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深不测¹,隐处²³孤云。
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注释:¹测:一作“极”。²隐处:隐居的地方。³唯:只有。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¹为君。
译文: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注释:¹犹:还,仍然。
茅亭宿¹花影,药院²(zī)³苔纹。
译文: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注释:¹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²药院:种芍药的庭院。³滋:生长着。
¹亦谢时²去,西山鸾(luán)(hè)³
译文: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¹余:我。²谢时:辞去世俗之累。³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⁴群:与……为伍。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际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际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际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际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际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际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宿wángchānglíngyǐn

chángjiàn tángdài 

qīngshēn yǐnchùwéiyún 
sōngwēiyuè qīngguāngyóuwèijūn 
máotíng宿huāyǐng yàoyuàntáiwén 
xièshí 西shānluánq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宿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创作背景

  常建王昌龄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84
2、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 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春事¹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shēng)²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³。青春不老,君知否?
译文:恰值清明时节,到处春意盎然,花开得非常艳丽,柳线垂青。我们添酒设宴,奏乐唱歌,为您祝寿。美酒和春天同样美好,笙笙的春色都和从前一样。春天本来就是不会老的,您知道吗?
注释:感皇恩:词牌名,又名“人南渡”“感皇恩令”“叠萝花”。本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谓:“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后用作词牌。以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滁州寿范倅:一作“为范倅寿”。滁州:即今安徽省滁州市。东魏置南谯州,隋改置滁州。唐、宋因之。宋属淮南东路。范倅(cuì):指范昂。《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范昂,乾道六年任。”《宋会要辑稿·职赏》:“乾道八年正月十四日诏滁州州县官到任任满,依次边舒州州县官推赏。先是,权通判滁州范昂陈请,故有是诏。”据知此范倅即范昂,但其字里、事历均别无可考。倅,副职。¹春事:春色,春意。唐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²笙歌:泛指奏乐唱歌。³依旧:一作“如旧”。⁴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⁵元:本来,向来,原来。三国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金盏起,为君寿。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¹。待与青春斗²长久。三山归路³,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金盏起,为君寿。
译文:酒席上看您瘦健有神,像竹子一样清高,像青松一样傲岸。您一定会青春永驻,要和春天比一比谁更长久。祝愿您日后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沐浴皇恩。我要再次拿起酒杯,为您祝寿。
注释:¹竹清松瘦:形容人的状貌瘦健有神,为健康长寿之相。此二句是祝颂之词。²斗:比赛,争胜。³“三山”句:祝愿范昂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三山,本指海上蓬莱、方壶、瀛洲三仙山,自汉代学者以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后人遂有以“三山”“三岛”“蓬莱”“瀛洲”等为馆阁之称者,如唐太宗设瀛洲馆以待学士。刘禹锡《鹤叹二首》诗序:“乐天为秘书监,不以鹤随,置之洛阳第……因作《鹤叹》以赠乐天。”诗云:“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⁴天香襟袖:谓范昂将沐浴皇恩。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其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天香,指宫中炉烟的香气。⁵持:拿着。⁶金盏:酒杯的美称。一作“银盏”。

  这首词是词人写给副职范昂的寿词。上片写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词人准备了笙歌酒筵为范昂祝寿,希望他青春永驻;下片写酒席上见到范昂瘦健有神,祝愿他日后回到朝廷任职,沐浴皇恩。全词将对春日景物和祝寿之事的描写紧密结合,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虽用语平实,但蕴含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在寿词中不乏诙谐之意,颇见词人匠心。

  词的上片就“春”发挥。开头两句写春事。“春事”二字包括内容很广,这里当指春乐。范成大《泊衡州》诗说:“空江十日无春事,船到衡阳柳色深。”这两句不同,是说到了清明,花柳一番新,乐春之事极多。“唤得笙歌劝君酒”紧承“春事”二字,写召伎设酒,与君共饮,这是春乐之一,也暗含“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意。“酒如春好”二句是说酒好春也好,“年年春色依旧”实指年年为君祝寿。“青春元不老”二句承上句作进一步发挥,既然“春色年年依旧”,青春自然就不会老,懂得这个道理,生活就会充满朝气。

  上片的环境描写为下片祝寿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则具体描绘祝寿的场面,以及范昂的仪态风神。“席上看君”二句是写范昂的人品,“竹清松瘦”是说其人品像翠竹那样清介,其体格像苍松一样瘦硬。“待与青春斗长久”呼应“青春元不老”,并紧承上文,祝其与“青春”同在,奋发向上,永不衰朽。据《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载:“范昂,乾道六年任。”到乾道八年春,任期将满,理应祝其升迁。而稍后所作《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说:“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三山归路”二句与之同意,都是祝其入朝为官,所不同的是此词只是说入朝以后,将供职翰林院,沐浴皇恩,稍微概括了点而已。结尾两句是说,等范昂入朝供职之后,词人将“更持金盏起,为君寿”,映带词题,点出作意,似结非结。

