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sàixiàshǒu ·

chángjiàn tángdài 

yīnjiàchányuànzàibiān éméiwànzàngtiān 
hànjiāsānqiān qīngzhǒngchángcǎoyān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 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译文: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译文: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曾貌先帝照夜白¹,龙池²十日飞霹雳。
译文: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注释:¹照夜白:马名。²龙池:在唐宫内。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译文: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译文: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译文: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译文: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译文: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译文: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译文: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译文: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译文: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¹
译文: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注释:¹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译文: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译文: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译文: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君不见金粟堆¹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译文: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注释:¹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他收藏的曹霸所画的“九马图”后所作的题画诗。唐朝初年,江都王李绪善画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他“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到开元、天宝时代,曹霸画马出神入化,名声更显,赵子昂说:“唐人善画马者众,而曹、韩(干)为之最。”(汤垕《画鉴》引)所以开端四句,诗人先引江都王衬托曹霸,说曹霸“得名三十载”,人们才又能见到神骏之马。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本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诗人不落窠臼,却先用八句诗,从曹霸画“照夜白”马说来,详细叙述曹霸受到玄宗恩宠和艺名大振的往事,为描写九马图铺叙,并伏下末段诗意。“曾貌先帝照夜白”,貌,描画;先帝,指玄宗;照夜白,玄宗坐骑名。曹霸所画照夜白,形象夺真,感动龙池里的龙,连日挟带风雷飞舞,此谓“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二句,写玄宗喜爱曹霸的马画,命婕妤传达诏书,才人手捧“内府殷红玛瑙盘”,向曹霸索取并盛放照夜白图。婕妤,正三品女官,才人,正四品女官,玛瑙盘极为名贵,足见恩宠之重。“ 盘赐将军”,以下四句,描写曹霸受玄宗赏识、恩赐以后,声名大振,带着“轻纨细绮”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连达官贵戚也以求得曹霸画作而感到光荣。这一段,上四句用仄声韵,药、陌、锡韵通押,下四句用平声微韵,诗韵的转换与诗意的递变、层进相切合。

  “昔日太宗拳毛騧”以下十四句,转入写马正位,具体绘写“九马图”。诗人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曹霸所画的九匹马,错综写来,鲜活生动。前六句,先写二马,“今之新图有二马”,一为唐太宗的拳毛騧,是太宗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战骑,一为郭家狮子花,即九花虬,是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御马。二马都是战骑,一以当万,因此诗人赞道:“此皆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缟素,是画绢。一打开画卷,就见到二马在广邈的战地风沙中飞驰,诗人从逼真的角度,称誉图上二马画艺高超。“其余七匹”以下四句,分别从七马的形貌、奔驰、伏枥三个方面,再现画上七马“殊绝”的神态,都是与众不同的良马。“迥若”句,描摹七马形貌,七马毛色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如霞雪飞动。“霜蹄”句,是说有些马奔驰在长楸道上,践踏霜雪。“马官”句,是说有些马在厩里排列成行,由马官悉心厮养。诗人先写二马,后写七马,又对“九马图”作出总的评价:“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九马匹匹神骏,昂首顾视,神采飞扬,气度稳健,惹人喜爱。这二句诗,深得马的神趣,杨伦评之为“警句”(《杜诗镜铨》),谁是苦心爱马的人呢?诗人再一次运用陪衬法,写道:“后有韦讽前支遁。”,以支遁衬托,是突现收藏九马图的韦讽。这句诗赞誉韦讽风韵不凡的品格和酷爱绘画艺术的高深素养,也遥扣题意。本段前六句用平声麻韵,中四句用仄声屑韵,后四句用仄声韵,上声阮、去声震通押,韵转意换,诗思层次分明。

  最后一段共八句,押平声东韵(只有一处为冬韵,通押),一韵到底。前四句写玄宗巡幸骊山的盛况。新丰宫,即骊山华清宫,唐京兆昭应县,汉代本名新丰,骊山在县境内。玄宗巡幸至骊山,帝辇翠华葳蕤,旌旗拂天,数万匹厩马随从,每种毛色的马列为一队,马队相间,远望如锦绣一般。“皆与此图筋骨同”,是指真马与图上之马都是良马。着此一句,扣全诗咏“九马图”的题旨。后四句写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萧竦景况,表现其“衰”。“自从献宝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驾。河宗,即河伯,周穆王西征,河伯朝见并献上宝物,引导他西行,穆王由此归天,(《穆天子传》)。“无复射蛟江水中”,玄宗已卒,无人再来江边射蛟。此处用汉武帝的故事,《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武帝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君不见”二句,描写玄宗陵前的萧条。龙媒,骏马,语出《汉书·礼乐志》:“天马来,龙之媒。”玄宗陵前松柏里,骏马都已离去,只剩下鸟儿在松风中鸣叫。唐玄宗喜爱马图,宠幸曹霸,巡幸新丰宫,数万骏马随从,一旦归命,群马尽去,松柏含悲,这一结,韵致悠长,盛衰之叹,俯仰感慨,尽在其中。

