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友俱能作,如吾何所知。
诸友俱能作,如吾何所知。
强推为会长,深愧不相宜。
强推为会长,深愧不相宜。
《玉树》多悲调,《竹枝》亦俗词。
《玉树》多悲调,《竹枝》亦俗词。
口占南北曲,即席付歌儿。
口占南北曲,即席付歌儿。
李开先

李开先

(1502—1568)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 ▶ 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望月疑无得桂¹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注释:述怀:排遣等待放榜期间之焦虑的情怀。¹得桂:科举及第。桂花高洁香烈,桂树为名贵树种,《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传说月中有桂树,要折得月中桂枝谈何容易。因此将月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杏花¹开与槐花²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注释:¹杏花:杏花一般在春天3-4月开放,正好是春闱举行的时节。²槐花:槐花一般在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正好是春闱放榜的时节。槐花落象征科举考试花落谁家已成定局。

shù怀huái--pín

wàngyuèguìyuánchūntiānyòudàidàoqiūtiān

xìnghuākāihuáihuāluòchóuchóuláiguònián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qiū)¹馨香倚钓矶(jī)²,斩新³花蕊未应飞
译文: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注释:¹楸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²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钓台。³斩新:崭新。⁴未应飞:大概还未落掉。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¹醒时雨打稀。
译文: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注释:¹可忍:哪忍。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门外鸬(lú)(cí)¹去不来,沙头²忽见眼相猜³
译文: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注释:¹鸬鹚:水鸟名。又叫鱼鹰。²沙头:岸头。³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自今已后知人意¹,一日须来一百回。
译文: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注释:¹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¹断人行。
译文: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注释:¹密掩:紧闭。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会须¹上番²³成竹,客至从嗔(chēn)不出迎。
译文: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注释:¹会须:定要。²上番:轮番。³看:看守。⁴从嗔:任客嗔怪。

  第一首主要是写花,写诗人惜花之情。诗从花香写起。“楸树馨香”四个字,把诗人的喜花、爱花之意透写了出来,为后面写惜花之情先垫写一笔。次句写诗人的惜花之情就应从花香的消歇着笔,但是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写,而是变了一个角度,转了一个弯子,从花开花落立意。从花的飘落来写诗人的惜花情。 “斩新花蕊未应飞”七个字,说明他早已看见楸花纷纷飘落了。眼下,他猜想只有那刚开的花,大概还没有飘落。诗人明明早已看见楸花飘落,可是又不直说;明明是写诗人由花落引起的惜花之情,可是诗中又不把它点破。这样写来,情思表达得极为婉转含蓄。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只是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惜花之情,那么诗的后两句便是直抒这样感情: “不如醉里风吹尽,何未醒时雨打稀。”宁可自己在醉眠中不知不觉时,一阵狂风把花吹落,必然是不未心又亲眼看着一场暴雨将花打稀。人在落花时节本易伤情,再目睹花落,其情更难堪了。所以这两句中,一个“不如”,一个“何未”,将诗人在“醉里”与“醒时”对落花的感受进行对比,先退一步,后进一层,把诗人的惜花之情写细了,写深了,写活了。

  花落而引人怜惜,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这首诗虽然也是这样的主题,但构思上却有它的特色。诗人本来是由早开的花被风吹雨打尽,而引发出对新开的花蕊前景的担心;再由这种担心,而引发出诗人的惜花之情。但诗中并没有写“先见有谢者”(《读杜心解》),而是从“斩新花蕊”立意,从虚处着笔,暗写落花情景。将诗人的惜花之情,由暗到明,先退后进,写得十分深切。

  第二首主要是写鸟,写诗人爱鸟的深情。人世间夫妻、朋友分离,相思情切。常常以梦幻为真实,以假为真。而一旦相见,却又往往以真实为梦幻,将真作假。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就这样写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杜甫在《羌村三首》里,描写乱离中与亲人相聚也有这样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首诗写的虽非尽为人世间情事,而是人与鸟的感情,但在构想上却与上举各句颇为相同。

