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吾已对灵山。西望鹅峰咫尺间。沙头鸥鹭喜人还。
结庐吾已对灵山。西望鹅峰咫尺间。沙头鸥鹭喜人还。
莫向红尘嗟踯躅,也知碧岭可登攀。何须大药驻朱颜。
莫向红尘嗟踯躅,也知碧岭可登攀。何须大药驻朱颜。
夏言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译文: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不荒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译文: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译文: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表现出封建礼教等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系,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正在解体,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页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梁鸿)家贫而¹²节,博览³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shǐ)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¹⁰,延¹¹及他舍¹²。鸿(hóng)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¹³之。其主¹⁴¹⁵以为少。鸿曰:“无他¹⁶财,愿以身居作¹⁷。”主人许¹⁸之。因¹⁹为执勤²⁰,不懈(xiè)²¹朝夕。邻家耆(qí)²²²³鸿非恒²⁴人,乃共责让²⁵主人,而称鸿长者²⁶。于是,始敬鸿,悉还²⁷其豕。鸿不受而去²⁸
译文: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并且他不死记硬背章句。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邻家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因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返回自己的家乡 。
注释:¹而:表顺连,不译。²尚:崇尚、推崇。³览:阅览。⁴通:通晓。⁵不为章句:为,著述;不死记硬背一章一句。⁶毕:此指读书结束。⁷牧:放养牲畜。⁸豕:猪。⁹上林苑:古宫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¹⁰曾误遗火: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¹¹延:蔓延。¹²舍:房屋,住所。¹³偿:偿还。¹⁴其主:其,其中。¹⁵犹:还。¹⁶他:别的。¹⁷愿以身居作: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¹⁸许:允许,同意。¹⁹因:于是。²⁰执勤:执守做工。²¹懈:松懈。²²耆老:老人,耆,老。²³见:看见。²⁴恒:平常,普通。²⁵责让:责备批评。²⁶称鸿长者: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²⁷还:归还。²⁸去:离开。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zhuàn)¹烧尽,日影下帘限。手种江梅²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liáo)浑似³,何逊在扬州。
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注释:¹篆香:对盘香的喻称。²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³浑似:完全像。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从来,知韵(yùn)¹,难堪雨藉(jí)²,不耐风揉³。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注释:¹韵胜:优雅美好。²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³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⁴横笛: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词的起笔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词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问过渡,渐渐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约480—520)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辞宛转、意味隽美,深为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所赞赏。梁代天监(梁武帝年号,502—519)年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仿惶,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情附着所致。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

  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因缺乏必要的线索而无法详考,但从词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无人到”的环境和表现凋残迟暮“难言”的感伤情绪来看,它应是清照遭到家庭变故后的作品。这种变故使清照的词作具有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持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应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72-1174 .
2、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57-61 .

