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濛树色深,人家住傍碧溪浔。半江月照天在水,五月风来秋满林。
山色空濛树色深,人家住傍碧溪浔。半江月照天在水,五月风来秋满林。
遁世独输高士隐,披图因见昔贤心。人间何处有此景,我欲因之寄越吟。
遁世独输高士隐,披图因见昔贤心。人间何处有此景,我欲因之寄越吟。

shānshuǐ--qiūjùn

shānkōngméngshùshēnrénjiāzhùbàngxúnbànjiāngyuèzhàotiānzàishuǐyuèfēngláiqiūmǎnlín

dùnshìshūgāoshìyǐnyīnjiànxiánxīnrénjiānchùyǒujǐngyīnzhīyuèyín

丘浚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正是行人肠断¹时,子规²得得³向人啼。
译文:正是路上的行人愁苦悲痛之时,杜鹃鸟还在声声不绝地对着人啼叫。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¹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²子规:杜鹃,即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³得得:频频,频仍。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若能泪得居人¹脸,始²信春愁³总为伊
译文:如果家居之人的脸上总是挂满泪珠,我才相信这春日的愁绪总是因为它。
注释:¹居人:家居的人,留居的人。²始:才。³春愁:春日的愁绪。⁴伊:第三人称代词,它。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开头两句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写自己在群山险壑中行旅的离愁别绪。“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况身处险象环生的苦境之中,更罩上一层大有生离死别的暗色。连子规也被感动得凄声不止地向人啼泣。将子规人格化,更衬出游子孤独悲愁。

  思绪起伏,联想居人(妻子)如果听到子规这种凄切哀怨的悲啼,也一定会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摧拉欲断。最后两句虽是以假设口吻置景,实际啼声不能传到妻耳,但它说明作者心早已飞向妻旁。明知妻子“春愁”为自己,却故作曲笔,更表现思家心切。这首诗虽未正面写山溪,但由于以情造境,却可以想象出山溪的形境。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guòsōngyuánchénchuīgōngdiàn--yángwàn

zhèngshìxíngrénchángduànshíziguīxiàngrén

ruònénglèirénliǎnshǐxìnchūnchóuzǒngwèi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
古之学者为己¹,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²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³,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
译文:今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今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注释:¹己:自己。²说:炫耀夸说。³华:同“花”,花朵。⁴登:同“得”,摘取。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白狼河¹北秋偏早,星桥²又迎河鼓³。清漏(lòu)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鼓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yú),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译文:白狼河以北的边地,秋季偏早。架于银河之上的鹊桥又将迎来牵牛星。清晰的漏壶滴水声随着时间推移,淡淡的云似乎更湿润了,这正是金风玉露相逢之时。鹊桥那端,织女的双眉忧愁地攒聚着,是要等牵牛踏着榆花归来,才好将心事说与郎听。却又只恐,重逢之时,分明相望却没有了言语。
注释:¹白狼河:即大凌河。²星桥:指鹊桥。³河鼓:即牵牛星。⁴清漏:漏,古计时器。清漏,是将时漏中水之清移来形容时漏本身。⁵金鼓玉露:化用李商稳的《辛未七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⁶待归踏榆花:用唐诗人曾虎《织女牵牛》诗典故:“欲将心就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yán)¹前,碧天凝伫(zhù),连理²千花,相思一叶³,毕竟随鼓何处。羁(jī)(qī)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译文:人间的别离无数,有多少人,在瓜果的筵席前,向着碧空凝望。连理花,相思叶,随风飘散到了何处?羁旅之中的我怀思良苦,却也不及家中妻子,在冷冷清清的空房里,流泪到天明。今夜喜相逢的织女星,笑人忧愁如许。
注释:¹瓜果筵:古代妇女在七夕时,常在庭中供上瓜果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²连理:连理树,比喻夫妇恩爱深重。³相思一叶:用红叶题诗的典故。⁴曙:天亮。⁵天孙:织女星别名。

  纳兰性德虽为康熙皇帝的近侍和权相明珠的长子,但他性情淡泊,把自身的处境和地位看作是难以摆脱的束缚。他和卢氏结婚后,伉俪情深,常以扈从皇帝出巡不能与妻子团聚为苦,所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台城路》)正是诗人远在塞外,又适逢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触景生情,而对夫妻相思之苦的抒写。

