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仙岩更向西,松林茅屋拟同栖。一尊风月谋今夕,邀得閒云晚度溪。
路入仙岩更向西,松林茅屋拟同栖。一尊风月谋今夕,邀得閒云晚度溪。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君家全盛日,台鼎(dǐng)¹何陆离²
译文:君家兴旺之时,位列三公何其美盛。
注释:¹台鼎:高位的意思。旧称三公为台鼎,如星有三台,鼎有三足。²陆离:美好的意思。宗氏之祖宗楚客在武则天当政时曾三次拜相,故云。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斩鳌(áo)翼¹娲皇,炼石补天维。
译文:斩断鳌足辅佐女娲,炼五色之石以补天。
注释:¹翼:在诗中作动词,有“辅佐”的意思。娲皇:指武则天。维:系物大绳。“天维”即系天大绳。“补天维”就是辅弼朝政之意。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¹
译文:维一朝日月垂顾,曾得三入中书省。
注释:¹凤凰池:也称“凤池”,为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政府机要,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失势青门傍(bàng),种瓜复几时¹
译文:虽在青门旁失势,但像邵平种瓜青门外又有几时?
注释:¹“失势”二句:《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宗楚客以迹附韦后,韦后败,被杀。此二句言宗氏失势。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qí)¹
译文:依然与旧时宾客相会,三千之众光亮了大道小路。
注释:¹路歧:歧路,岔道。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皇恩雪愤懑(mèn),松柏含荣¹滋。
译文:天恩昭雪得洗愤懑,松柏之树因之也葆含荣华。
注释:¹含荣:开花,亦形容茂盛。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我非东床人,令姊¹²齐眉³
译文:我非如王逸少,与你姐结为夫妻。
注释:¹令姊:指李白妻宗氏。²忝:作“有愧”讲。³齐眉:此处指结为夫妻。后世以齐眉喻夫妇和好。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浪迹未出世¹,空名动京师。
译文:浪迹天下尚未出世,名声已惊动了京师。
注释:¹“浪迹”句:言李白待诏翰林事。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适遭云罗¹解,翻谪(zhé)夜郎悲。
译文:适才自狱中而出,却又遇流放夜郎之悲。
注释:¹云罗:密罗如云。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¹随。
译文:拙妻如莫邪剑,与我如二龙相随而深感愧疚。
注释:¹二龙:指干将、莫邪二剑。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惭君湍(tuān)波苦¹,千里远从之。
译文:你受此浪打风吹之苦,千里之远前来送我。
注释:¹湍波苦:风浪颠沛之苦。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白帝¹晓猿断,黄牛²过客迟。
译文:白帝山中猿声断,黄牛峡前过客赶。
注释:¹白帝:即白帝山,在四川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²黄牛:山名,在今湖北宜宾市西北八十里,峙江而立,亦称黄牛峡。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遥瞻(zhān)明月峡¹,西去益相思。
译文:遥望明月峡,向西而行益增相思。
注释:¹明月峡:在今四川巴县西北。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一诗的起首六句先写宗氏先祖的荣耀。“全盛日”指宗氏祖人宗楚客的发迹之时。他是武则天的堂姊之子,进士出身,三度为相。后因依附韦氏、安乐公主,韦氏败,亦受诛杀。前两句意为:想当初你们宗家全盛之时,先人宗楚客曾三次任相,在朝中是多么显赫啊!“斩鳌”两句,引用《淮南子》中女娲补天之神话,说明宗楚客的政绩辉煌。《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兼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此为用女娲补天之奇功,喻示宗楚客在武后和中宗朝,分别于神功元年(697年)、长安四年(704年)和景龙元年(710年)为相,经天纬地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日月顾”是以侧面描写续写宗楚客的声名远大,竟连日月也为之注目。唐制,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多以凤凰池称宰相。宗楚客既三次为相,故曰“三入凤凰池。”

  自“失势”句至“松柏”句写宗氏的衰败没落。《三辅黄图》载:“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七、八两句即用此典。“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写宗氏虽自青云跌落尘世,犹不改好客之风,依然有三千宾客登门,以致使路面为之而被踩得“光”亮。“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是记宗楚客获罪被诛以后,并未再闻有放罪之事,相反赠葬极为典重,以致太白有此赞誉。这两句意为:皇上见宗楚客诛后,就不再对宗氏一族再予追究,原先的天怒就此平息,所以人虽遭诛,但宗楚客的墓地倒是沾了皇恩的光,所以其上所植的松柏就“含荣滋”了。

