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逢圣主。十年谏草人争睹。满目风波浑不顾。
一介书生逢圣主。十年谏草人争睹。满目风波浑不顾。
思砥柱。也曾独障狂澜住。
思砥柱。也曾独障狂澜住。
孤忠久被奸邪妒。君恩深重难抛去。明日辞官还上疏。
孤忠久被奸邪妒。君恩深重难抛去。明日辞官还上疏。
天应许。白圭免受青蝇污。
天应许。白圭免受青蝇污。
夏言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¹
译文: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注释:听话:听人论事。¹ 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云遮襄国¹天边去,树绕漳(zhāng)²地里来。
译文: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漳河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
注释:¹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该句又衍“云遮襄国无边尽”。²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弦管¹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译文: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去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
注释:¹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金舆(yú)¹玉辇(niǎn)²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译文: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注释:¹舆:车,亦指轿子。²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去、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去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tīnghuàcóngtái--yuǎn

yǒuxīncóngzhàohuíyáncéngshàngcóngtái

yúnzhēxiāngguótiānbiānshùràozhānglái

xiánguǎnbiànchéngshānniǎolòngluóliúzuòhuākāi

jīnniǎnxíngfēngwéizhīzhǎng绿tái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日照锦城¹头,朝光散花楼²
译文: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
注释:¹锦城: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²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金窗夹绣户¹,珠箔(bó)²悬银钩³
译文: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
注释:¹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²珠箔: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³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飞梯(tī)¹绿云中,极目散我忧²
译文: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注释:¹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²忧:一作“愁”。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mù)雨向三峡¹,春江绕双流²
译文: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注释:¹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²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译文: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dēngjǐnchéngsànhuālóu

bái tángdài 

zhàojǐnchéngtóu zhāoguāngsànhuālóu 
jīnchuāngjiāxiù zhūxuányíngōu 
fēi绿yúnzhōng sànyōu 
xiàngsānxiá chūnjiāngràoshuāngliú 
jīnláidēngwàng shàngjiǔtiānyóu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吾家有娇女¹,皎(jiǎo)²颇白皙(xī)³
译文: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皮肤很白净。
注释:¹娇女: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²皎皎:光彩的样子。³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小字¹为纨(wán)素,口齿自清历²
译文: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口齿更伶俐。
注释:¹小字:即乳名。左媛,字纨素。²清历:清楚历落。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bìn)发字广额¹,双耳似连璧²
译文: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注释:¹广额:宽广的额头。晋时女子习尚广额。邰希莞眉。²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明朝¹弄梳台,黛²眉类扫迹³
译文: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注释:¹明朝:犹清早。²黛:画眉膏,墨绿色。³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浓朱¹(yǎn)²丹唇³,黄吻烂漫赤。
译文: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注释:¹浓朱:即口红。²衍:漫,染。³丹唇:即朱唇。⁴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吻:唇两边。⁵烂漫:淋漓的样子。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娇语若连琐¹,忿(fèn)²乃明³集。
译文: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注释:¹连琐:滔滔不绝。²忿速:恼急。³明:明晰干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握笔¹²彤管³,篆(zhuàn)未期益
译文: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注释:¹握笔:执笔。²利:贪爱。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³彤管:红漆管的笔。古代史官所用。⁴篆刻:指写字。⁵益:进步。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执书爱绨(tí)¹²,诵习矜(jīn)³所获。
译文: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注释:¹绨: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²素:白绢,所以书写。³矜:自夸。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其姊字惠芳¹,面目粲(càn)²如画³
译文: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注释:¹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见《左棻墓志》)²粲:美好的样子。³如画: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轻妆¹喜楼边,临镜忘纺绩²
译文: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注释:¹轻妆:谈妆。²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举觯(zhì)¹拟京兆²,立的³成复易
译文: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注释:¹觯: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²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京兆:指张敞。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³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⁴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玩弄眉颊¹间,剧²³机杼役。
译文: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注释:¹颊:嘴巴。²剧:疾速。³兼:倍。⁴机抒:纺织机。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从容好赵舞¹,延袖²象飞翮(hé)³
译文: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注释:¹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²延袖:展袖。³飞翮:飞翔的鸟翼。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上下弦柱¹际,文史辄(zhé)卷襞(bì)²
译文: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注释:¹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²襞:折叠。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顾眄(miǎn)屏风画¹,如见²已指摘³
译文: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注释:¹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²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³指擿:指点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丹青¹日尘暗²,明义³为隐赜(zé)
译文: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注释:¹丹青:指屏风上的画。²尘暗:为尘土所蒙蔽。³明义:明显的意义。⁴隐赜:隐晦。赜:幽深难见。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驰骛(wù)¹翔园林,果下²皆生摘。
译文: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注释:¹骛:乱跑。²果下:指果实下垂。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葩(pā)¹缀紫蒂,萍实²³(dǐ)
译文: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注释:¹红葩:红花。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²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³骤:频繁。⁴抵掷:投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贪华¹风雨中,眒(shěn)²数百适³
译文: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注释:¹华贪华:喜爱花。: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²眒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³适:往。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务蹑¹霜雪戏,重²(qí)³常累积。
译文: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注释:¹蹑:踏。²重:复。³綦:鞋带。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并心¹注肴馔(zhuàn)²,端坐理盘鬲。
译文:专心关注着做菜,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
注释:¹并心:专心。²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翰墨戢(jí)¹²³,相与数离逖
译文: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注释:¹戢:收藏。²闲:一作函,即书函(盒)。³案:即书案(桌)。⁴离逖:丢掉。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¹为垆钲(zhèng)²³,屐(xǐ)任之适。
译文: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注释:¹动:辄。²钲:《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³屈:挫。⁴屣履:拖着鞋。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止为荼(tú)¹(chuǎn)²³,吹嘘对鼎立。
译文: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注释:¹荼:苦菜。²菽:豆类。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³据:急速。⁴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xī)¹
译文: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注释:¹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¹皆重地²,难与沉水碧³
译文: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注释:¹衣被:衣服和被子。²重地:质地很厚。³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任其孺子¹意,羞受长者²责。
译文: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注释:¹孺子:儿童的通称。²长者:年长者。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piē)¹闻当与杖²,掩泪俱向壁³
译文: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注释:¹瞥:见。²当与杖:应当挨打。³向壁:对着墙壁。向,面对。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鬓发字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出去了。“止为荼菽据,吹嘘对鼎鬲”。饭食对她们有吸引力,看着锅里煮饭,她们会消停下来,对着火吹,希望食物快点熟。“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緆”,“阿”是细缯,“緆”细布,“阿緆”这里指细的丝织品或细布做成的衣服。她们喜欢拨弄吃的,使得袖子上沾满油腻,衣服被烟雾熏黑。所以“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就是说衣服的底色被油烟污染的看不出原来的底色,“碧”指水清亮,这里是干净的意思,她们的衣服脏的放在水里很难洗的干净清亮了。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任性,羞于接受大人的责备。“瞥闻当与杖,掩泪具向壁”,感觉大人要打,就用手捂着眼泪躲到墙的一边去了。