  词的上片写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关于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最早大概见于《荆楚岁时纪》:“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积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天帝怒,遂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后来,人们又进一步敷演为更富有民间色彩的爱情故事。又因织女善织缍,妇女们便于七夕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遂成为习俗。七夕夜,牛郎织女尚且要团聚,而词人却和爱妻天各一方。此时此景,怎能不引起无限的愁思,所以词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相思,以及想象中他们相会的情景,都揉合了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

  词的下片,由上片牛郎织女的会合而推及到人间。“人间别离无数。”词人把自身置于天下无数有情人不能团聚者之列,在抒写离散的悲苦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揭露和控诉。“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独守空闺的思妇,哪有在瓜果筵前乞巧的心绪呢,她们凝望碧空,羡慕牛郎织女还有相会之时,而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恋人,他又在何方?她们不能不发出痛苦的质问:“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连理”,树枝或树干长在一起的两棵树,比喻夫妇之爱。“相思一叶”,指唐代书生于祜和宫女韩氏在红叶上题写相思诗句,通过御沟流水传递,而后终偕良缘的故事(宋张实《流红记》)。然而,这传说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连理千花,相思一叶”,到底都随风飘飞到哪里去了?在这无数的思妇之中,自然也有诗人的爱妻卢氏在内。所以,词人紧接着把笔锋转向自身。“羁栖良苦”,被王事羁绊、栖寄他乡实在太苦了。而爱妻呢,“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料想在我未回去的空房里,夜阑香冷,彻夜不眠的妻子把枕头都哭湿了。“冷香”,富贵人家的闺房常用香料熏染。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料得香闺香正彻。”指的就是香料的香气。初睡时浓郁的香气随着黎明的到来,飘散得很淡薄了,所以说冷香。 “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今夜和牛郎相会的织女,也会讪笑人间这样多的离愁别绪。“天孙”,织女星的别名。诗人通过想象,反衬出人间夫妻离别之恨尤胜于牛郎和织女。

