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萧萧疏竹响,一帘柳絮轻飘。暮寒庭院逼琼瑶。
窗外萧萧疏竹响,一帘柳絮轻飘。暮寒庭院逼琼瑶。
谢家芳玉树,相对在梅梢。
谢家芳玉树,相对在梅梢。
团扇空思歌白紸,湘天雁语无聊。自怜杯酒独寒宵。
团扇空思歌白紸,湘天雁语无聊。自怜杯酒独寒宵。
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línjiāngxiānduìxuějūnhuìliùmèi--shěnxiū

chuāngwàixiāoxiāoshūzhúxiǎngliánliǔqīngpiāohántíngyuànqióngyáo

xièjiāfāngshùxiāngduìzàiméishāo

tuánshànkōngbáizhùxiāngtiānyànliáoliánbēijiǔhánxiāo

xiāngjīnyuèshànfànzhōuhái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qíng)¹,情在不能醒。
译文: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生能醒。
注释:¹孤檠: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摇落¹后,清吹²那堪听。淅沥(lì)暗飘金井³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倾城
译文: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注释:¹摇落:凋残,零落。²清吹:清风,此指秋风。³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⁴薄福:词人自谓。⁵荐:进献、送上。⁶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这是一首悼亡词,从“风雨消磨生死别”句来看,其伤悼之意已明。其所谓“有感”,便是这天上人间生死之别的不能忘情;可见纳兰与卢氏夫妻情爱之深笃,亦可见纳兰于爱情的真纯诚挚。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纳兰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虽然蓄发,内心却如灰烬一般,毫无生气,对红尘不再眷恋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消磨时光罢了。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句“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纳兰在最后感慨“薄福荐倾城”,纳兰福薄无法消受上天赐予的礼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此篇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jiāngnán ·宿shuānglínchányuànyǒugǎn

lánxìng qīngdài 

xīnhuījìn yǒuwèiquánsēng fēngxiāoshēngbié céngxiāngshízhǐqíng qíngzàinéngxǐng 
yáoluòhòu qīngchuīkāntīng ànpiāojīnjǐng zhàwénfēngdìngyòuzhōngshēng jiànqīngchéng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槎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梦魂快趁天风¹,琅(láng)²飞上三山³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hóng)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¹⁰浮槎(chá)¹¹万里,寻侬(nóng)¹²归路,波声壮,侵山枕¹³
译文:梦中,魂魄趁着迅疾的风在清朗的风声中飞到三神山的山顶上。这时,是谁把鱼龙从梦中叫起,以致打破了一汪杯水的平静?天上仙府清冷空虚,仙宫寂静冷清,谁知高在九天的寒冷?只好借助天槎代步万里来寻找回去的路,归来后只闻浩大的涛声萦绕在枕边。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¹天风:即风。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桔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²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³三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传说在海上。⁴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⁵一泓杯影:大海不过如同倾泻在杯中的一汪水。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泓,水深的样子。⁶玉府:这里指神仙府。⁷琼楼:天上仙宫。⁸寂历:寂静、冷清。⁹高寒谁省:语本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¹⁰倩:借助。¹¹浮槎:即天槎,古代神话中指可在天地间往来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¹²侬:我。¹³山枕:即枕头。古人枕头多用木、瓷制做,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称。
便有成连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
便有成连¹佳趣,理瑶丝、写²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³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
译文:恰好有成连那样高雅的情趣,于是整理琴弦,弹奏涛声的清越。无奈的是夜太长、愁太浓而梦太浅,承受不了再次听到涛声。估计明天应该能在山头看到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而将要下雪的景象。等太阳把乌云驱散后,便从容地立马,看乘风而行的船稳定向前。
注释:¹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²写:弹奏。³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这里代指太阳。⁴冲融:冲和,恬适。⁵立马:驻马。

  此词上片从大处落墨,浮想联翩,幻想飞入仙府后难耐高在九天的寒冷而借浮槎寻找归路;下片继续写涛声,寓夜长愁深而梦浅的无奈其中,同时通过想象表达对光明的热切期待。全词回旋跌宕,气势雄浑,工稳严整,幻笔幽怀,情思缥缈,余意难穷。

