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远忻城岭海间,儒衣新授长民官。哦松不可閒风月,栖棘何愁老凤鸾。
庆远忻城岭海间,儒衣新授长民官。哦松不可閒风月,栖棘何愁老凤鸾。
夷獠杂居生自遂,包茅入贡政从宽。惠连曾忝观风使,留得题诗到日看。
夷獠杂居生自遂,包茅入贡政从宽。惠连曾忝观风使,留得题诗到日看。

sòngtàishǐzixuánzhīxīnchéngxiànchéng--lánrén

qìngyuǎnxīnchénglǐnghǎijiānxīnshòuzhǎngmínguānósōngxiánfēngyuèchóulǎofèngluán

liáoshēngsuìbāomáogòngzhèngcóngkuānhuìliáncéngtiǎnguānfēng使shǐliúshīdàokàn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译文:大厦倾明知道独木难支,却仍然尽全力支撑危局。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痴儿¹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译文:秦桧辈如痴儿难办大事,男子汉就要做天下雄奇。
注释:¹痴儿:指主张向金议和的秦桧。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当日奸谀(yú)¹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译文:上书日众奸贼心惊胆战,忠义心昭日月人人皆知。
注释:¹奸谀:奸诈谄媚的人。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端能¹饱吃新州饭²,在处江山足护持。
译文:真的能到新州有饭可吃,所到处有天地保佑安居。
注释:¹端能:肯定能。²饱吃新州饭:化用黄庭坚“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暗含胡邦衡有和苏东坡一样不幸的命运。
这首从当时的形势赞扬胡邦衡的精神,痛斥秦桧。首句写国势险危,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加个“元”字,是说明知如此,但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应。这两句暗用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来赞扬胡邦衡的忠义。第三句讥刺秦桧,大厦将倾,正是这“痴儿”造成,和首句呼应。因这句诗被欧阳识告密,王庭琏被流放辰州。和秦桧这种痴儿对比,胡邦衡真正称得上男中奇杰。第四句“男子要为天下奇”和第二句相连。所谓奇,就是指“欲将独力拄倾危”说的。第五句回应上一首,因为上书是绍兴八年(1138),而送行诗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所以用“当日”二字,这句话概括上首前四句,写上书的威力。第六句赞扬胡邦衡的忠义,“只心知”反映胡邦衡忠义之心是一贯的,此心包括胡邦衡和诗人自己,这是一层意思,同时也批评朝廷无人敢说话。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说:“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赞美苏子瞻磊落坦荡的心怀。这里对此句稍作变动,来安慰和勉励胡邦衡。“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只要能心怀坦荡,像苏轼那样不以迁谪为意,那么不管到哪儿,江山神柢都能保护你平安。这个结尾和上首“汉廷行召贾生还”也相呼应。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4-836页

sòngbānghéngzhīxīnzhōubiǎnsuǒ ·èr

wángtíngguī sòngdài 

shàyuánfēizhī jiāngzhǔqīngwēi 
chīérliǎogōngjiāshì nányàowèitiānxià 
dāngjiānjiēdǎnluò píngshēngzhōngzhǐxīnzhī 
duānnéngbǎochīxīnzhōufàn zàichùjiāngshānchí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sǎn)¹杨花铺白毡(zhān),点溪荷叶叠青钱²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注释:¹糁径:散乱地落满细碎杨花的小路。糁,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²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这里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笋根雉(zhì)¹无人见,沙上凫(fú)(chú)²傍母眠。
译文: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注释:¹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²凫雏:小野鸭。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juémànxìngjiǔshǒu ·

 tángdài 

sǎnjìngyánghuābáizhān diǎndiéqīngqián 
sǔngēnzhìrénjiàn shāshàngchúbàngmián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qiǎng)¹欲登高²去,无人送酒来。
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注释:¹强:勉强。²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¹故园菊,应傍(bàng)²战场开。
译文: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¹怜:可怜。²傍:靠近、接近。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无人送酒来”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所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05-206
2、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2-613