  题画诗常见以画作真的手法,而杜甫这首题画马的诗,更是淋漓尽致,变幻莫测。“人间又见真乘黄”,“龙池十日飞霹雳”、“缟素漠漠开风沙”等句,以画马作真马,夸饰曹霸画艺神妙。诗人从画马说到画家的受宠幸,从画马说到真马,从真马说到时事,从玄宗的巡幸说到升遐,诗思不断拓展,寄托了诗人对玄宗的深情眷念。叙述真马、时事的时候,又不时插带一笔,照应马画,以画、以马作为线索,绾带全篇,正如陆时雍所论:“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唐诗镜》)全诗感慨深沉,波澜迭起,转笔陡健,脉络细密,章法纵横跌宕,气势雄浑激荡,情韵极尽沉郁顿挫,实为古今长篇题画诗中的杰作。在章法上错综绝妙。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第四段八句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极是。

wéifěngshìzháiguāncáojiāngjūnhuà

 tángdài 

guóchūláihuàān shénmiàoshǔjiāngwáng 
jiāngjūnmíngsānshízǎi rénjiānyòujiànzhēnchénghuáng 
céngmàoxiānzhàobái lóngchíshífēi 
nèiyānhóngnǎopán jiéchuánzhàocáirénsuǒ 
pánjiāngjūnbàiguī qīngwánxiāngzhuīfēi 
guìquánmén shǐjuépíngzhàngshēngguānghuī 
tàizōngquánmáoguā jìnshíguōjiāshīhuā 
jīnzhīxīnyǒuèr lìngshízhějiǔtànjiē 
jiēzhànwàn gǎokāifēngshā 
shūjué jiǒngruòhánkōngdòngyānxuě 
shuāngchángqiūjiān guānyǎngsēnchéngliè 
liánjiǔzhēngshénjùn shìqīnggāoshēnwěn 
jièwènxīnàizhěshuí hòuyǒuwéifěngqiánzhīdùn 
xúnxìngxīnfēnggōng cuìhuátiānláixiàngdōng 
téngxiānglěiluòsānwàn jiējīntóng 
cóngxiànbǎocháozōng shèjiāojiāngshuǐzhōng 
jūnjiànjīnduīqiánsōngbǎi lóngméijìnniǎofēng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河阳军¹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²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³、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¹⁰、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¹¹而龟卜¹²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¹³,农不耕收,财粟殚¹⁴亡。吾所处地,归输¹⁵之涂,治法¹⁶征谋¹⁷,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¹⁸书词¹⁹,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译文: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史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们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 :“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间,冬天一件皮衣,夏天一件麻布衣服;吃的吗,一天吃一 盆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请他一起出游,没有找借口拒绝的;劝他当官,便不理睬;坐的只有一间房间,左右全是图书。跟他谈道论理,辩论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听了他的话就如同明烛高照一样地亮堂、就如同数目计算了一样清楚并且可以预卜未来。”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不求于人,他肯为我来当官吗?”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备,为国家求才,不是为自家私利。当今反寇聚集在恒地,敌军环视着边境,农田无法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草殆尽,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应该有适当的人来出谋划策。先生您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邀请他并坚决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邀请函,准备好车马和礼物,占卜选择好吉日交给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处拜请他。
注释:乌公:即乌重胤(761—827),张掖(今甘肃张掖)人。起初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部下任都知兵马使。810年(元和五年)升河阳节度使。¹河阳军:唐时所置,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由于唐代的节度使的辖区也是军区,故称“军”。²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均自辟僚属,称为“从事”,到宋代废除。³嵩:山名,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⁴邙:山名,在河南西部。⁵瀍:水名,源出于洛阳市西北,入洛水。⁶谷:水名,源出河南陕县东部,在洛阳西南与洛水会合。⁷裘:皮衣服。⁸葛:本是一种植物,古代用葛织布做夏衣。此处指粗布的衣服。⁹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因此称驾车的四马为“驷”。¹⁰王良:春秋时晋国的善御者,传说为周穆王驾车。¹¹数计:算卜。¹²龟卜:古人用火灼龟甲,依据裂纹以推测吉凶。¹³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唐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叛乱,宪宗派吐突承璀统兵讨伐,未能成功。次年被迫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此处指受其威胁。恒:州名,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¹⁴殚:尽。¹⁵归输:运输军用物资。¹⁶治法:治政之法。¹⁷征谋:征战之谋。¹⁸撰:写作。¹⁹书词:书信。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译文: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儿,没有与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带正装接见客人,在家里拜受聘书和礼物。晚上就沐浴更衣,准备好行装,书籍装上马车,问清楚道路,与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他们就全到了,在东门外布置好饯行仪式,酒过三巡 将要起身的时候,有人拿着酒杯说:“乌大夫的确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理给自己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 您饯行了。”有又人敬酒祝愿说:“凡是辞官上任离别相处又有什么长久不变的呢?惟有不变的是以道义作为依归。这就为先 生干杯。”又有人敬酒祝愿道:“愿先生让乌大夫不要改变初衷,不要为了自家富裕而使军队饥饿,不要(内心)甘愿忍受佞人而表面上尊敬正直人士,不要被谗言蒙昧,只听先生的,因此能有成就,确保天子的宠信和任命。”又有人祝愿道:“希望先生不要 在乌大夫那图谋利益,而为自身的私利方便图谋。”石先生起身拜谢道:“怎敢不日夜敬忠职守来做到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 于是东都的人士,都知道乌大夫和石先生果然能够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做十二句的诗歌,让我为这做序。
《送石处士序》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韩愈主要就是在这两层上作文章。但从表面上看,文章却无处不在赞扬处士的“惟义之归”与乌公的“求士为国”,赞之正所以规之、励之也。文章的结构仅为两段: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写出石处士其人。笔法活络,控御自如。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之能知贤、求贤。双方的共同点在一个“义”字上,并以此“义”解众人对处士出仕之疑。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规劝处士与乌公的话,则通过送行者口中各各道出,委婉而得体。古文家笔法之妙,在于貌似自然地随物宛转,对材料似乎毫无取舍,而实际上极文心结构之能事。读韩愈文章正应该从这些地方加深体会。

