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船移向夕阳边,春水桃花绿满川。一曲渔歌聊自乐,晚风休为世人传。
钓船移向夕阳边,春水桃花绿满川。一曲渔歌聊自乐,晚风休为世人传。

míngyuǎn--lánrén

diàochuánxiàngyángbiānchūnshuǐtáohuā绿mǎnchuānliáowǎnfēngxiūwèishìrénchuán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qī)¹苦无悰(cóng)²,携手共行乐³
译文: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注释:¹戚戚:忧愁的样子。²悰:快乐。³行乐:游玩。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寻云¹(zhì)²累榭(xiè)³,随山望菌阁
译文: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注释:¹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²陟:登,上。³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⁴随山:顺着山势。⁵菌阁:华美的楼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远树云(ài)¹(qiān)²,生烟³纷漠漠
译文: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注释:¹云:昏暗,不明晰。²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³生烟:指新生之烟。⁴漠漠:弥漫,散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鱼戏新荷¹动,鸟散余花²落。
译文: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注释:¹荷:荷花。²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不对¹芳春酒²,还望青山郭³
译文: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¹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²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³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古诗词鉴赏》.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82

yóudōngtián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cóng xiéshǒugòngxīng 
xúnyúnzhìlěixiè suíshānwàngjūn 
yuǎnshùàiqiānqiān shēngyānfēn 
xīndòng niǎosànhuāluò 
duìfāngchūnjiǔ háiwàngqīngshānguō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故乡飞鸟尚啁(zhōu)(jiū)¹,何况悲笳(jiā)²出塞愁。
译文:小鸟儿恋着故乡鸣叫不止,公主在悲笳声中远嫁万里。
注释:崇(chóng)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据《唐会要》卷六载:“公主,仆固怀恩女,大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鹘可汗。”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碑上有唐人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刻石。韩内翰:韩绛,内翰指翰林学士。¹啁啾:鸟鸣声。²笳:古代一种管乐器,即胡笳,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因其声悲咽,故称悲笳。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青冢(zhǒng)¹埋魂知不返,翠出遗迹²为谁留。
译文: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青苍苍的山崖上,为谁留下了手迹。
注释:¹青冢:传说王昭君之墓长年长满青草,故名之“青冢”。这里用来代指崇徽公主之墓。²翠出遗迹:指崇徽公主手痕。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玉颜¹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²与国谋。
译文:美貌的女子自古受到容颜的牵累,高官厚禄的人有几个考虑国家生计。
注释:¹玉颜:代指美丽的女子。²肉食何人:肉食人,居官享俸者。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译文: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

  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崇徽公主不仅是怜其远嫁,哀其不幸,而且从政治上指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这就使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诗从对比开始。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清景。“啁啾”是形容鸟的细碎鸣叫声,白居易《燕诗》诗:“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青家埋魂知不返,翠出遗迹为谁留?”在感情上更进一层,同时,诗人的思绪也回到了现实。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而用了一个“魂”字,则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她满眼含着哀怨的泪水在“翠出遗迹”之间飘荡。青草年年绿,此恨绵绵无绝期。接下来作者奇峰突起,发出议论:“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诗人发自肺腑地提问: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此联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末联,作者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出花涧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欧阳修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24-25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丁未¹之岁,冬暖无雪。戊申²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³。风寒冱(hù)之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注释:¹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²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³霁:这里谓雪停放晴。⁴冱:寒冷凝结。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¹,又四囿(yòu)于雪,若涂银,若泼汞(gǒng),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²可爱。寒浃(jiā)³肌肤,清人肺腑。
译文: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注释:¹虚澄:空虚清澈。²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³浃:透。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因凭栏楯(shǔn)¹上。仰之茫然²,俯之恍然³;呀(xiā)之莫禁,眄(miǎn)之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dài)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译文: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注释:¹栏楯:栏干。纵为栏,横为楯。²茫然:迷濛不明。³恍然:模糊不清。⁴呀:张大了口。⁵太素:素净。⁶敷:铺陈。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¹之以飞遨(áo)八表²,之返其怀。汗漫³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之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译文: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注释:¹挟:依仗。²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³汗漫:没有边际的。⁴衰飒:衰落。⁵二鼓:二更天。⁶兀坐:独自端坐。⁷改:更。⁸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这篇散文以画家对于色彩、光影、物体形态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种种特征,将其出色地表现出来。又将月映清波间晃动的树影比喻成“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使人感受到了画家观察表现事物之活泼精细。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寄寓着深沉的哲理。

