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鬓冷萧疏,宦况无多客影孤。海燕知时辞旧垒,塞鸿趁暖就新芦。
西风吹鬓冷萧疏,宦况无多客影孤。海燕知时辞旧垒,塞鸿趁暖就新芦。
渴怀甫里烹茶灶,醒爱高阳醉酒徒。百尺高楼千里眼,岸连萧艾水沉菰。
渴怀甫里烹茶灶,醒爱高阳醉酒徒。百尺高楼千里眼,岸连萧艾水沉菰。

qiūxìngsān--qiūjùn

西fēngchuībìnlěngxiāoshūhuànkuàngduōyǐnghǎiyànzhīshíjiùlěisāi鸿hóngchènnuǎnjiùxīn

怀huáipēngcházàoxǐngàigāoyángzuìjiǔbǎichǐgāolóuqiānyǎnànliánxiāoàishuǐchén

丘浚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¹入成都,频²(zhù)功劳。
译文:南蛮侵入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注释:¹蛮:指南诏国。²频:一作“颇”。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十年分散剑关¹秋,万事皆随²锦水³流。
译文: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注释:¹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²随:一本作“从”。³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¹气已曾明汉节²,功名犹自³滞吴钩
译文: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注释:¹散:一本作“心”。²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³自:一本作“尚”。⁴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散。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雕边¹认箭²寒云重,马上听笳(jiā)(sài)草愁。
译文: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注释:¹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²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今日逢君倍惆(chóu)(chàng),灌(guàn)婴韩信¹尽封侯。
译文: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¹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此诗写一位在抗击南诏入侵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但十年不得封赏的蜀将,诗中饱含对这位蜀将的同情和惋惜,也隐含着对朝廷忽视功臣的不满。全诗从忠心耿耿、文武双全和出身高贵等不同角度刻画了蜀将的形象。

  全诗四联八句。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十年中世事变迁,反托“滞”字。“万事”表明经历沧桑,下文就是承“万事”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两句是一篇之主,谓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出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对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寒云重”“塞草愁”写出蜀将闲置冷落景况,承“滞吴钩”而申言之。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今日重逢,遥应首句“十年分散”;“倍惆怅”者,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结句似谓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居然都已封侯显贵,而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此诗中二联均贴“蜀将”而言,仅首尾点明昔别今逢。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表现蜀将的忠心耿耿,颔联表现蜀将的文武双全,结句还说明了蜀将还有高贵的出身。如此将领不得封赏,诗中为蜀将鸣不平的主旨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3-86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登临泽国¹半荆榛(zhēn)²,战伐年年鬼哭新³
译文: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注释: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¹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²半荆榛: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³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一水晴波¹青翰(hàn)(fǎng)²,孤灯暮哭白纶(guān)³
译文: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注释:¹晴波: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²青翰舫:船名,因船上鸟形雕饰,涂以青色,故名。³白纶巾:白色的纶巾。后代的文人喜欢戴白纶巾,并相沿为文人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何时壮志酬(chóu)¹明主²?几日浮生³哭故人
译文: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注释:¹酬:酬答,报效。²明主:谓英明的君主,此指明朝皇帝。³浮生:人生一切无定,故言人活在世上曰浮生。⁴故人:老朋友、老同事,这里指已牺牲的战友。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万里腾飞仍有路¹,莫愁四海正风尘²
译文: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注释:¹有路:喻指有出路,有希望。²风尘:指寇警戎马所至,风起尘扬,故云,比喻战乱。