  此诗总共才二十六句,仅第一层记宗氏之兴衰史即占十二句,似乎所据篇幅过多,而且同送别诗的习惯体例又不同。其实李白花费约占全诗一半的篇幅回忆宗氏兴衰的历史,自有其深意。关键之处是最后两句诗:“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这两句诗告诉读者,宗楚客死后其家未再获罪,正是作者暗中诉说永王璘死后不应当再降罪于别的与他有干系的人。“雪愤懑”三字明赞宗楚客死时皇恩的浩荡,也正是诗人暗刺肃宗“愤懑”太过了。“含荣滋”陈述了宗楚客被处死以后,皇上尚能顾念旧情,这又是李白讥讽肃宗竟连半点人情也不讲。所以这一段内容并非只是空叙“家世”,而是借他人家世的荣辱变化发泄诗人内心的无限哀痛。尽管宗氏先人遭受杀身大祸,但全家尚能得先皇之庇护;自己如今无罪而长流夜郎,虽经多人营救而犹不能赦免,这等冤情比宗楚客之被杀还要可悲可叹。如此理解,才得李白笔下的真意,诗作之大旨。

  “我非东床人”以下十句为第二层,主要写离别前的亲情。前两句意为:我算不上你们宗氏的好女婿,对我妻子举案齐眉的情义深感不安。“东床人”用《世说新语》中“郗太傅嫁女”之典,指的是乘龙快婿。“浪迹”两句意为:我李白漂泊天涯并无成就,在京城长安中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适遭”两句意为:我刚才获得友人的营救,好比云雀挣脱了罗网,马上又被贬谪到夜郎长期流放,岂不令人心寒?“云罗”是“大罗网”,“翻”即“反而”。“拙妻”两句意为,我的妻亦不顾年老体衰,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到浔阳来送我上路,我和她形影相随好比干将莫邪雌雄两剑永不分离。“惭君”两句意为:对你宗璟兄弟千里乘舟风浪相送我更觉有愧,真是太感谢你的一番好意了。

  最后“白帝”四句为作者放眼途程,但觉满眼愁云,无限悲酸。“白帝”在四川夔州城东五里峡中,是入蜀去夜郎的必经之路。其地势孤特陡峭,山上又多猿猴,故诗人以猿声之断续呜咽侧写行程之艰险。次年三月李白到白帝时,因天旱成灾才遇大赦,未到夜郎便自白帝折返。于是又有《早发白帝城》诗问世。其中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却又显得如此明快轻捷。不过这是后话了。“黄牛”在三峡附近,是大山之名。其山南岭叠起,高岩有石,色泽如人,负刀牵牛,黑黄分明。再加上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见此物,故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迁深,回望如一。李白后来行到黄牛有诗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写尽旅途的艰辛和心绪的凄凉。这就是此诗“黄牛过客迟”的内蕴。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西去谪地踏上路程前忍不住满腔相思情要向亲友们诉吐。“明月峡”在四川益州(今成都)附近,用以借指夜郎。诗人说,遥望那僻远的流放之地,我将一人孤身独处其地,虽有“明月”之美名,而无“团圆”之美实,不禁使人更加思亲念友,情不能已。全诗就在这凄惋哀绝的情调中戛然收结。

  综观全诗,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李白明明怀着一腔热血,为国效死平叛战场。只因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他不幸而受牵连。尽管有那么多人,也包括他的妻子在内,为李白开罪,却始终不能得到宽宥。这说明封建统治者在对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问题上,只愿将他们视作歌功颂德、遣乐娱宾的工具(如玄宗之对李白),如若有一丝半点触动他们统治权力之处,那就毫不客气,要开杀戒了(如肃宗之对李白)。理解到这点,对读懂李白这首《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是不无益处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6-558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¹无计逃神矢²,风雨如磐(pán)³暗故园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注释:¹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²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³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⁵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¹(quán)²不察³,我以我血荐轩(xuān)(yuán)
译文: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¹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²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³不察:不理解。荐:奉献。⁴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讲.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280-285页

