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州县,七郡所分治。
河南百州县,七郡所分治。
前岁农事缺,旱涝始复继。
前岁农事缺,旱涝始复继。
衣食既无资,民生曷繇遂。
衣食既无资,民生曷繇遂。
顾予位民上,日夕怀忧愧。
顾予位民上,日夕怀忧愧。
尔有敦厚资,其性勤抚字。
尔有敦厚资,其性勤抚字。
徙者必辑绥,饥者必赈济。
徙者必辑绥,饥者必赈济。
咨询必周历,毋惮躬劳棨。
咨询必周历,毋惮躬劳棨。
虚文徒琐碎,所至皆实惠。
虚文徒琐碎,所至皆实惠。
勉旃罄乃诚,庶用副予意。
勉旃罄乃诚,庶用副予意。
朱瞻基

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 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cān)¹?昨日玉堂²臣,今日遭(zāo)残祸。争³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译文:争夺功名像马车下坡,谁能看破它的惊险? 昨天还是翰林院的大臣,今天就遭遇了灾祸。怎么能和我避开官场的风波,走在安乐的地方相比呢?
注释: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¹参破:佛家语,其意即看破、看透。²玉堂:汉代宫殿的名称,此处指翰林院。³争:怎。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起得很有气魄,开门见山,向迷恋仕途的人提出了严重警告:你们知道吗,在仕途上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如同坐在一辆载重的下坡车上一样,随时可能摔得车毁人亡,个中危险谁看破了。首句运用比喻,准确切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紧接的三句全是为首句作注脚。第二句“惊险谁参破”,实际意思是说谁也没有参破。为了让这些迷恋官场的痴人惊醒,三四句就用事实来说话:“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 ”两句十个字,是充满血和泪的总结,是对元代官场的险恶的真实概括。贯云石的祖父阿里海涯是元初平宋统一全国的重要功臣之一。公元1286年在授给他高官后不久,元世祖忽必烈“遣要束木钩考荆湖行省钱谷”(《元史·世祖本纪》),要从“贫贿”入手整垮这位开国功臣,他被逼自杀了。桑哥主持朝政, 百官动辄得咎,他“壅蔽聪明,紊乱政事,有言者即诬以他罪而杀之。”和贯云石同朝为官的权臣铁术迭儿,“蒙上罔下,蠢政害民”、“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元史奸臣传》),将不少正直的官员杀害了。这是全曲的第一层意思,写官场的险恶,虽占篇幅较多,但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是第二层;点明全曲主旨。“风波”:指“竞功名”的政治生活。宋代邵雍曾隐居河南苏门山中,题所居为“安乐窝”。后世遂以安乐窝代指隐居安逸的生活。全句说,这一切怎么比得上我躲避政治斗争、辞官归隐。全曲集中笔昙描绘“竞功名”的危险,是为了同“安乐窝”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同“玉堂臣”比,隐逸生活是闲适美好的;同“遭残祸”比,隐逸生活是安全幸福的。这样描写,就使作品所肯定的生活具有强烈的吸引人的力量。

  这首散曲在艺术上的鲜明特点是把歌颂隐逸生活同大胆揭露官场险恶结合起来写,语言泼辣,道理透彻,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力量,抵消了消极情调,显示出豪迈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798页

qīngjiāngyǐn··jìnggōngmíngyǒuchēxià--guànyúnshí

jìnggōngmíngyǒuchēxiàjīngxiǎnshuícānzuótángchénjīnzāocánhuòzhēngfēngzǒuzàiān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新月娟(juān)¹,夜寒江静山衔斗²。起来搔(sāo)首,梅影横窗瘦。
译文:一弯秀美的新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静,听不到一点波涛的声音,北斗星斜挂在山头。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注释:¹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²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斗:北斗星座。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好个霜天,闲却¹传杯²手。君知否?乱鸦啼³后,归兴浓于酒。
译文: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众人相聚推杯换盏的时候,可现在,这双手却闲下来了。你知道吗?宦海中的“乱鸦”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注释:¹闲却:空闲。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³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⁴归兴:归家的兴致。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diǎnjiàngchún ·xīnyuèjuānjuān

wāngzǎo sòngdài 

xīnyuèjuānjuān hánjiāngjìngshānxiándǒu láisāoshǒu méiyǐnghéngchuāngshòu 
hǎoshuāngtiān xiánquèchuánbēishǒu jūnzhīfǒu luànhòu guīxìngnóngjiǔ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眼前迎送¹不曾休,相续轮蹄²似水流。
译文:眼前的迎来送往还没有停止过,只见车马相接,就像流水一样不曾间断。
注释:¹迎送:迎来送往。此处偏指“送”。²轮蹄: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译文:假如门外没有这些通达南北的道路,人时世间应该就不会有分别的愁苦了吧。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苏秦¹六印²归何日,潘岳³双毛去值秋。
译文: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去上任,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就像潘岳一样已经生出了白发,却在这冷秋时分就要离开。
注释:¹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²六印:谓六国相印。³潘岳:西晋荥阳中牟人,字安仁。夙慧,有奇童之号。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去:离开。值:逢,恰逢。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莫怪分襟(jīn)¹(xián)²语,十年耕钓³忆沧洲
译文:不要怪我分别时含着眼泪说话,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在滨水之地的那些一起耕种垂钓的快乐时光。
注释:¹分襟:犹离别,分袂。²衔泪:含着泪水。³耕钓:相传商伊尹未仕时耕于莘野,周吕尚未仕时钓于渭水,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⁴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zèngbié

 tángdài 

yǎnqiányíngsòngcéngxiū xiānglúnshuǐliú 
ménwàiruònánběi rénjiānyīngmiǎnbiéchóu 
qínliùyìnguī pānyuèshuāngmáozhíqiū 
guàifēnjīnxiánlèi shíniángēngdiàocāngzhōu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¹,云淡霜天曙(shǔ)。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é)执手送临歧²,此(yà)³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zhù)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译文: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注释:¹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²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³此此: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⁴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一叶兰舟,便恁(nèn)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¹,但饮恨,脉脉²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船家急于赶路,不体会分离者的心情,哪里知道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注释:¹方寸:指心绪,心情。²脉脉:含情貌。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此此”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cǎiliánlìng ·yuèhuá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yuèhuáshōu yúndànshuāngtiānshǔ 西zhēng shíqíng cuìézhíshǒusònglín kāizhū qiānjiāomiàn yíngyíngzhù yányǒulèi duànchángzhēngrěnhuí 
lánzhōu biàn便nènjiǎnglíng tānxíng zhī wànbānfāngcùn dànyǐnhèn tóngshuí gènghuíshǒu chóngchéngjiàn hánjiāngtiānwài yǐnyǐnliǎngsānyānsh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¹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译文: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¹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

zhúzhīèrshǒu ·

liú tángdài 

yángliǔqīngqīngjiāngshuǐpíng wénlángjiāngshàngchàngshēng  (chàngzuò  )
dōngbiānchū西biān dàoshìqíngquèyǒuqíng  (quèyǒuqíngzuò háiyǒuqí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