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雨声淅沥,半窗灯影凄其。雨丝滴碎灯花坠,往事不胜悲。
一片雨声淅沥,半窗灯影凄其。雨丝滴碎灯花坠,往事不胜悲。
天际湿云憔悴,人前乾梦依稀。薄罗凉透西风夜,春泪作秋漪。
天际湿云憔悴,人前乾梦依稀。薄罗凉透西风夜,春泪作秋漪。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宫馆余基¹(yǐ)(zhào)²,黍(shǔ)³无限独悲歌。
译文: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注释:¹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²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³黍苗:禾黍。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荒台麋(mí)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译文: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吴岫雨来虚槛(jiàn)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译文: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可怜国破忠臣¹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注释:¹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85-587页

huái怀

hún tángdài 

gōngguǎnzhàoguò shǔmiáoxiànbēi 
huāngtái鹿zhēngxīncǎo kōngyuàndǎozhànqiǎnsuō 
xiùláijiànlěng chǔjiāngfēngyuǎnfānduō 
liánguózhōngchén yuèdōngliúshēngbái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衔哀¹²旧宅³,悲泪(yìng)心零
译文: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
注释: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¹衔哀:心怀哀痛。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衔,含。²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³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⁴悲泪:悲伤的眼泪。⁵应:随着。⁶零: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借问¹为谁悲?怀人²在九冥(míng)³
译文: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注释:¹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²怀人:所怀念的人。³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礼服¹名群²³,恩爱若同生
译文: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注释:¹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²群:众。³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⁴同生: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门前执手¹时,何意²³先倾
译文: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注释:¹执手:握手告别。²何意:哪里料到。³尔:你。⁴倾:指死。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在数¹竟不免²,为山³不及成。
译文: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注释:¹在数:谓由于天数。数,指自然的定数。一作“毁”。²竟不免:终不免于死。不,一作“未”。³为山:指建立功业。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慈母沈¹哀疚(jiù)²,二胤(yìn)³才数龄。
译文:¹沈:同“沉”。²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³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注释:¹沈:同“沉”。²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³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双位¹²空馆,朝夕³无哭声。
译文: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注释:¹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位,一作“泣”。²委:置。³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流尘¹²虚坐³,宿草前庭
译文: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注释:¹流尘:指灰尘。²集:聚,落满。³虚坐:空座。坐,通“座”。⁴宿草:隔年的草。⁵旅:寄生。一作“依”。⁶前庭:正屋前的庭院。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阶除¹²游迹³,园林独馀情
译文: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注释:¹阶除:台阶。²旷:空缺,荒废。³游迹:行走的踪迹。指敬德而言。⁴独:唯有。⁵馀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yì)¹乘化去²,终天不复形。
译文: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注释:¹翳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²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化,造化。终天:终古,永久。谓如天之久远无穷。形:指形体。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迟迟¹将回步,恻恻(cè)²悲襟(jīn)盈。
译文: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注释:¹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²恻恻:悲痛;凄凉。襟盈:满怀。襟:襟怀。盈:满。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陶渊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迁人非,非常恻怆,他凭吊了从弟敬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

  尽管陶渊明深知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复活,仍为从弟功业未成一篑而悲叹,为从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感伤。从弟的旧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满灰尘的灵位和庭园荒草以及园林馀情了,陶渊明不禁步履沉重迟缓,眼泪沾满衣襟。

  礼服制度决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金钱财富决定人与人的感情距离。陶渊明对失去从弟会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礼法制度和世俗偏见的约束,将情感置于礼法和世俗之上,从容于礼法和世俗之外。全诗体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陶渊明虽然淡泊,然对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bēicóngzhòng--táoyuānmíng

xiánāiguòjiùzháibēilèiyīngxīnlíng

jièwènwèishuíbēi怀huáirénzàijiǔmíng

míngqúncóngēnàiruòtóngshēng

ménqiánzhíshǒushíěrxiānqīng

zàishùjìngmiǎnwèishānchéng

shěnāijiùèryìncáishùlíng

shuāngwèiwěikōngguǎncháoshēng

liúchénzuò宿cǎoqiántíng

jiēchúkuàngyóuyuánlínqíng

ránchénghuàzhōngtiānxíng

chíchíjiānghuíbēijīnyíng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寺忆曾(céng)¹游处,桥怜²再渡时。
译文: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
注释:¹曾:一作“新”,一作“重”。²怜:爱。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江山如有待¹,花柳自无私。
译文: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注释:¹有待:有所期待。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野润烟光¹薄,沙暄(xuān)²日色迟。
译文: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
注释:¹烟光:云霭雾气。²暄:暖。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客愁全为减,舍此¹复何之²
译文: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注释:¹此:指修觉寺。²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后游》是杜甫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由于心态的不同,旧地重游往往会有绝异的感受,在《游修觉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后游》中,杜甫却又客愁全减。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可爱的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或游客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或游客去领略欣赏。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诗人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这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两句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诗人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