  新岁正月初三,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悄然之降,足足下了两天,虽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冻,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争相辉映,寒宵静坐纸窗之下,顿觉寰宇异常光明亮澈,不觉添衣之起,竟然独自踏着碎玉琼瑶,步上溪西小楼。小楼临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皑皑白雪覆盖,冰琢玉砌;月光与雪光相激射,“若涂银,若泼汞”,尽显光的强度和质感。“腾光照人”进射出的光彩照耀着人,“骨肉相莹”,仿佛照得人的骨肉都莹洁透明。此为篇中警句,神来之笔。人,净化了;世界,也净化了,是洁白无瑕、晶莹别透。置身于如此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既有蝉蜕于尘埃之外的欣喜,也有几分荒寒空寂的凄然。更有楼前溪水,月光映照在清波间,波光躯粼,树影滉漾,萧疏的枝条倒映于寒碧之中,如同镜子映照着人萧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明。非画家的敏锐目光,不能及此。此时奇寒浸透肌肤,凄清砭入肺腑。

  接着写作者的冥思遐想。独自凭栏,仰观字,混茫一白,令人迷惘;俯视大块,银妆素裹,恍惚迷离;自己禁不住嗟叹惊讶,凝视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此时作者逸兴遄飞,感到物我同化,浑融一体,人与自然都臻于清空澄明的境界。这是上天将我送入远离尘嚣的太素之乡,那种泠泠御风之行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遗憾的是不能形诸笔墨告诉那些未曾从游的人。但是,我所得到的美的享受已经很满足了。

  文中刻画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心态,曲折入微。作者已是垂暮之年,无力浪游天下,但是壮心未泯,虽然独上小楼,却还想着天下的名山大川应该境界更阔吧,那那里的雪月之观应该更加神奇吧,恨不能挟明月之高飞,遨游八方之外,然后再返回这个雪月交辉的溪畔小楼的怀抱,可见他是多么渴望挣脱世俗尘网的羁绊。那那种漫无边际、汗漫之游的神思遐想,虽然难以平息,但是老气衰颓,禁受不住这里的凄骨之寒,于是就纵声高歌,走下楼去。时已二鼓,又回到纸窗之下,独自端坐,怅然若失。此夕的雪月之观,平生亦不屡遇,之自己的健忘却日甚一日,再过几天,又模糊淡忘了,故为记,捕捉住那可遇之不可求的奇观。

参考资料:
1、 林薇编著;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 古代游记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128页
2、 沈周.沈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5-6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shuò)¹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译文:北方边境大雪飘落雁门,战场上飞沙走石连蓬根都挖出来了。
注释:¹朔雪:北方的雪。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译文:如果杀敌作战的功名记载史册只有我生擒人的数量,我会感到很耻辱;只希望能直接消灭敌国,报答国家对我的恩情。

sàixiàshǒu ·sān

zhāngzhòng tángdài 

shuòxuěpiāopiāokāiyànmén píngshāluànjuǎnpénggēn 
gōngmíngchǐqínshēngshù zhízhǎnlóulánbàoguóē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tái)¹满地初晴²后,绿树无人昼梦余³
译文: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
注释:¹青苔:苔藓。²初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³梦余:梦后。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译文: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诗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语言通畅易晓而又情趣十足。最后两句诙谐而有创意,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在这“无人”来访之时,对于“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因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于是,就在“无人”的境况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

  “青苔满地初晴后”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绿树无人昼梦余”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260-261页 .

xīnqíng ·

liúbān sòngdài 

qīngtáimǎnchūqínghòu 绿shùrénzhòumèng 
wéiyǒunánfēngjiùxiāngshí tōukāiményòufāns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