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分手五经秋,肯信才名晚未收。济济青衿歌在泮,萧萧白发倦登楼。
城南分手五经秋,肯信才名晚未收。济济青衿歌在泮,萧萧白发倦登楼。
山川寥落云千里,骨肉凄凉草一丘。尚忆冷毡倚大树,西风九日旧同游。
山川寥落云千里,骨肉凄凉草一丘。尚忆冷毡倚大树,西风九日旧同游。

shàngguānzhòngmǐnhuìshūyòngwǎnlánjiànyùnfèng--lánrén

chéngnánfēnshǒujīngqiūkěnxìncáimíngwǎnwèishōuqīngjīnzàipànxiāoxiāobáijuàndēnglóu

shānchuānliáoluòyúnqiānròuliángcǎoqiūshànglěngzhānshù西fēngjiǔjiùtóngyóu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ōu)(tīng)¹。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²
译文: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我天性爱竹,二十年来无家无地种竹,还借竹为名。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等,双调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¹鸥汀:鸡鹭栖息的沙洲。汀:水中或水边的小块平地。²犹借竹为名:蒋捷号竹山,系取于家乡竹山之名。无家种竹云云,言其归家不得、身无安居处。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zhào)¹声。
译文: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我只把平生的经历闲吟闲咏,谱成船夫、渔人的歌声。
注释:¹棹歌:渔歌,船夫之歌。棹:摇船的用具,代指船。

  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蒋捷世属宜兴望族。

  全词以写景起调。“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落地。“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无家”,是因国破家亡。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作者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

  转笔写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老去万缘轻”,意同《虞美人·听雨》的“悲欢离合总无情”,词人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实际上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愁”恰是愁闷大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3页

shǎoniányóu··fēnglínhóngtòuwǎnyānqīng--jiǎngjié

fēnglínhóngtòuwǎnyānqīngmǎnōutīngèrshíniánláijiāzhǒngzhúyóujièzhúwèimíng

chūnfēngwèileqiūfēngdàolǎowànyuánqīngzhǐpíngshēngxiányínxiányǒngzuòzhàoshēng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白狼河¹北秋偏早,星桥²又迎河鼓³。清漏(lòu)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鼓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yú),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译文:白狼河以北的边地,秋季偏早。架于银河之上的鹊桥又将迎来牵牛星。清晰的漏壶滴水声随着时间推移,淡淡的云似乎更湿润了,这正是金风玉露相逢之时。鹊桥那端,织女的双眉忧愁地攒聚着,是要等牵牛踏着榆花归来,才好将心事说与郎听。却又只恐,重逢之时,分明相望却没有了言语。
注释:¹白狼河:即大凌河。²星桥:指鹊桥。³河鼓:即牵牛星。⁴清漏:漏,古计时器。清漏,是将时漏中水之清移来形容时漏本身。⁵金鼓玉露:化用李商稳的《辛未七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⁶待归踏榆花:用唐诗人曾虎《织女牵牛》诗典故:“欲将心就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yán)¹前,碧天凝伫(zhù),连理²千花,相思一叶³,毕竟随鼓何处。羁(jī)(qī)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译文:人间的别离无数,有多少人,在瓜果的筵席前,向着碧空凝望。连理花,相思叶,随风飘散到了何处?羁旅之中的我怀思良苦,却也不及家中妻子,在冷冷清清的空房里,流泪到天明。今夜喜相逢的织女星,笑人忧愁如许。
注释:¹瓜果筵:古代妇女在七夕时,常在庭中供上瓜果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²连理:连理树,比喻夫妇恩爱深重。³相思一叶:用红叶题诗的典故。⁴曙:天亮。⁵天孙:织女星别名。

  纳兰性德虽为康熙皇帝的近侍和权相明珠的长子,但他性情淡泊,把自身的处境和地位看作是难以摆脱的束缚。他和卢氏结婚后,伉俪情深,常以扈从皇帝出巡不能与妻子团聚为苦,所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台城路》)正是诗人远在塞外,又适逢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触景生情,而对夫妻相思之苦的抒写。

  词的上片写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关于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最早大概见于《荆楚岁时纪》:“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积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天帝怒,遂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后来,人们又进一步敷演为更富有民间色彩的爱情故事。又因织女善织缍,妇女们便于七夕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遂成为习俗。七夕夜,牛郎织女尚且要团聚,而词人却和爱妻天各一方。此时此景,怎能不引起无限的愁思,所以词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相思,以及想象中他们相会的情景,都揉合了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

  词的下片,由上片牛郎织女的会合而推及到人间。“人间别离无数。”词人把自身置于天下无数有情人不能团聚者之列,在抒写离散的悲苦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揭露和控诉。“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独守空闺的思妇,哪有在瓜果筵前乞巧的心绪呢,她们凝望碧空,羡慕牛郎织女还有相会之时,而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恋人,他又在何方?她们不能不发出痛苦的质问:“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连理”,树枝或树干长在一起的两棵树,比喻夫妇之爱。“相思一叶”,指唐代书生于祜和宫女韩氏在红叶上题写相思诗句,通过御沟流水传递,而后终偕良缘的故事(宋张实《流红记》)。然而,这传说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连理千花,相思一叶”,到底都随风飘飞到哪里去了?在这无数的思妇之中,自然也有诗人的爱妻卢氏在内。所以,词人紧接着把笔锋转向自身。“羁栖良苦”,被王事羁绊、栖寄他乡实在太苦了。而爱妻呢,“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料想在我未回去的空房里,夜阑香冷,彻夜不眠的妻子把枕头都哭湿了。“冷香”,富贵人家的闺房常用香料熏染。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料得香闺香正彻。”指的就是香料的香气。初睡时浓郁的香气随着黎明的到来,飘散得很淡薄了,所以说冷香。 “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今夜和牛郎相会的织女,也会讪笑人间这样多的离愁别绪。“天孙”,织女星的别名。诗人通过想象,反衬出人间夫妻离别之恨尤胜于牛郎和织女。