xíngjūnjiǔchángānyuán

cénshēn tángdài 

qiǎngdēnggāo rénsòngjiǔlái 
yáoliányuán yīngbàngzhànchǎngkāi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¹,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注释: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¹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sū)¹剪水²。凝愁处,似忆宣华³旧事。
译文: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像在回忆宣华苑,以及蜀国旧事。
注释:¹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²剪水:轻轻拂拭水面。³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gāo)¹,杳难逢、陇(lǒng)²归骑。音尘远,楚天³危楼独倚。
译文:路过来往的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我就像当年的陆凯那样手捧折下来的散发着幽香的梅花,却没有人能够替我送到千里之外的陇头北方(因为那里被金人占领)。纵使我久久地伫立在江边,又哪里能有来自被金人占领的陇头北方驿站马匹归来呢?马蹄声远去,我只能独自登上高楼,眺望生愁。
注释:¹江皋:江岸边。²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³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上半阕因面对五代时蜀旧故宫而生兴亡之叹,起句之“斜阳废苑”顿时传达出一种繁华褪尽后的凄凉,面对这样的环境,感慨兴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应。而见证这废苑过往之繁华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开放,风姿如常。一句依然,道出自然恒常与人事无常这一令人无限感慨的现实。然而这一直开放的梅花并非无情,她虽一如既往淡淡开放于这蜀宫废苑,却依依愁悴,似在悲叹蜀宫那逝去的繁华。如果说上半阕面对蜀宫而生的兴亡之感犹是一般意义上的感叹,那么下半阕则是因现实而生发的更为沉重无奈的悲慨。

  下半阕主要是由梅联想而及南朝陆凯《寄范晔》一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又因此诗中的“陇头”而联想到现实中已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本因其风雅而流传千古,后人用此典故也多用于怀人念远,但陆游这里用这首诗,却是为了与现实形成对比,表达的是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情。行人之“别有凄凉意”者,别于上阕中的梅花为五代蜀国的灭亡而感慨,亦别于陆凯的知己分离。当年陆凯在江南折梅而逢驿使,可以就此寄给身在北方陇头的范晔,而如今自己如陆凯一样手捧散发着幽香的梅花,却没有人能够替我带到千里之外的北方,因那里如今已为金人所占。空间上的距离,即便是千里之外,仍是可以克服的,而如今词人面对的是九州陆沉这一更加残酷的现实,纵使他久久地“伫立汀皋”,又怎会有归骑来自那已沦为敌国领土的“陇头”所以,词人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望,独自生愁。

  上阕写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阕因梅而忆人,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充满了对意中人的怀念与爱惜之情。

参考资料:
1、 张惠民,向娜著;孙克强主编.江山风雨寄词心 唐宋词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05:第460页
2、 申东城著.巴蜀诗人与唐宋诗词流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7:第311页

yuèshànghǎitáng··xiéyángfèiyuànzhūmén--yóu

chéngdōuchéngnányǒushǔwángjiùyuànyóuduōméijiēèrbǎinián

xiéyángfèiyuànzhūméndiàoxìngwánghènlèihéndàndàngōngméirándiǎnjiǎnshuǐníngchóuchùshìxuānhuájiùshì

xíngrénbiéyǒuliángzhéyōuxiāngshuíqiānzhùjiānggāoyǎonánfénglǒngtóuguīyīnchényuǎnchǔtiānwēilóu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héng)¹²首春华³,梧楸(qiū)当夏翳(yì)
译文: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注释: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¹蘅:蘅芜,一种香草。²若:杜若,一种香草。³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⁴梧楸:梧桐和楸树。⁵翳: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鸣笙(shēng)¹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译文:吹响笙管时正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注释:¹笙: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shī

wángwēi nánběicháo 

héngruòshǒuchūnhuá qiūdāngxià 
míngshēngqiūfēng zhìjiǔfēidōngxu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