  此词上片从大处落墨,浮想联翩,由梦中写到梦醒,其间虚实相间,情景相生。奔腾澎湃的海涛声,首先引发的是梦魂飞越的海天之旅。驰骋“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式的笔墨,神游宇宙,让梦想驾着天风,自由飞翔,扶摇直上,飞往可望而不可即的缥缈仙山。“快趁天风”不止说明风的疾速,而且突出人的快意,有如苏轼《百步洪》“险中得乐虽一快”之“快”。涛声随即又幻化成鱼龙吟啸之音。“何人唤起”三句,按此词谱式的节奏,一般分成三个短句,而从语意讽诵,则可读为“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其中,“一泓杯影”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句意,写梦魂飞翔天外,俯眺大海,只似杯水一汪而已。接下去,词人笔触略略点染氛围,清虚寂寞中呈现一片高寒之境。这里,词人翻用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意,而出以问句“高寒谁省”,实含有内心深藏的孤寂。“省”是体验、领会,此境不是常人所能体会,也非词人所能久驻。因此,词人笔触一转,用“浮槎”熟典,再叙写寻觅归程,回到人间。“倩浮槎万里”以下,求浮槎,寻归路,意味着壮游奇境的结束。幻梦醒了,美好的空中楼阁消逝了,伴随自己的只有盈耳的涛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有如李白梦游天姥时留下的失落感。

  下片继续写涛声,以呼应开篇。海涛声又幻作琴曲遐思,涉想成连故事。千载涛声依旧,而时移物换,人间何世,即便有成连那样的高手,对沧海云涛,抚瑶琴弦柱,寻绎清冷的佳趣,今夜却不堪重听了。其中,“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而其具体意蕴究属怀知音还是伤逝者、悲时局还是感身世,抑或兼而有之,已无从实指。接着再由漫漫长夜孤枕听涛拟想明朝“雪昏云醒”光景。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有“昏昏雪意云垂野”之句,这里说“雪昏云醒”,着一“醒”字,厚积的云层似也通宵不倦地在酿着雪意,选字可谓新警,与史达祖《双双燕·咏燕》‘‘看足柳昏花暝”的名句正堪并传。云情雪意,通力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折射出人的心态。但是读下去却又不是一味清愁不断,词的最后出现了对未来的壮美憧憬,对光明的热切期待。路转峰回,词人业已自行解开了连环情结。词人笔下的“待净洗扶桑,冲融立马,看风帆稳”,造语新奇,涵盖时空,扫尽阴霾,更新物象,隐寓的是“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超旷胸襟,高咏的是从容立马看风帆的非凡气概。此种胸襟气概,此等朗吟健笔,本身即具美感,即饶具魅力。

  全词回旋跌宕,气势雄浑,工稳严整,幻笔幽怀,情思缥缈,幽幽折折又若断若续,将闻海涛声的所思所感细腻传出,余意难穷。

参考资料:
1、 孙文光,彭国忠,刘荣平 注评.明清词三百首.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05月第1版:172-173
2、 梁晓云 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纲要.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624-625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419-421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¹,瘦损江梅²(yùn)³。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guī)里冷落谁瞅(chǒu)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译文: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注释:¹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²江梅:暗用梅妃之典。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³韵:风韵。⁴那里:即哪里。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6-77

··dōng--guānhànqīng

xuěfēnfēnyǎnzhòngményóurénduànhúnshòusǔnjiāngméiyùnshìqīngjiāngjiāngshàngcūnxiāngguīlěngluòshuíchǒuwènhǎoqiáocuìdepínglánrén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¹悲送君²
译文: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注释:¹怅然:失意不乐貌。²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¹未得用,白首徒攻文²
译文: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²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¹²一官,沧波几千里。
译文: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注释:¹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²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群公满天阙(què)¹,独去过淮水²
译文: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注释:¹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²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旧家富春渚(zhǔ)¹,尝忆卧江楼²
译文: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注释:¹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²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闻君欲行,频望¹南徐州²
译文:自时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注释:¹频望:一作“频梦”。²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¹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译文: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注释:¹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译文: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君行到京口¹,正是桃花时²
译文: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²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饶(ráo)¹孤兴²,湖上多新诗。
译文: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注释:¹饶:多。²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潜虬(qiú)¹且深蟠(pán)²,黄鹄(hú)³未晚。
译文: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注释:¹虬:传说中有角的龙。²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³黄鹄举:一作“鹤飞来”。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¹,努力加餐饭²
译文: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注释:¹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²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时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小儿宜严,严气¹足以平躁气;待小人²宜敬,敬心³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导孩子应该严格,严正之气足以平复他们的浮躁之气,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使他们摒弃内心的邪念。
注释:¹严气:严正之气。²小人:识见浅薄、人格卑鄙之人。³敬心:敬重的心态。⁴邪心: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