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雨过草萋萋,无数残红逐马蹄。燕子不知春景异,傍人华屋又衔泥。
山城雨过草萋萋,无数残红逐马蹄。燕子不知春景异,傍人华屋又衔泥。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叶初冉(rǎn)¹,初蕊新霏(fēi)²
译文: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注释:¹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²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逢君后园讌(yàn)¹,相随巧笑²归。
译文: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注释:¹讌:同宴。²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¹
译文: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注释:¹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用持插云髻(jì)¹,翡(fěi)²³光辉。
译文: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注释:¹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²翡翠:青绿色的玉。³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

yǒngluòmé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xīnchūrǎnrǎn chūruǐxīnfēifēi 
féngjūnhòuyuányàn xiāngsuíqiǎoxiàoguī 
qīnláojūnzhǐ zhāizèngnánwēi 
yòngchíchāyún fěicuìguānghuī 
chánglíngluò jūnēnzhuī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bāo)¹不容幰(xiǎn)²,之子³去何之。
译文: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注释:¹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²幰:车幔,代指车辆。³之子:这个人。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鸟道¹一千里,猿(yuán)²十二时³
译文: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注释:¹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²猿声:一种“猿啼”。³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官桥¹(jì)²客,山木³女郎祠(cí)
译文: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注释:¹官桥:官路上的桥梁。²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³山木:山中的树木。⁴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¹
译文: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注释:¹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¹山,此道当何难²
译文: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注释:秋胡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清调曲》。¹散关: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当何难:应当多么艰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译文: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牛顿¹不起,车堕(duò)²谷间。
译文: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注释:¹顿:停顿。²堕:掉下,坠落。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坐盘石¹之上,弹五弦之琴²
译文: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注释:¹盘石:似盘之石,即磐石、大石,喻稳定坚固。²五弦之琴:五弦琴,古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作为清角韵(yùn)¹。意中²迷烦³
译文: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注释:¹清角韵:以清角曲的歌辞为韵脚。清角,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²意中:心意之中。³迷烦:迷惑烦恼。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歌以言志¹。晨上散关山。
译文: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注释:¹言志:表明心志。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¹三老公²,卒³来在我傍(bàng)
译文: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注释:¹有何:有什么。²三老公:三个老人。应是对道家的三天尊的戏称。³卒:突然。同“猝”。仓促,急速。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译文: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负揜(yǎn)¹被裘(qiú)²,似非恒人³
译文: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注释:¹负揜:背负着遮掩物。揜,弇,遮蔽,掩藏。应是指头顶华盖。²被裘:披着裘衣。³恒人:永恒的人,常人,一般的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¹(qīng)²³困苦以自怨
译文: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
注释:¹谓:说道。²卿云:公卿说。³何:什么,多么,如此。⁴以:而。⁵自怨:自怨自艾。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徨徨¹所欲²,来到此间?
译文: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
注释:¹徨徨:彷徨貌。心惊不宁貌。²所欲:有所欲求,想要点什么。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译文: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¹居昆仑山²,所谓者真人³
译文: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注释:¹我:曹操自己。多被解为仙人。²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是仙人所居,上有瑶池、阆苑、增城、悬圃等仙境。³者真人:真人者,是真人者。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译文: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道深¹有可得²,名山历观³
译文: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注释:¹道深:道行深。²有可得:有所得,有所得道。³历观:游历观看,逐一地看。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áo)游八极¹,枕石嗽(sòu)²饮泉。
译文: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注释:¹八极:八方极远之地。²嗽流:用流水漱口。嗽,漱。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沉吟¹不决,遂(suì)²³升天
译文: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注释:¹沉吟: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²遂:遂即。³上:上腾。⁴升天:升至天空。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¹不可追,长恨²相牵攀(pān)
译文: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注释:¹去去:去者已去。谓远去。永别,死。²长恨:长长的恨意。牵攀:牵扯羁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译文: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夜夜安得寐(mèi)¹,惆(chóu)(chàng)²以自怜³
译文: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注释:¹安得寐:哪得入睡。²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³自怜:自我怜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正而不谲(jué)¹,辞赋²依因³
译文: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注释:¹不谲:不诡诈。²辞赋:歌辞诗赋。³依因:依从因袭,顺应,利用。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经传¹所过²,西来所传³
译文:经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
注释:¹经传:经典和传记,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经指有权威性的著作,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²所过:所读过,所研习过。³西来所传:西方所传来。西,应指西面的周朝或西方的乐曲,如乐府里的西方曲子。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仙人离去不可追。

