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无土种琅玕,苍翠时时画里看。最忆西山秋影静,满身凉月更凭阑。
城中无土种琅玕,苍翠时时画里看。最忆西山秋影静,满身凉月更凭阑。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异乡何处最牵愁¹?独上边城²城上楼。
译文: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呢?那就是独自登上这边的层楼。
注释: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¹牵愁:牵动愁绪。²边城:边境附近城镇。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日暮(mù)北来¹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译文: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大雁飞向南,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注释:¹北来:从北面飞来。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数声塞(sāi)(jiǎo)¹高还咽(yè)²,一派³泾河冻不流。
译文:塞上的号角声,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被冰封住再不能东流。
注释:¹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²咽:低咽。³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⁴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君作贫官¹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译文:你作清贫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注释:¹贫官:清贫的官宦。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借助逼真的画面予以展现。这就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式的开头风格。

  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难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诗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却不得不滞留两北边陲一望着那越飞越远的雁儿,令作者伤感。“地寒西去更无州”,虽说现在还是秋天,然而边地冬季来临甚早,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了。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无依无靠的蓬草,被寒风一吹,就流落到了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了,作者不由得悲从中来。

  颈联紧承上文进行情景描述。“数声塞角高还咽”,处在凄凉哀愁情绪中的诗人偏偏又听到了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就不禁在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几多哀愁:“一派泾河冻不流”,诗人此刻站在原卅城上,放眼望去,只见泾河之水早已被冻住不流了,更使人觉得“塞上风云接地阴”,让这种顿起“愁云惨淡万里凝”哀思。面对这样的穷荒野漠,碎丘幽壑,耳闻声声号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剩下的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和“古来征战几人回”之无穷无尽的感慨了。

  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两句是说:你在异乡作小官,我在异乡作异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两人都难以收拾的。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时代之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身份之不同则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个消极遁世的隐士,而高适和岑参他们则是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士。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力疾¹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译文: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早来而悲哀。
注释:¹力疾:扶病强起。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译文: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红入添花嫩,青归柳叶新。
译文: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添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¹
译文: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
注释:¹风尘:指战乱。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添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添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添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添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¹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²为女³(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¹⁰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¹¹也。婴儿非有知也,待¹²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¹³欺之,是¹⁴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¹⁵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¹⁶。”遂¹⁷(pēng)¹⁸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注释:¹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²顾反:等到回来。反:同“返”,返回。³女:同“汝”,你的意思。⁴杀:宰。⁵彘:猪。⁶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回去。⁷欲:想要。⁸止:阻止。⁹特:只、仅、独、不过。¹⁰戏:开玩笑。¹¹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¹²待:依赖。¹³子: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¹⁴是:这。¹⁵而:则,就。¹⁶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¹⁷遂:于是,就。¹⁸烹:烹饪,煮。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zēngpēngzhì

hánfēi xiānqín 

    zēngzhīzhīshì suízhīér yuē  huán fǎnwèishāzhì  shìshìlái zēngzhìshāzhī zhǐzhīyuē  yīngérěr  zēngyuē  yīngérfēi yīngérfēiyǒuzhī dàiérxuézhě tīngzhījiào jīnzhī shìjiào  érxìn fēisuǒchéngjiào  suìpēngzhì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束薪(xīn)¹已零落,瓠(hù)²转萧疏。
译文:在初秋之际,那瓠瓜的架子已然零落,到了该拆除的时候了。
注释:¹束薪: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²瓠叶: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译文:因此即使到秋天瓜蔓被拆掉,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译文:秋虫声声萦绕耳畔,暮雀哀鸣情深意长。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译文:虽然时光已到了暮秋,一片萧条,但“我”也没什么惋惜的了。

chújià

 tángdài 

shùxīnlíngluò zhuǎnxiāoshū 
xìngjiébáihuāliǎo nìngqīngwànchú 
qiūchóngshēng què 
hánshìjīnláoluò rénshēngyǒuchū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这是一首赠别的词。

  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鸳鸯、翡翠,皆偶禽。雄者为鸳,雌者为鸯。《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妙词人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片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妙他把杜牧《叹花》诗“自是寻春去太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融化里面。词人这里遥想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待到他们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意脉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更加深沉、真挚。最后五句,表现自己的着恋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内心深处的期望。这里是申说人生实难,事与愿违,造物是那样地捉弄人,不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接着又以柳的飘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别情无极,依恋不已。虽千里之外,犹然频频回首,寻觅那折柳赠行者的倩影。

  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非有这种实际生活的体验,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庄重又活泼,非功力深厚之妙笔,亦不能表达也。

shān··zènghéngyángchénxiāng--huángtíngjiān

yuānyāngfěicuìxiǎoxiǎozhēnǒuméidàiliǎnqiūjǐnnánshānmíngshuǐxiùpīngpīngniǎoniǎoqiàjìnshísānchūnwèitòuhuāzhīshòuzhèngshìchóushíhòu

xúnhuāzàijiǔkěnluòshuírénhòuzhǐkǒngyuǎnguīlái绿chéngyīnqīngméidòuxīnchùměiyóurénzhǎngtíngliǔjūnzhīfǒuqiānyóuhuí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