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酒,■■泛琼卮。一石休辞倾竹叶,十千堪买醉兰枝。
湖上酒,■■泛琼卮。一石休辞倾竹叶,十千堪买醉兰枝。
玉碗绿浮蚁。
玉碗绿浮蚁。
春景媚,帘影曳芳时。色映水晶甘露滴,光分琥珀落霞飞。
春景媚,帘影曳芳时。色映水晶甘露滴,光分琥珀落霞飞。
人在习家池。
人在习家池。

jiāngnán--shěnxiū

shàngjiǔfànqióngzhīshíxiūqīngzhúshíqiānkānmǎizuìlánzhī

wǎn绿

chūnjǐngmèiliányǐngfāngshíyìngshuǐjīnggānguāngfēnluòxiáfēi

rénzàijiāchí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¹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译文:在落花铺满台阶、绿叶遍布枝头的季节,杜鹃鸟声声啼叫。欢聚的时刻那样短暂,转眼就要分离了。彩凤孤单地飞舞、孤独地栖息。
注释:¹杜宇:杜鹃。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¹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译文:分别以后有多少相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重逢。这相思情怀也只有用一首情词、一首情诗来表达。
注释:¹后会:日后相会。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大德七年¹,秋八月,予尝²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qiū)。苦雨³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yíng);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yǐ)¹⁰立;更(gèng)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¹¹。而其颠(diān)¹²(hān)(xiā)¹³,犹蟹两螯(áo)¹⁴,时一动摇,行者兀(wù)¹⁵不可入。转缘¹⁶南山趾(zhǐ)¹⁷稍北,回视如树圭(guī)¹⁸。又折而入东崦(yān)¹⁹,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duò)地,不挂著²⁰四壁,或盘桓²¹久不下,忽迸(bèng)落如震霆(tíng)²²。东岩²³趾有诺讵(jù)那庵(ān)²⁴,相去²⁵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²⁶大潭,轰然万人鼓²⁷也。人相持语²⁸,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²⁹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译文: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阴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才见到太阳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谷中曲折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接着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竖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我们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而后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如同这样的瀑布。”
注释:大龙湫:又名大瀑布,瀑高190米,状若长龙,为雁荡三绝之一。在雁荡山西谷,是闻名全国的瀑布,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雁荡山上。雁荡山,在浙江省乐清、平阳县境内,分南雁、中雁、北雁三部分,是中国东南风景区。¹大德七年:大德,为元成宗铁穆耳年号。大德七年为公元1303年。²尝:曾经。³苦雨:久下成灾的雨。⁴积:留滞。⁵是:这。⁶转:震动。⁷心掉:心颤。掉:摇动,颤动。⁸楹:柱子。⁹股:大腿。¹⁰倚:靠着。¹¹又如树大屏风:又像树立的巨大屏风。¹²颠:顶。¹³谽谺:山谷空旷的样子。¹⁴两螯:指蟹的第一对胸肢,末端开合如钳。此处比喻巨石。¹⁵兀兀:心情紧张而小心翼翼的样子。¹⁶缘:沿,循。¹⁷山趾:山脚下。¹⁸树圭:立珪。树:立。圭:同“珪”,古玉器名,上尖下方。¹⁹东崦:东山坡。²⁰著:着。²¹盘桓:徘徊,逗留。²²震霆:响雷。²³岩:山崖。²⁴诺讵那庵:罗汉庵。诺讵那:为十六尊罗汉之一。庵:寺庙。²⁵相去:相距。去:距离,离开。²⁶捣:冲击,击撞。²⁷万人鼓:万人击鼓。²⁸相持语:指彼此握着手讲话。相持:相握,相执。²⁹顾:视,看。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是后¹,予一岁或一至²。至,常以九月³。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gāng)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¹⁰。石间无秋毫¹¹土气,产木宜瘠(jí),反碧¹²滑如翠羽凫(fú)¹³。潭中有斑鱼¹⁴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¹⁵远去,闲暇(xiá)回缓¹⁶,如避世¹⁷士然。家僮(tóng)¹⁸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¹⁹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wàn)²⁰,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²¹崖端偃(yǎn)²²牵连下,窥人²³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²⁴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²⁵如故人²⁶
译文:从此以后,我每年都会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击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里的奴仆们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手,想争先取回瓶子,因此而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青苍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
注释:¹是后:此后。²一岁或一至:一年或许来一次。或:也许,或者。³常以九月:常常在九月。⁴水缩:指瀑水减少。缩:减缩。⁵不能如向所见: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向:从前,往昔。⁶石矼:石桥。⁷勃勃:喷溢四散的样子。⁸鸣:发出声音,指水声。⁹洼:低凹。¹⁰反红如丹砂:反映出来的红光像丹砂的颜色。反:同“返”。¹¹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事物。¹²产木宜瘠反碧:长出来的树本该干瘦,却反而油光碧绿。瘠:瘦。¹³滑如翠羽凫毛:树皮光滑如同翠鸟的羽和野鸭的毛。翠:翡翠鸟。凫:野鸭。¹⁴斑鱼:身上有斑点花纹的鱼。¹⁵洋洋:舒缓的样子。¹⁶回缓:徘徊徐行。¹⁷避世:隐居不出仕。¹⁸家僮:僮仆。¹⁹益:更加。²⁰相持扼掔:指与家僮共同持瓶取水,把瓶用力掐牢,以免被瀑布冲走。扼:用力掐住。掔:坚固,牢固。²¹挽:牵引,拉。²²偃木:倒伏着的树木。²³窥人:偷着看人。²⁴瑞鹿院:雁荡山中的一座寺院。²⁵宛宛:柔顺依恋的样子。²⁶故人:老朋友。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老先生谓¹南山公²也。
译文:老先生就是南山公。
注释:¹谓:称作。²南山公:指老先生。“南山”为其号,“公”是对他的尊称。此人的具体情况不详,当是李孝光很尊敬的长辈,故一再尊称为“老先生”。从现知的李孝光交游情况来看,此人可能是达兼善的父亲。他曾任台州录事,其后即在台州安家。