xiǎoxiàng--xùn

língtáitáoshénshǐfēngpánànyuán

hánxīngquáncháxuèjiànxuānyuán

登陂陁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谽谺。汩淢靸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
登陂(pō)(tuó)¹之长阪(bǎn)兮,坌(bèn)²入曾(céng)³宫之嵯(cuó)(é)。临曲江之隑(qí)州兮,望之山之参(cēn)(cī)。岩岩深山之谾(hōng)兮,通谷豁(huò)(hān)(xiā)。汩(gǔ)(yù)(sǎ)¹⁰以永逝兮,注平皋(gāo)之广衍。观众树之蓊(wěng)(ài)¹¹兮,览竹林之榛(zhēn)¹²。东驰土山兮,北揭¹³石濑(lài)¹⁴。弭(mǐ)¹⁵容与¹⁶兮,历吊二世。
译文:登上崎岖不平的山坡啊,一直延伸到高大的宫殿中。面前是江水中岸曲长的小洲,再远望是起伏蜿蜒的之山。高峻的深山连绵不绝啊,漫长的溪谷深而又深。湍急的水流奔向远方啊,流入宽广平坦的河滩。看群树茂密啊,览竹林丛生。于是东行越过土山啊,向北提衣趟过小溪。在那儿停下不前啊,到秦二世墓前进行凭吊。
注释:¹陂陁:倾斜不平。阪:山坡。²坌:一起。³曾:通“层”。⁴隑:曲折的堤岸。⁵岩岩:形容高峻。⁶谾谾:形容长大。⁷豁:深。⁸谽谺:形容山深。⁹汩淢:形容水流急速。¹⁰靸:形容浪花飞扬。¹¹蓊薆:形容草木茂盛。¹²榛榛:形容草木丛生。¹³揭:提起衣裳过河。¹⁴濑:水浅而有石处。¹⁵弭节:停息。¹⁶容与:不前。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¹哀哉!操行之不得²兮,坟墓芜(wú)(huì)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xiòng)³(miǎo)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mèi)。精罔(wǎng)(làng)而飞扬兮,拾(shè)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译文:想到他做人不谨严啊,致使国家灭亡;轻信谗言而不醒悟啊,到头来宗庙被毁。呜呼!只因他操行不合典则啊,到如今坟墓荒芜而无人修葺,他的灵魂无处安息,享受不到子孙的祭祀。很久以前就断绝而无人供斋啊,越长久而越加荒漠阴沉。灵魂无依而到处飘扬啊,飘向九天而永远消逝。呜呼哀哉!
注释:¹呜呼:伤悼之辞,祭文中习惯用的套语。²得:宜。³夐:远。⁴佅:通“昧”,昏暗。⁵罔阆:恍惚而无依靠。⁶拾:升。

  此赋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叙事写景和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以叙述人的口气,点出宜春苑的标志性建筑“曾宫”和特殊地貌:发源于南山的水流汇聚成的“曲江”。南望终南山、东驰小土山,西有河水弯曲向北,即为“石濑”之激流。同时,作者也描写了终南山的峰峦和深谷,以及从谷底涌出的泉水。而“曾宫”附近的曲江两岸,则是介于“平皋”和“深山”缓冲地带的丘陵,那里众树“蓊蓑”、竹林“榛榛”,真可谓青山绿水间的休闲胜地也。第一部分结尾句“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既交代了作者“登陂陛之长阪”凭吊二世的荒冢的最终目的,又起到吊古而评人的顺接作用。

  第二部分直接进入议论。作者用“持身不谨兮,亡国失执。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两句,明谈自己的感悟,实是对汉武帝的讽谏。紧接着用“呜乎”一语将情感递进了一层,批评秦二世在操守和德行方面存在的严重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悲下场。最后,作者面对“二世”不能传到“万世”反而仅三年就没入荒丘时断言:秦二世的墓地“复邈绝而不齐”、其坟丘“弥久远而愈侏”其灵魂即使变为“罔阆而飞扬”“九天”也要“永逝”。至此,作者的情感也由可叹、可怜转到可悲。

  全赋以乐景写哀情,感情凝重、议论精辟,实乃劝喻委婉的警帝良言也。

参考资料:
1、 李生万 编著.祭文名篇注译赏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22-25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论曰:余每览越人¹入虢(guó)²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³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zhǒng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¹⁰其本¹¹,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¹²。卒然遭邪风之气,婴¹³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lì)¹⁴,降志屈节¹⁵,钦(qīn)¹⁶望巫祝¹⁷,告穷¹⁸归天¹⁹,束手²⁰受败²¹。赍(jī)²²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²³,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duō)(jiē)呜呼²⁴,厥(jué)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²⁵,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è)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世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注释:¹越人:春秋时期中原人对越国人的称呼。²虢:虢国,周朝诸侯国名。³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⁴叹:赞叹;歌颂。⁵曾:竟然。⁶企踵:踮起脚跟。多形容急切仰望之状。⁷孜孜汲汲: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⁸崇饰:崇尚修饰。⁹末:枝节。此指名利荣势。¹⁰忽弃:轻弃。¹¹本:根本。此指身体。¹²“皮之不存”二句:语出《左传·信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此处意在说明身体垮了,追求名利又有何用?¹³婴:遭受:被…缠绕。¹⁴震栗:惊惧战栗。¹⁵降志屈节:降低素志屈身相从。节,节换。《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予进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¹⁶钦:恭敬。¹⁷巫祝:古代从事所谓通鬼神的职业者。巫,能以舞装神,以替人祈祷为职业者。《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主持祭祀祝告的人。《说文解字》:“祝,祭主赞词者。”《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观在女曰巫。”《楚辞?招魂》:王逸注:“男巫曰祝。”《周礼·春官》设“男巫”“女巫”,各司其责。《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¹⁸告穷:意为巫祝用尽办法无济于事。¹⁹归天:归于天命,即归属命运。²⁰束手:意为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束,绑,捆。²¹受败:承受灾祸。《礼记·孔子闲居》:“四方有败。”郑玄注:“败,谓祸灾也。”此谓等死。²²赍:持物赠人。“资”和下句“持”同义对举。²³重器:珍贵之宝器。《礼记·少仪》:“不些重器。”郑注:“重,犹宝也。”孔疏:“重器,宝珍之物。”此喻人之身体。²⁴咄呜呼:感叹词连用以加强语气。²⁵异物:指死亡之人。《史记·贾谊传》:“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译文: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望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望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译文: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望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望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望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此后,再没听说有优秀的理论家及高名的医生了。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即使是病人将死之期也不能确定脉象,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shānghánlùn ·

