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迢递树苍苍,春水微茫带野航。欲傍渔郎深隐去,武陵虽好是他乡。
云山迢递树苍苍,春水微茫带野航。欲傍渔郎深隐去,武陵虽好是他乡。

xiǎojǐngshānshuǐ--wánggōng

yúnshāntiáoshùcāngcāngchūnshuǐwēimángdàihángbànglángshēnyǐnlíngsuīhǎoshìxiāng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虎狼丛甚日休?是非海何时彻?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
取富贵青蝇竞血¹,进功名白蚁争穴²。虎狼丛³甚日休?是非海何时彻?人我场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¹⁰也!
译文:谋取富贵就像苍蝇争着舔血,追逐功名就像一群白蚁争夺蚁穴。这种与虎狼为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是非颠倒的日子何时完结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人世间,还争什么长短优劣?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如果执迷不悟,到头来不过成了别人的话柄而已。
注释: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宫调。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全曲七句六韵。¹青蝇竞血:苍蝇在争着啄血。比喻当时社会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丑恶。²白蚁争穴:像一群蚂蚁在争洞穴。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言槐安国与檀萝国为了争夺蚁穴,大动干戈,死者无数。³虎狼丛:喻险恶的官场。⁴甚日:何日。⁵彻:完毕。⁶人我场:相互争夺的人世间。⁷慢:与“漫”“空”同义。⁸傍人:旁人,他人。⁹咫尺韶华:指时光短暂。¹⁰去:过去,消逝。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liáo)落桑榆(yú)¹西北,无限太行²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³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译文:我作为汉家使节,在这清秋时分带着仪仗,不远万里出使金国。几乎不惜将旧都城走遍,夜半不眠,期望有如大禹之士力挽狂澜,救国救民。坐落在永定河和山海关西北的长亭,太行山上远远望见的青松紫叶,伴着我走过卢沟桥。暮秋时节,身子多病,风霜露水湿透了我的貂裘。
注释: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¹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²太行:太行山。³岁晚:一年之晚。这里指晚秋。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对重九¹,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bìn)霜羞。袖里天书²(zhǐ)³,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译文:适逢重阳,正宜大醉一场,何必多思忧愁?菊花也为我展开笑颜,哪怕我羞于老去,双鬓已然蒙霜染白。袖中国书离我不过咫尺,眼中却似映出百十座关门河流,狂歌尽后,若有残生,恐怕也是无依无凭,辗转漂浮。只有那封报平安的家书,会随着鸿雁飞回我牵挂的故里归途。
注释:¹重九: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²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³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shuǐdiàotóu ·yòuyānshānjiǔzuò

fànchéng sòngdài 

wànhànjiāshǐ使 shuāngjiézhàoqīngqiū jiùjīngxíngbiàn zhōnghuángliú liáoluòsāng西běi xiàntàixíngcuì xiāngbànguògōu suìwǎnduōbìng fēnglěngdiāoqiú 
duìchóngjiǔ lànzuì láochóu huánghuāwéi xiàoguǎnbìnshuāngxiū xiùtiānshūzhǐchǐ yǎnguānbǎièr shēng wéiyǒupíngānxìn suíyàndàonánzhōu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yì)¹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²尽皆隐匿³;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guān),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译文:孔明已经分配布置妥当,先派五千人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几个骑兵拍马奔来,说“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袭来!”当时孔明身边没有其他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孔明登上城楼观察,果然尘土冲天,魏兵从两路向西城杀过来。孔明传令,命令“把旌旗全部隐藏起来;所有的士兵各自守住城里的铺子,如果有擅自走动者,以及大声喧哗者,斩杀!大开四城门,每一处城门由二十军士,扮成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来,不可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孔明于是披上鹤氅,戴纶巾,领着两个小童携琴一张,在城楼上面敌,靠着栏而坐,焚香弹琴。
注释:¹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²旌旗: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³隐匿:隐藏。⁴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⁵擅动:自作主张。⁶鹤氅:用鸟羽编成的衣服。⁷纶巾: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¹。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²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译文: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兵到城下,见了孔明如此模样,都不敢进,急报给司马懿。懿笑着不信,于是命三军停下,从马上远远望着。果然看见孔明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边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边有一童子,手执拂尘。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完后非常怀疑,于是到中军,命令后军换做前军,前军换做后军,向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军队,故意装作这种姿态?父亲为什么就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定会中他的计。你们岂能知道?最好快点退兵。”于是两路兵马都退去。
注释:¹麈尾:用鹿一类动物的尾巴做的拂尘。²汝:你。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燕赵¹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²。董生举进士,屡(lǚ)不得志于有司³,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译文: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注释:¹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²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³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⁴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⁵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⁶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¹,苟慕义强(qiǎng)仁者²皆爱惜焉。矧(shěn)³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译文: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注释:¹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²慕义强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³矧:何况。⁴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⁵与:跟随。⁶易:改变。⁷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⁸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¹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tú)²者乎?为我谢³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注释:¹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²屠狗者:凡指狗屠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狗屠,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³谢:告诉。⁴出而仕:出来做官。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临行之前,韩愈要送一篇序文给他。但这样的序文是很难措辞的。赞成他去吗?固然如此,因对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赞成,则违背了韩愈自己的政治主张;阻止他去吗?说明那是“从贼”,那就是变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别,也不合“赠序”的要求,更何况对于“怀抱利器”的董生去求发展(藩镇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对意见,毕竟是说不通的,作者毕竟对董生怀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来,这篇“赠序”实在是难以下笔了。