  门外沙滩上那鸬鹚走了许久,诗人无比思念。首句“去不来”三字,点出了这一背景,写出了诗人对久去的鸬鹚的思念情怀。也正因为诗人对鸬鹚思念情深,所以,诗的次句写他“沙头忽见”时,又不禁“眼相猜”,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一种去久忽见的惊喜之状跃然纸上,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他的以真疑假,正可见出他平素想念鸬鹚鸟时,以假当真的情景。这一句真可谓将诗人的情写痴了,写传神了。

  这时,诗人对鸬鹚的一片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面对去久乍见的鸬鹚,不能让它再次飞去。在诗人的心灵里,又怎能再次承受鸬鹚“去不来”的痛苦。所以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这样叮嘱道: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从今以后,你应了解我愿意与你为友,很想常常能够见到你的心情,你就天天到这沙滩上来吧。后两句凌空一笔,将诗人对鸬鹚的深情写透了。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诗人在描写物我关系时,常常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给一些无情之物以人的感情。这首诗的后两句正是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诗人的笔下,那大自然中的鸬鹚鸟仿佛会思想,感情似乎可与人通。所以他要对那鸬鹚如此叮嘱,诉说衷情。

  这首诗从写诗人对鸬鹚“去不来”的思念,到“沙头忽见”时的“眼相猜”;从去久乍见的惊喜,到担心它日后再“去不来”,而殷勤叮咛“一日须来一百回”,将诗人的爱鸟之心步步写来,十分真切。将诗人由此而展开的种种心理活动写得很深很细。全诗读来,语虽平淡似口头话,却富有韵味,很有情趣。

  第三首是写竹,写诗人的爱竹之意。“无数春笋满林生”,诗一开始从春笋满林写起,又是“无数”,又是“满林”,把春笋生长繁茂的情景写了出来,给人们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画图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这自然景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诗人知道,眼前这春笋,既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观赏的玩意儿,更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宴席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今日之春笋,正是他日之新竹;今日春笋满林,可知他日新竹万竿。此刻诗人必然是细心看护。所以,诗的次句这样写道: “柴门密掩断人行。”他要把柴门关得紧紧,谢绝一切客人。

  写到这里,诗人的护笋之意已明。但是诗人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诗的后两句中进一步申说: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诗人一定要将这头批笋子看护好,使它长成新竹。宁可任客人责怪自己,也不对他的到来亲自出迎,诗的上句不仅点出了诗人细心护笋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多么希望眼下这一根根春笋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长成新竹。诗的下句“客至从嗔不出迎”,与“柴门密掩断人行”相照应。诗人在这里用“从嗔”二字贯于“不出迎”之前,深一层地写出了他那专心护笋的决心。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很爱竹,他听说吴中有一家人有好竹,便驱车前往,直到那家院内竹下观赏,“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他也不理睬。当他尽兴而去,主人才将门关上(见《晋书·王羲之传》)。因此,在唐诗中有“(竹何须问主人”的诗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杜甫在此却将主客关系颠倒过来,从“主不迎客”着笔,暗中反用了王徽之故事而又不露痕迹。巧妙的用意,写出了诗人对春笋,对新竹的一往情深。

  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由笋而竹,将诗人的爱竹之意写得不是浮泛,而是深沉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写诗人的爱竹之意,不是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表白,而是通过“柴门密掩断人行”,“客至从嗔不出迎”等具体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来,诗人的情怀显得格外实在,格外真切,也格外感人。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297页-第301页