  这是篇游记。此记将两次游赏大龙湫所见揉合于一文,一值秋霁,一当冬旱,瀑布的景色不同,亦各有情趣。初游,作者从远处听到湫水骇人的洪大声音着笔,到形如大柱、屏风的巨石,故作曲折跌宕,而突然倾出如雷霆、暴雨、从天迸落的大瀑布,风骤水飞,气势如万马奔腾。再次游,作者笔下的情调,如缓韵轻歌,绘瀑布只丹青数笔,而以水在石上映红、斑鱼、黄猿、苍林、落叶,映衬大湫的溢如苍烟、鸣声壮急之美。全文文笔潇洒俊爽,平叙中有突兀,轻淡里着色彩。终篇以明月如故人作结,情趣盎然。

  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作者在秋冬两季游大龙湫的见闻。

  第一部分写其初游时的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具体描写沿路的见闻。其写水声之大,撼人心魄,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的写法相似。只是苏文是实写,而此处则是虚写,借水声之大来渲染水势,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接着又从视觉的角度对沿路山景进行描摹,种种奇山异石令人目不暇接。作者用新奇的比喻为奇异纷披的山石传神写照,描写颇为精彩。人俯、相倚、大楹、屏风、蟹螯等,巧妙地表现出了山石的千姿百态,而且动静相间:“作人俯势”是动,“如大楹”是静;“两股相倚立”是动,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则为静中之动。动静相间,所表现出的意象更为纷繁多姿。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对大龙湫进行侧面的烘托之后,就对瀑布进行直接描摹。先极写瀑布之高,仿佛从天而降,再状瀑布的夭矫凌空之态,然后写它迸落深潭,发出如殷殷雷声般的震耳声音:视角自高而下,由仰望至俯视,极有层次地写出了眼前瀑布那种盘旋飞舞,轰然迸落的神姿。“震霆”二字,极言瀑布落深潭时轰鸣声音之大。瀑布凌空飞下,激起横射的山风,水沫随风飘洒,犹如暴雨骤至。这是瀑布将落未落时的雄伟气象。

  接着写瀑布入潭,用一“捣”字,非常传神地表现出瀑布的雄劲之势,体现了作者炼字之精。瀑布捣入深潭,轰鸣声犹如万人奋击鼙鼓那样惊天动地。先写瀑布,继写水声,仍是从视听两方面落笔。水声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文中先后三次予以强调:先是“闻大声转出谷中”;继而亲临其境,感受到它“如震霆”、如“万人鼓”那样雄壮;最后又以“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来进行反衬和渲染,淋漓尽致地突出了大龙湫飞瀑的磅礴气势。

  以上所写,是作者追记初游龙湫时的见闻,描绘了秋雨霪霪的雨季所见到的大龙湫奇景,下面则转而描写旱季的大龙湫。雨季的大龙湫,其基调是“雄奇喧腾”,而旱季大龙湫的基调则是“明丽幽静”。瀑布不再是那种夭矫凌空、声震山林的雄姿,而是呈现出“渤渤如苍烟,乍小乍大”的飘缈变幻之状;水声也变得回环潺谖,需要走上邻近的石桥,方能聆其清音。虽然不复能看见雄奇之景,却别有一番情趣,吸引游人留连忘返。这一段,侧重描写大龙湫四周的景物,与上一段突出描写瀑布本身不同。这里作者描绘出一幅明丽幽静的画面,以展示大龙湫旱季的美丽。

