人,秋衾梦铜辇(niǎn)³
译文: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注释:¹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²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³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吴霜点归鬓(bìn),身与塘蒲¹晚。
译文: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注释:¹塘蒲:一作“蒲塘”。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脉脉辞金鱼¹,羁(jī)²守迍(zhūn)³
译文: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注释:¹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²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³迍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

  诗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诗人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叙,以此诗与《金铜仙人辞汉歌》为例,赞叹道:“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这篇叙是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李贺能从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潜难会稽”这件在别人看来极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个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刚劲之气的“羁臣”形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多变的感伤和困顿潦倒中的悲愤之情,构思新颖,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贺的这类诗作誉之为“古今未尝经道者”,评价是很高的。杜牧在叙中还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但结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贺的身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说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继承了宫体诗的传统,也不能据此诗而说李贺对宫体诗作者的怀念和向往。李贺不过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忧愤罢了。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1-184
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8-10
好诗读罢倚团蒲,唧唧铜瓶沸地炉。
好诗读罢倚团蒲¹,唧(jī)²铜瓶沸(fèi)地炉。
译文:把好诗读完便背靠着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地炉上的铜瓶正嗞嗞的响着。
注释:¹团蒲:用蒲草编成的圆垫。²唧唧:嗞嗞似的响声。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qú)(shū)¹分坐与狸(lí)²
译文:天气稍冷我便不出门了,与我的猫一起坐在地毯上。
注释:¹氍毹: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²狸奴:猫的别称。

chū--liúzhòngyǐn

hǎoshītuántóngpíngfèitiānshāohánchūshūfēnzuò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苍苍¹丁零²³,今古缅(miǎn)荒途。
译文: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
注释:¹苍苍:旷远迷茫的样子。²丁零:古代北方种族名,曾属匈奴。³塞:边疆要害之处。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亭堠(hòu)¹何摧兀(wù)²,暴骨无全躯。
译文: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立,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注释:¹亭堠:指北方戍兵居住守望的堡垒。²摧兀:颓败孤立的样子。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黄沙堠南起,白日隐西隅(yú)¹
译文: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注释:¹西隅:西边。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译文:汉王朝曾派遣了三十万士卒,来到此地与匈奴族战斗。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¹²
译文: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有谁来怜悯边疆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注释:¹上:一作“下”。²孤:指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金陵¹为帝王²之州。自六朝迄(qì)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dǐng)³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jì),罔(wǎng)间朔(shuò);存神穆(mù),与天同体。虽一豫(yù)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wān)(yán)而来。长江如虹贯,蟠(pán)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diān),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xī)¹⁰嘉名为“阅江”云。
译文: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注释:¹金陵:今江苏南京市。²帝王:指明太祖朱元璋。³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⁴暨:至。⁵罔间朔南:不分北南。⁶穆清:指天。⁷一豫一游:谓巡游。豫,义同“游”。⁸狮子山:晋时名卢龙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为狮子山。山西控大江,有高屋建瓴之势,自古以来是南京西北部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⁹卢龙: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¹⁰锡:赐。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¹。岂非天造地设,以俟(sì)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yú)?当风日清美,法驾²幸临,升其崇椒³,凭阑遥瞩(zhǔ),必悠然而动遐(xiá)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zhì)、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bó)接迹而来庭,蛮琛(chēn)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suí)威服,覃(tán)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chuí)之远,益思所以柔¹⁰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zhì)肤皲(jūn)¹¹之烦,农女有捋(luō)桑行馌(yè)¹²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rèn)¹³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qǐ)¹⁴,非弗华矣;齐云¹⁵、落星¹⁶,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yín)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zhǒng)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译文: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
注释:¹轩露:显露。²法驾:皇帝的车驾。³崇椒:高高的山顶。⁴江汉之朝宗:《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谓江汉等大川以海为宗。⁵沐风栉雨:即“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的辛劳。⁶中夏:这里指全国。⁷琛:珍宝。⁸德绥:用德安抚。⁹覃:延。¹⁰柔:怀柔。¹¹皲足:冻裂脚上的皮肤。¹²行馌:为田里耕作的农夫送饭。¹³衽席:卧席。意谓有寝息之所。¹⁴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所建之阁。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更有望春阁,用以居龚、孔二贵嫔。¹⁵齐云:唐曹恭王所建之楼,后又名飞云阁。明太祖朱元璋克平江,执张士诚,其群妾焚死于此楼。故址在旧吴县子城止。¹⁶落星:吴嘉禾元年,天桂林苑落星山起三层楼,名曰落星楼。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虽然,长江发源岷(mín)山,委蛇¹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qiàn);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yè)²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³,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wǎng)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译文: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注释:¹委蛇:亦作“逶迤”,连绵曲折。²逢掖: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称。³荡荡难名:《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⁴神禹疏凿之功:指夏禹治水之功。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臣不敏,奉旨撰(zhuàn)记,欲上推宵旰(gàn)¹图治之功者,勒(lè)²诸贞珉(mín)³。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xiè)也。
译文: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注释:¹宵旰:即“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务,早起晚食。²勒:刻。³贞珉:指碑石。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阅江楼。
  雄视吴楚阅江楼,评说成败帝王侯。
  云锦绝技惊天下,金陵官话撰石头。
  友好远航垂青史,共和首义傲亚洲。
  诗文书画历代秀,稻作玉雕岁月稠。

  南通州余西古镇精进书院任侠家作于南京陋室,2011年3月18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