  该诗一破常格,入笔即叙自己登临太湖的感受。诗人来到太湖岸畔,大约是在夜间。这片义师聚居的水泽之乡,一年来遭受清军的多次围剿和争夺,已变得何其荒芜;岸畔的村墟,长满了荆棘和木丛;惨淡的夜色中,时时如闻几多新鬼的哀哭之声!“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这就是诗人向九泉下的故人所倾诉的感慨——时局是严峻的,义师的再起,正处在艰难而悲壮的环境之中。这样开篇初读似乎显得突兀,其实正显示了志士间相忆相念的不同凡俗之风:诗人知道,此刻亡友英灵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州陆沉的时局,而不是多愁善感的往事重提。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作为暮府参谋,诗人白天常常侍从吴易,乘坐青翰大船,出没于晴光潋滟的太湖,巡视各处的防御,筹划破敌之策;在傍晚的雨声中,则常常头戴白纶之巾,挑亮一盏油灯,孜孜研读兵书或谍报。两句所展现的景象,虽有朝幕、晴雨的不同,而诗人那少年参谋的奕奕风采,则因了“晴波”“孤灯”的烘托,“青翰舫”、“白纶巾”的映衬,便意态潇洒地凸现在了诗中,流露了能为抗清事业效力的深切自豪之情。不过,从形象表现来说,这对仗工整、情景如画的两句描绘,更显得气韵生动。

  在诗人参与吴易幕府之前,便已经历过松江起兵和吴志葵、鲁之屿的攻打苏州之役。可痛的是,这些难忘的起兵,均在清军的残酷镇压下溃败。诗人的复明壮志未酬,先就目睹了许多反清志士前仆后继、喋血国门的壮烈情景。当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时,诗人戚然而悲、啸叹不已!“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二句,正以突发的啸叹,震荡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慨和痛苦。

  但令诗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义师的再起太湖,气象殊为壮观。沈泮、李势、周瑞、陈继等诸路义军,纷纷来聚,一时间声势大振。义师对付清兵,也采取了彼出我归、彼归我出的灵活战术,使敌寇只能望洋兴叹。接着便挥师东向,攻入嘉善、吴江,后“又与苏郡兵战于汾湖,斩获过当”(见王云所续《陈子龙年谱》,收《陈子龙诗集》)。这些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诗人急于告诉九泉之下的亡友的,并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反清的义师将会如潜龙一样,破浪而起,腾飞在万里云天。

  此诗在战伐鬼哭、孤灯暮雨的悲凉境界中几经盘折,终于在结尾化作了充满信心的高唱。一位处在艰难境地中的少年,虽然历尽悲苦,仍能有此乐观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湖海多豪气”的夏完淳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著.《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第617页
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欲执河梁¹手,还升月旦²堂。酒阑(lán)人散月侵廊。北客³明朝归去、雁南翔。
译文:本来准备与许太守执手道别,想不到又登上了他办公的厅堂。酒宴结束人群散去只有月光洒满厅堂的走廊。北方的客人明天就要回去了,大雁却要飞往南方。
注释: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润守:指知润州事。¹河梁:《文选卷二十九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后世用“河梁”为送别之词。²月旦:《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欲有‘月旦评’焉。”这里以许劭指许遵。³北客:这里指苏轼自己,原自汴都出来。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yǎo)(tiǎo)高明玉¹,风流郑季庄²。一时分散水云乡³。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译文:容颜娇美、身姿窈窕的高莹和郑容,都是南徐的名妓,一时间也都分散到了江南水乡,只剩下落花芳草和断了一样的肝肠。
注释:¹高明玉:即高莹。²郑季庄:即郑容。³水云乡:江南的水乡。

  这首词上片写作者参加宴会,宴会结束后大雁人飞,下片描写二妓的风流云散,衬托出离别的悲伤。该词借景抒情,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作者的离别悲伤之情。

  上阙开端两句先写应邀赴宴:“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与下文的“酒阑人散”、“北客”联系起来看,可知开头是写应邀赴宴,而主人的殷勤好客以及作者的感激之情,都音流弦外了。接下去作者并没有渲染宴会上欢快、热烈的气氛,而是一下子推到散席的一刻,着意写上一笔:“酒阑人散月侵廊”。这里明点“酒阑人散”这一特定时间,而以厅堂的走廊下清冷的月光写出凄清的气氛和落寞的情怀,这当然是同离别的心绪相关联的。于是自然转到写当前的离别之事:“北客明朝归去、雁人翔。”这句或许是由“群燕辞归鹄人翔”(曹丕《燕歌行》)这一古老的诗句变化而来,以“雁人翔”反衬“北客”(即作者自己)归去的孤独和冷落,颇有点离群索居的意味,突出了离别的悲伤。