  围绕着瀑布,他从动静两方面来写景:潭上清石与水气相映,红如丹砂;山石之间树木葱茏,碧绿细润,如翠羽凫毛。红绿两色,交相映衬,使这些静态的景物,更为生色。又以鱼和猿两种动物来写这里环境的自在悠然,远离尘嚣。鱼的闲暇逍遥点出山中景致令人心情怡然,同时也写出了潭水的清莹透澈。猿猴“窥人而啼”这一场面,着力渲染的是山中的静谧。猿猴啾啾而啼,更打破了山中的岑寂。作者承袭前人以声写静的手法,通过动静两组画面的相映照,突出了旱季大龙湫清雅如画的美。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的游兴到薄暮还未尽,直至月出东山,依然徜徉在洒满月色的曲径上。这是诗的意境,诗意盎然的结尾,使文章余味无穷。

  这一篇游记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记叙了两次游历,通过不同季节的所见所闻,全面地展现了大龙湫的风姿。二者互补,将大龙湫的奇伟变幻尽收笔下;二美合璧,将大龙湫的奇丽景象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在结构上通篇用对比法:上一段写大龙湫的雄奇喧腾,展现出的是壮美的画面;下一段写大龙湫的明丽幽静,展现出的是优美的画面。雨季出游,着重写沿途的见闻及瀑布的磅礴气势;旱季重来,着重写瀑布四周的景物。上一段的描写是线状的,下一段描写是点状的。上一段详写的,下一段则一带而过;而上一段所略者,下一段则工笔细描。犹如秋冬两季大龙湫景色的不同一样,文章的上下两段也迥异其趣,充分体现出作者文笔的腾挪变幻之妙。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911—1912页

lóngqiū

xiàoguāng yuándài 

    nián qiūyuè chángcónglǎoxiānshēngláiguānlóngqiū  shì fēng西běi shǐjiànchū qiūshuǐfāng wèidào wénshēngzhuǎnchūzhōng cóngzhěxīndiào wàngjiàn西běishí zuòrénshì yòuyíng xíngguòèrbǎi nǎijiàngēngzuòliǎng gèngjìnbǎishù yòushùpíngfēng érdiānhānxiā yóuxièliǎngáo shídòngyáo xíngzhě zhuǎnyuánnánshānzhǐshāoběi huíshìshùguī yòuzhéérdōngyān yǎngjiànshuǐcóngtiānshàngduò guàzhuó huòpánhuánjiǔxià bèngluòzhèntíng dōngyánzhǐyǒunuònuóān xiāngliù shānfēnghéngshè shuǐfēizhuórén zǒuān bèng yóubàozhì shuǐxiàdǎotán hōngránwànrén rénxiāngchí dànjiànzhāngkǒu wénzuòshēng xiāngxiào xiānshēngyuē  zhuàngzāi xíngtiānxià wèijiàn  

    shìhòu suìhuòzhì zhì chángjiǔyuè shíyuèjiēshuǐsuō néngxiàngsuǒjiàn jīnniándōngyòuhàn dàoānwàishígāngshàng jiànwényǒushuǐshēng nǎiyuánshígāngxià chūluànshíjiān shǐjiànchuí cāngyān zhàxiǎozhà míngjiànzhuàng shuǐluòtánshàngshí shíbèishè fǎnhóngdānshā shíjiānqiūháo chǎn fǎnhuácuìmáo tánzhōngyǒubānèrshítóu wénzhuǎnshíshēng yángyángyuǎn xiánxiáhuíhuǎn shìshìrán jiātóngfāngzhìpíngshípáng yǎngjiēshuǐ shuǐxiàngrén yòuzhuàngbèi píng nǎijiětuōmàozhuóshíshàng xiāngchíèqiān zhēngzhī yīnxiào 西nánshíshàng huángyuánshùshí wénshēngjiējīngrǎo wǎnduānyǎnqiānliánxià kuīrénér zòngguānjiǔzhī xíngchūruì鹿yuànqián  jīnwéiruì鹿  cānglín qiánxíng rén jiànmíngyuè wǎnwǎnrén 

    lǎoxiānshēngwèinánshāngōng 

劫火何曾燎一尘?侧身人海又翻新。闲拈寸砚磨砻世,醉折繁花点勘春。
劫火何曾燎(liáo)一尘¹?侧身人海又翻新²。闲拈寸砚磨砻(lóng)³,醉折繁花点勘(kān)
译文:劫火哪里曾燎掉一粒微尘?我在人海戒慎立身岁月又翻新。闲时以磨墨写作消磨时间,醉中折繁花识别领略春天。
注释:即事:作者奏劾李鸿章“丧心误国”,被陷罪罢官。这首词写在罢言之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作者不屈的品格。即事,迎新年即事。¹劫火何曾燎一尘: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出现的大火,后泛指大灾难,这里指当时的战乱和朝廷的恶势力。一尘,一粒微尘之意,作者自比。²侧身人海又翻新:侧身人海,在人海中戒慎立身,语出黄景仁《都门秋思》中“侧身人海叹栖迟”句。翻新,翻新岁月,指新年来临。³闲拈寸砚磨砻世:砻,磨。闲暇时用砚磨墨消磨时间。⁴醉折繁花点勘春:点勘,校勘,这里是识别领略之意。
闻柝夜,警鸡晨。重重宿雾锁重闉。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
闻柝(tuò)¹,警鸡晨²。重重宿雾锁重闉(yīn)³。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
译文:晚上睡觉注意听警盗的柝声,晨鸡一叫便像祖逖惊醒起舞,只见重重隔夜雾封锁重重城门。盘中堆放着买来的迎年菜,只喜欢红辣椒的味道辣辛。
注释:¹闻柝夜:柝,晚上警盗的用具。²警鸡晨:即闻鸡起舞,是说作者仍关心国家大事。³重重宿雾锁重闉:宿雾,隔夜的雾。闉,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重闉,城外曲城的重门,也泛指城门。这里暗指皇宫。

