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摇荡出风涛,涉水登山也自劳。乞取生绡图四景,卧游容我醉松醪。
孤舟摇荡出风涛,涉水登山也自劳。乞取生绡图四景,卧游容我醉松醪。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lán)¹今朝重,江山此地²深。
译文:今天的山中雾气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
注释:¹岚雾:二者实一物,在江曰雾,在山曰岚。²此地:指忠州。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滩声秋更急,峡气¹晓多阴。
译文: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注释:¹峡气:指雾气。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望阙(què)¹声遮眼,思乡雨滴心。
译文:望向帝京但是云雾遮住了双眼,思念着故乡,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
注释:¹望阙:眷念朝廷。阙,宫门楼观,代指朝廷。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将何慰幽独¹,赖此北窗琴²
译文: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排解心中孤独了。
注释:¹幽独:寂寞孤独。²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此句化用此事。

  这是白居易诏授忠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诗人通过对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切和郁闷之情,也寄托了诗人愿早日回京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诗中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此时此地的景象:山岚雾霭特别浓重,江山辽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中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后四句则笔锋一转,写到自己望向帝京,表达了自己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化用晋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了,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所写,虽是溯江西上所经历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却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诗人萦绕心头的宦海波澜,其中“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写得情景交融,将澎湃于心间的万千波涛,同三峡所见的逆风惊浪完全吻合,情溢于景,动人心扉,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咏的特有风采。

参考资料:
1、 王景霓著.烛光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06:160-161
2、 忻志伟,周骥著.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与编排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09:150
3、 黄武煜著.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词里斩不断的乡愁: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4:123

yīn--bái

lánjīncháozhòngjiāngshānshēn

tānshēngqiūgèngxiáxiǎoduōyīn

wàngquēyúnzhēyǎnxiāngxīn

jiāngwèiyōulàiběichuāngqín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万里衡(héng)阳雁¹,今年又北归。双双瞻(zhān)²客上,一一背人³飞。
注释:¹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²瞻:往上。³背人:避开别人。背:避开,离开。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¹。系书²³浪语,愁寂故山
注释:¹稀:数量少。²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³元:一作“无”。⁴浪语:妄说;乱说。⁵愁寂:忧愁寂寞。寂:一作“绝”。⁶故山:喻家乡。⁷薇:草本植物。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¹雪违²胡地³,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wèi)影,高起洞庭群。
注释:¹欲:想要,希望。²违:离别。³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⁴楚云:楚天之云。⁵清渭:清清的渭河。⁶起:止,伏,落。此句指大雁从高处飞落洞庭湖。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塞北春阴¹²,江南日色³(xūn)。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注释:¹春阴: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²暮:晚,将尽。³日色:阳光。⁴曛:暮,昏暗。⁵伤弓: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杜甫自大历三年(768)正月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飘泊了两年多,写下九十多首诗,其中以《归雁》为题的诗写了四首。到了衡州,杜甫写《归雁二首》(翻宋本第二首题名为《再吟》),对衡阳雁北飞寄予无限牵挂。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guīyànèrshǒu

 tángdài 

wànhéngyángyàn jīnniányòuběiguī 
shuāngshuāngzhānshàng bèirénfēi 
yúnxiāng shābiān宿 
shūyuánlàng chóushānwēi 

