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斜窥帘色。香烬梦回难觅。正是断肠时,禁得许多相忆。
残月斜窥帘色。香烬梦回难觅。正是断肠时,禁得许多相忆。
岑寂,岑寂。雁唳一声寒碧。
岑寂,岑寂。雁唳一声寒碧。

mènglìngbiéhèn--shěnxiū

cányuèxiékuīliánxiāngjìnmènghuínánzhèngshìduànchángshíjìnduōxiāng

céncényànshēnghán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gěng)¹(shǔ)²河微,神仙此夜稀。
译文:天快亮了,银河已经暗淡。牛郎织女这些神仙们会面是多么稀少啊!
注释:¹耿耿:形容明亮的样子。²曙:形容天刚亮的时候。
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今年七月闰,应得¹两回归²
译文:幸好今年有个闰七月,这样织女可以两次回到牛郎那里了。
注释:¹应得:应当,应该。²回归:回到,到来。

rùnyuèzhī--wángwān

gěnggěngshǔwēishénxiānjīnniányuèrùnyīngliǎnghuíguī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太虚¹生月晕(yùn)²,舟子知天风³
译文: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注释:¹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²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³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挂席¹候明发²,渺(miǎo)漫平湖中。
译文: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注释:¹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²明发:天亮,拂晓。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中流见匡阜(fù)¹,势压九江²雄。
译文: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注释:¹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²九江:即指浔阳江。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黤黕 一作:黯黮)
(yǎn)(dǎn)¹凝黛²色,峥(zhēng)(róng)³(shǔ)。(黤黕 一作:黯黮)
译文: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注释:¹黤黕: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²凝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³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⁴当:耸立。⁵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¹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译文: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注释:¹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久欲追尚子¹,况兹怀远公²
译文: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注释:¹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²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我来限¹于役²,未暇息微躬³
译文: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注释:¹限:束缚。²于役:有事远行。³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淮海途将半,星霜¹岁欲穷。
译文: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注释:¹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寄言岩栖(qī)¹,毕趣²当来同。
译文: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¹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²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席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席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席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席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席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席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75-76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村旗¹夸酒莲花白²,津鼓³开帆杨柳青。
译文:村落里一面酒旗高高挑起,痛饮莲花白酒;河岸边杨柳青青,渡口边鼓声阵阵,船儿鼓起风帆远航。
注释:¹村旗:乡村酒店悬挂的酒旗,用以招揽顾客。²莲花白:一种酒的名字。³津鼓: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壮岁¹惊心频²客路,故乡回柳几长亭。
译文:壮年频频在外漂泊几多往事触动心弦;每每走过长亭,忍不住回首故乡。
注释:¹壮岁:壮年。²频:屡次,连次。
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春深水涨嘉(jiā)¹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líng)²
译文:春意甚浓,江水满涨,鱼儿味美;临近海湾,海风渐多,白鹤翱翔。
注释:¹嘉:美好。²翎: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译文:高楼上有谁人横吹玉笛,那催动乡愁的《梅花落》古曲,令我这酒醉的游子不胜悲愁。

yángliǔqīng--chéngēn

cūnkuājiǔliánhuābái

jīnkāifānyángliǔqīng

zhuàngsuìjīngxīnpín

xiānghuíshǒuzhǎngtíng

chūnshēnshuǐzhǎngjiāwèi

hǎijìnfēngduōjiànlíng

shuíxiànggāolóuhéng

luòméichóujuézuìzhōngtīng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¹,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²(miǎo)难即³,飞絮满天涯。
译文: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注释:¹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²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³即:接近,得到。⁴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chá)¹。东皇²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³?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译文: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注释:¹泛云槎:槎: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 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²东皇:司春之神。³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⁴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⁵了却:了结,结束。⁶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这两句既是实写春日景象,也借以喻道。有两重含义:一、大道并无功利目的,却能普惠众生;二、如得大道,触处皆春。与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境相类。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不说“花”而说“花影”,一者增加了花的幽约迷人的情致,使读者联想到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二者这五首词中,作者总是用夜间月色比喻道德之光辉,用日间景象比喻现实的功利诱惑。所以也有这样的寓意:只有具备悟道的悠闲平静之心境,才能真正领略人生之美好。“闲来阅遍花影”主语是“月钩”。“斜”字说明月钩从升起到西斜一直在欣赏花影,与上句“遍”字呼应。“惟有”二字用“月钩”反衬尘俗之众往往沉迷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佳境。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这三句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既是写自己的思想历程,也是代拟年轻人常有的想望——永远和春意相伴。以下也多有类似写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拟写年轻人的遭遇和困惑,既有真实性,也有虚拟性。用这样的口气来教导学生,显得更加亲切可信。曰“江南”曰“香雪”,意在突出春意之美盛。曰“铁笛”曰“玉城”,意在突出永不损毁,春意常驻。玉城,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也就是长生不老之仙境。吹彻:吹到,吹通。既是实写笛声嘹亮,上达云天;也是寓意人间春景能和天上仙境相通相融,永不消逝。霞:云霞。也有多重意蕴。一是与“吹彻”搭配,突出笛声的嘹亮,有响遏行云之意。二是点染仙境特征,传说的仙境都在云霞之中。三是天上美丽的彩霞与人间繁盛的春色互相呼应,突出春意永驻的想望。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这两句写想望的破灭。也代表了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这几句与上片一样,也是虚拟的性质。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从此至末尾几句都是东皇之语。作者借东皇之语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来教导学生。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这几句还是东皇的反问语,谓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来的标志,“芳草不曾遮”是说节候的变化可以带走自然的春光,却挡不住道德春光的来临。这是全词的总结,谓如果能求道悟道,即使没有得到现实功利,道德之春也会永驻心中。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天下闻寺数十辈,荆吉祥尤章章¹。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mǐ)²所恨荆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áo)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译文: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
注释:¹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²弭:消除。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pán)¹高孕虚,万景坌(bèn)²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荆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cuī)³。月来松闲,雕缕轩墀(chí)。石列笋虡(jù),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sī)。斯亭之实录云尔。
译文: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常绿藤就像蛟龙一样依附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注释:¹槃:回旋,弯曲。²坌:并,一起。³榱:椽子。⁴墀:台阶。⁵虡:柱子。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然上人¹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荆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译文:然而,山上的和尚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注释:¹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