  甲午战争时期,身居军政枢要的李鸿章只求苟且身计,畏葸懦怯,战机屡误。极力主战,生性抗直的文廷式上疏弹劾。这自然遭到前者的嫉恨,被陷罪削职。这首词即作于罢官之后。词通过迎接新年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表现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屈的品性。

  开篇借佛家语,以反问起: “劫火何曾燎一尘?”“劫火”,佛家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一般用为乱世灾难。这里有指当时战乱和朝中恶势力双重意思。“一尘”,味词意当以一粒微尘自喻。作者以“何曾”诘问,显示自己遭劫不灭,即不屈服于朝廷恶势力的迫害。若引道家语,解“一尘”为一世亦通,但联系下句“侧身人海”,似取前说为妥。“侧身人海”是说在人多处戒慎立身,出黄景仁《都门愁思》“侧身人海叹栖迟”句。这里写出削职后栖隐人群的处境,正与上句“一尘”相应。“翻新”,岁月翻新,指新春到来,点题目“即事”。“翻新”前着一“又”字,非惟状时光迅速,也表示,年虽翻新,而故我仍在,禀性依然的意思。这句从上句转出,以艰险处境中身志不屈作为对“劫火何曾燎一尘”的回答。下两句具体写削职后赋闲的生活状况; “闲拈寸砚磨砻世”,“磨”与“砻”皆为磨碎物品的用具,全句谓在磨墨写作中消闲时间; “醉折繁花点勘春”,“点勘”,校勘,谓折取繁花来识别领略春天的到来。上句“闲拈”,悠闲之中透着才志不获所用的怨愤,故下句接以“醉折”,是以酒浇愁的意思。两句一递一进,表层的放达自适,正深掩着被迫害处境的悲慨。对文廷式这样一个正统儒士来说,“进亦忧,退亦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无论如何是掩饰不住的,下片“闻柝夜,警鸡晨”便道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柝”,夜间警盗之具,“闻柝夜”是说夜间睡不着觉,警觉地听着外面柝的敲击声; “警鸡晨”,用刘琨、祖逖二人闻鸡起舞的典故。两句表明虽家居赋闲,但时刻关心国事,随时准备着为国效力。然而现实情况怎样呢? “重重宿雾锁重闉”。 “重重宿雾” ,比喻朝廷恶势力的强大; “闉”, 城内重门,指皇宫。皇帝被众多的奸佞之臣包围着,自己纵有雄心壮志,也无计上达天听,出而为国效力。这句写出当时黑暗的政治局势,表现了作者“有怀投笔,无路请缨”的悲哀。尽管如此,他也决不准备向恶势力妥协,末两句“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回扣迎新年即事的主题。他在众多的年菜之中格外喜欢红椒的辛辣,当然不仅指食味所好,而是以之自况抗直不曲的性格,表明要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品性节操。末句借物喻志,新警醒目。

  这首词截取迎接新春的片断,在时事国难背景上寄写身世遭际,题作“即事”,实为言志。词看去闲散淡宕,却处处绵里藏针,孤傲不驯。风格峭拔,高韵独标。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zhètiān ·shì

wéntíngshì qīngdài 

jiéhuǒcéngliáochén shēnrénhǎiyòufānxīn xiánniāncùnyànlóngshì zuìzhéfánhuādiǎnkānchūn 
wéntuò jǐngchén chóngchóng宿suǒchóngyīn duīpánmǎiyíngniáncài dànhóngjiāowèixīn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束薪(xīn)¹已零落,瓠(hù)²转萧疏。
译文:在初秋之际,那瓠瓜的架子已然零落,到了该拆除的时候了。
注释:¹束薪: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²瓠叶: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译文:因此即使到秋天瓜蔓被拆掉,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译文:秋虫声声萦绕耳畔,暮雀哀鸣情深意长。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译文:虽然时光已到了暮秋,一片萧条,但“我”也没什么惋惜的了。