xuěwéi xiānhuābiéchǔyún 
quèguòqīngwèiyǐng gāodòngtíngqún 
sàiběichūnyīn jiāngnánxūn 
shānggōngliúluò hángduànkānwén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贱子¹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译文: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还有几人能记得我呢?
注释:¹贱子:诗人的自称。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译文:飘摇动荡的风连着无边野色,江水中的泡沫拥抱着泡沫。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jiē)¹
译文:强扶着衰病之躯种药,借着吟诗来排解嗟叹。
注释:¹叹嗟:嗟叹。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译文: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大江东去,长安¹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²,喜琴书³,早星星鬓(bìn)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译文:江水滔滔东流入海,车轮滚滚西往长安,我为了博取和保持功名走遍了天南海北。厌恶了车马舟船的旅途劳顿,喜欢悠闲自在地抚琴读书,我早已两鬓斑白像种瓜的召平到了暮年。心里知足了,功名也就满足了。深居高位,有高的苦处;身居低位,有低的苦处。
注释:山坡羊: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同名曲牌。¹长安:今西安。²厌舟车:厌倦了舟车之苦,有了退隐之想。³喜琴书:喜欢退隐弹琴读书。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乐琴书以消忧”。⁴星星鬓影:两鬓斑白如星。⁵待:将要。

  首三句写出作者早年为功名利禄奔波于大江南北的辛酸和痛苦。“大江东去”袭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占》,但却没有苏词的豪放。它与次句“长安两去”形成对仗,作者在小令《塞鸿秋》所写的“功名万里忙如雁,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自如练”,也是此意。只不过一气呵成,连用四个长句构成“连璧对”。更为酣畅淋漓罢了。

  中间三句作者用陶渊明及召平典来写隐居生活。“厌舟车,喜琴书”。喜琴书即陶渊明在《归来去兮辞》中所写的那种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一厌一喜,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时人刘将孙称赞薛昂夫:“以公侯胄子人门家地如此,顾萧然如书生,厉志于诗,其志意过流俗远矣。”(《九皋诗集序》)可见,这并非是作者的自我标榜,而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瓜田暮”是用典,表示隐居生活。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是一个非常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才之士。韩信被诛以后,刘邦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他为萧何剖析利害关系,劝其让封不受。召平于秦亡汉兴后之所以高蹈远祸,归隐不仕,当是对刘邦大肆屠杀功臣的行为有所不满。在薛昂夫售勺散曲中多次提到召平,如“召圃无荒地”(《双调·庆东原》)、“瓜苦瓜甜,秦衰秦盛,青门浪得名”(《中吕·朝天曲》)等。作者在官场竞逐中青春消尽,两鬓如霜,极度厌倦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憧憬向往着召平式的隐逸生活。虽然这种隐居生活注定要远离名利,但“心待足时名便足”,只要能摆脱“名缰利锁”,像召平那样甘于寂寞和平淡,就一定能够让生命自在徜徉。

  末尾“高,高处苦;低,低处苦。”是指个人命运的得失穷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较多表现的是“低,低处苦”。即文人的困顿不遇。“高,高处苦”则相对表现的较少。所谓高处苦,这当是作者对宦海生涯的真切体验,而非一般文人想象之词,当然,相对于张养浩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此作还是过于拘泥于个人的成败得失,在境界上稍逊一筹。

  此曲抒写作者身居宦海的苦闷与自省。作者虽有退隐之想,却并未做到。说只要心满足也就得到满足,又说在高处做官也苦,在低处隐居也有低处的苦,道出了人生的矛盾,表现了真实的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1、 周青云.历代诗词曲精选.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97
2、 陈鹏、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北:崇文书局,2016:275
3、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227

shānyáng··jiāngdōng--xuēáng

jiāngdōngzhǎngān西wèigōngmíngzǒubiàntiānyànzhōuchēqínshūzǎoxīngxīngbìnyǐngguātiánxīndàishímíng便biàngāogāochùchù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桃源¹一向²³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lún)
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注释:¹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²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³绝:断绝,隔绝。⁴风尘:指尘俗的世事。⁵柳市:汉长安地名。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⁶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¹,看竹²何须³问主人。
译文: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注释:¹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²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³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青山如屋里¹,东家流水入西邻。
译文: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注释:¹屋里:室内。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闭户¹(zhù)书多岁月,种松²皆老作龙鳞(lín)³
译文: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
注释:¹闭户:闭门,关门。²种松:栽种松树。³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访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访”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访,坐车直造其门观访,“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1-17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