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空山连日雪,崖谷平沉高石没。朝晖倚杖坐茆檐,夜气拥炉烧榾柮。
卧病空山连日雪,崖谷平沉高石没。朝晖倚杖坐茆檐,夜气拥炉烧榾柮。
兵选三丁壮者稀,祗馀翁媪守柴扉。秋霜早杀空晚稼,寒机尽用无冬衣。
兵选三丁壮者稀,祗馀翁媪守柴扉。秋霜早杀空晚稼,寒机尽用无冬衣。
听说诛求愈悽恻,转忆承平乐耕织。暖入狐裘念苦寒,饱分玉食怜饥色。
听说诛求愈悽恻,转忆承平乐耕织。暖入狐裘念苦寒,饱分玉食怜饥色。
九折危途一道溪,故人相望阻攀跻。惜乏篮舆度雪水,安得青鞋踏雪泥。
九折危途一道溪,故人相望阻攀跻。惜乏篮舆度雪水,安得青鞋踏雪泥。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宠佳丽。算九衢(qú)¹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é)²,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译文:我宠爱的一位佳丽,算来全汴京城的红粉美人都很难比得上她。她天生拥有娇嫩的脸庞和修长的蛾眉,不用涂抹腮红描画眉毛。她的眼睛宛如蕴含着盈盈秋水。她的姿态娇纵而优雅,还没说话就先表现出了娇媚的模样。每次相见,花前月下,自然是浓情蜜意。
注释:¹九衢:指汴京城。²修蛾:细长的眉毛。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余,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chóu)(móu)¹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²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³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译文:在幽深的室内,枕着绣着凤凰的枕头,盖着绣着鸳鸯的被子,我们情意绵绵。身体相互倚靠。欢爱之后困得厉害,芙蓉帐里温暖宜人,自有一番挑逗人的情味。这样风流的事情,才子佳人难得能够相遇。更何况,我们已经剪掉头发并宣誓永不分离。还是一起共同快乐地度过平生,不要轻易分开。
注释:¹绸缪:缠绵的样子,绵绵。²琼枝玉树:指身体。³恼人:挑逗人。⁴双美:才子佳人。⁵连理: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

wèichíbēishuāngdiào--liǔyǒng

chǒngjiāsuànjiǔhóngfěnjiēnántiānránnènliǎnxiūéjiǎshīzhūmiáocuìyíngyíngqiūshuǐtàixiānjiāomèiměixiāngféngyuèhuācháoyǒuliáncáishēnchóumóufèngzhěnyuānbèishēnshēnchùqióngzhīshùxiāngkùnhuānróngzhàngnuǎnbiéshìnǎorénqíngwèifēngliúshìnánféngshuāngměikuàngduànxiāngyúnwèiméngshìqiěxiāngjiānggòngpíngshēngwèikěnqīngfēnlián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三月七日,沙湖¹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²,余独不觉。已而³遂晴,故作此(词)。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具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具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注释:¹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²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³已而:过了一会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¹,何妨吟啸²且徐行。竹杖芒鞋³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注释:¹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²吟啸:吟咏长啸。³芒鞋:草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 一作:潇洒)
料峭(qiào)¹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²却相迎。回首向来³萧瑟(s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¹料峭:微寒的样子。²斜照:偏西的阳光。³向来:方才,先前。⁴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具”,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他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入歌。

  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具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具》:“潇然独具午窗明,欲具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45-647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14-215

dìngfēng ·tīngchuān穿línshēng

shì sòngdài 

sānyuè shādàozhōng xiān tóngxíngjiēlángbèi jué érsuìqíng zuò ( ) 