chújià

 tángdài 

shùxīnlíngluò zhuǎnxiāoshū 
xìngjiébáihuāliǎo nìngqīngwànchú 
qiūchóngshēng què 
hánshìjīnláoluò rénshēngyǒuchū 
十一日,五更复闻雨声,天明渐霁。二十五里,南上钩栏滩,衡南首滩也,江深流缩,势不甚汹涌。转而西,又五里,为东阳渡,其北岸为琉璃敞,乃桂府烧造之窑也。又西二十里为车江,或作汊江。其北数里外即云母山。乃折而东南行,十里为云集潭,有小山在东岸。已复南转,十里为新塘站,旧有驿,今废。又六里,泊于新塘站上流之对涯。同舟者为衡郡艾行可、石瑶庭。艾为桂府礼生;而石本苏人,居此已三代矣。其时日有余照,而其处止有谷舟二只,遂依之泊。
十一日,五更复闻雨声,天明渐霁(jì)。二十五里,南上钩栏滩,衡南首滩也,江深流缩,势不甚汹涌。转而西,又五里,为东阳渡,其北岸为琉璃敞,乃桂府烧造之窑¹也。又西二十里为车江,或作汊江。其北数里外即云母山。乃折而东南行,十里为云集潭,有小山在东岸。已复南转,十里为新塘站,旧有驿,今废。又六里,泊(bó)于新塘站上流之对涯²。同舟者为衡郡艾行可、石瑶庭。艾为桂府礼生³;而石本苏人,居此已三代矣。其时日有余照,而其处止有谷舟二只,遂依之泊。
译文:十一日,五更时又听到雨声,天亮后雨渐渐停下来。行二十五里,往南上了钩栏滩,它是衡州府城南面湘江上的第一滩,到这里江流变深,水面变窄,水势不很汹涌。折往西,又行五里为东阳渡,它的北岸为琉璃厂,是桂府烧造各种器皿的窑子。又往西行二十里为车江(或写作汊江),它北面几里以外就是云母山。而后就折往东南,行十里为云集潭,有座小山在潭东岸上。随后又转往南,行十里为新塘站。先前有驿站,如今已废弃。又行六里,停泊在新塘站上游对岸。同船的为衡州府的艾行可、石瑶庭,姓艾的是桂府祭祀时赞礼司仪的执事,而姓石的本是苏州府人,移居此地已经三代了。当时太阳还有余晖,而那地方只有两只载谷的船,于是靠拢上去停泊在一起。
注释:¹烧造之窑:瓷窑。²涯:岸。³礼生:祭祀时赞礼司仪的办事人员。⁴苏:苏州。⁵谷舟:运输谷子的船。
已而,同上水者又五六舟,亦随泊焉。其涯上本无村落,余念石与前舱所搭徽人俱惯游江湖,而艾又本郡人,其行止余可无参与,乃听其泊。迨暮,月色颇明。余念入春以来尚未见月,及入舟前晚,则潇湘夜雨,此夕则湘浦月明,两夕之间,各擅一胜,为之跃然。已而忽闻岸上涯边有啼号声,若幼童,又若妇女,更余不止。众舟寂然,皆不敢问。余闻之不能寐,枕上方作怜之,有“箫管孤舟悲赤壁,琵琶两袖湿青衫”之句,又有“滩惊回雁天方一,月叫杜鹃更已三”等句。然亦止虑有诈局,俟怜而纳之,即有尾其后以挟诈者,不虞其为盗也。迨二鼓,静闻心不能忍,因小解涉水登岸,静闻戒律甚严,一吐一解,必俟登涯,不入于水。
已而,同上水者又五六舟,亦随泊焉。其涯上本无村落,余念¹石与前舱所搭徽人俱惯游江湖,而艾又本郡人,其行止²余可无参与,乃听³其泊。迨(dài)暮,月色颇明。余念入春以来尚未见月,及入舟前晚,则潇湘夜雨,此夕则湘浦月明,两夕之间,各擅一胜,为之跃然。已而忽闻岸上涯边有啼号(háo)声,若幼童,又若妇女,更(ɡēnɡ)余不止。众舟寂然,皆不敢问。余闻之不能寐,枕上方作怜之,有“箫管孤舟悲赤壁,琵琶两袖湿青衫¹⁰”之句,又有“滩惊回雁¹¹天方一,月叫杜鹃更已三”等句。然亦止虑有诈局¹²,俟(sì)¹³怜而纳之,即有尾其后以挟诈¹⁴者,不虞(yú)¹⁵其为盗也。迨二鼓¹⁶,静闻心不能忍,因小解涉水登岸,静闻戒律甚严,一吐一解,必俟登涯,不入于水。
译文:不久后,同是向上游航行的船又有五六条,也跟着在那里停泊下来。停泊处的岸上本无村落,但我想姓石的与前舱中搭乘的徽州府人都惯游江湖,而姓艾的又是本府人,或走或停我可以不过问干预,于是听凭船只停泊下来。等到太阳落山后,天空中月色很明亮。我回想起入春以来还未见到月亮,到前天晚上登船,潇湘江下了一夜的雨,今夜却是湘江岸边明月照耀,两夜之间,各欣赏一种江上的优美夜景,于是心中不禁为此感到愉悦。旋即听到江岸边有啼哭声,像是幼童,又像是妇女,哭了一更多还未停止。众船中静悄悄的,都不敢随便询问。我听着哭声不能安睡,便在枕头上作了一首诗表达怜悯之情,诗中有“孤单单的小船上竹箫吹起赤壁的悲歌,凄楚的琵琶声令人哭湿了青衫和两袖”这样的句子,又有“险滩惊起回雁正当一更天,月下杜鹃啼叫已过半夜时”等句子。然而我也只是考虑怕会有骗人的圈套,待船上的人可怜他而收纳、理会他时,便有尾随其后挟持诈骗的人到来,没有料想到他是盗贼。到两更时,静闻心中不能抑制住怜悯的心情,于是乘涉水登岸小解的机会,静闻对教中的戒律遵守得很严,吐痰及解大、小便等,一定等到上岸,从不在水中进行。