sòngshíchǔshì

hán tángdài 

    yángjūnjié shǐgōng wéijiézhīsānyuè qiúshìcóngshìzhīxiánzhě yǒujiànshíxiānshēngzhě gōngyuē  xiānshēng ? yuē  xiānshēngsōng máng chán zhījiān dōngqiú xià shízhāo fàn shūpán rénzhīqián  qǐngchūyóu wèichángshìmiǎn quànzhīshì yìng zuòshì zuǒyòushū zhīdào biànjīnshìdāngfǒu lùnréngāoxià shìhòudāngchéngbài ruòjuéxiàliúérdōngzhù ruòjiàqīngchējiùshú érwángliáng zàowéizhīxiānhòu ruòzhúzhào shùérguī  yuē  xiànshēngyǒulǎo qiúrén kěnwéimǒulái ? cóngshìyuē  wénzhōngxiào qiúshìwéiguó jiā fāngjīnkòuhéng shīhuánjiāng nónggēngshōu cáidān suǒchǔ kuìshūzhī zhìzhēngmóu yǒusuǒchū xiānshēngrénqiěyǒng ruòqǐngérqiángwěizhòngyān shuōzhī ? shìzhuànshū  shòushǐ使zhě qiúxiānshēngzhīérqǐngyān 

    xiānshēnggào móupéngyǒu guāndàichūjiàn bàishòushūménnèi xiāo jièxíng zàishū wèndàosuǒyóu gàoxíngchángsuǒláiwǎng chénzhì zhàngshàngdōngménwài jiǔsānxíng qiě yǒuzhíjuééryánzhěyuē  zhēnnéngrén xiānshēngzhēnnéngdàorèn juéjiù wéixiānshēngbié  yòuzhuóérzhùyuē  fánjiùchūchǔcháng wéizhīkuì suìwéixiānshēngshòu寿  yòuzhuóérzhùyuē  shǐ使héngbiànchū jiāérshī gānshòunìngrénérwàijìngzhèngshì mèichǎnyán wéixiānshēngshìtīng néngyǒuchénggōng bǎotiānzhīchǒngmìng  yòuzhùyuē  shǐ使xiānshēngérbiàn便shēn  xiānshēngbàizhùyuē  gǎnjìngzǎoqiúcóngzhùguī  shìdōngzhīrénshìxiánzhīxiānshēngguǒnéngxiāngyǒuchéng suìwéishīliùyùn qiǎnwéizhīyún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天启¹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jì)²,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wǎn)生、马小卿、潘小妃³。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gōng)寒,酒气冉(rǎn)冉,积雪欱(hē)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shè),咽涩不得出。三鼓¹⁰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zhǐ)¹¹,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许,坐在城隍庙的许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许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许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而归。
注释:¹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²霁:雨后或雪后转晴。³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⁴侍:服侍,侍候。⁵呆白:苍白。⁶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⁷觥:古代一种酒器。⁸敌:抗,抵御。⁹欱:同“喝”。¹⁰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¹¹山趾:山脚。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译文: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qīng)¹
译文: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注释:¹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苏轼当年得子,“洗儿”之外,赋《洗儿诗》一首。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苏轼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一首诗。“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儿诗》意,一目了然。郎瑛以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过东坡”。显然是嫌苏轼诗过于直白。明代杨廉也有意与苏轼唱反调,“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清人褚人获评论杨诗,说虽属戏作,总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为旷达也。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反东坡洗儿诗》,跟苏轼一样直抒胸臆。“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ér--shì