tīngchuān穿línshēng fángyínxiàoqiěxíng zhúzhàngmángxiéqīngshèng shuí suōyānrènpíngshēng 
liàoqiàochūnfēngchuījiǔxǐng wēilěng shāntóuxiézhàoquèxiāngyíng huíshǒuxiàngláixiāochù guī fēngqíng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硕人¹其颀(qí)²,衣锦³(jiǒng)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¹⁰,谭公维私¹¹
译文: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注释:¹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²颀:修长貌。³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⁴褧: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⁵齐侯:指齐庄公。⁶子:这里指女儿。⁷卫侯:指卫庄公。⁸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⁹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¹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¹¹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柔荑(tí)¹,肤如凝脂。领²如蝤(qiú)(qí)³,齿如瓠(hù)(xī)。螓(qín)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文: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注释:¹荑:白茅之芽。²领:颈。³蝤蛴: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⁴瓠犀: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⁵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螓: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⁶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⁷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⁸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硕人敖(áo)¹,说(shuì)²于农郊³。四牡有骄,朱幩(fén)(biāo)。翟(dí)(fú)以朝。大夫夙(sù)退,无使君劳。
译文: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注释:¹敖敖:修长高大貌。²说:通“税”,停车。³农郊:近郊。一说东郊。⁴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⁵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⁶朱幩: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⁷镳镳:盛美的样子。⁸翟茀: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装饰马车的雉羽。茀,车篷。⁹夙退:早早退朝。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河水¹洋洋²,北流³(guō)。施(gū)(huò),鳣(zhān)(wěi)(bō)¹⁰。葭(jiā)¹¹(tǎn)¹²揭揭¹³,庶姜¹⁴(niè)¹⁵,庶士¹⁶有朅(qiè)¹⁷
译文: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注释:¹河水:特指黄河。²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³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⁴活活:水流声。⁵施:张,设。⁶罛:大的鱼网。⁷濊濊:撒网入水声。⁸鱣:鳇鱼。一说赤鲤。⁹鲔:鲟鱼。一说鲤属。¹⁰发发: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¹¹葭:初生的芦苇。¹²菼:初生的荻。¹³揭揭:长貌。¹⁴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¹⁵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¹⁶士:从嫁的媵臣。¹⁷有朅:朅朅,勇武貌。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诗。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对庄姜之美的精彩刻画,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

  《卫风·硕人》通篇用了铺陈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此诗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孙联奎《诗品臆说》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摇动读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可以想象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12-115
2、 贡方舟.《卫风·硕人》——那个时代美人儿的故事[J].中华儿女,2012,14.

shuòrén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shuòrén jǐnjiǒng hóuzhī wèihóuzhī dōnggōngzhīmèi xínghóuzhī tángōngwéi 
shǒuróu níngzhī lǐngqiú chǐ齿 qínshǒuéméi qiǎoxiàoqiàn měipàn 
shuòrénáoáo shuìnóngjiāo yǒujiāo zhūfénbiāobiāo cháo tuì退 shǐ使jūnláo 
shuǐyángyáng běiliúguōguō shīhuòhuò zhānwěi jiātǎnjiējiē shùjiāngnièniè shùshìyǒuqiè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贞元十一年¹九月,愈如东京²,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³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译文:贞元十一年九月,我到洛阳去,从田横的墓旁经过,感叹田横义气高尚,得到贤士的爱戴,于是就取出酒来祭奠他,做一篇祭文来悼念他。文章是这样的:
注释:田横:秦末群雄之一。曾为齐国宰相,一度自立为齐王,后兵败,逃于海岛(今山东即墨市田横岛)。刘邦建立汉朝后,田横因不肯归汉而自杀。田横墓,在河南偃师。¹十一年:各本或作十九年。“月”下有十一日字。²如东京:一作“东如京”。如:往;到……去。《管子·太匡》:“公将如齐,与夫人协行。”³因:于是,就。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事有旷¹百世²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³,孰为使余欷(xū)(xī)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hé)有庶(shù)乎夫子之所为?死者不复生,嗟(jiē)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máng)¹⁰?抑所宝之¹¹非贤,亦天¹²命之有常。昔阙(quē)¹³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huáng)¹⁴。苟¹⁵余行之不迷,虽¹⁶颠沛其何伤?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gěng)¹⁷。跽(jì)¹⁸陈辞而荐¹⁹酒,魂仿佛而来享。
译文:事情有经过了上百世而相感应的,我现在不知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您不是当今之世所崇尚的,是谁让我哽咽唏嘘不停啊?我看遍了全天下,哪里有与您类似的行为啊?死去的人不能再复生,感叹您离开后又可以去跟随谁呢?当年秦朝败乱的时候,得到一个大贤士就可以称王天下,可为什么您有五百人跟随,却不能使您远离刀剑的锋芒啊?抑或时代所珍视的并非贤才,或许这就是天命有常。当年阙里有很多的贤能之士,孔圣人据说不也是匆匆忙忙。只要我所行走的方向不迷失,即使困苦无数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古以来死去的方式都不一样,您到现在还是光芒万丈的。我恭敬地跪下来诵读祭文向您献酒,您的灵魂仿佛就过来享用了。
注释:¹旷:阻隔,间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自夏涉玄冬,弥旷是余旬。”²百世:形容时代之久远。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³稀:清沈钦韩曰:“稀”当作“希”,言非今世所尚。⁴欷歔:叹息,哽咽。⁵曷:何。⁶庶几:差不多。表示可能。⁷夫子:对田横的尊称。⁸死者:一作“死而”。⁹嗟:慨叹,忧叹。¹⁰剑铓:宝剑的锋芒。铓:刀尖,锋刃。¹¹宝之:一作“宝者”。宝:器重,珍视。¹²天:一作“大”。¹³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城内。¹⁴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¹⁵苟:如果,只要。¹⁶虽:即使。¹⁷耿光:光明,光辉,光荣。¹⁸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¹⁹荐:进献。