  这首诗语言虽粗略,境界却是相当优美,显示了曹操个性中不常展露的一面。

  第一解开头二句重复咏唱,大约是为了适应曲调的需要而有意拉长的。(每一“解”的末二句,是演唱时的和声,无实义。)但从实际效果来说,这一重复,使得感叹的情绪显得格外沉重。这里,诗人不会真是感叹道路之艰难。无论以曹操的英雄性格,还是以他的丞相地位所享有的条件,都不会把道路的艰难当作一回事。这一唱三叹的调子,只是借道路的艰难,表达人生艰难的感慨罢了。下面写牛困车堕,独坐盘石之上,弹琴奏清角之韵(悲凉的乐调),更是从经历散关的见闻中,激发起来的想像和虚构。以曹操的身份,他给自己虚构这样一种艰难跋涉、困顿山谷、独坐无侣、心中烦苦的遭遇,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第二解写遇仙。正当虚构的主人公弹琴抒发内心烦苦之际,忽然有三位老人来到他的身旁。“负揜”不易解,“被裘”即披着裘衣。这句同下句,大概是说三位老人遮掩在宽大的裘衣之下,看上去不像是平常人。他们问主人公:你为何如此困苦,自怨自艾?你惶惶然来到这里,是想寻求什么?这个情节,使故事向神异的方向发展,形成幻想性的趣味,并便于作象征的抒情表现。“三老公”的发问,一方面从旁观者的眼光,进一步强化前一节所说“心中迷烦”的困苦气氛,一方面,又在不知不觉之中,把事不得已的失足(牛顿车堕)情节,转变为似有所求而来到此间的情节。就字面来说,因是不知情者的发问,所以与前文并无牴牾;但从抒情的需要来说,作者正是要表达一种试图摆脱现实矛盾、探求某种新的人生出路的欲望。这一节文字虽不很讲究,却相当巧妙地完成了一种过渡。

  第三解从开头到“枕石”一句止,是仙人自述。他们本来似乎也是常人,修道既深,乃能得道,于是摆脱了凡人所遭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游历名山,飘飘然行于天地之间。他们的生活是简朴而无所求的,倦了便睡在石头上,饥渴时只需喝一点泉水,因此决没有常人因贪欲而造成的无数困苦。

  有各种资料可以证明,曹操实际是不相信神仙的。那么,这一节虚构就有较深的意味。从大处说,即使一个不相信神仙的人,也并不能摆脱人生短暂所带来的烦忧,和对永恒存在的向往,而神仙的形象,正是永恒的象征。从小处说,神仙也可以比喻从世俗矛盾中解脱的境界。权势名位,物欲情欲,是导致人类相互竞争、引发无数冲突与烦恼的根本原因。倘能舍弃这一切,也就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痛苦。“枕石漱流饮泉”,与世无争,就不会有什么麻烦。至于整个这一节,到底是从哪一方面说,还是兼而有之,无法加以确定。文学形象的意义,总是很宽泛的,读者只需将它理解为一种超越和自由的象征就行了。

  如果主人公听了“真人”即仙人的话,便跟着走了,这诗就变成了真正的游仙诗,也就没有多少味道了。在曹操的笔下,主人公对“真人”的陈述,反应却是“沉吟不决”;而正在他犹豫之间,“真人”已弃他而去,“遂上升天”。这也许意味着,所谓永恒自由是一个抓不住的幻影,它只是扰人心烦而已;也许还意味着:所谓从现实中解脱,也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抉择。确实,如果说从曹操临死时对种种琐碎后事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他懂得一切辉煌的事业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却也必须知道相反的一面:像他这样一个豪杰之士,若无不凡的成就,生命的欲望更不能得到满足。人本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必须在某个对象上建立自我,但这对象到头来仍旧不是自我;然而反过来说,没有对象,却又根本没有自我。

  第四解自“正而不谲”以下,文字已无法理解,也许是流传中产生了讹误。但从开头到“惆怅以自怜”,意思是清楚的。主人公正“沉吟不决”,“真人”已“遂上升天”,他忽然惊觉,想要追上前去,却已经根本追赶不上。失去这样一个机缘,从此抱恨不已,夜夜难寐,惆怅自怜。这一节在视觉形象的描绘上,显得十分优美动人。似乎可以看到:三位仙人冉冉升空,驾着风云悠悠而去,渐渐消逝在天边,而山谷间那个凡夫俗子,一面仰首呼喊,一面踉跄奔逐,不时被葛藤、岩石绊倒,直到什么也看不到的时候,终于落下痛悔的眼泪。