rénjiēyǎngziwàngcōngmíngbèicōngmíngshēng

wéiyuànháiérqiězāinándàogōngqīng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江草日日唤愁¹生,巫峡泠(líng)²非世情³
译文: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
注释:吴体:即拗体。杜甫这类七律很多,但由于这首几乎全是拗体,所以特别标出。¹唤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绪。²泠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³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盘涡(wō)¹(lù)浴底心性²?独树花发自分明!
译文:鹭鸶在急遽的漩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
注释:¹涡:水旋流形成的深涡。²底心性:即什么意思。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十年¹戎马暗万(wàn)国,异域²宾客老孤城。
译文: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
注释:¹十年:这里是指自安禄山造反至此时已有十年了。²异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渭水秦山¹得见否?人今罢(pí)²虎纵横³
译文: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
注释:¹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²人今罢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³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

  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性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语,即“世故人情”。“非世情”或作“不世情”,即不通世故人情。在这句诗里,可以讲作“不讨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是个疑问词,即现代汉语的“什么”。“分明”二字与杜甫在别处的用法有些不同,意义较为含糊。大约强调的是“自”字。现在释为“自己高兴”,还是揣测,恐怕似是而非。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到抒情。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性城中,很想回长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

  这首诗意义很明显,没有曲折隐晦之处。前四句虽然写景,但与《登高》《返照》二诗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写景之中表现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观的写景了。每一句的艺术手法都表现在下三字。“暗”字也是杜甫的独特用字法。末句“虎纵横”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马”。《杜诗镜铨》引张璁说:“虎纵横,谓暴敛也。时京兆用第五琦十亩税一法,民多流亡。”浦江清《杜甫诗选》亦用此说作注,以为末句是“借喻苛政”。这是从诗外去找解释,大约脑子里先有一句“苛政猛于虎”,看到杜甫的“虎纵横”就附会到苛政上去。于是再从唐史中寻找当时有什么苛政。于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税法。不知杜甫诗中屡次以豺虎比兵灾。此处的“虎纵横”显然是照应上文的“十年戎马”,杜甫应该不会忽然丢开上文而无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论读《西厢记》的方法说:“词有词例。不稔词例,虽引经据史,都无是处。”读诗也是这样。诗也有诗例,不从诗中去求解,而向诗外去引经据史,决不能正确地解得这首诗。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一首诗中,偶尔有一、二处平仄不合律谓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时是作者平时读字音不准,弄错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这就称为拗句。《愁》这首诗全是拗句,这就是吴体。这种拗法,只有在七言诗中出现,它们是律诗的形貌与古诗的声调的混血儿。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285-292

chóu--

jiāngcǎohuànchóushēngxiálínglíngfēishìqíng

pánxīnxìngshùhuāfēnmíng

shíniánróngànwànguóbīnlǎochéng

wèishuǐqínshānjiànfǒurénjīnbìngzòng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