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大梁¹城,关河²开晓晴。
译文: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注释:¹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²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日翻龙窟(kū)¹动,风扫雁沙²平。
译文: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注释:¹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²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倚剑嗟(jiē)身事,张帆快旅情。
译文: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不知处,空外¹(zhào)²声。
译文: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¹空外:天外,空中。²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龙,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后七子”的盟长。后来由于和李攀龙论诗意见不合,竟借口谢为“布衣”被排斥在“七子”之外,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这对于谢榛来说,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一个“嗟”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现在已在渡河,晨风习习,帆张船疾,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心中抑郁为之一扫。诗人站在船头上,广阔的天际,滔滔巨流,四顾茫茫,几乎不觉身在何处,在虚空渺远的地方,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这是劳动的欢乐,抑为痛苦的呻吟。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明说,但联系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遭遇,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

  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森严井然。尾联拓开,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如同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样,不言而言之,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102
2、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8:747

huáng--xièzhēn

chūliángchéngguānkāixiǎoqíng

fānlóngdòngfēngsǎoyànshāpíng

jiànjiēshēnshìzhāngfānkuàiqíng

mángmángzhīchùkōngwàizhàosh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空外:天外,空中。

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创作背景

  诗人从开封出来,渡黄河,然后西游秦晋或北游燕赵,具体时间和游踪不详。这首诗是为描写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而做。

参考资料:
1、 侯全亮,孟宪明,朱叔君选注.黄河古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09:206
2、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102
赏析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朗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忘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淡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后七子”的盟长。后来由于和李攀忘论诗意见不合,竟借口谢为“布衣”被排斥在“七子”之外,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这对于谢榛来说,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一个“嗟”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现在已在渡河,晨风习习,帆张船疾,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心中抑郁为之一扫。诗人站在船头上,广阔的天际,滔滔巨流,四顾茫茫,几乎不觉身在何处,在虚空渺远的地方,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这是劳动的欢乐,抑为痛苦的呻吟。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朗说,但联系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遭遇,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

  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森严井然。尾联拓开,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如同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样,不言而言之,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102
2、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8:747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9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译文: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白雁西风紫塞¹,皂(zào)²落日黄沙。
译文: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注释:¹紫塞:北方边塞。²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牧羊旌(jīng)¹,阏(yān)²上马琵琶。
译文:白使苏武拄着大白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注释:¹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²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译文: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白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dūnhuáng--yángshèn

jiǎoshēngchuīchèméihuāyúnyáojiēqínxiá

báiyàn西fēngsāizàodiāoluòhuángshā

hàn使shǐyángjīngjiéèshàng

mèngshēnhuíyúnquējuéláilèimǎntiān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悠悠飏(yáng)¹,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译文: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注释:¹飏飏:飘扬貌、飞舞貌。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朱楼¹向晓²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译文: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注释:¹朱楼:阁楼。²向晓:拂晓。

  雪,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着人们的青睐。自东晋谢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它似乎更成了后世文人反复咏唱的对象。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黄昏之际,作者看见了雪花在漫天飞舞。“轻模样”,轻盈的模样,此形容可谓贴切传神。五百多年后,纳兰容若写了一首《采桑子》的词,开头就化用孙道勋的这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公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是喜欢雪花那轻盈悠扬的模样,我之所以喜爱它,完全是因为它生有人间绝无仅有的,那一种孤寂而又冷艳的美。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这句是描写她半夜时分睡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着大雪压折梅树和竹枝的声音。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诗《夜雪》,作品的意境尤其相似:“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种抽象的疼痛,继而转换成了一种具体的自怜之语。

  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压着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会疼惜你们,而我一生的寂寞与哀愁,又有谁知道,有谁怜爱呢?这样的心境,也真真算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第二天一大早,她起来后,便迫不及待地掀开帘子。此时依然是大雪纷飞,只见是大片大片雪花迎面扑来。这个场景,诚如用《红楼梦》中的联诗所写: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面对大自然馈赠的这些美丽的精灵之物,惊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这一幕情景的时候,她的嘴角,当时兴许是泛起了一抹久违的微笑的。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结句笔触轻灵,情感细腻。描写的是作者转身回屋的时候,没想到由于房内熏炉中那些带有温度的烟气,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无奈地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雾气最后也渐渐地消失了,她显得无比的失落,只得独自在那低眉叹气。

  明末戏曲理论家沈际飞,曾对这首词评曰:“雪之形声,盈耳盈目。”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作者用轻灵的笔触,把一个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画得是如此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人的一生中,注定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转瞬即逝。邓红梅教授也说过,纤微优美的景物,能映照出女词人内心敏感而细腻的情绪。

  所以说,孙道绚虽然身为古代的一名未亡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能以女性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把生活中具体的意象和心中抽象的情绪,在词中巧妙的转换。她完成了她个人情感的升华,更为自己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无疑,孙道绚是一位优秀的女词人,也是一位善于煽情的高手。她的词作含蓄蕴藉、深微幽隐。情感细腻,韵味无穷。论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成就,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了。在宋词这片群芳灿烂的园圃里,她将当之无愧地永远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的宋朝女子》

qīngpíngyuè ·xuě

 sòngdài 

yōuyōuyángyáng zuòjìnqīngyàng bànxiāoxiāochuāngwàixiǎng duōzàiméibiānzhúshàng 
zhūlóuxiàngxiǎoliánkāi liùhuāpiànpiànfēilái nàixūnyān téngténgshàngjīnchāi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瓜¹,报之以琼(qióng)(jū)²。匪³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¹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²琼琚:美玉,下“琼玖”“琼瑶”同。³匪:非。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¹,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¹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¹,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¹木李: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参考资料:
1、 庞坚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9-131