sānjué

 tángdài 

qiūshùxīnxiāngdiào zhǎnxīnhuāruǐwèiyīngfēi 
zuìfēngchuījìn rěnxǐngshí 

ménwàilái shātóujiànyǎnxiāngcāi 
jīnhòuzhīrén láibǎihuí 

shùchūnsǔnmǎnlínshēng cháiményǎnduànrénxíng 
huìshàngfānkànchéngzhú zhìcóngchēnchūyíng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yǔ)引吾¹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²,以应和皇子³。及国势沦败,引吾先潜难会稽(jī),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译文:庾引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引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家。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注释:¹庾引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²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³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⁴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野粉椒壁¹黄,湿萤(yíng)²满梁殿。
译文: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注释:¹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²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台城¹应教²人,秋衾梦铜辇(niǎn)³
译文: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注释:¹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²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³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吴霜点归鬓(bìn),身与塘蒲¹晚。
译文: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注释:¹塘蒲:一作“蒲塘”。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脉脉辞金鱼¹,羁(jī)²守迍(zhūn)³
译文: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注释:¹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²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³迍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

  诗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诗人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叙,以此诗与《金铜仙人辞汉歌》为例,赞叹道:“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这篇叙是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李贺能从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潜难会稽”这件在别人看来极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个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刚劲之气的“羁臣”形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多变的感伤和困顿潦倒中的悲愤之情,构思新颖,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贺的这类诗作誉之为“古今未尝经道者”,评价是很高的。杜牧在叙中还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但结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贺的身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说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继承了宫体诗的传统,也不能据此诗而说李贺对宫体诗作者的怀念和向往。李贺不过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忧愤罢了。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1-184
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8-10
告俨、俟、份、佚、佟:
告俨(yǎn)、俟(sì)、份(bīn)、佚(yì)、佟(tóng)
译文:告诉严、俟、份、佚、侮诸子:
注释: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参见陶渊明《责子》诗。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译文: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生,亲身受到孔子的教诲。子夏之所以讲这样的话,岂不是因为人的穷困和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长寿与短命永远不可能在命定之外求得的缘故吗?
注释:赋:给予。谁能独免:逮本作“谁独能免”,今据《宋书》及李本、焦本改。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见《孔丛子·论书》)子夏与他们是同辈。音旨:指孔子的教诲。旨:要义。发:发表,讲。斯谈:这话,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语。将非:岂不是。穷达:失志与显达,指命运的好坏。妄求:非分地追求。寿夭:长寿与短命。外请: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缘故。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wǔ)。自量为己,必贻(yí)俗患。僶(mǐn)(miǎn)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xù)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译文:我已经年过五十,年少时即受穷苦,家中常常贫乏,不得不在外四处奔波。我性格刚直,无逢迎取巧之能,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自己为自己考虑,那样下去必然会留下祸患。于是我努力使自己辞去官场世俗事务,因而也使你们从小就过着贫穷饥寒的生活。我曾被王霸贤妻的话所感动,自己穿着破棉袄,又何必为儿子不如别人而惭愧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只遗憾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中没有像老莱子妻那样的夫人,怀抱着这样的苦心,内心很是惭愧。
注释:以:因。弊:贫乏。游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性刚:性格刚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会逢迎取巧。与物多忤: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忤:逆,违背。自量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为自己考虑。贻:遗留。俗患:指世俗官场上的祸患。僶俛:勉力,努力。辞世:指辞去世俗事物,即辞官归隐。汝等:你们。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后汉书》作“儒仲”),太原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少有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又《后汉书·列女传》载: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于儿女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败絮:指破棉袄。拥:缠裹,穿着。何惭儿子:又何必为儿子的贫寒而惭愧呢。一事:一样的事。是说儿子同自己一样,同处贫寒之中,故不必为之惭愧。靡:没有。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事见《高士传)、《列女传》)抱兹:怀此。良:甚,很。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xù)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译文: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看到树木枝叶交错成荫,听见候鸟不同的鸣声,我也十分高兴。我常常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着,遇到凉风一阵阵吹过,便自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古人了。我的思想单纯,见识稀少,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时光逐渐逝去,逢迎取巧那一套我仍十分生疏。要想恢复过去的那种生活,希望又是多么渺茫!
注释:树木交荫:树木枝叶交错成荫。时鸟:候鸟。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意浅:思想单纯。识罕:见识稀少。谓:以为。斯言:指“常言”四句。保:保持,维持。机巧:指逢迎取巧。好疏:很生疏。.缅:远。眇然:渺茫的样子。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fèn)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fàn)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译文: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注释:就:接近。衰损:衰老。遗:遗弃。药石:泛指药物。石:指治病的石针。大分:寿命。每:常。役:担任,被迫从事。若何可言:意渭有什么话可说呢。若何:怎么。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长子俨为渊明前妻所生,后四子为续弦翟氏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无猜:无有猜忌。事见《读史述九章·管鲍》注。归生、伍举:战国时楚国入,二人为好友。伍举因罪逃往郑国,再奔晋国;在去晋国的路上与出使晋国的归生相遇。两人便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叙说昔日的情谊。归生回到楚国后对令尹子木说,楚国人才为晋国所用,对楚国不利。楚国于是召回伍举。(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语·楚语》)班:布列。道旧:叙旧。以败为成:指管仲因得鲍叔的帮助而在失败中转向成功。起初,管仲辅佐公于纠,鲍叔辅佐公于小白,后来公子小白打败了公于纠,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极立推荐管仲。管仲被起用力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因丧立功:指伍举在逃亡之中因得归生的帮助而回到楚国立下功劳。《左传·昭公元年》载:伍举回到楚国后,辅佐公子围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楚灵王。他人:别人,非亲兄弟之人。这里指鲍叔与管仲。归生与伍举。尚尔:尚且能够如此。颖川:郡名,今河南省禹县。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时人。年轻时不为章句而善辨事理,声名甚盛,曾受到大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五府的同时征召;汉献帝时官至太仆.为九卿之一。(事见《后汉书·韩韵列传》)没齿:犹言终身。济北:古地名,在今山东省长清县。氾稚春:名毓,字椎春,西晋时人。《晋书·儒林传》说他家累世儒素,九族和睦,到氾毓时已经七代。当时人们称赞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操行人:品行高尚的人。同财:共同拥有财产,指没有分家。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译文:《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注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车辖).意思是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尔:那样。至心:至诚之心。尚:崇尚,羡慕。汝:犹“汝等”,你们。其:语气词,这里有“应当”的意思。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诗人在信中用平易浅显的语言扼要地回顾了他五十余年的生活,述说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期望儿子们也能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的准则生活下去。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体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信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生必有死,接着从孔子弟子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名言中,引出“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的道理,然后就此分层叙说。