  这里写的人生情绪,应该就是人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逐。这种理想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却永远高于人们的生活现实;人们想要追上它,却永远也追不上。就是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人们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途。对于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说来,大概未必会感觉到人生有这一种痛苦;但任何一个具有强烈的人生欲望的人,最终都将明白:无论他走过多长的路,有过多少成功,他也终究要绊倒在追逐的路途上。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6-200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6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红影¹湿幽窗,瘦尽²春光。雨余³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jì),抱膝思量。
译文: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春光将尽。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
注释:¹红影:指鲜花的影子。²瘦尽: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³雨余:雨后。⁴低髻子:低垂的发髻,指低垂着头。髻子,发髻。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shāng)¹。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²
译文:把酒独酌,无限凄凉。曾像做梦一样地在回廊里与她相遇,让我伤心断肠。
注释:¹持觞:举杯。觞:酒杯。²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人而幽独伤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语入,先渲染环境,而后推出薄衫低髻,抱外思量,一个孤独苦闷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铺写,侧重心理描绘,最后点出所思之由,但朦胧含蓄,给人留下了联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写暮春落红、雨后斜阳的景象。“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开篇这句实则是与周邦彦的“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暗合,纳兰随手拈来,将古人的词用在了自己的词里,浑然天成,令人不觉有何再妥。周邦彦写的是雨后残红在斜晖下投射于珠帘,而到了纳兰的词里则变得更加简洁洗练,更富美感。“红影”指鲜花的影子。鲜花的影子,透过小幽窗看去,别有风情,被打湿的花朵在暗影下,摇曳出多姿的风采,比起周邦彦的“残红湿未飞”,更显得有韵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叹“瘦尽春光”,其实有着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哀怨无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却斜阳”。“余”既是后,雨后的花朵在斜阳下,而梦中的她却是穿着单薄的衣衫,挽着低垂的发髻,挺立在暮日下,低头思量。雨后、鲜花、美人、夕阳这些事物构成了纳兰笔下的一幅美丽的画。上片最后写那位女子“还惹思量”。词中所写的女子为何人,无法考证,但从词面来看,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去怜惜。

  上片写完雨后景色,下片便转而写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只能自己独自饮酒,这真是无限凄凉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写出了少女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心事。特别是写梦中的她“瞥见回廊”一句,实际上是纳兰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明代王次回《瞥见》诗:“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这首诗与纳兰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种深刻的关联。

  全词是写暮春雨后,夕阳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难释,对花持觞。最后道出她的心事,原来是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这是表面之意,实际上是纳兰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怀思,写自己对她的深切思念。这就是“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韦庄有《浣溪沙》词云:“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诗中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对方,却总写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样的写法情更深,意更浓。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9页