注释:¹念:心想。²行止:行为,活动。³听:听任,不加关注。⁴浦:水边。⁵各擅一胜:意为“潇湘夜雨”与“湘浦月明”,各有各的美妙佳处。擅:擅长,独具。⁶跃然: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的样子。⁷号:大声哭叫。⁸更:旧时计时单位,一更相当于两个小时。⁹箫管孤舟悲赤壁:此用宋苏轼《前赤壁赋》典故。该赋写月夜泛舟赤壁,听到有客吹洞箫,声音如泣如诉,像寡妇哭泣。¹⁰琵琶两袖湿青衫:此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典故。该诗写月夜在浔阳江听琵琶女悲诉身世,深受感动,最后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¹¹回雁:回归的大雁。相传大雁秋天南飞至衡阳,到春天再由此北飞,故衡阳有“回雁峰”为其终点标志。¹²诈局:骗局。¹³俟:等待。¹⁴挟诈:胁迫讹诈。¹⁵不虞:没有预料。¹⁶二鼓:二更。相当于晚上七时至九时。
呼而诘之,则童子也,年十四五,尚未受全发,诡言出王阉之门,年甫十二,王善酗酒,操大杖,故欲走避。静闻劝其归,且厚抚之,彼竟卧涯侧。比静闻登舟未久,则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余时未寐,急从卧板下取匣中游资移之,越艾舱,欲从舟尾赴水。而舟尾贼方挥剑斫尾门,不得出,乃力掀篷隙,莽投之江中,复走卧处,觅衣披之。静闻、顾仆与艾、石主仆,或赤身,或拥被,俱逼聚一处。贼前从中舱,后破后门,前后刀戟乱戳,无不以赤体受之者。余念必为盗执,所持䌷衣不便,乃并弃之,各跪而请命。贼戳不已,遂一涌掀篷入水。
呼而诘(jié)¹之,则童子也,年十四五,尚未受全发²,诡言出王阉³之门,年甫十二,王善酗(xù)酒,操大杖,故欲走避。静闻劝其归,且厚抚之,彼竟卧涯侧。比静闻登舟未久,则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余时未寐,急从卧板下取匣中游资移之,越艾舱,欲从舟尾赴水。而舟尾贼方挥剑斫(zhuó)尾门,不得出,乃力掀篷隙,莽¹⁰投之江中,复走卧处,觅衣披之。静闻、顾仆与艾、石主仆,或赤身,或拥被,俱逼聚一处。贼前从中舱,后破后门,前后刀戟(jǐ)¹¹乱戳,无不以赤体受之者。余念必为盗执¹²,所持䌷(chóu)¹³衣不便,乃并弃之,各跪而请命。贼戳不已,遂一涌¹⁴掀篷入水。
译文:招呼询问那啼哭的人,发现是个童子,年龄十四五岁,还没有留全发,欺诈说他是王宦官门下的人,年纪才十二,因为王宦官善酗酒,常拿重棍责罚他,因此想逃跑。静闻劝他回去,并且用好言抚慰他,而他竟然躺卧在岸边不动。等静闻登上船不久,就见一群盗贼喊叫着冲入船中,火把刀剑交错密集地落下。我当时还未睡,急忙从铺板下取出匣子中装着的旅费,转移到其他地方。我越过艾行可所在的那舱,想从船尾投入水中,而那里盗贼正挥剑砍着船尾的门,不能出去,于是用力掀起船篷,露出缝隙,莽撞地将匣子投到江中,又跑回睡卧处,找了衣服披在身上。静闻、顾仆和艾行可、石瑶庭以及他俩的仆人,或光着身,或裹着被子,都被逼到一起。船头的盗贼从中舱向后;船后的盗贼砍开船的后门往前,前后刀戟乱刺,船上的人无不是赤身露体地挨着。我想我必定要被盗贼抓住,所拿着的绸子衣服不便于行动,于是通通丢弃。大家个个跪在盗贼前请求保全性命,盗贼却砍戳个不停,于是大家一涌而起,掀起船篷跳入水中。