guā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tóuguā bàozhīqióng fěibào yǒngwéihǎo 
tóutáo bàozhīqióngyáo fěibào yǒngwéihǎo 
tóu bàozhīqióngjiǔ fěibào yǒngwéihǎo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遭坑陷。恐哉笞杖徒流绞,慎矣公侯伯子男。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¹遭坑陷。恐哉笞(chī)杖徒流绞²,慎(shèn)矣公侯伯子男³。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译文:万事莫要强行追求,也莫要硬性包揽。别让自己在不经意间陷入危机四伏的陷阱,蒙遭灾难。笞、杖、徒、流、绞,哪一样不令人心惊胆战?就是做到了公、侯、伯、子、男,也还是应当谨慎小心。又何必得意非凡,夸耀什么千钟厚禄、一品高官!
注释:长春宫:在大都(今北京市),为全真教教主丘处机所设立的道观。¹邂逅:不期而遇。²笞杖徒流绞:古代官方制定的五种肉刑。³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⁴争:岂,怎。

  这是从《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数十二支曲中抽出的一支摘调。全套虽是酬赠之作,却几乎句句是劝道的箴言,足见作者对世态人心的惊惧与感慨。

  这首散曲虽是作者酬赠给好友的曲作,但文中句句是劝道好友“万事莫强求”的箴言,体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轻蔑之意。

  这支曲的教旨是“莫苦求,休强揽”,即所谓不忮不求,也含有“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全因强出头”的明哲保身意味。它的语重心长,在于指出了“苦求”、“强揽”的恶果——“邂逅遭坑陷”。“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意思,说明一个人即使在无心之中,也会遇上风波,蒙遭灾难,更不用说非分的“求”和“揽”了。

  接着小令进一步说明了“坑陷”的可怕,那就是“恐哉笞杖徒流绞”,五刑中的任何一刑都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对偶的上句,下句更为匪夷所思:“慎矣公侯伯子男。”将五侯之尊一一点名列出,正说明他们是“苦求”、“强揽”的主要行事者,也即是作者箴规的重点对象。以五刑对五侯,反差彰显,正是这首小令的警策之处。

  作品的妙味尚不止此,末三句用了一组愤激的反问,矛头直指“一品高衔”的达官,言下有无限的轻蔑之意。这才使读者明白作者苦口是宾,诛心才是主,借说教的机会,诉喉中之骨鲠,大有“还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的峻严之意。

  元散曲多“警世”的习惯,其中的棒喝固然也常常发人深省,但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那种不遗余力的批判精神。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半世交亲¹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²
译文: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
注释:¹交亲:指相互亲近,友好交往。²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春风春雨花经眼¹,江北江南水拍天。
译文: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
注释:¹经眼:过目。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欲解铜章¹²问道³,定知石友许忘年
译文: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
注释:¹铜章:指县令的印。²行:将。³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⁴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指子由。⁵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jí)(líng)¹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diān)²
译文: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注释:¹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种水鸟,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²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诗首联就对,突破律诗常格,是学杜甫《登高》一类诗的痕迹。首句平平而起,感慨年华犹如逝水,笔势很坦荡。次句提出问题,指出朋友中这么多人,有谁能够建功立业图形凌烟阁呢?问得很自然,稍见有一丝不平之气透出,但不是剑拔弩张式的直露刻薄语。诗虽然用对偶,因为用的是流水对,语气直贯,既均齐又不呆板,这样作对是黄庭坚的拿手好戏。

  “春风春雨”二句是名联,在对偶上又改用当句对,语句跳荡轻快。在诗意上,由上联半世交亲,几人得遂功名的感慨而联想到朋友间聚散无端,相会无期。在表现上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满眼春雨春花,怅望江北江南,春水生波,浪花拍天。诗全用景语,无一字涉情,但自然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黄庭坚诗很喜欢故作奇语,像这样清通秀丽、融情入景的语句不很多,看似自然,实际上费尽炉锤而复归于自然,代表了江西诗派熔词铸句的最高成就。

  五、六句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诗说自己要解下官印,寻求人生的真谛,想来对方这样的金石交,一定会忘掉年龄的差异,共同研道。这两句得赠答诗正体,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辙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因为诗中加入了自己,便不显得空洞,不单是应酬,这样写就使被赠者觉得自然,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末二句又转笔,说自己与苏辙都在怀念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空自惆怅,时光飞度,日月催人,二人都是满头白发了。黄庭坚与哥哥元明、苏辙与哥哥苏轼,兄弟间感情都很好,诗所以作双收,把共同的感情铸合在一起。诗又通过《诗经》典,写兄弟之情,与题目所说自己是和哥哥原韵相结合。这样收,含蓄不露,又具有独特性,所以方东树称赞说:“收别有情事,亲切。”

  黄庭坚喜欢步韵以显露才气,同一韵,他往往赓和四五次之多。他曾经自夸说:“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入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在黄庭坚诗集中,次韵诗占了很大比例,如《戏呈孔毅夫》诗,用的是书、珠等窄韵,叠和了多首,都自然而富有变化,很见工力。但也有不少诗片面追求新巧,卖弄才气,成为后世口实。这首《次元明韵寄子由》是他叠韵诗中的佳篇,全诗四句,都用同一韵,虽是和作,但丝毫不见局促,为人称道。

  其次,黄庭坚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一直被人当作律诗的样板。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598-599页

yuánmíngyùnziyóu--huángtíngjiān

bànshìjiāoqīnsuíshìshuǐrénhuàlíngyān

chūnfēngchūnhuājīngyǎnjiāngběijiāngnánshuǐpāitiān

jiětóngzhāngxíngwèndàodìngzhīshíyǒuwàngnián

lìngyǒuguīhènyuèxiāngcuīxuěmǎnd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