  全词通过想象,把真挚浓烈的情感凝结于美丽哀婉的神话传说之中,把自身夫妻相别之恨、相思之苦推及于天下离散的有情人,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语言鲜明生动,无论是描景、写情、用典、叙事,皆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毫无雕饰痕迹。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1003页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齐人有冯谖(xuān)者,贫乏不能自存¹,使人属(zhǔ)²孟尝君,愿寄食门下³。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hào)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译文: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注释:冯谖:齐国游说之士。谖,一作“煖”,《史记》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门客。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¹存:生存,生活。²属:通"嘱",嘱咐。³寄食门下:在孟尝君门下作食客。⁴好:爱好,擅长,喜好。⁵能:才能,本事。⁶诺:答应声。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左右以¹君贱²之也,食(sì)³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¹⁰其剑,过¹¹其友曰:“孟尝君客¹²我。”后有顷,复弹¹³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¹⁴乎!无以为家¹⁵。”左右皆恶(wù)¹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jǐ)¹⁷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译文: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双亲吗?”冯谖回答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注释:¹以:认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²贱:轻视,看不起。³食:通饲,给人吃。⁴草具:粗劣的饭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⁵居有顷:过了不久。⁶铗:剑。⁷归来:离开,回来。乎,语气词。⁸比:和……一样,等同于。⁹为之驾:为他配车。¹⁰揭:举。¹¹过:拜访。¹²客: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¹³弹:敲打。¹⁴归来:回去。¹⁵无以为家:没有能力养家。¹⁶恶:讨厌。¹⁷给:供给。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后孟尝君出记¹,问门下诸客:“谁习²计会(kuài)³,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kuì)于忧,而性懧(nuò)¹⁰,沉¹¹于国家之事,开罪¹²于先生。先生不羞¹³,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xuān)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¹⁴,载券契(qì)¹⁵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¹⁶而反¹⁷?”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¹⁸者。”
译文:后来,孟尝君出文告征询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可以为我到薛地收取债务?”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注释:¹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古时的一种公文。²习:熟悉。³计会:会计。⁴责:同”债“。债的本字。⁵署:署名,签名。(可见"记"不能作帐册,而当做告示。)⁶负:辜负,对不住。实际意思是没有发现它的才干。⁷谢:道歉。⁸倦于事:忙于事务,疲劳不堪。⁹愦于忧:忧愁思虑太多,心思烦乱。愦,同“溃”,乱。¹⁰懧愚:懦弱无能。懧,同懦。¹¹沉:沉浸,埋头于。¹²开罪:得罪。¹³不羞:不以为羞。¹⁴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装。约,缠束,约车即套车。¹⁵券契:债契。债务关系人双方各持一半为凭。古时契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分两半,验证时,合起来查对,故后有合券之说。¹⁶市:买。¹⁷反:同”返“,返回。¹⁸寡有:没有。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qū)¹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²,悉来合券³。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zhū)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译文: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注释:¹驱:赶着车。 之,往。²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³合券:验合债券。可知前面应解为“债务契约”。古代契约分为两半,立约双方各执其一。⁴矫命:假托(孟尝君)命令。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¹。孟尝君怪其疾²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³。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译文: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注释:¹晨而求见:谒见。²疾:迅速。³下陈:堂下,后室。⁴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⁵拊爱:爱抚。拊,同“抚”,抚育,抚慰。⁶子其民:视民如子。⁷贾:做买卖。贾利之,做买卖获利。(不必视为名词作商人解。)⁸说:通“悦”。⁹休矣:算了吧。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后期(jī)¹,齐王²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³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译文: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注释:¹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年,整整一年。²齐王:齐湣王。《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各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所谓“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是托词。³就国:回自己的封地。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⁴顾:回顾,旁顾。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kū)¹,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²,谓惠王曰:“齐放³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qiǎn)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pìn)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译文: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国都大梁,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多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注释:¹窟:洞。²梁:大梁,魏的国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³放:放逐。⁴虚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来。⁵先驱:驱车在前。⁶重币:贵重的财物礼品。⁷显使:地位显要的使臣。⁸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⁹固辞:坚决辞谢。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¹(jī)²黄金千斤、文车³二驷(sì),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bèi)于宗庙之祟,沉于谄(chǎn)(yú)之臣¹⁰,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¹¹也;愿君顾¹²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jì)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¹³,君姑¹⁴高枕为乐矣。”
译文:齐王听到这些情况,君臣都惊慌害怕起来,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黄金、两辆彩车、一把佩剑(给孟尝君)。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太不慎重了,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
注释:¹太傅:官名,为辅弼国君之官。掌制定颁行礼法。²赍:带着,抱着。³文车:文饰华美的车辆。⁴驷:四马驾的车。比较:乘不一定是四马,驷一定是四马。⁵服剑:佩剑。⁶封书:写信,古代书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书。⁷谢:赔礼道歉。⁸不祥:意为糊涂。 一说不善,没有福气。⁹被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被,遭受。¹⁰沉于谄谀之臣:被阿谀奉承的奸臣所迷惑。¹¹不足为: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一说无所作为。¹²顾:顾念。¹³就:完成。¹⁴姑:姑且。万人,指全国百姓。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¹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注释:¹纤介:介同芥,纤丝与草籽,比喻极微小。

féngxuānmèngchángjūn

xuǎnzhànguó liǎnghàn 

    rényǒuféngxuānzhě pínnéngcún shǐ使rénzhǔmèngchángjūn yuànshíménxià mèngchángjūnyuē  hào  yuē  hào  yuē  néng  yuē  néng  mèngchángjūnxiàoérshòuzhīyuē  nuò  

    zuǒyòujūnjiànzhī shícǎo yǒuqǐng zhùtánjiàn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shí  zuǒyòugào mèngchángjūnyuē  shízhī ménxiàzhī  yǒuqǐng tánjiá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chūchē  zuǒyòujiēxiàozhī gào mèngchángjūnyuē  wèizhījià ménxiàzhīchē  shìchéngchē jiējiàn guòyǒuyuē  mèngchángjūn  hòuyǒuqǐng tánjiànjiá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wèijiā  zuǒyòujiēzhī wèitānérzhī mèngchángjūnwèn  fénggōngyǒuqīn  duìyuē  yǒulǎo  mèngchángjūnshǐ使rénshíyòng shǐ使 shìféngxuān 