注释:¹诘:问。²未受全发:未成年。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将头发盘于头顶,加上冠,表示成年。³阉:被阉割的人,指太监。⁴甫:始,才。⁵厚抚:深切安抚。⁶比:及,等到。⁷游资:盘缠,旅行时随身携带的资金。⁸艾:指前面提及的同船的“衡郡艾行可”。⁹斫:砍。¹⁰莽:莽撞,慌忙。¹¹戟:兵器名。这里泛指各种武器。¹²执:捉拿。¹³䌷:粗绸布。¹⁴一涌:犹言“一窝蜂”。
入水余最后,足为竹纤所绊,竟同篷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幸水浅,止及腰,乃逆流行江中,得邻舟间避而至,遂跃入其中。时水浸寒甚,邻客以舟人被盖余,而卧其舟,溯流而上三四里,泊于香炉山,盖已隔江矣。还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已而同泊诸舟俱移泊而来,有言南京相公身被四创者,余闻之,暗笑其言之妄。且幸乱刃交戟之下,赤身其间,独一创不及,此实天幸。惟静闻、顾奴不知其处,然亦以为一滚入水,得免虎口,资囊可无计矣。但张侯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一帙,乃其手笔,其家珍藏二百余年,而一入余手,遂罹此厄,能不抚膺!其时舟人父子亦俱被戳,哀号于邻舟。他舟又有石瑶庭及艾仆与顾仆,俱为盗戳,赤身而来,与余同被卧,始知所谓被四创者,乃余仆也。前舱五徽人,俱木客,亦有二人在邻舟,其三人不知何处。而余舱尚不见静闻,后舱则艾行可与其友曾姓者亦无问处。余时卧稠人中,顾仆呻吟甚,余念行囊虽焚劫无遗,而所投匣资或在江底可觅。但恐天明为见者取去,欲昧爽即行,而身无寸丝,何以就岸。是晚初月甚明,及盗至,已阴云四布,迨晓,雨复霏霏。
入水余最后,足为竹纤所绊,竟同篷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yǒnɡ)¹而起。幸水浅,止及腰,乃逆流行江中,得邻舟间(jiàn)²避而至,遂跃入其中。时水浸寒甚,邻客以舟人被盖余,而卧其舟,溯流而上三四里,泊于香炉山,盖已隔江矣。还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已而同泊诸舟俱移泊而来,有言南京相公身被四创者,余闻之,暗笑其言之妄。且幸乱刃交戟之下,赤身其间,独一创不及,此实天幸。惟静闻、顾奴不知其处,然亦以为一滚入水,得免虎口,资囊³可无计矣。但张侯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一帙(zhì),乃其手笔,其家珍藏二百余年,而一入余手,遂罹(lí)此厄(è),能不抚膺!其时舟人父子亦俱被戳,哀号于邻舟。他舟又有石瑶庭及艾仆与顾仆,俱为盗戳,赤身而来,与余同被卧,始知所谓被四创者,乃余仆也。前舱五徽人,俱木客,亦有二人在邻舟,其三人不知何处。而余舱尚不见静闻,后舱则艾行可与其友曾姓者亦无问处。余时卧稠人中,顾仆呻吟甚,余念行囊(náng)虽焚劫无遗,而所投匣资或在江底可觅。但恐天明为见者取去,欲昧爽即行,而身无寸丝,何以就岸。是晚初月甚明,及盗至,已阴云四布,迨晓,雨复霏(fēi)霏。
译文:我是最后一个入水,脚被竹船索绊着,竟然同船篷一起倒翻下去,头先触着江底,耳鼻都灌了水,才迅急向上浮起。幸好水浅,只到腰部,于是逆流从江中走,见到一只邻船为避开盗贼开了过来,便跃入那船中。当时水浸得我全身异常寒冷,那船上的一个乘客将船夫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便躺在船中。船逆流而上行了三四里,停泊在香炉山下,这里已经是湘江的另一岸了。回身望去,那只被抢劫的船,火光大起,众盗贼齐声喊叫一声作为信号,就离去了。随即,先前一同停泊的各船都移到香炉山下来停泊,船中有人说南京的读书人身上被刺伤四处,我听了暗笑那人所说之话的虚妄。幸运的是我赤身躲在乱刀棍剑下,竟没有被伤,这实在是天幸!只是不知道静闻、顾仆在何处,也以为他们一滚入水中,就能免于虎口,至于钱财就可不去计较了。只是张侯宗琏所著的一套《南程续记》,是他的手迹,他家珍藏了两百多年,而一到我手中,便遭此等厄运,怎能不痛惜!当时船夫父子俩也都被刺伤,在邻船上哀号着。