  这是一篇祭文。此文表面上是为悼念秦末群雄之一的田横而作,而实际上是作者借历史之酒杯,浇现实之块垒,以古今对比的手法,通过歌颂田横“义高能道士”,借以表达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明的不满。文章主旨明确,却又写道曲折朦胧,扑朔迷离,而在行文上一气奔纵,淋漓酣畅,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全文第一段实际上是文章的小序,用来过渡。但韩愈常常在小地方作大文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韩愈单单凭吊田横,事出有因。田横出生于齐国贵族,兄弟三人相继为王。秦汉之际,田横兵败携五百人逃至海岛。汉高祖刘邦以“大则王,小则侯”劝其归附。田横却在未见刘邦之前自杀。刘邦感叹而厚葬田横,随后田横手下两人也自杀。海岛上五百人获悉田横及手下二志士皆死,全部集体自杀。史称田横“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韩愈过田横墓以“能道士”为表象,以“义高”的意蕴,展开文思,借历史的酒杯,浇现实之块垒,借田横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第一段是为下文运气、蓄势。

  祭文真正开始是在第二段,形式为韵文。“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有劈空而来、声势夺人之概。旷,空可以引申为超越。超越百世而相感,是“心有灵犀”,显示了强大的道德力量,有千钧之力。而饶有兴味的是,这“事有旷百世而相感”一句所聚集起来的能量,又用“余不自知其何心”释放,故作腾挪。其实,产生“旷百世而相感”的韩愈其心非常明确,就是第一段中的“感横义高能道士”。这里的“余不自知其何心”,盖有难言之隐衷。因而曲折隐约,扑朔迷离。“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又扳回一笔。“今世之所稀”和“欷歔而不可禁”都暗中紧扣“义高能道士”之事而言。行文中不出现此等字面,是故作隐约朦胧。“余既博观乎天下”以下四句,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余既博观”二句,承上文“今世之所稀”生发;“死者不能复生”二句,继上文“使余欷歔而不可禁”深入,层层逼近,部署谨严。统观天下,无田横之高义,亦无田横之重士,道尽心中不平之气,骂尽当时的权贵;田横死而不能复生,自叹无人可归以从,道尽心中愤懑之情,骂尽世上庸俗之人。以上八句,两换其韵,行文跳动闪烁,似承而折,若断若续,文心锦绣,姿态横生。

  但是,由田横而感发的当时政坛无义、不能道士必须进一步阐明,因为田横“义高能道士”毕竟以失败告终,于是韩愈又从田横的失败着笔,说“当秦氏之败乱,道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以退为进,将田横的历史以极简括的语言表达出来。首先表明田横的失败与道士无关,以孔门多士而孔子一生却道不行于列国为例,确认田横所道之士皆贤,而田横失败,惟归之于天命。但是韩愈以“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两句,力挽山河,否定天命。而否定天命论,就是承认“义高能道士”的正确性,而肯定了田横的“义高能道士”的正确性,就是针砭当时执政者不能做到“义高能道士”。因此与其说此文是哀悼田横,还不如说是慨叹作者自己的怀才不遇。不过,他并不因此悲观绝望,他说“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表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道义上的自信。文章正面表态,反面一枪,正正反反,妙处横生。

  当然,这是一篇祭文,最后道回到对田横的悼念上来:“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韩愈不仅在精神上感到田横的存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表示了他的极大虔诚。对田横的虔诚,正是对今世的怒视。以上十四句一韵到底,虽意蕴上腾挪擒纵,曲折多姿,但在行文上一气奔纵,淋漓酣畅,与前一层次有明显的不同。韩愈为文,变化莫测,此文也是一个佳例。

参考资料:
1、 虞云国.一吊田横一断魂——韩愈的《祭田横墓文》.中文自学指导,2004,04
2、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974-976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城外萧萧¹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译文: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注释:¹萧萧:风声。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将军玉帐貂(diāo)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译文: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这是一首起眼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北方吹来的风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风很大,而且很冷。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在颈联中作者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都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在这时候,将军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能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尾联即将军的反应。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běifēngxíng

liú míngdài 

chéngwàixiāoxiāoběifēng chéngshàngjiànérchuīluòěr 
jiāngjūnzhàngdiāoshǔ shǒuchíjiǔbēikànxuě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