làngtáoshā··hóngyǐng湿shīyōuchuāng--lánxìng

hóngyǐng湿shīyōuchuāngshòujǐnchūnguānghuāwàiquèxiéyángshuíjiànbáoshānzibàoliàng

dàoliángzǎojìnchíshāngànshìduànrénchángcéngshìxiàngchūnmèngpiēhuíláng

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金风¹淡荡,渐秋光老²、清宵(xiāo)³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zhà),皓(hào)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¹⁰。那堪¹¹细把,旧约前欢重省¹²
译文:秋风和舒,秋色渐老,长夜孤清。天气新近晴好,小院里轻雾刚刚散去,皓月临窗室内洁白明亮。面对遥远寒冷的月亮和残破的景色,想到幽会佳期受阻,早已是时常忧愁、体弱多病的我,哪能敢再仔细地回忆从前的盟约和欢乐?
注释:¹金风:秋风。²渐秋光老:即”秋光渐老“,秋色渐渐深了。由此可知其时为七月。³清宵:清净的夜晚。⁴轻烟乍敛:淡淡的雾气刚刚收敛。轻烟,淡淡的雾气。⁵当轩:对着长廊。⁶练净:形容月光明净如练。练,丝绸。⁷千里寒光:广阔无边的月光。寒光,清冷的月光。⁸幽期:私定的约期。⁹早是:已是。¹⁰多愁多病:因忧愁而病弱。¹¹那堪:哪能承受。¹²省:回顾,回想。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最苦碧云¹信断,仙乡²路杳(yǎo)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qiǎn)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gěng)。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¹⁰。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译文:最痛苦的是远方音信断绝,仙乡的道路遥远崎岖,难以恳求鸿雁把佳音传递。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悲伤高歌,强行排泄心中的离情,无奈,凄惨悲哀的歌声,反而使人烦躁不安、心事重重。漏将尽、夜已深,霜露更寒冷。徒然赢得忧伤无言,愁绪终究难尽。又是长久的伫立,直到月亮沉落,零星破碎的梧桐树影的消逝。
注释:¹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²仙乡:仙人所居处。此处借称所思之人的居处。³路杳:路途遥远。⁴倩:请。⁵高歌:登高而歌唱。⁶遣:排解。⁷惨咽:因悲惨而声咽气堵,说不出话。⁸耿耿:心中想念,愈加割舍不下。⁹漏残:计时漏壶的水将滴尽,即夜将尽的意思。¹⁰难整:难以整理。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之作,词中铺写深秋月色和离情别绪, 皆是层层翻出,尽情挥洒。

  上片首韵中的“渐秋光老、清宵永”写秋色渐深,长夜渐深,这是此词怀人的景节与时间。次韵所说“小院”,是词人所居客馆的小院,这是此词怀人的地点。这两韵主要写深秋长夜小院之景:“金风淡荡”秋风融和恬静;“新晴天气”,雨后爽适宜人;“轻烟乍敛”,迷蒙的雾气渐渐散开;“皓月当轩练净”,皎洁的明月当窗,洒下如白绸缎般的银光。这些景色为怀人铺下素雅清明的背景,于是以下进入怀人的主题。词人面对皓月的“里寒光”想及千里外的知己,当初共有的“幽期”,幽隐的期约,被阻碍而不得实现,·当残景”意思是:面对清秋之景,更加感到期约也如残秋零落不可收拾。且自身早已是“多愁多病”,怎么还能禁受得了把旧日的期约与前时的欢聚细细思索?

  过片换头一韵中“碧云信断”、“归雁难倩”反用苏武滞留塞北以雁传书的典故,写书信也不得传递,进一步诉说怀人之苦。这离怀每每用放声高歌”的方式来“强遣”,无奈唱出来的声音凄惨喑哑,“翻成心耿耿”,反而使内心更加不能平静。底下插入一韵四字景语“漏残羹冷”,明写自然界夜更深,天更凉,衬出怀人的心绪更为凄冷,又暗写了词人在怀人中度过了无寐长夜。此刻留给词人的只有“无言”的静悄,只有“难整” 的“愁绪”。煞拍“又是立尽,梧桐碎影”二句化用唐末吕岩的词《梧桐影·明月斜》:“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写自己长夜不寐,徘徊梧桐树下期盼故人的情状。景与开篇之小院皓月呼应,情则总括并收束全篇,余味不尽。

  总观全词,写景的素雅清明尚可不论,高歌遣愁这种颇具阳刚意味的行动,以及运用苏武故事与吕岩词章,都可判明所怀之人是词人的同性知己。尤为不可忽略和误会的是“幽期”一词儿,此词最早见于谢灵运的诗《富春渚》:“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吕延济的注将其中含义阐释得更为明彻:“往时已有幽隐之期,但以沉顿,困于微弱,常不能就。”可知此中包含了词人旧时与好友有过某种期约却难以实现的深义在,可能有着词人的一番理想与志愿的难言之隐。如此解,词中“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也才更有着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40-542

qīngbēi··jīnfēngdàndàng--liǔyǒng

jīnfēngdàndàngjiànqiūguānglǎoqīngxiāoyǒngxiǎoyuànxīnqíngtiānqīngyānzhàliǎnhàoyuèdāngxuānliànjìngduìqiānhánguāngniànyōudāngcánjǐngzǎoshìduōchóuduōbìngkānjiùyuēqiánhuānzhòngshěng

zuìyúnxìnduànxiānxiāngyǎoguīyànnánqiànměigāoqiángqiǎn怀huáinàicǎnyànfānchéngxīngěnggěnglòucánlěngkōngyíngqiāoqiāoyánchóuzhōngnánzhěngyòushìjǐntóngsuìyǐ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