  但韩愈毕竟是文章大家,倡导“惟陈言之务去”的他,写文章常常因难见巧,以巧取胜。这篇赠序的构思、用语就颇为精巧。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除此外,作者还深入一层: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义强仁”的人都会爱惜的,何况那些“仁义出乎其性”的“燕赵之士”呢?又将河北赞美一通,为董生贺。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确找对了!

  这其实都是些反话,所谓的“心否而词唯”。

  作者在赞美河北时有意识地埋伏了一个“古”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个“称”,使“古”隐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称”云云,即历史上如何如何。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那呢?还是那样,或许已不是那样了。后文用一个“然”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现实怎样,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文章写“古”正是为了衬“今”,为下文写“今”蓄势。

  如今之燕赵是不是还多“感慨悲歌之士”呢?在作者心中,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作者并不立刻否定,也不明确否定,而是提了一个原则:“风俗与化移易”。既然是“风俗与化移易”,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既然河北已被“反叛朝廷”的藩镇“化”了好多年,其风俗怎么能不变呢?既然变了,那也就不再多“感慨悲歌之士”了,那么你董生到那里去,就不能“有合”。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为谋主”。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果如此,岂不证明了“今”之燕赵“不异于古所云”了吗?但是作者是早有埋伏的。他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又说“感慨悲歌”的“燕赵之士”“仁义出乎其性”。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必有合”,这是褒奖董生的话,但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如果你能同如今的“风俗与化移易”的藩镇们相合,那只能证明你已经丧失了“仁义”。前面的“扬”是为了后面的“抑”。“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的“邪”和“卜”,与其说是卜燕赵,毋宁说是卜董生此行的正确与错误,使语气婉转,又暗含警戒之意。“董生勉乎哉!”此处当为“好自为之”讲,勉其不可“从贼”也。

  最后一段,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参考资料:
1、 高屋建瓴 大义微言——韩愈《送董邵南序》赏析:张家壮 - 《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 第6期

sòngdǒngshàonányóuběi

hán tángdài 

    yānzhàochēngduōgǎnkǎibēizhīshì dǒngshēngjìnshì zhìyǒu huái怀bào shì zhīyǒu dǒngshēngmiǎnzāi 

    zhīshí gǒuqiángrénzhě jiēàiyān shěnyānzhàozhīshìchūxìngzhězāi ránchángwénfēnghuà zhījīnsuǒyún ?liáozhīxíngzhī dǒngshēngmiǎnzāi 

    yīnyǒusuǒgǎn wèidiàowàngzhūjūnzhī érguānshì yǒushígǒuzhě wèixièyuē  míngtiānzàishàng chūérshì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在秦楼¹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译文:翠楼在秦楼的北面,楼上楼下都是饮酒的人。
注释:翠楼:为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旗亭,是来往旅客住宿吃喝的地方。¹秦楼:在相州寺(寺,也作市)中,是宋代相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建筑精美壮观,被誉为相州第一楼,三层高,建筑雕梁画栋。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连衽(rèn)成帷¹(yà)²汉官³,翠楼沽(gū)满城欢。
译文:人们成群结队只为迎接故国使臣,大家翠楼买酒举杯同庆。
注释:¹连衽成帷:极言人多。衽:衣襟、衣袖。²迓:迎接。³汉官:指南宋使者。⁴沽酒:买酒。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白头翁媪(ǎo)¹相扶拜,垂老²从今几度看。
译文: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来拜见,他们此生没有几次机会再见汉官了。
注释:¹媪:老太婆。²垂老:将老,古代以七十岁为“老”。

  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汉官”的感人场面。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满城争看跪拜,沽酒欢庆。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然而,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则是专门地叙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都已经年近古稀,今生今世没有几次机会再能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使臣是代表皇帝的,看到大宋王朝的使臣就如同看到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就如同回到了故国的怀抱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些老人才不顾年迈体衰,互相搀扶着,纷纷向翠楼涌来,参加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不忘宋朝的一片忠心。

  诗人用盛大的欢迎场面、“相扶拜”的生动细节和“垂老从今几度看”的沉痛语言,把沦陷区汉族人民在金国统治者监视下未必敢公开表露的怀恋故国之情和盘托出,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对南宋当局不图北伐奉行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编著,《宋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161页
2、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10-311页
3、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