  全诗以感慨作结:“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更为感人的效果。此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78-179
2、 徐应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18-519

hòuyóu--

céngyóuchùqiáoliánzàishí

jiāngshānyǒudàihuāliǔ

rùnyānguāngbáoshāxuānchí

chóuquánwèijiǎnshězhī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¹年月日,潮州²刺史³韩愈使军事衙(yá)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è)鱼食,而告之曰: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军入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
注释:¹维:在。²潮州:州名,治所唐时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辖境约相当于今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和梅州、汕尾市一部分地区。³刺史:州的行政长官。⁴军事衙推:州刺史的属官。⁵恶溪:在潮安境内,又名鳄溪、意溪,韩江经此,合流而南。⁶食:吃,食用。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¹山泽,罔(wǎng)²绳擉(chuò)³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sì)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yǎn)¹⁰,扬州¹¹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sì)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译文: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动物,并把它们驱逐到四海之外去。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呢?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呢?鳄鱼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
注释:¹列:同“烈”。²罔:同“网”。³擉:刺。⁴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⁵夷:古时对东方少数民族的贬称。⁶楚、越:泛指东南方偏远地区。⁷岭海:岭,即越城、都宠、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地处今湘、赣、桂、粤边境。海,南海。⁸今天子:指唐宪宗李纯。⁹禹: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奉舜之命治理洪水,足迹遍于九州。故称九州大地为“禹迹”、“禹域”。¹⁰揜:同“掩”。¹¹扬州: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划为九州,扬州即其一,据《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传》:潮州古属扬州地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hàn)¹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zhǎng)²雄;刺史虽驽(nú)³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xǐn)(xiàn),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译文: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呆在溪潭之中,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讲明道理。
注释:¹睅然:瞪起眼睛,很凶狠的样子。²长:用作动词。³驽:指劣马,走不快的马;比喻才能低下。⁴伈伈:恐惧貌。⁵睍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¹之大,虾、蟹(xiè)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²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xǐ)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shǐ),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译文:鳄鱼如果能够知道,可要听刺史我的话: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鳄鱼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率领那批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徙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可不要后悔啊!
注释:¹鹏:传说中的巨鸟,由鲲变化而成,也能在水中生活。见《庄子·逍遥游》。²冥顽:愚昧无知。

  文章开头在点明韩愈以潮州刺史身分派遣下属致祭之后,第一段先回顾漫长的历史,拿先王和后王对比,以阐明鳄鱼得以长期肆虐的原因。古代的圣王统治天下,放火焚烧山野草泽,用绳网利刃来消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但是后王德薄,不能统治远方,连江汉之间都放弃了,何况潮州处在五岭和南海之间,距离京师有万里之遥的地方。所以鳄鱼在这里潜伏、繁殖,自然也就是它活动的场所了。先王能为民除害,后王则不能。驱逐鳄鱼,追根穷源,先归咎于后王,这是很有胆识的。对安史之乱以来的唐王朝,韩愈虽不敢直斥,但寓意讽谏,确有空谷传音之妙。再从行文上来看,这是故意放宽一步,为下文蓄势,将合先开,欲擒故纵,这是古文家常用的笔法。