  首先用年过知天命的岁数来回首已往,虽有自责,却也有清除非己的无奈和闲居躬耕的欢然自喜,孺仲妻的话使他深信对生活方式作出的选择,而不受拘束的生活也使他充分感受到羲皇上人般的闲适。这种对平生志趣的追述,实际上充满了“穷达不可妄求”的生活哲理。

  其次是以病重难久的心情来交代后事,尽管没有足够的财产留给后代,诗人还是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像鲍叔、管仲那样对待家产,像归生、伍举那样念及情谊,像韩元长那样兄弟同居,像汜稚春那样七世同财,这又是在“寿夭永无外请”思想支配下的殷殷嘱托。

  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提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

yǎnděngshū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gàoyǎn  bīn  tóng 

    tiānmìng shēngyǒu shèngxián shuínéngmiǎn xiàyǒuyán  shēngyǒumìng guìzàitiān  yǒuzhīrén qīnshòuyīnzhǐ tánzhě jiāngfēiqióngwàngqiú shòu寿yāoyǒngwàiqǐng 

    niánguòshí shàoérqióng měijiā dōng西yóuzǒu xìnggāngcáizhuō duō liángwèi huàn mǐnshì shǐ使děngyòuérhán chánggǎnzhòngxiánzhīyán bàiyōng cánér shì dànhènlínèrzhòng shìlái bàoxīn liángnèikuì 