  全词运笔布局峰峦起伏,颇具匠心,引三山入典,挥洒自如。词中跳荡转折,情景相生,且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祝寿之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融祝贺之情于情境描写之中,这正是词人胸襟抱负与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43-44
2、 李改香主编.唐宋清明词辑释.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34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波映横塘¹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gāo)²。春城风景胜江郊³
译文:波光粼粼的流水照映着横塘堤,河边的柳树掩映着小桥。天色将暮,使人感到稍许冷意,细细的雨丝洒落在水旁。此时的整个春城的风景远胜临江郊野的风光。
注释:¹横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横塘。²亭皋:水边的平地。³江郊:临江的郊野。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译文:花蕊悄悄地随了蜜蜂去酿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着白鹤回巢。草堂边上又抽生了两三竿新竹。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

  起句两个“映”字,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艺术观察力。池溏春水,碧波荡漾,烟柳垂荫,小桥、亭榭若隐若现。水塘之波,塘边之柳,塘上之桥,相映成趣。连用两“映”字,景色明媚,节奏复沓,极具清新风格。第二句写春雨,冷烟疏雨,就是烟雨,就是蒙蒙小雨。因为下雨,池边的亭榭,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了。这就使眼前的景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第三句紧承上二句,具有小结之意: “春城风景胜江郊”。江郊是临江地带。就是说,这里的景致超过了江郊。一个“胜”字,又深化了春景之美。

  下阕“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把“花”和“云”拟人化了,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花蕊随蜂,溪云伴鹤,说明春意盎然,物随人意,已经很迷人了。再加上一个“暗”字、“还”字,更是传神妙笔,写尽了春光的魅力。所以,夏承焘先生评论此联谓: “花蕊一联,自然流转”是很有道理的。结句“草堂新竹两三梢”,一则扣合上片“春城风景胜江郊”,二则总收全词,好象词人在江边小路踏青,一路看去,最后惊喜地发现竹梢又长了二三节。夏承焘在《金元明清词选》中评论说:“结句轻轻即收,不著议论,而并具微婉。”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清秀自然,宛转沉著。这首词好象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同时把“情之所至,妙不自寻”的意境传递给读者了。值得再三玩味。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
悠然。长天。澄渊¹。渺(miǎo)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²。有美人兮飞仙³。悄无言。攘(rǎng)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chán)影偏。
译文:上有遥远的长天,下有清澈幽深的湖水,湖上有淡淡的轻烟,水势辽远无边。清辉灿灿啊明月,有美人啊嫦娥飞仙。她落在水边辉然无言,抹起衣袖急弹弦。水中倒映垂杨,月影也有些偏。
注释:云林: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作者夫妇喜爱收藏赏鉴古画,特别爱倪云林和唐伯虎的画。《湖月沁琴图》是倪云林的名作。¹澄渊:这里指湖水又清又深。²婵娟:月亮。³飞仙:指嫦娥。⁴攘袖促鸣弦:攘袖,把袖子往上抹。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促,急。鸣弦,琴音。⁵素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¹。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徽²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
译文:画中弹琴的女子啊,我羡慕你志在流水高山。请问你这时,心境在山间还是水间?云随意飘行啊天很宽,月自然明亮啊露珠繁。新曲和谐又婉转,你在琴上缓缓弹,清雅的法曲散向人间,月儿明风儿静秋夜微寒。
注释:¹“羡君志在”两句:据《列子》和《吕氏春秋》载,伯牙弹琴,琴声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琴声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里用典,作者以画中弹琴女子的知音自许。²轻徽:指琴。法曲:道教音乐,音清而雅淡。

  西林顾春善绘事,尤擅花卉。《子春集》题自画诗词有牡丹、栀子、秋菊、海棠、水仙及折枝腊梅等数十幅。同李清照、赵明诚一样,顾春与奕绘也喜收藏赏鉴古画,尤好元倪云林和明朝唐伯虎画。明清两代士大夫对倪画十分倾倒,常以是否收有倪云林画而定其人品格之清浊高下。除《湖月沁琴图》外,顾春还收有《清秘阁图》,都是云林名作。

