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女,高髻簇金钿。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
绰约晚风前。
绰约晚风前。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可是行云归楚岫,疑来解佩出湘川。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可是行云归楚岫,疑来解佩出湘川。
空惹恼人怜。
空惹恼人怜。

jiāngnánsān--shěnxiū

shànggāojīndiànzhīfěnyāorénsuíluóchènshí穿chuān

chuòyuēwǎnfēngqián

láowàngyǎnchùzuìchánjuānshìxíngyúnguīchǔxiùláijiěpèichūxiāngchuān

kōngnǎorénlián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事与君说,君莫苦羁留。百年过隙驹耳,行矣复何求?且耐残羹冷炙,还受晓风残月,博得十年游。若待嫁娶毕,白发人在不?
一事与君¹说,君莫苦羁(jī)²。百年过隙驹³耳,行矣复何求?且耐残羹(gēng)冷炙,还受晓风残月,博得十年游。若待嫁娶毕,白发人在不?
译文:我要跟你讲一件事,那就是你不要苦苦地劝我留下。人生百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我只想启行还有什么需求?姑且忍耐别人施舍的饭食,还要经受旅途的辛苦,换得十年游览。若要等待儿女婚事完毕,那衰年白发哪里会等待!
注释:¹君:指仇二。即仇丽亭。²羁留:挽留。³过隙驹:形容光阴迅速流逝,语出《庄子· 知北游》。⁴且耐残羹冷炙,还受晓风残月:承受生活,忍受离别的愁苦与旅途的艰难。晓风残月:语出《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⁵博:换取。⁶嫁娶毕:这是向子平之典故,语出《后汉书 ·逸民列传》。
离击筑,驩弹铗,粲登楼。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此去月明千里,且把离骚一卷,读下洞庭舟。大笑揖君去,帆势破清秋。
离击筑¹,驩(huān)弹铗(jiá)²,粲(càn)登楼³。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此去月明千里,且把离骚一卷,读下洞庭舟。大笑揖(yī)君去,帆势破清秋
译文:高渐离击筑送荆轲表达了他送别友人的离愁,冯骥弹铗表达了他生活穷困、求助于人之愁,王粲写《登楼赋》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愁。我虽然不及这些人,但我的胸怀中也有许多古今的忧愁。此一去有明月千里相照,我将携一卷《离骚》,伴随行船直下洞庭湖。我大笑着告别你,扬帆远去似要冲向清朗的秋空。
注释:¹离击筑:语出《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的故事,写出侠义之士的慷慨豪放行为。²驩弹铗:语出《战国策 ·齐策》,叙述的是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怀才不得施展的苦闷牢骚之情。³粲登楼:王粲,建安七子的冠冕,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登楼赋》,抒发了王粲怀乡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⁴仆: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⁵若辈:此辈。⁶《离骚》: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⁷揖:拱手行礼。⁸清秋:清朗的秋天。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乾隆三十四年(1769),黄景仁乡试落第、生计艰难之际,应浙江观察潘恂的邀请,到了杭州。他与友人郑虎文、仇丽亭等,徜徉湖光山色之间,诗酒唱和。居住月馀,他提出“母老家贫,居无所赖,将游四方,觅升斗为养耳” (左辅: 《黄县丞状》),准备谒见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寻求出路。友朋一再劝阻,他在《思旧篇》中回忆道:“我时抱病将远游,公等苦为狂奴忧。”这首词就是谢绝他们的好意,决意奔赴湖南而作。仇二即仇丽亭,杭州人,作者好友。他在《寄丽亭》诗中自注云: “君门前桥名一桥。余之武林,每舣舟焉”。

  “一事与君说,君莫苦羁留”,与小序相应,直截了当,揭出作词本旨在于谢绝友朋劝告,决心远赴湖湘。下面就他们的劝说作回答。“百年过隙驹耳,行矣复何求? ” 回答“怜余病”。时光匆匆逝去,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有病在身,更应抓住时光,及时追求,怎能因此止步? “行矣复何求”有义无反顾的气概。“且耐残羹冷炙,还受晓风残月,博得十年游”,则是回答“湖湘道远”问题。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里用个“耐”字,意味深长: 为了改变自己的坎坷境地,可以含垢忍辱。柳永《雨霖铃》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还受晓风残月”,意蕴是:为了壮游,愿意忍受与亲朋的分离,忍受别离后的相思,忍受一路风霜雨雪的侵袭。反之,如果因病因远而蹉跎岁月,象东汉时向长(子平)等到“男女娶嫁既毕”,“遂肆意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 (《后汉书 · 逸民传》),恐怕是时不待人,早生华发了。向子平是有名的高士,备受文人雅士的称赏。词人一反传统用意,表达了积极奋发的意气。上片回答友朋劝阻,平平道来却颇有深意。

  下片开头提到历史上的三个人物,即高渐离、冯驩和王粲。“离击筑”,战国时代的高渐离,为挚友荆轲复仇,秦王弄瞎了他的眼睛。他以铅置筑内,在为秦王演奏时,乘机击秦王,未中,被杀。词人对高渐离反抗强暴的精神表示赞赏。 “驩弹铗”是讲冯驩弹铗的事。 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冯驩, 三次弹铗,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长铗归来兮,出无车”,“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他的要求一一得到满足后,为孟尝君“市义”、“复位”、“立宗庙于封地”,营“狡兔三窟,万无一失”。词人借此表示向往“士为知己者用”的佳话,希望得到赏识,实现抱负。“粲登楼”指王粲登楼作赋,抒发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之感。王粲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写照。“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总束一句,追踪古人,思展宏图。而远赴湖湘,谒见湖南按察使王太岳,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如果说上片是多侧面的展开,惜时、求仕、远游,而在下片,则集中理想的追求。用古人古事来表达,一是为了含蓄,二是在于带有豪言壮语性质。

