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赋凌云叹不逢,山林出处调应同。宾筵偶奉清尊集,邻卷频扶短杖从。
有赋凌云叹不逢,山林出处调应同。宾筵偶奉清尊集,邻卷频扶短杖从。
范叔解衣情未展,袁安僵卧道非穷。春来拟听弦歌处,白帽低斜杏树风。
范叔解衣情未展,袁安僵卧道非穷。春来拟听弦歌处,白帽低斜杏树风。

yùnliúyòngzhēnèr--lánrén

yǒulíngyúntànféngshānlínchūchùdiàoyīngtóngbīnyánǒufèngqīngzūnlínjuǎnpínduǎnzhàngcóng

fànshūjiěqíngwèizhǎnyuánānjiāngdàofēiqióngchūnláitīngxiánchùbáimàoxiéxìngshùfēng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雨霁(jì)¹长空荡涤(dí)²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译文:雨后初晴天空显得格外清朗,远方渐渐显现出一座不知名的山。
注释:¹霁:雨过天晴。²荡涤:冲洗。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译文:黑夜降临,江面上月亮如钩,不时的有鱼翻腾激荡出浪花的声音。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烟霞(xiá)春旦¹赏,松竹²故年心³
译文:郊外院子里烟雾云霞蒸腾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赏到了。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注释:郊园:城外的园林。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¹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²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³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断山¹疑画障²,悬溜(liū)³鸣琴
译文:断裂的山崖,好像有图画的屏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弹琴一样动听的响声。
注释:¹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²画障:有图画的屏风。³悬溜:山泉。⁴泻:从上而下流。⁵鸣琴:琴声,喻泉声。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草遍南亭¹合,花开²北院³深。
译文:山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
注释:¹南亭:南边亭子。²开:一作“浓”。³北院:北面的庭院。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闲居饶¹酒赋(fù)²,随兴欲抽簪(zān)³
译文:不问世事,闲居有很多乐趣,可以尽兴饮酒赋诗。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弃官归隐。
注释:¹饶:多。²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³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开合有度。全诗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地描写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刘勰所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首联表明诗人的心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写春天,吟咏春天。颔联描写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画障、鸣琴作比,用“疑”这个表示作者主观感受的词连接,说明两者之间极为相似。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处处充满艳丽的颜色、动听的音乐;虽然是侧面描写,但比正面描写更能激发想象力,更加兴趣盎然。颈联转入正面描写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词渲染春天无处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现眼前。尾联写诗人游春后的感受,与首联相照应,也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归田园的心志。

  整体来看,全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首尾呼应,前后勾连。与其他只作正面描写的诗比起来,如唐代王涯的诗“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在绿波中”(《春游曲》),此诗更加含蓄新颖、耐人寻味。全诗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抒发了诗人想要弃官回归山园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杨晓彩 姜剑云.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32-33页

jiāoyuánshì--wáng

yānxiáchūndànshǎngsōngzhúniánxīn

duànshānhuàzhàngxuánliūxièmíngqín

cǎobiànnántínghuākāiběiyuànshēn

xiánráojiǔsuíxìngchōuzān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已落芙蓉¹并叶凋。半枯萧艾(ài)²过墙高。日斜孤馆³易魂消。
译文: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名。²萧艾:艾蒿,臭草。³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坐觉清墙¹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²。人间争度³渐长宵
译文: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¹清墙:明净爽朗的墙天。²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³争度:怎么渡过。⁴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huànshā··luòróngbìngdiāo--wángguówéi

luòróngbìngdiāobànxiāoàiguòqiánggāoxiéguǎnhúnxiāo

zuòjuéqīngqiūguīdàngdàngyǎnkànbáizhāozhāorénjiānzhēngjiànzhǎngxiāo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孟尝君有舍人¹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²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³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yáo)(nòu)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译文: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个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敌他一人之威;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活,那么他就比不上农夫。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做他不会做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愚笨。愚笨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门客了。
注释:¹舍人:门客。²错:通“措”,放弃。³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⁴铫鎒:农 具。⁵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⁶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世传公冶长¹能解²百禽语。一日,有鸱³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zhāng)!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chī)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译文:世上流传公冶长这个人懂得天上百禽的语言。一天,有一只鹞鹰来报告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只死獐,你去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答应后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只獐,然而他并没有想把肠子喂给鹞鹰吃的意思。鹞鹰因此抱怨他。
注释:¹公冶长:孔子的学生。²解:理解,懂得。³鸱:鹞鹰。⁴食:喂。⁵应:答应。⁶是以:这是。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¹无何²,鸱(chī)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huá)。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³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yì)。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译文:没多久,鹞鹰又来向公冶长报告,公冶长又前往。远远看去,有很多人都围着一个东西在喧哗。公冶长以为它是一只死獐,怕别人夺走它,远远地呼喊道:“我打死的!我打死的!”到了之后,才知道是一个死人。众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去拜见县官。县令审问他,公冶长再三辩解,县令说:“你刚才自己说‘我打死的’,难道是欺骗(我的话)吗?”公冶长没有话可以应答。
注释:¹居 :过了。²无何:不久。³乃:于是。⁴宰:县官。⁵对:回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