mǎntíngfāng ·méi

qīngzhào sòngdài 

xiǎocángchūn xiánchuāngsuǒzhòu huàtángxiànshēnyōu zhuànxiāngshāojìn yǐngxiàliángōu shǒuzhòngjiāngméijiànhǎo yòu línshuǐdēnglóu réndào liáohún xùnzàiyángzhōu 
cónglái zhīyùnshèng nánkān nàifēngróu gèngshuíjiāhéng chuīdòngnóngchóu hènxiāngxiāoxuějiǎn xìndào sǎoqíngliú nányánchù liángxiāodànyuè shūyǐngshàngfēngliú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五月二十八日,丕(pī)白。季重无恙(yàng)¹。途路虽局²,官守³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¹⁰
译文:五月十八日,曹丕禀白:季重安好。路途虽然离得近,但是为官位职责所限,要(向朋友)倾吐的心声,实在抑制不住。您所在的治所是个偏僻的地方,问候的书信很少,更增加了(思念)之苦。
注释:吴质:字季重,因爱好文学而成为曹丕的好友。后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当时任朝歌(今河南淇县)令。¹无恙:问候语,犹现代之“您好吧”。恙:病。²局:近。³官守:官位。⁴有限:有一定的职责纪律的限制。⁵愿言:即言,愿是动词词头。⁶任:当。⁷所治:指吴质担任县令的朝歌。⁸僻左:偏远。⁹书问致简:问候的书信很少。简:少。¹⁰益用增劳:更增加了(思念)之苦。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每念昔日南皮¹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²,逍遥百氏³,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wù)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¹⁰。白日既匿(nì)¹¹,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yú)¹²徐动,参从¹³无声,清风夜起,悲笳(jiā)¹⁴微吟,乐往哀来,怆(chuàng)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¹⁵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¹⁶长逝,化为异物¹⁷,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译文:每当想起我们曾经的南皮之游,实在是不可忘记。既有思考六经的精妙之处,又悠闲自得地谈论诸子百家学说,又常常设置弹棋,以六博而终结。大家高谈阔论,非常开心,听听弹筝发出的哀曲,感觉顺耳。在北场奔驰游猎,在南馆吃喝旅住,将甘瓜放入清泉,在凉水中沉入红色的李子。白日西沉,继以明月,大家共同乘坐车辇,前往后园游玩,车轮慢慢地滚动,宾客们都不发出声音,夜里凉风习习,笳发出悲声,像轻轻地吟叹,欢乐的情绪之后是哀伤之情,让人悲伤而感怀。我转过头对大家说,这样的哀音难以长久。先生的追随者也都纷纷表示赞同。今天果然分别后,各在一方。阮瑀已经逝去,化为异物,每次想到这事,我们何时又能聚在一起促膝长谈?
注释:¹南皮:地名,在今河北省。²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总称“六经”。³百氏:指诸子百家的学说。⁴弹棋:和下文的“六博”,都是棋类游戏。⁵六博:一作“博弈”,古代的一种游戏。⁶哀筝:指筝奏出的悲哀的音乐。筝:一种乐器。⁷顺耳:和顺悦耳。⁸驰鹜:奔驰,此处指游猎。⁹旅食:寄人篱下,此处指游乐、食宿。¹⁰沈朱李于寒水:将李子浸在冰水里,指夏天消暑的生活。朱李:李子,沈:亦作沉。¹¹匿:藏,指太阳下山。¹²舆轮:车轮。¹³参从:泛指随从。参,参乘,亦作骖乘,陪同乘车的人。¹⁴笳:胡笳,一种乐器,从西域传入。¹⁵斯乐:这种快乐,指南皮之游。¹⁶元瑜: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卒于建安十七年(212)。¹⁷异物:指人死后存在的状态。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意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
方今蕤(ruí)宾纪时¹,景风²扇物³,天意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¹⁰如何!今遣(qiǎn)骑到邺(yè)¹¹,故使枉道¹²相过。行矣自爱¹³,丕白。
译文:如今已经是仲夏五月,五月的风促使万物生长,天气暖和,众多的果树都枝繁叶茂。坐着车驾出游,向北沿着曲折的河道行驶,跟随的侍者吹笳开路,文学之士乘坐于车后。时节相同,而情境已不同于以往,物还在而人已非过去的人了,我的忧愁如何化解!今天派遣信使到邺城去,请他绕道从你那经过。请多保重。曹丕禀白。
注释:¹蕤宾纪时:指五月。蕤宾:一种律管,仲夏之气感应这种律管发出振动,就知是五月。²景风:五月的风。³扇物:促使万物生长。⁴驾而游:坐着车驾出游。⁵遵:沿着。⁶启路:在前面引路。⁷文学:官名,一般由擅长文词和有学问的人担任。⁸托乘:跟随着乘车。托:依附。⁹节同时异:季节相同而时间不同。指曹丕此时的出游与以前和吴质同游,季节都在五月,但时间已经过去了。¹⁰劳:忧愁思念之苦。¹¹邺:地名,今河南临漳县西,当时是魏王曹操的都城。¹²枉道:绕道。¹³行矣自爱:祝福语,犹如今之“请多保重”之类。

  这是曹丕创作的一篇骈文,文中描写吴质将要赴朝歌上任,曹丕远行在外,作此书信以述离别之情,信中回忆了曾与吴质、阮瑀畅游南皮,纵论诗书,设局博棋的美好生活,对文人学友间的感情表示无限的珍惜。今日重游,已物是人非,引起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无限感慨。全文抚今追昔,怀旧悼亡,娓娓叙来,情意恳切。词语平淡自然,朴素整齐,骈散兼施,直抒胸臆,不用典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封书信共三段,首段和末段的时序都是今日,中间一段是主体部分,时序在往日,形成今昔对比,前后照应。

  首段是书信的开场白,先对友人问候,再述说写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愿言之怀,良不可任”,压抑在心中的情感不吐不快,一叙衷曲,最后述说书信的功效,反而更增加了思念之苦。