    shàoxuéqínshū ǒuàixiánjìng kāijuànyǒu biàn便xīnránwàngshí jiànshùjiāoyīn shíniǎobiànshēng huānrányǒu chángyánliùyuèzhōng běichuāngxià liángfēngzànzhì wèishìhuángshàngrén qiǎnshíhǎn wèiyánbǎo yuèsuìwǎng qiǎohǎoshū miǎnqiúzài miǎorán 

    huànlái jiànjiùshuāisǔn qīnjiù měiyàoshíjiànjiù kǒngfēnjiāngyǒuxiàn bèizhìxiǎojiāpín měicháishuǐzhīláo shímiǎn niànzhīzàixīn ruòyán ránděngsuītóngshēng dānghǎijiēxiōngzhī bàoshū guǎnzhòng fēncáicāi guīshēng  bānjīngdàojiù suìnéngbàiwèichéng yīnsànggōng rénshàngěr kuàngtóngzhīrénzāi yǐngchuānhányuáncháng hànmíngshì shēnchǔqīngzuǒ shíérzhōng xiōngtóng zhìchǐ齿 běifánzhìchūn jìnshícāoxíngrén shìtóngcái jiārényuàn 

     shī yuē  gāoshānyǎngzhǐ jǐngxíngxíngzhǐ  suīnéngěr zhìxīnshàngzhī shènzāi yán 

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某叨受¹太保先公深知²,尝³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难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译文:我蒙受令尊太保公的深知,在危难中曾受到他的救援,您也不因为我学识浅薄,几次将作品拿来和我商榷。我自认为郡中自从吴、徐二、三君去世以后,近二十年来,再也没有像公子这样才华出众的人了,曾在心中和口头不止一次地赞颂过。现在我有些话要谈谈,恳切希望公子能听进去。
注释:¹叨受:自谦之词,犹承受。²深知:十分了解。³尝:曾经。⁴难质:互相询问。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hōng)¹,有愿公子出而结难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难太保,非太保之难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难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yí)²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难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译文:我听贾开宗说,许多人认为太保公去世了,希望公子能出面结难天下的贵人,就像太保在世时一样,做一个能像太保的人。我认为太保公在世时是天下的贵人,大家都愿意主动地去接近他,并不是太保公自己去结难他们的。现在提建议的人,却是想要公子主动去寻求和结难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像太保了。其实这样不只是不像,而实在是距离更远了。以前郡中的贵达子弟当然是有这样做的,但他们都有着雄厚的财力,(这样的)周旋难往也是煞费苦心的。现在公子常有病,衰弱到体不胜衣的程度。太保公一生清廉,我相信他不会有多少资财留给公子。所说的财与力这两方面,公子自己估量一下能有吗?破了家业遭致贫困,劳累身体招来病痛,而只是为了博得一个难结贵人的名声,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注释:¹薨: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²资贻:遗留。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某皇恐再拜。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难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难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某皇恐再拜。
译文:至于别人所讲的能像先辈一样才算有出息,不应该不加以分析。有的人是卿相的后代,也接续做卿相,但也不一定不辱没他的先人;有的人同样是卿相的后代,却甘心情愿做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也一样可以为祖辈父辈增光。如果公子不深入考虑这方面的道理,就像众人所说的那样去做,也不过仿照太保公活着时的排场,求得表面上相似罢了,不能说是公子巳经真像太保一样是宰相了。公子家过去是宰相,现在是秀才,怎么能强求相同呢?你想不顾自己的力所不及,去求得真相似,结果是一定不能相似,只是表面相似罢了。这是为什么呢?能够达成真正相似,在于守道和读书。公子才气超群,干什么不可?希望你暂且早晚爱惜调养身体,病好之后,用众人所说的难结的才能,多收集古今书籍;用难结的力量,关起门来努力治学,专心修养德行。这样一二十年以后,也不一定去作太保。就是不去作太保,太保也一定含笑九泉。决不因为公子甘心当一个普通读书人,就会认为不能够像他一样。我恭敬地再次向你致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