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川原远近分,渔榔僧磬隔溪云。行吟坐啸皆诗趣,追忆吾乡旧令君。
雪后川原远近分,渔榔僧磬隔溪云。行吟坐啸皆诗趣,追忆吾乡旧令君。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万里¹相看²忘逆旅³,三声清泪落离觞(shāng)
译文: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注释:¹万里:代指路途遥远。²相看:相对。³逆旅:旅店。⁴觞:指酒杯。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朝云往日攀(pān)¹梦,夜雨何时对榻(tà)凉。
译文: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注释:¹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急雪脊令¹相并影,惊风鸿雁²不成行。
译文: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注释:¹脊令:鸟名,即鹡鸰[jī líng]。²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¹书慰断肠。
译文: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注释:¹频书:常常通信。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41-543

yuánmíngqiánnánzèngbié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wànxiāngkànwàng sānshēngqīnglèiluòshāng 
zhāoyúnwǎngpāntiānmèng shíduìliáng 
xuělìngxiāngbìngyǐng jīngfēnghóng鸿yànchéngháng 
guīzhōutiānchánghuíshǒu cóngpínshūwèiduàncháng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¹茫茫,道山绛(jiàng)(què)²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³居士,龙蟠(pán)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¹⁰东望,蓬莱¹¹(ǎn)(ǎi)¹²,有云驾¹³、骖(cān)¹⁴风驭(yù)¹⁵
译文:自古以来广阔云海迷迷茫茫,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在何处?人间自然是有那青城山的居士,如龙蟠如凤凰高飞。坚守清静消极无为,静坐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写下八篇奇语之文。向天宫东望去,蓬莱那暗淡的云彩,有如驾驶仙人的神车。
注释:水龙吟:词牌隔,又隔《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¹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²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³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隔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⁴龙蟠:如龙之盘卧状。⁵凤翥:凤凰高飞。⁶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⁷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⁸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⁹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鍊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¹⁰玉霄:指天上。¹¹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¹²晻霭:昏暗的云气。霭,暗淡的云彩。¹³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¹⁴骖:驾驶。¹⁵风驭: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¹,笑纷纷²、落花飞絮(xù)。临江一见,谪(zhé)³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hān)(jī)(jù)。待垂天赋就,骑鲸(jīnɡ)路稳,约相将去。
译文:行尽了九州和四海,大笑纷纷,伴着那飞花飘絮。临江一望,看见了那谪仙的风采,虽是无言而心里默许。神游极远之地,豪迈相对,酒喝得尽兴,两脚岔开似簸箕。等到了《大鹏赋》写成,骑上鲸鱼走在平坦大路,相约游仙。
注释:¹九州四海:犹言天下。²纷纷:众多貌。³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⁴心许:默许。⁵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⁶浩然:正大豪迈貌。⁷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⁸箕踞: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⁹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骑鲸:亦作“ 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游仙。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上片,写“云海”、“人间”、仙境。开头两句突写“茫茫”“云海”世界,气势恢宏。在这浩瀚的自然界中,“道山绛阙知何处”这一问句,为下文展开笔墨作了铺垫。次三句,写“人间自有”贤人在。这贤人就是“龙蟠凤举”的“真良师”、“赤城居士”司马子微。赤城是贤者隐居的理想世界:“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悬霤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文选》引孔灵符《会稽记》)“清净”三句写仙道思想和人格修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清净无为”,其人格修善方法为“坐忘”,为“遗照”,为人诵训的“八篇奇语”,人们凭此可通向有道之士的人生境界。“司马子微隐居天台之赤城,自号赤城居士,尝著《坐忘论》八篇,云:‘神宅于内,遗照于外,自然而异于俗人,则谓之仙也’。”(宋代傅斡注)最后四句写仙境。司马子微“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蓬莱晻霭”,“云海茫茫”,烟雨苍苍,遍布云车、马车和风车,时有“海市蜃楼”的仙境美出现。

  下片,写对“八表神游”的无限向往,“约相将去”的超然世外生活的执着追求。前三句,交代“神游”的范围和时间:“九州四海”和“落花飞絮”的飘雪时令。“尽”字表明“神游”之地无限广阔;“笑”字表明“神游”之态自然快乐。次三句,写李白的对仙道的追求:“尝见子微予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东坡序转述李白《大鹏赋》语)这“临江一见,谪仙风彩”,“仙风道骨”,东坡亦“无言心许”。可谓志同道合,“龙蟠凤举”。“八表”三句,写“八表神游”的状态:“相对”,“箕踞”,“酒酣”,“浩然”,欲醉畅怀、盘坐侃谈的仙家风度。最后三句,点明本词之眼:等到李白壮志凌云把《大鹏赋》写完,醉骑鲸鱼,葬身鱼腹时,也就是我们“约相将去”蓬莱、天台成仙之日。下片充满了幻想和魔思的色彩,表明了东坡此时此地思想的局限性。