  第二段陡然折笔回锋,展开堂堂之阵:以今非昔比晓喻之,以大唐天子、刺史、县令、天地、宗庙、百神震慑之。这就使鳄鱼完全丧失了得以肆虐的依据。“况禹迹所揖”以下,语意更进一步,字字跃动,蝉联如贯珠,显得雄辩有力。直到推出“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才揭出一篇之纲。譬如登泰山,攀“紧十八盘”,南天门始赫然在目,以前的“阶崇万级”,均为此铺垫。如果说在这以前是从天子的角度上昭告鳄鱼的话,那么在这以下就是从刺史的职责上阐发议论了:“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鳄鱼岂敢与刺史抗拒。刺史是受天子之命而来,抗拒刺史就是抗拒天子。对鳄鱼而言,抗拒刺史,将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这是不言而喻的;就刺史而言,为民除害,是其职责。退一步说,即使刺史弩弱,也不肯屈服于鳄鱼,矫矫者岂能听之任之。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反复晓喻,这就不是“不教而诛”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文字里,韩愈顺便给那些在恶势力面前吓得魂不附体的人给予有力的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在待之以礼、晓之以理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凌之以威、绳之以法了。第三段以“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开头,正式堂而皇之地宣布了驱逐鳄鱼的命令。为鳄鱼指出去路,限定了时间,限期也是宽之又宽,做到仁至义尽。但是,如果七日内不能迁徙,文笔又陡起层叠而下:“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这段判决文字写得极为严正,十分果决、犀利。最后落到“杀”字上,使正义之力大大变强。更有甚者,不仅要杀,而且要斩尽杀绝。诛杀的方法,也写得明明白白,以示有绝对的把握。那些“为民物害者”,对此必会心惊胆战。结尾“其无悔”只有三字,戛然而止,尤见峭劲。韩愈有言“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从他这篇文章来看,确实表现了这一特点。

  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这在韩愈的文章中是说得一清二楚的。既然鳄鱼无知,韩愈的写作目的有何,“好游戏”(清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五)的韩愈,无非是在借题发挥而已。在指责鳄鱼的背后,有比鳄鱼更为凶残的丑类在。安史之乱以来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更为祸国殃民。所以这篇貌似“游戏文字”的文章,显然寓有鲜明的主题,它因小见大;发人深思,有着严峻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20-327
2、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990-993

èwén

hán tángdài 

    wéiniányuè cháozhōushǐhánshǐ使jūnshìtuīqín yáng zhū tóuèzhītánshuǐ èshí érgàozhīyuē 

    xiānwángyǒutiānxià lièshān wǎngshéngchuòrèn chúchóngshéèwéimínhàizhě érchūzhīhǎizhīwài hòuwáng néngyuǎnyǒu jiānghànzhījiān shàngjiēzhīmán  chǔ yuè kuàngcháolǐnghǎizhījiān jīngshīwànzāi èzhīhányānluǎn suǒ jīntiāntángwèi shénshèng hǎizhīwài liùzhīnèi jiēéryǒuzhī kuàngsuǒyǎn yángzhōuzhījìn shǐ xiànlìngzhīsuǒzhì chūgònggòngtiānzōngmiàobǎishénzhīzhīrǎngzhězāi èshǐchǔ 

    shǐshòutiānmìng shǒu zhìmín érèhànránāntán chǔshímínchù xióng shǐ 鹿 zhāng féishēn zhòngsūn shǐkàng zhēngwéizhǎngxióng shǐsuīruò ānkěnwéièshǒuxiàxīn xǐnxǐnxiànxiàn wéimínxiū tōuhuó qiěchéngtiānmìngláiwéi shìèbiàn 

    èyǒuzhī tīngshǐyán cháozhīzhōu hǎizàinán jīng péngzhī xiā xièzhī guīróng shēngshí èzhāoérzhì jīnèyuē jìnsān shuàichǒulèinánhǎi tiānzhīmìng sānnéng zhì néng zhì néng shìzhōngkěn shìyǒushǐ tīngcóngyán rán shìèmíngwánlíng shǐsuīyǒuyán wénzhī àotiānzhīmìng tīngyán zhī míngwánlíngérwéimínhàizhě jiēshā shǐxuǎncáimín cāoqiánggōngshǐ ècóngshì jìnshānǎizhǐ huǐ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闲夜坐明月¹,幽人弹素琴。
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注释:¹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译文: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译文:《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钟期¹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译文: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注释:¹钟期:指钟子期。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参考资料:
1、 傅正谷选释.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03:29-30

yuètīngshùntánqín

bái tángdài 

xiánzuòmíngyuè yōuréntánqín 
wénbēifēngdiào wǎnruòhánsōngyín 
báixuěluànxiānshǒu 绿shuǐqīngxīn 
zhōngjiǔ shìshàngzhīy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