  这首诗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白话,所以有些字句难以给它恰当的解释。但它确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好诗。俩少女稚气拙朴的情态和形态,写的真切生动,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蕴含着人之初生的纯净美。

jiāoshī

zuǒ wèijìn 

jiāyǒujiāo jiǎojiǎobái 
xiǎowéiwán kǒuchǐ齿qīng 
bìnguǎng广é shuāngěrlián 
míngzhāonòngshūtái dàiméilèisǎo 
nóngzhūyǎndānchún huángwěnlànmànchì 
jiāoruòliánsuǒ fèn忿nǎimíng 
tóngguǎn zhuànwèi 
zhíshūài sòngjīnsuǒhuò 
huìfāng miàncànhuà 
qīngzhuānglóubiān línjìngwàngfǎng 
zhìjīngzhào chéng 
wánnòngméijiájiān jiānzhù 
cóngrónghàozhào yánxiùxiàngfēi 
shàngxiàxiánzhù wénshǐzhéjuǎn 
miǎnpíngfēnghuà jiànzhǐzhāi 
dānqīngchénàn míngwéiyǐn 
chíxiángyuánlín guǒxiàjiēshēngzhāi 
hóngzhuì píngshízhòuzhì 
tānhuáfēngzhōng shēnshùbǎishì 
nièshuāngxuě chóngchánglěi 
bìngxīnzhùyáozhuàn duānzuòpán 
hànxiánàn xiāngshù 
dòngwéizhēng rènzhīshì 
zhǐwéichuǎn chuīduìdǐng 
zhīmànbáixiù yānxūnrǎnē 
bèijiēchóng nánchénshuǐ 
rèn xiūshòuzhǎngzhě 
piēwéndāngzhàng yǎnlèixiàng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¹晴滩²。入淮清洛³渐漫漫
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注释:¹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²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³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⁴漫漫:水势浩大。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¹浮午盏²,蓼(liǎo)(róng)³(hāo)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¹雪沫乳花:形容点茶时上浮的白泡。²午盏:午茶。³蓼茸:蓼菜嫩芽。⁴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入淮清洛渐漫漫。”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上片结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词中为什么提到清洛呢?这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在这里显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42页

huànshā··xiéfēngzuòxiǎohán--shì

yuánfēngniánshíèryuèèrshícóngzhōuliúqiànshūyóunánshān

xiéfēngzuòxiǎohándànyānshūliǔmèiqíngtānhuáiqīngluòjiànmànmàn

xuěhuāzhǎnliǎorōnghāosǔnshìchūnpánrénjiānyǒuwèishìqīnghuān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¹广?一苇²³之。谁谓宋远?跂(qǐ)望之。
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个芦苇筏就能航行。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注释:¹河:黄河。²苇:用芦苇编的筏子。³杭:通“航”。⁴跂:古通“企”,踮起脚尖。⁵予:而。一说我。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谓河广?曾¹不容刀²。谁谓宋远?曾(zēng)不崇朝(zhāo)³
译文: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¹曾:乃,竟。²刀:通“舠(dāo)”,小船。³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

  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在奇情、奇思中“变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

  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奡着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

  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好像现在的顺口溜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4-125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6-128

guǎng广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shuíwèiguǎng广 wěihángzhī shuíwèisòngyuǎn wàngzhī 
shuíwèiguǎng广 zēngróngdāo shuíwèisòngyuǎn zēngchóngzh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