zhāngzhòngjǐng liǎnghàn 

    lùnyuē měilǎnyuèrénguózhīzhěn wànghóuzhī wèichángkǎirántàncáixiù guàidāngjīnshìzhīshì zēngliúshényào jīngjiūfāngshù shàngliáojūnqīnzhī xiàjiùpínjiànzhīè zhōngbǎoshēnchángquán yǎngshēng ;dànjìngzhúróngshì zhǒngquánháo  wéimíngshì chóngshì běn huáwàiércuìnèi zhīcún máojiāngānyān ránzāoxiéfēngzhī yīngfēichángzhī huànhuòzhì érfāngzhèn jiàngzhìjié qīnwàngzhù gàoqióngguītiān shùshǒushòubài bǎiniánzhīshòu寿mìng chízhìguìzhīzhòng wěifán suǒcuò duōjiē juéshēn shénmíngxiāomiè biànwéi yōuqiánzhòngquán wéi tòng shìhūn néngjué mìng ruòshìqīngshēng róngshìzhīyúnzāi érjìnnéngàirénzhīrén tuì退néngàishēnzhī zāizhíhuò shēnè méngméngmèimèi chǔnruòyóuhún āi shìzhīshì chíjìnghuá gēnběn wàngxún wēiruòbīng zhìshì 

    zōngduō xiàngèrbǎi jiànānniánlái yóuwèishírěn wángzhě sānfēnyǒuèr shānghánshí gǎnwǎngzhīlúnsàng shānghéngyāozhījiù nǎiqínqiúxùn cǎizhòngfāng zhuànyòng wèn jiǔjuàn shínàn yīnyánglùn tāiyào bìngpíngmàibiànzhèng wéi shānghánbìnglùn  shíliùjuàn suīwèinéngjìnzhūbìng shùjiànbìngzhīyuán ruònéngxúnsuǒ guòbàn 

    tiānxíng yùnwànlèi rénbǐngcháng yǒuzàng jīngluòshù yīnyánghuìtōng xuánmíngyōuwēi biànhuànàn fēicáigāoshímiào néngtànzhìzāi shàngyǒushénnóng huáng  gāo léigōng shàoshù shàoshī zhòngwén zhōngshìyǒuchángsāng biǎnquè hànyǒugōngshèng yángqìngcānggōng xiàwǎng wèizhīwén guānjīnzhī niànqiújīngzhǐ yǎnsuǒzhī chéngjiā zhōngshǐshùnjiù xǐngwènbìng zàikǒu xiāngduì biàn便chǔtāngyào àncùnchǐ shǒu rényíngyáng sāncān dòngshù mǎnshí duǎnwèizhījuézhěn jiǔhòuzēngfǎng仿 míngtángquètíng jìnjiànchá suǒwèikuīguǎnér shìbiéshēng shíwéinàn kǒngyún  shēngérzhīzhīzhěshàng xuézhī duōwénshí zhīzhī  宿shàngfāngshù qǐngshì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lán)¹之西,巷陌(mò)凄凉,与江左²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què),以纾(shū)³客怀。
译文: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注释:¹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²江左:泛指江南。³纾:消除、抒发。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空城晓角¹,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cè)²。看尽鹅黄³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译文: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注释:¹晓角:早晨的号角声。²恻恻:凄寒。³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正岑(cén)¹,明朝又寒食。强携(xié)酒、小桥²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注释:¹岑寂:寂静。²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dànhuángliǔ ·kōngchéngxiǎojiǎo

jiāngkuí sòngdài 

féinánchéngchìlánqiáozhī西 xiàngliáng jiāngzuǒ wéiliǔjiādào lián yīnquè shūhuái怀 
kōngchéngxiǎojiǎo chuīchuíyáng shàngdānhán kànjìnéhuángnèn绿 dōushìjiāngnánjiùxiāngshí 
zhèngcén míngzhāoyòuhánshí qiǎngxiéjiǔ xiǎoqiáozhái huāluòjìnchéngqiū yānyānfēilái wènchūnzài wéiyǒuchít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