  回答了友人的劝说,抒发了自己的情志,兴高采烈,想象在明月之夜,手把《离骚》,直下洞庭。“大笑揖君去,帆势破清秋”,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湖湘是屈原放逐沉江之地,《离骚》是屈原伤时感世、充满爱国激情的千古名作。直下湖湘,自然想到屈原,写得自然,又符合诗人气质。“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是理性的议论,是形象的刻划,互相映照,相得益彰。词人一生困顿,贫寒相继,但雄心不改,欲与历史人物相颉颃,“大笑揖君去”,正是表现此种壮志豪情。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¹终日面崔嵬(wéi)²
译文: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注释:¹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²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¹云从底处²来。
译文: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注释:¹不道:犹不知。²底处:何处。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bò)¹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译文: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注释:¹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断梗枯槎¹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yíng)²
译文: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飘荡。
注释:¹断梗枯槎:残枝枯叶。²萦回:徘徊荡漾。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wǎng)然。
译文: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qióng)¹随处弄潺湲。
译文: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注释:¹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第一首第三、四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是哪里来的。其中“只看”“不道”反映出云腾致雨的现象人们经常可见,但虽是日常所见,却很少有人去追究云从何处来,所以这首诗揭示了人们对日常现象习以为常,少有追根求源的现象。“云断成飞雨”是人们日常所见的景象,“云从底处来”即云雨究竟从何而来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诗歌告诉我们人们只关注现象,却不深究其背后的实质,因此这首诗旨在告诉人们,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只有透过事物探究其根源本质,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的道理。

  第二首写到汹涌的泉水劈开青翠的山峦呼啸出,飞流直下,断枝枯木没有任何存身之处,直到冲到平原地区,这泉水才变成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这里面通过“擘开”“吼奔”写出了泉水经过的艰险,最后又运用了“自萦回”,写出了经过千难万险的泉水变成了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所以第二首诗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就,在于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修身处世方面讲,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要冲破阻碍,一路向前。

  第三首小诗由叙而生感,因事而生议,体现了因小见大之意。首两句叙事:作者随着流水寻找溪水的源头,可是走到源头却又感到一片惘然。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源头之水又是从何而来。由此而引出第三句的感触:世界万物之源是很难找到的。这是唯心主义学派必然走入的死胡同。不过这里所指的万物之源是指程朱理学的宇宙观和伦理观,他们认为世界万物由太极而生,所谓“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那么,太极又是什么生的呢?是“无极”。“无极”又怎么样来的呢?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正如西方哲学家对人类的起源找不到答案时,便用“上帝创造了人类”来解释一样。正因为作者认为真正源头是永远找不到的,所以只能以“倚筇随处弄潺谖”自我安慰来结束了。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长镵(chán)¹白木柄,斸(zhú)²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³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欣然
译文:我手持白木柄的长铲,挖开院子中被寒气笼罩的土地。在小窗前种几株花草,就会长出绿油油的枝叶。要让花朵四面开放,连同千百棵中心正在勃发嫩叶的绿草,共同向我展示出最美的春意。不一定种植兰、菊这些高贵的植物,普通的花草也一样能给人带来盎然的生机。
注释:¹长镵:长铲。²斸:挖。³位置:把种花草的地点安置在。⁴和:连同。⁵妍:美丽。⁶生意:生机。⁷总:都,一样。⁸欣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¹江上²,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zhuó)³,与子绕花间。
译文:早晨的风,夜里的雨,傍晚的烟,是它们酿成了春色,它们也会摧毁春色。人生遇到了挫折,就想逃避现实到江边隐居,恐怕那样只会面对空旷的山林,败落的野草,荒凉憔悴,不值得留恋。我的《水调歌头》唱完了,咱们再重新斟上一杯酒,我和你一同绕行花间,及时欣赏眼前的春色。
注释:¹诛茅:芟除茅草,引申为结庐定居。²江上:江边,指隐士隐居之地。³更酌:重新斟上一杯酒。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水几时休¹,此恨何时已(yǐ)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³不负相思意。
译文: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注释:¹休:停止。²已:完结,停止。³定:此处为衬字。⁴思:想念,思念。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54-756

suàn ·zhùchángjiāngtóu

zhī sòngdài 

zhùchángjiāngtóu jūnzhùchángjiāngwěi jūnjiànjūn gòngyǐnchángjiāngshuǐ 
shuǐshíxiū hènshí zhǐyuànjūnxīnxīn dìngxiāng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¹²腐草出,敢³近太阳飞。
译文:萤火虫侥幸依靠腐草而化出,不敢靠近太阳飞舞。
注释:¹幸:侥幸。²因:依靠,凭借。³敢:岂敢,不敢。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未足¹临书卷,时²能点³客衣。
译文: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注释:¹未足:不足以。²时:有时。³点:玷污。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随风隔幔(màn)¹小,带雨傍林微²
译文:微小的躯体,常在幔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注释:¹幔:帷幔。²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十月清霜重¹,飘零(líng)²何处归。
译文: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注释:¹重:清霜凝重。²飘零:漂泊。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 “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