  下片开端两句是对别筵的补写,还是对近事的回忆,这一点无法悬揣,但可以肯定,其中有作者难忘的一时韵事。“高明玉”、“郑季庄”即前篇《减字木兰花》词序中所说的高莹、郑容,她们都是润州名妓,当时在苏轼赞助下,被判落籍、从良,所以感恩戴德,极有可能在苏轼临去时,席上作陪助兴。“窈窕”、“风流”互文见义,概括了二人的容貌之美、歌舞之美。接着笔锋一转:“一时分散水云乡”。此句写得极有诗情和韵味:“一时分散”四字,既回应前文的“酒阑人散”,又暗指二人的落籍从良,同时写出美的事物的消失所引起的莫名的惆怅;“水云乡”三字,紧扣江人的地域特征,并以云水汪茫的自然景色对作者所抒写的情感作了巧妙的烘托。结尾一句情、景兼到,也颇见佳:“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酒阑人散”之后,触目都是惹人愁烦的景物,使人极度伤心。这里应当说明的是,“芳草”会惹人愁烦是因为在古代诗作中,诗人们往往借“芳草”这一意象来抒写或寄寓人的离情。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杜牧《池州送前进十蒯希逸》诗:“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斜阳!”等等。看来这里更多地化用了小杜的诗意,来表现离别的悲伤,这是词的“主意”,与上片一脉相通。由此看来,下片描写二妓的风流云散,不过是一笔衬托而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册:中国书店,2007.1:896-897

nánzibiérùnshǒuzhòng--shì

zhíliángshǒuháishēngyuèdàntángjiǔlánrénsànyuèqīnlángběimíngcháoguīyànnánxiángyǎotiǎogāomíngfēngliúzhèngzhuāngshífēnsànshuǐyúnxiāngwéiyǒuluòhuāfāngcǎoduànréncháng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重¹芳姿(zī)²昼掩门,自携手瓮(wèng)³(guàn)苔盆。
译文:珍视花容在白天也将远门关上,提着盛水的陶器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注释:¹珍重:珍视,看重。²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³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胭脂¹洗出²秋阶³,冰雪招来露砌(qì)
译文:刚浇上水的海棠就像洗去胭脂的美人,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苔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注释:¹胭脂:即胭脂红色。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³秋阶:秋天的台阶。⁴影:指海棠花姿。⁵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⁶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⁷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¹无痕²
译文: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注释: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欲偿白帝¹宜清洁,不语婷婷²日又昏。
译文: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注释:¹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²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xuēbǎochāiyǒngbáihǎitá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zhēnzhòngfāng姿zhòuyǎnmén xiéshǒuwèngguàntáipén 
yānzhīchūqiūjiēyǐng bīngxuězhāoláihún 
dànshǐzhīhuāgèngyàn chóuduōyānhén 
chángbáiqīngjié tíngtíngyòuhūn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寒风料峭(qiào)¹²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译文:寒冷的风吹入窗户,懒得去垂帘之外的走廊散步。月光照耀在高高的阁楼,相思却要平添两处闲愁。
注释:¹料峭:形容风力寒冷、尖利。²侵:进入。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¹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译文:心中无边无际的,是家国之事,却一起并入了双蛾翠之中。若能遇见家乡早梅绽放,应及早寄来一枝,以解我相思之苦。
注释:¹双蛾:双眉。
此词不仅抒写了作者对女伴的怀念,更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心。词中语意双关,寄喻颇深。“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含蕴廊限,极富情味。全词独具风格,不落俗套。

mán ·bàn

qiūjǐn jìnxiàndài 

hánfēngliàoqiàoqīnchuāng chuíliánlǎnxiànghuíláng yuègāolóu xiāngliǎngchùchóu 
biānjiāguóshì bìngshuāngécuì ruòzǎoméikāi zhīyīnglái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