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起秋风,绝望秋闺中。烛溜花行满,香燃奁欲空。
楼上起秋风,绝望秋闺中。烛溜花行满,香燃奁欲空。
徒教两行泪,俱浮妆上红。
徒教两行泪,俱浮妆上红。

yǒngxiāngdōngwángshīsānshǒuqiū--liúhuǎn

lóushàngqiūfēngjuéwàngqiūguīzhōngzhúliūhuāxíngmǎnxiāngránliánkōng

jiàoliǎngxínglèizhuāngshànghóng

刘缓

刘缓

(?—约540)南朝梁平原高唐人,字含度。风流倜傥,名高一府。为湘东王萧绎中录事。时西府盛集文学之士,而缓居首,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唯重目前知见。”后随湘东王至江州,卒。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杨子¹谈经所,淮王²载酒过。
译文: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
注释:¹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²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xìng)(lán)¹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译文: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注释:¹兴阑:兴尽。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径转¹阑银烛²,林开³散玉珂(kē)
译文: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注释:¹径转:山路曲折阑环。²银烛:白亮如银的烛光。此处也可能是火炬(晋代以前称为烛)而非蜡烛。³开:舒展,开豁。⁴散玉珂:指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马勒上的玉饰。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¹城时未启,前路拥²(shēng)³
译文: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注释:¹严:戒夜。²拥:谓群聚而行。指归来时,奏乐者走在队伍之前。唐时亲王出行,卤簿中有鼓吹乐,故云。³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第二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第三联“径转阑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这一联交代了将要阑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参考资料:
1、 马玮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王维诗词赏析 》:商务印书馆,2014.01:第16页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01:第285页
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01:第286页

cóngwángguòyángshìbiéyīngjiào--wángwéi

yángzitánjīngsuǒhuáiwángzàijiǔguò

xìnglánniǎohuànzuòjiǔluòhuāduō

jìngzhuǎnhuíyínzhúlínkāisàn

yánchéngshíwèiqiányōngshēng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连山去无际¹,流水何时归。
译文: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流水什么时候才能流向故乡?
注释:¹无际:没有边界。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目极浮云¹色,心断明月²(huī)
译文: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注释:¹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²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芳草歇(xiē)柔艳,白露催寒衣¹
译文: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注释:¹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梦长银汉¹落,觉罢天星²稀。
译文:梦做得很久,星河都渐渐隐去了,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注释:¹银汉:即天河﹐银河。²天星:天上的星星。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含悲想旧国¹,泣下谁能挥。
译文: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注释:¹旧国:指代故乡。

  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1、 黄山书社.《中国李白研究 2012年集》:黄山书社,2012:265-266

qiūhuái怀

bái tángdài 

liángfēngqiūhǎi chuīxiāngfēi 
liánshān liúshuǐshíguī 
yún xīnduànmíngyuèhuī 
fāngcǎoxiēróuyàn báicuīhán 
mèngchángyínhànluò jiàotiānxīng 
hánbēixiǎngjiùguó xiàshuínénghuī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¹
译文:飞来一只五色鸟,自称就是那神奇的凤凰。
注释:钦䲹(péi):本是神话中的人物,后被天帝所杀,化而为大鹗,形状像雕,有黑花纹,白头,红嘴,爪像虎足。传说这种凶鸟出现,就会有大战争。 ¹凤皇:即“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五色俱备,现则天下太平。
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千秋不一见(xiàn)¹,见者国祚(zuò)²昌。
译文:吉祥的凤凰千年难得一见,它出现则预示着国运昌盛。
注释:¹见:同“现”,下文中“见者”的“见”同。 ²国祚昌:国家昌盛。祚,福。昌,盛大。
飨以钟鼓坐明堂,明堂饶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xiǎng)¹以钟鼓²坐明堂,明堂饶³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译文:凤凰被供奉在殿堂, 殿堂中有许多的梧桐青竹,可多日过去了人们都觉得奇怪,为何听不到凤凰欢快的鸣响!
注释:¹飨:通“享”,进、献。²钟鼓:泛指乐器。明堂,古代天子朝见诸侯的殿堂,这里借指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³饶:富足。⁴梧竹: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实不吃。⁵三日,多日。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在东门之阴。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¹在东门之阴²。啄腐鼠³,啾啾唧唧不得哺。
译文:凤凰,凤凰,这个凤凰已不在殿堂。早晨它在东门的阴沟里啄食腐鼠,还啾啾唧唧地抱怨吃得不够痛快。
注释:¹乃:一作“凤凰乃”。 ²东门之阴:东门的隐蔽处。³啄腐鼠:吃死老鼠。腐鼠:比喻庸俗者所珍视而贤者所鄙弃的贱物。⁴啾啾唧唧:钦䲹的嘀咕声。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愿尔肉攫分遗腥。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¹,愿尔²肉攫(jué)³分遗腥
译文:傍晚它躲在西门外暗献媚眼,乞求天上的苍鹰分一些吃剩下的肉食。
注释:¹媚苍鹰:讨好苍鹰。媚,献媚。苍鹰,一种猛禽,专食小鸟小兽。 ²尔:你,指苍鹰。³攫:用爪抓取。⁴遗腥:吃剩下来的肉。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译文:呆在梧桐上受不住苦寒,吃着竹实更是饥饿难耐。 众鸟听了这些惊奇得相顾惶惑,不知道这凤凰原是钦䲹伪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醉里¹(tiǎo)²看剑³,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zhì),五十弦(xián)塞外声,沙场秋点兵¹⁰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注释:¹醉里:醉酒之中。²挑灯:拨动灯火,点灯。³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⁴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⁵麾下:指部下。麾:军旗。⁶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⁷翻:演奏。⁸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⁹沙场:战场。¹⁰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dì)(lú)飞快¹,弓如霹(pī)(lì)²弦惊。了(liǎo)³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¹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作:像,如。²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³了却:了结,完成。⁴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⁵赢得:博得。⁶身后:死后。⁷可怜:可惜。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写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92-1595
2、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30-132

zhèn ·wèichéntóngzhuàngzhī

xīn sòngdài 

zuìtiǎodēngkànjiàn mènghuíchuījiǎoliányíng bǎifēnhuīxiàzhì shíxiánfānsàiwàishēng shāchǎngqiūdiǎnbīng 
zuòfēikuài gōngxiánjīng liǎoquèjūnwángtiānxiàshì yíngshēngqiánshēnhòumíng liánbáishēng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采石¹江边李白坟,绕田²无限草连云。
译文: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注释: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草吟咏。¹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²田:指墓地。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可怜¹荒垄(lǒng)²穷泉³骨,曾草惊天动地文。
译文: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注释:¹可怜:可叹,可悲。²荒垄:荒芜的坟墓。³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⁴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但是¹诗人多薄命²,就中³沦落不过君
译文: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¹但是:但凡是,只是。²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³就中:其中。⁴沦落:落魄,穷困失意。⁵君:指李白。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草”这样富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草”这样富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5-86
2、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bái

bái tángdài 

cǎishíjiāngbiānbáifén ràotiánxiàncǎoliányún 
liánhuānglǒngqióngquán céngyǒujīngtiāndòngwén 
dànshìshīrénduōmìng jiùzhōnglúnluòguò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