  这首词,以神话传说作题材,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记述谢自然仙女求师蓬莱真人良师司马子微而白日仙去事;还记叙了谪仙李白曾见司马子微于江陵,获得“仙风道骨,可谓神游八极之表”的美誉事,且能歌唱,表明了东坡在音律上作了不遗余力的探讨,反映了东坡对宋代社会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有道之士的无限敬仰,亦望求仙解脱,超然世外,创造了一种云海、人间与仙境融会,历史、仙话与现实交错的空间文化观,使之达到一种天地人三维完全整合的和谐境界,从而求得一种精神升华的体验,这是东坡追求这种空间文化观的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909-914

shuǐlóngyín ·láiyúnhǎimángmáng

shì sòngdài 

xièránguòhǎiqiúshīpénglái zhìhǎizhōng huòwèirán  péngláiruòshuǐsānshíwàn dào tiāntāiyǒuwēi shēnchì míngzàijiàngquè wǎngcóngzhī  ránnǎihuán shòudàowēi báixiān wēizhù zuòwànglùn piān  shū piān niánbǎi jiāngzhōng wèiyuē  xiāofēng dōngwàngpénglái chángyǒuzhēnlíngjiàngyān jīnwéidōnghǎiqīngtóngjūnsuǒzhào  nǎichántuōér hòu tàibáizuò péng yún  chángjiànwēijiānglíng wèiyǒuxiānfēngdào shényóuzhībiǎo  yuánfēngniándōng guòlínhuái érzhànránxiānshēngliánggōngzàiyān tóngyánqīngchè èrsānshírén ránrényǒushǎojiànzhīzhě shànchuītiě liáorányǒuchuān穿yúnlièshízhīshēng nǎizuò shuǐlóngyín shǒu wēi tàibáizhīshì shēngérzhī 

láiyúnhǎimángmáng dàoshānjiàngquèzhīchù rénjiānyǒu chìchéngshì lóngpánfèngzhù qīngjìngwéi zuòwàngzhào piān xiàngxiāodōngwàng péngláiǎnǎi yǒuyúnjià cānfēng 
xíngjìnjiǔzhōuhǎi xiàofēnfēn luòhuāfēi línjiāngjiàn zhéxiānfēngcǎi yánxīn biǎoshényóu hàoránxiāngduì jiǔhān dàichuítiānjiù jīngwěn yuēxiāngjiāng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东方有人焉,曰¹爰(yuán)(jīng)目,将²有适³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适,见而下⁴壶餐以餔(bū)⁵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适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⁶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⁷地而欧(ǒu)⁸之,不出,喀(kā)喀然,遂伏而死。
译文:东方有个人叫爰旌目的人,准备到别的地方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狐父城一个叫做丘的强盗看见他倒在地上,就把自己壶里装的饭倒出来喂他。爰旌目吃了几口以后便睁开了眼睛,问:“你是干什么的?”强盗说:“我是狐父城任,名叫丘。”爰旌目说:“呀!你不是那强盗吗?为什么要喂我饭呢?我宁死也不吃你的饭。”于是两只手撑在地上呕吐,吐不出来,喀喀地咳了两声,便趴在地上死了。
注释:¹曰:叫做。²将:准备。³适:到……去。⁴下:摘下。⁵餔:给食;喂食。⁶义:仁义。⁷据:撑着,趴。⁸欧:同“呕”。呕吐。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这是一首借诗抒怀的作品。前两句写屋前的大树枝繁叶茂,三、四句抒发感慨:因为大树的高大而遮挡了远处的青山,这让诗人感到惋惜。第五至八句以叙述性的语言,讲述诗人砍断大树后,见到远处山峰的经过。第九至十二句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砍断大树后的感受,就像拔开云雾见到青天后的豁然开朗,又似久别的老友重逢般的喜悦。第十三至十六句,侧重写所见之景,清风、飞鸟,目之所及,心旷神怡。此处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委婉地表达出向往田园的心志。最后四句用议论的笔调抒发感慨:人各有爱好,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难的,对于大树的枝条与远处的青山,诗人也只能得其一。

jiéshù--bái

zhǒngshùdāngqiánxuānshùgāofánzāiyuǎnshānyǐnménglóngjiān

cháochíjīnshǒujiéduānwànluòtóushàngqiānfēngláimiànqián

shìjuéyúnhuōqīngtiānyòusuǒniànrénjiǔbiékuǎnyán

shǐyǒuqīngfēngzhìshāojiànfēiniǎoháikāi怀huáidōngnánwàngyuǎnxīnliáorán

rényǒupiānhǎonéngliǎngquánàiróutiáojiànqīngshān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已讶¹(qīn)²冷,复见窗户明。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注释:¹讶:惊讶。²衾枕:被子和枕头。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¹
译文: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¹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布局井然,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1 .

xuě

bái tángdài 

qīnzhěnlěng jiànchuāngmíng 
shēnzhīxuězhòng shíwénzhézhú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