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桑麻绕舍青,雨馀晴翠入閒庭。春来多少生生意,分付林扉昼莫扃。
半亩桑麻绕舍青,雨馀晴翠入閒庭。春来多少生生意,分付林扉昼莫扃。

wèilínzhízhōngmàolínshíyǒngshísāngcuì--wánggōng

bànsāngràoshěqīngqíngcuìxiántíngchūnláiduōshǎoshēngshēngfēnlínfēizhòujiōng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¹之弟曰²布,衣³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ī)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¹⁰(fèi)¹¹之。杨布怒¹²,将¹³¹⁴之。杨朱曰:“子¹⁵无扑矣,子亦犹是¹⁶也。向者¹⁷使¹⁸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¹⁹能无²⁰²¹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天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天。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天,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天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注释:¹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²曰:名叫。³衣:穿。⁴素:白色的。⁵雨:下雨。⁶衣:上衣,这里指衣服。⁷缁:黑色。⁸反:同"返"返回,回家。⁹知:了解,知道。¹⁰而:连词,表示顺承。¹¹吠:(狗)大叫。¹²怒:生气,愤怒。¹³将:打算。¹⁴扑:打、敲。¹⁵子:你。¹⁶犹是:像这样。¹⁷向者:刚才。向,从前,往昔。¹⁸使:假使,假若。¹⁹岂:怎么。²⁰无:同“毋”,不,不要。²¹怪:对……感到奇怪。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杨布依旧是杨布。但是他家的狗却无视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的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心:当别人因为表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这是明朝诗人李梦阳为自己睡“船板床”写的一首诗。

  睡在船板上,梦的是什么?虽然知道不是在江湖上,但仍梦见江湖上的风浪。

  一个文学大师,寥寥几笔,就把思绪浓缩于笔端,殊为不易。

  “江湖”,除解释为江河湖泊外,官场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帮派亦称“江湖”,而江湖风险如同风浪,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从睡船板床而联想到江湖风浪,李梦阳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发人警醒。

chuánbǎnchuáng--mèngyáng

chuánbǎnzàiérqǐnshàng

qíngzhīfēijiāngmèngmèifēnglàng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yuè)¹²。行舟又报潮候³。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注释:¹瀹:浸渍,煮。²韭:多年生植物,可供蔬食。³潮候:潮信。
此词抒写忆别与怀人之情。上片着意写离亭送别。把酒送君,长亭折柳,离愁如我,更有何人!下片写留君不住,舟行渐远。人世相逢,能有几度!令人不胜感慨。通篇情辞凄婉,余韵悠长。

ér··niánshírénrénchù--mèngguì

niánshírénrénchùzhǎngtíngcénggòngbēijiǔjiǔlánguīxíngrényuǎnzhéjǐnzhǎngtíngliǔjiànbáishǒudàijiǔsòngjūnqiàyòuqīngmínghòuqīngtiáoshìjiùwènjiāngběijiāngnánchóuháigèngyǒurénfǒu

liúzhùqiángshūpányuèjiǔxíngzhōuyòubàocháohòufēngànhuāfēijǐnhóngmǎnxiùchūnzhòuqīngcǎowàirénjiānhènniánniányǒuliúliánshǒushùrénshìxiāngféngbǎiniánhuānxiàonénghuíyòu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去年战,桑干源¹,今年战,葱河道²
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注释:¹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²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¹条支²海上波,放马天山³雪中草。
译文:曾经在条支海中洗刷兵器(即胜利结束战争),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注释:¹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后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²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³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译文: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匈奴以杀戮(lù)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译文: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秦家筑城¹²胡处,汉家还有烽(fēng)火燃。
译文: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注释:¹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²避:一作“备”。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译文: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译文: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乌鸢(yuān)啄人肠,衔(xián)飞上挂枯树枝¹
译文: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注释:¹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¹
译文: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注释:¹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要知道战争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道”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道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此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战城南》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

zhànchéngnán--bái

niánzhànsānggànyuánjīnniánzhàncōngdào

bīngtiáozhīhǎishàngfàngtiānshānxuězhōngcǎo

wànzhǎngzhēngzhànsānjūnjǐnshuāilǎo

xiōngshāwèigēngzuòláiwéijiànbáihuángshātián

qínjiāzhùchéngchùhànjiāháiyǒufēnghuǒrán

fēnghuǒránzhēngzhànshí

zhàndòubàihàomíngxiàngtiānbēi

yuānzhuórénchángxiánfēishàngguàshùzhī

shìcǎomǎngjiāngjūnkōngěrwèi

nǎizhībīngzhěshìxiōngshèngrénéryòngzhī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sōu)飕。
译文:落日时分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都上心头。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gàng)¹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译文:刚直而愚蠢很相信纸张上冠冕堂皇的话,现在老了病了还是先忧心天下。
注释:¹赣愚:刚直而愚蠢。
末俗凌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末俗¹凌迟²稀独立,斯文³崩坏欲横流。
译文:风俗人情败坏,世衰道弊,礼崩乐坏,天下行将大乱。
注释:¹末俗:指衰世作的风俗人情。²凌迟:衰败,败坏。³斯文:指礼乐制度。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绍兴人物¹(jiē)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²
译文:那批支撑国家政局的精英人物现在还有谁在,即使朝廷想有所作为,又能与谁共图大事。
注释:¹绍兴人物:指宋南渡初年(即宋高宗绍兴年间)那批支撑国家政局的精英人物。²俊游:高明的朋友,指那批“绍兴人物”。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晚年孤独穷愁的处境和愤世嫉俗的心境。在自诉穷愁之时还不忘表白说“老病犹先天下忧”,对衰世末俗的猛烈抨击,真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诗人用感伤的笔调,描写自己老病交加,痛惜风俗陵迟崩坏,并嗟叹昔日的好友如今都已烟消云散,相继作古,无人可共功业。同时,诗人更表达了自己那种处乱世而独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格。

  时当落日,冷风飕飕,诗人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都上心头。这是首联所描绘的境界。“杖白头”可见他的老病,“破裘不补”则表明他的贫穷落拓。颔联紧承上文,对自己真正心事作了表述。他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秉性戆直,坚信前贤先哲的训诫,百折不回。“戆愚”,喻自己信道之笃,不为时俗所转移;“酷信”,则见守道之坚、之死靡它。此时南宋朝廷不思振作,官僚士子歌舞湖山,举国都在沉醉之中,诗人虽是既老且病,却是举世皆醉我独醒,先天下之忧而忧。读着这两联,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鹑衣麻鞋,白头拄杖,翘首北望的杜甫。陆游在这两联中所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和杜甫颇有相似之处。

  颈联转入对世事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事。这句意思是说,世衰道弊,天下行将大乱。诗人看到了“末俗陵迟”,看到了“斯文崩坏”,所以不禁生发往事的回忆,不禁想起昔日的故人。然而,时光流逝,老成凋谢,如今有谁还在世。现在所看到的,只是些竖儒宵小,夏虫不可与语冰,即使朝廷想有所作为,又能与谁共图大事。“嗟谁在”、“空记当年”二语,透露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叹。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56-15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