  这首词隽永灵妙,极烟水迷离之致。上片起首从俯仰两个视点绘出悠然长天,无边月色;湖烟渺茫,朦胧波影:天地间无半点纤尘的境界。诗人一落笔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净出尘的环境之中,诗心、画心,物境、艺境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紧接着诗人忽作异想,她从清辉灿灿的婵娟月,联想到嫦娥飞下湖边,来形容画中操琴的女子。这巧妙的联想合天上的广寒,湖中的婵月,湖岸边的琴女而成一幅朦胧的写意画,而这一切都“沁”在澄碧的湖水和茫茫的烟雾之中。操琴女那无言攘袖、慢促鸣弦的神姿,是画中人,又象是来自广寒的仙女,又似乎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作者把全身心都沉浸在画图中,沉浸在“湖月沁琴”那缥缈混茫的艺术境界里。下片进一层阐释画情画意,将烟水迷离、寂静出尘的背景、画中人无言攘袖、慢促鸣弦的神韵,赋予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感情升华,词中有景、有人、有情、有意,唤起读者无限悠然的遐思。《列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载着伯牙和钟子期的事,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琴声志在流水,钟子期也能听出,云:“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作者以钟子期“知音”自许,既切画意,又融情入画。而说“羡君”,正是诗人出俗遗世感情的流露。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每当国势蹙弱、宦海风波之时,常置身局外,冷静观照;或产生一种超脱现实、返朴无为的人生哲学。志在流水高山,而不志在庙堂生民,正反映了西林顾春夫妇在道光年间不得志于朝廷的一种消极但不失为清醒的态度。奕绘《鹧鸪天·傀儡次太清韵》云:“日日无为无不为”,与顾春所流露的感情是相一致的。“问君”之后是此词的绝妙境界。“问君此际,心共山间水间?”画中琴女没有回答,唯有天宽云行,明月露清,还有那徐徐弹奏的琴声不绝如缕。弹什么呢?诗人根据倪画的意境,融入自己的心境,她认为琴女所弹的应是“法曲”。原来法曲是道家的音乐,是道观里演奏的所谓“仙曲”,其音清而近于雅淡。相传为唐明皇改编的《霓裳羽衣曲》,即是有名的法曲。据说道士叶法善引导明皇游月宫,听到仙乐,记住了一半,遂改编而成。词中“法曲”似即指此。轻徽指琴。“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画境、乐境、词境,同画家、琴女、诗人的心境谐和融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尤其是末句,溶溶秋月,静静秋夜,淡淡秋心,微微秋寒,还有那托寄着悠悠远情的袅袅琴音,泠泠秋韵……

  大凡词格明白晓畅则忌俗滑;含蓄混茫又忌失晦涩。西林顾春词,炼意含蓄,造境混茫,而不失之晦;用辞明白,语势晓畅,但不落俗滑,故每于自然清隽之中具深稳沉著之致。她的题自画诗《海棠扇答云姜》云:“疏点愁飞雨,丰技欲化烟。”正是诗人题画词艺术风格的写照。所以况周颐赞其“极合宋人消息”、“饶有烟水迷离之致”。词中“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的楚骚句式,“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两“而”字之自然流转,又令人想起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语句和意境:“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
姑苏台¹下梅花树,应为调羹(gēng)²故早开。
译文:姑苏台下的梅花树提前盛开,这应该是您二度拜相的佳兆。
注释:张参政:张岩,字肖翁,官至参知政事。参政,参知政事的简称,宋代此职相当副宰相。¹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城外姑苏山上。山往西南不远有邓尉山,古时多梅树,花季香闻数十里,有“香雪海”之美称。²调羹:《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武丁命傅说作相之辞。张岩曾为参政,故用傅说典故。盐、梅都是调味品,古时谓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后因以“调羹”为宰相职责的喻称。
燕寝休夸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
燕寝¹休夸香雾重,鸳行²却望衮(gǔn)³来。
译文:不要夸耀居处之所香气浓重,朝中同僚回首期盼您的归来。
注释:¹燕寝:此处指居息之所。²鸳行:指朝官的行列,亦指同僚。³衮衣:古代皇帝及三公的礼服。
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
前时甲第仍垂柳¹,今度沙堤²已种槐³
译文:您故乡宅前的柳树恐已十围,今朝您又再次位居宰执之位。
注释:¹甲第垂柳:是用桓温典故。《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从前任琅琊太守时种植的柳树都已十围,“慨然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甲第,古时指豪门贵族的宅第。²沙堤:唐代凡拜相,府县命百姓载沙铺路,从宰相私邸铺到内城东街,名曰“沙堤”。³种槐:指拜相。周朝庭前植槐树,定三公之位。
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应念无枝夜飞鹊¹,月寒风劲羽毛摧²
译文:应顾念无枝可依的夜间飞鹊,它的羽毛都已被寒风吹断了。
注释:¹鹊:喜鹊鸟。²摧:折断。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绿堪(kān)¹染,莲叶出水大如钱²
译文:长江中碧绿的春水,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染料,刚刚长出水面的荷叶才铜钱大小。
注释:¹堪:能,可。²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¹
译文:江头的那棵橘树,还是你当年亲手种下的,不知能不能用它拴住你这即将远去的小船?
注释:¹木兰船: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树所制。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chūnbié

zhāng tángdài 

chángjiāngchūnshuǐ绿kānrǎn liánchūshuǐqián 
jiāngtóushùjūnzhòng chánglánch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