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在前林,群豕践我黍。饥来搏食之,绝迹秋田里。
猛虎在前林,群豕践我黍。饥来搏食之,绝迹秋田里。
虎非兽之良,推功及田父。流传不可忘,南村朝祭虎。
虎非兽之良,推功及田父。流传不可忘,南村朝祭虎。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méng)¹洒平陆²,淅(xī)(lì)³至幽居。
译文:大雪纷纷飘落在原野上,淅沥的声音笼罩着我的居所。
注释:¹濛濛:微雪空濛貌。²平陆:平原。³淅沥:雪落之声音。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且喜润群物¹,焉(yān)能悲斗储²
译文:我且为它能滋润万物而欢喜,哪里能因为自己无斗米之储而悲哀呢。
注释:¹群物:万物。²斗储:斗米之蓄。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译文:旧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只见鸟儿雀儿成群地落到我庭中觅食。

xuěshǒu··sān--gāoshì

méngméngpíngzhìyōu

qiěrùnqúnyānnéngbēidòuchǔ

jiāojiǔjiànniǎoquètóu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¹矣,维水泱(yāng)²。君子³至止,福禄如茨(cí)。韎(mèi)(gé)有奭(shì),以作六师¹⁰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注释:¹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²泱泱:水势盛大的样子。³君子:指周王。⁴止:语助词。⁵茨:茅草屋盖,有多层。如茨,形容其多。⁶韎: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⁷韐: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⁸奭: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⁹作:起也。¹⁰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bǐ)¹(běng)²有珌(bì)³。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注释:¹鞸:刀鞘,古代又名刀室。²琫:刀鞘口周围的玉饰。³有珌: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⁴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¹。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
注释:¹既同:指福气聚集。既,完全。同,汇聚。

  此诗共三章。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福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67-469

zhānluò

míng xiānqín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mèiyǒushì zuòliùshī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bǐngběngyǒu jūnwànnián bǎojiāshì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tóng jūnwànnián bǎojiābāng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jīn)¹惹尽百花香,翠尾²扫开三月雨。
译文:这里原有无数的华丽房屋,燕子不问主人是谁随意居住。低掠时红襟沾满了百花的芳香,穿飞时翠尾扫开了三月的雨。
注释:¹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²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译文:燕子你离别我半年去了哪里?如今相见你像要把离恨倾诉。你在海棠枝上立了很久很久,却又向小桥西边飞去!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¹
译文: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注释:¹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凝霜殄(tiǎn)¹异类²,卓然³见高枝。
译文: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注释:¹殄:灭尽。²异类:指众草。³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¹人不觉²,独树³众乃奇
译文: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注释:¹连林:松树连成林。²人不觉:不被人注意。³独树:一株、独棵。⁴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提壶抚寒柯(kē)¹,远望时复为。
译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注释:¹寒柯:指松树枝。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吾生梦幻间,何事¹²尘羁(jī)³
译文: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注释:¹何事:为什么。²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³尘羁:犹尘网。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把人束缚够了,为什么还要受它的羁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58-559页

yǐnjiǔ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īngsōngzàidōngyuán zhòngcǎo姿 
níngshuāngtiǎnlèi zhuóránxiàngāozhī 
liánlínrénjuè shùzhòngnǎi 
hán yuǎnwàngshíwéi 
shēngmènghuànjiān shìxièchén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¹又逢春。
译文: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注释:¹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关河¹底事²空留客?岁月无逢不贷人。
译文: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注释:¹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²底事:何事。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译文: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孤怀激烈难消遣(qiǎn),漫把金盘簇(cù)五辛¹
译文: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¹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chūngǎnhuái怀

qiān míngdài 

niánniánláibáixīn cōngcōngshàngyòuféngchūn 
guānshìkōngliú suìyuèqíngdàirén 
cùndānxīnbàoguó liǎnghángqīnglèiwèiqīn 
huái怀liènánxiāoqiǎn mànjīnpá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