    hòumèngchángjūnchū wènménxiàzhū  shuíkuài néngwèiwénshōuzhàixuēzhě  féngxuānshǔyuē  néng  mèngchángjūnguàizhī yuē  shuí  zuǒyòuyuē  nǎichángjiáguīláizhě  mèngchángjūnxiàoyuē  guǒyǒunéng zhī wèichángjiàn  qǐngérjiànzhī xièyuē  wénjuànshì kuìyōu érxìngnuò chénguójiāzhīshì kāizuìxiānshēng xiānshēngxiū nǎiyǒuwèishōuzhàixuē  féngxuānyuē  yuànzhī  shìyuēchēzhìzhuāng zàiquànérxíng yuē  zhàishōu shìérfǎn  mèngchángjūnyuē  shìjiāsuǒguǎyǒuzhě  

    érzhīxuē shǐ使zhàozhūmíndāngchángzhě láiquàn quànbiàn  jiǎomìngzhàizhūmín yīnshāoquàn mínchēngwànsuì 

    chángdào chénérqiújiàn mèngchángjūnguài guànérjiànzhī yuē  zhàishōu lái  yuē  shōu   shìérfǎn  féngxuānyuē  jūnyún shìjiāsuǒguǎyǒuzhě  chénqiè jūngōngzhōngzhēnbǎo gǒushíwàijiù měirénchōngxiàchén jūnjiāsuǒguǎyǒuzhě ěr qièwèijūnshì  mèngchángjūnyuē  shìnài  yuē  jīnjūnyǒuzhīxuē àimín yīnérzhī chénqièjiǎojūnmìng zhàizhūmín yīnshāoquàn mínchēngwànsuì nǎichénsuǒwèijūnshì  mèngchángjūnyuè yuē  nuò xiānshēngxiū  

    hòunián wángwèimèngchángjūnyuē  guǎréngǎnxiānwángzhīchénwèichén  mèngchángjūnjiùguóxuē wèizhìbǎi mínlǎoxiéyòu yíngjūndàozhōng mèngchángjūnwèiféngxuān  xiānshēngsuǒwèiwénshìzhě nǎijīnjiànzhī  

    féngxuānyuē  jiǎoyǒusān jǐnmiǎněr jīnjūnyǒu wèigāozhěnér qǐngwèijūnzáoèr  mèngchángjūnchēshíchéng jīnbǎijīn 西yóuliáng wèihuìwángyuē  fàngchénmèngchángjūnzhūhóu zhūhóuxiānyíngzhīzhě érbīngqiáng  shìliángwángshàngwèi xiàngwèishàngjiāngjūn qiǎnshǐ使zhěhuángjīnqiānjīn chēbǎichéng wǎngpìnmèngchángjūn féngxuānxiān jièmèngchángjūnyuē  qiānjīn zhòng bǎichéng xiǎnshǐ使 wénzhī  liángshǐ使sānfǎn mèngchángjūnwǎng 

    wángwénzhī jūnchénkǒng qiǎntàihuángjīnqiānjīn wénchēèr jiàn fēngshū xièmèngchángjūnyuē  guǎrénxiáng zōngmiàozhīsuì chénchǎnzhīchén kāizuìjūn guǎrénwèi yuànjūnxiānwángzhīzōngmiào fǎnguótǒngwànrén  féngxuānjièmèngchángjūnyuē  yuànqǐngxiānwángzhī zōngmiàoxuē  miàochéng huánbàomèngchángjūnyuē  sānjiù jūngāozhěnwèi  

    mèngchángjūnwèixiàngshùshínián xiānjièzhīhuòzhě féngxuānzhī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空山¹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chá)²
译文: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积雪融化,汇入小溪水位不断上涨。游客们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去到对岸。
注释: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¹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²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不知溪源¹来远近,但见²流出山中花。
译文: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注释:¹溪源:溪水的源头。²但见:只看见。

  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作者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景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

  作者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不禁对溪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心生疑问。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的回答:虽然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因为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琊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富有宋诗的理趣之美。

参考资料:
1、 叶洪珍.略论欧阳修滁州诗歌[J].滁州学院学报,2012,08
2、 朱哲保.滁州山水与欧阳修的贬谪诗文[J].文化纵横,2010,0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