  全词通过想象,把真挚浓烈的情感凝结于美丽哀婉的神话传说之中,把自身夫妻相别之恨、相思之苦推及于天下离散的有情人,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语言鲜明生动,无论是描景、写情、用典、叙事,皆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毫无雕饰痕迹。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1003页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古戍(shù)¹连山火²,新城殷地笳³
译文: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
注释:¹古戍:古老的戍楼。²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火,烽燧。³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译文: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天迥(jiǒng)¹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译文:远处的天边,衰犹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
注释:¹迥:远。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译文: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

  所以尾联说: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

  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参考资料:
1、 师满元,申晓辉主编.《古诗词鉴赏300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9:263

shù

liú míngdài 

shùliánshānhuǒ xīnchéngyǐnjiā 
jiǔzhōuyóubào hǎiwèisāng 
tiānjiǒngyúnchuícǎo jiāngkōngxuěshā 
méishāojìn shíjiànliǎngsānhuā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城中未省(xǐng)¹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²
译文:住在城里,还丝毫没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惊喜地发现,原来榆树槐树早已抽芽,半绿半黄。
注释:¹未省:还没知道。省,这里是“省察、领悟”之意。²黄:鹅黄色,指榆树、槐树新芽的娇嫩。
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山好更宜馀(yú)积雪,水生¹看欲倒垂杨²
译文: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爱它那峰顶还留存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杨。
注释:¹水生:水涨。²倒垂杨:映出杨柳的倒影。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莺边日暖如人语¹,草际风来作药香。
译文:天气暖和,黄莺骄吟,其声如人亲切交谈;微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阵阵药香。
注释:¹莺边日暖如人语:这句为倒装句,原序为“日边莺暖语如人”。天气暖和,黄莺骄吟,其声如人亲切交谈。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疑此江头有佳句¹,为君寻取却茫茫。
译文: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
注释:¹佳句:好的诗句。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诗首联树色泛黄的细微变化中来描写早春的到来;中间两联对仗十分精采,赋予春水以人的活力,自然诗趣盎然,黄莺暖语、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就是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整首诗格律谨严,简淡而富有风致。在句法上,有平叙,有拗折,充分显示了作者锤炼布局之工。

  首联“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不仅立意新,又足见诗人敏锐的感察力。“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颔联“山好更宜余积雪,水已看欲倒垂杨”,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景: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唯“积雪”方显“山好”。

  下句写近景: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不再枯涩,故已意盎然;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已姿,画面已动。唯“垂杨”方显“水已”。此句与东坡“溪柳自摇沙水清”可谓异曲同工。“已”、“欲”二字下得巧妙,前者摹写风已水起的情状,后者传递垂杨日渐苍翠之态势。突显了早春的已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则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味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这样写,也是好句。但诗人却别开已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如此另辟蹊径,方不落俗套。“如人语”、“作药香”用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达到了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颔、颈二联,对仗极其工稳,遣词极为精当,足见诗人功力之深厚,推敲锤炼之严谨。

  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其立意,与诗人另一名篇《醉眠》结句“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颇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宁静平淡,而本诗则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之慨。写法上暗合东坡“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造意,而余味过之。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统观全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辞意之流畅,形象之鲜明,一扫宋诗枯涩冷峭、偏重理趣之弊,堪称精品。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 第728-729页

chūnjiāowài

tánggēng sòngdài 

chéngzhōngwèixǐngyǒuchūnguāng chéngwàihuáibànhuáng 
shānhǎogèngxuě shuǐshēngkàndàochuíyáng 
yīngbiānnuǎnrén cǎofēngláizuòyàoxiāng 
jiāngtóuyǒujiā wèijūnxúnquèmángmáng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农夫耕于田,数息¹而后一锄。行者²见而哂(shěn)³之,曰:“甚矣,农之惰(duò)也!数息而后一锄(chú),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注释:¹息:呼吸。²行者:过路的人。³哂:嘲笑;讥笑。⁴惰:懒惰。⁵竟:满。术:方法。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¹,气竭²汗雨,喘(chuǎn)喘焉³不能作声,且仆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miù)矣!人之处事亦,欲速¹⁰则不达也。”行者服¹¹而退¹²
译文: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注释:¹移时:不多时。²竭:完;尽。³喘喘焉:气喘吁吁的样子。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焉:…的样子。⁴作:发出。⁵仆:倒。⁶于:这。⁷谓:对…说。⁸亦:也(是)。⁹然:这样。¹⁰速:速度,快速。¹¹服:心服口服。¹²退:离开。

nónggēngtián

zhāngchōng míngdài 

    nónggēngtián shuòérhòuchú xíngzhějiànérshěnzhī yuē  shèn nóngzhīduò !shuòérhòuchú tiánjìngyuèchéng  nóngyuē  zhīsuǒgēng shìgēngzhīshù  

    xíngzhějiěxiàtián érshuòchú chújìnshēnzhī wèishí jiéhàn chuǎnchuǎnyānnéngzuòshēng qiětián wèinóngyuē  jīnérhòuzhīgēngtiánzhīnán  nóngyuē  fēigēngnán nǎizhīshùmiù rénzhīchǔshìrán   xíngzhěértuì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