  第二段主体部分,具体追忆“昔日南皮之游”的情形,除开篇“五月十八日,丕白”和信末“丕白”等五句书信格式语外,此书信共五十七句、二百二十四字,“南皮之游”的描绘达二十四句、一百字,就全文而言,占最多篇幅。曹丕动情地追忆当年与“七子”等的清谈游乐,诗酒唱和的情景:朗曜白日、清风明月,有甘美的佳肴果品,清冽的泉水,六经诸子的博谈、飘逸妙捷的文思,娱心闲琴棋弈,逍遥驰骋,同游卧坐。综言之,南皮之游可谓囊括诗化生活之尽善尽美矣。但段末陡然转折,当日“斯乐难常”的少年之愁,今日竞一语成谶,生死相阻、众人离别之后竟无语凝噎,“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此一句照应了第一段“愿言之怀,良不可任”,也是在回忆后承上启下,回到现实的悲哀感受。

  末段描写今日“时驾而游”,与上段形成对比;从表面来看,与过往南皮之游无甚差异,一样“众果具繁”,一样“文学托乘于后车”。但实质上,时光早已流逝:“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最后与前文照应,第一段结尾的情绪是“益用增劳”,故以“我劳如何”兜承;第一段结尾引出思念“不可任”的原因是“足下所治僻左”,连通信都难,故末段以“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呼应。结构安排甚为严密。

  整篇书信的情感基调是“悲从中来”、“物是人非”的伤感,但这种感伤并没有走向否定人生的悲观主义,相反,作者将温馨的怀旧与忧伤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对有限人生的眷恋,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是这种感伤的实质性内涵。作者毫无帝王的矫饰,全出自一片真情,充分显现了他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时过境迁、各在一方的感念,更是在战争频仍、忧患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关怀真实生命的另一种体现,因而文章多了一份慷慨悲凉的风韵,体现了建安时代文学风格的典型特征。

参考资料:
1、 谭五昌.大学语文.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9-42页
2、 易名.散文精华评析.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11页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bìn)云松,红玉¹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yōng)未整,晕入轻潮²,刚爱微风醒。
注释:¹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²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露华¹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luán)²。罗袜³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注释:¹露华:清冷的月光。²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³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⁴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

  鬓云松令,原名苏幕遮, 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范仲淹有一首著名的《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后周邦彦《苏幕遮》词中有“鬓云松,眉叶聚。一阕离歌,不为行人驻”之句而得名鬓云松令。纳兰性德写过两首鬓云松令, 本篇咏浴是其一。

  美人出浴是现代影视作品、西方美术中的常见题材。然而在我国的浩瀚的诗歌中却不多见,词里面有以此来形容花的,如李清照的“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却极少有直接以此作为主题的来吟咏的,仅见过有五代阎选的《谒金门·美人浴》,清代 徐石麒的《南乡子 美人浴》和纳兰的此篇。

  本词的上半阙写美人入浴。

  “鬓云松,红玉莹” 写入浴前美人散开的乌发和晶莹的肌肤。以玉石喻女子之肌肤,如东坡《诉衷情·琵琶女》词“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写时令,暮春梨花季节,新月初升时分,同时暗写月下女子洁白的浴衣或身躯。”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写她慵懒的泡在水中,半晌没有动静,腾腾的热气烘得她泛起了红晕。或许头也有点晕了,刚好一阵微风吹来,吹醒了她,好舒服啊!

  词的下半阙写美人出浴。

  “露华清,人语静”。夜幕降临,起露了,外面安静下来。美人出浴了,身上带着的水滴就像那晶莹的露珠。外面突然的安静,反而让她有点担心会不会有人偷窥刚出浴的她。”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殊不知,移镜这个小动作,还有她的轻盈的步履都被郎看在眼里呢!不光看在眼里,而且为她担心,只穿了单衣的她能不能耐得住这星星出来之前的夜寒呢。“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罗袜凌波典出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像走在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

bìnyúnsōnglìng··yǒng--lánxìng

bìnyúnsōnghóngyíngzǎoyuèduōqíngsòngguòhuāyǐngbànxiǎngxiéchāiyōngwèizhěngyūnqīngcháogāngàiwēifēngxǐng

huáqīngrénjìngbèilángkuīquèqīngluánjìngluólíngdìngxiǎoshàndānnàixīngqiánlě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