另一只船上又有石瑶庭、艾行可的仆人与顾仆,他们都被盗贼刺伤,光着身体来到我的船上,与我同盖一床被子躺卧,我这才知道所说的被弄伤四处的是我的仆人。原所乘那只船前舱中的五个徽州府人都是做木活的,他们中也有两个在邻船上,其余三人不知在哪里。而我那个舱中还不见静闻,后舱中则是艾行可与他的一个姓曾的朋友,也没有打听的地方。我当时躺在众人中,顾仆呻吟得很厉害,我心想行李袋虽然被焚烧抢劫得什么都不剩了,而投到江中的匣子装着的旅游费用或许在江底可以找到。只恐怕天亮后被见到的人拿了去,想黎明就前往寻找,但身上无寸丝遮掩,何以上岸?这天晚上,起初月亮很明,等盗贼来时,已经阴云四布,到天亮时,雨又霏霏地下了起来。
注释:¹踊:跳。²间:偷偷地。³资囊:资金和行囊。⁴帙:旧时用布帛制成的书籍套子,故称一套书为一帙。⁵罹:遭受。⁶厄:灾祸。⁷稠:众多,聚集。
十二日,邻舟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余素不用髻簪,此行至吴门,念二十年前从闽返钱塘江浒,腰缠已尽,得髻中簪一枝,夹其半酬饭,以其半觅舆,乃达昭庆金心月房。此行因换耳挖一事,一以绾发,一以备不时之需。及此堕江,幸有此物,发得不散。艾行可披发而行,遂至不救。一物虽微,亦天也。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时顾仆赤身无蔽,余乃以所畀裤与之,而自著其里衣,然仅及腰而止。旁舟子又以衲一幅畀予,用蔽其前,乃登涯。
十二日,邻舟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bì)¹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余素不用髻(jì)²(zān),此行至吴门³,念二十年前从闽返钱塘江浒,腰缠已尽,得髻中簪一枝,夹其半酬饭,以其半觅舆(yú),乃达昭庆金心月房。此行因换耳挖一事,一以绾(wǎn)发,一以备不时之需。及此堕江,幸有此物,发得不散。艾行可披发而行,遂至不救。一物虽微,亦天也。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时顾仆赤身无蔽,余乃以所畀裤与之,而自著其里衣,然仅及腰而止。旁舟子又以衲(nà)一幅畀予,用蔽其前,乃登涯。
译文:十二日,邻船一个姓戴的客人,很同情我,从他身上分出内衣、单层裤子各一样给了我。我全身没有一件物品,摸摸发髻中还存有一个银耳挖,我向来不用髻簪,此次旅行到达苏州时,想起二十年前从福建返回到钱塘江边,随身携带的财物已经用完,从发髻中摸到一枝簪,剪下一半付了饭钱,用另一半雇了一乘轿子,才到达昭庆寺金心月房。于是此次旅行换了一个耳挖,一是用来盘束头发,一是用以防备随时的需要。到此次落入江中,幸亏有这耳挖,头发得以不散开。艾行可披发而行,以至于无救。一件物品虽然微小,也会成为性命赖以保全的东西啊!便用它来酬谢了他,然后匆匆问了他的姓名就告别了。当时顾仆光着身没有一点衣物遮蔽,我便把姓戴的所给的裤子给了他,而自己穿着那件内衣,然而那内衣仅到腰间。旁边一只船的船夫又将一块补过补丁的布给了我,我用它遮着前面,就朝岸上登去。
注释:¹畀:给予,付与。²髻:盘在头顶的发髻。古代男女都把头发盘在头上,用簪子固定。³吴门:苏州的别称。⁴钱塘江:在浙江。⁵腰缠:盘缠。⁶觅舆:雇轿子。⁷昭庆:寺庙名,在杭州。⁸绾:系,结。⁹衲:补缀过的旧衣服。
涯犹在湘之北东岸,乃循岸北行。时同登者余及顾仆、石与艾仆并二徽客,共六人一行,俱若囚鬼。晓风砭骨,砂砾裂足,行不能前,止不能已。四里,天渐明,望所焚劫舟在隔江,上下诸舟,见诸人形状,俱不肯渡,哀号再三,无有信者。艾仆隔江呼其主,余隔江呼静闻,徽人亦呼其侣,各各相呼,无一能应。已而闻有呼予者,予知为静闻也,心窃喜曰:“吾三人俱生矣。”亟欲与静闻遇。
涯犹在湘之北东岸,乃循岸北行。时同登者余及顾仆、石与艾仆并二徽客,共六人一行,俱若囚鬼。晓风砭(biān)¹骨,砂砾裂足,行不能前,止不能已。四里,天渐明,望所焚劫舟在隔江,上下诸舟,见诸人形状,俱不肯渡,哀号再三,无有信者。艾仆隔江呼其主,余隔江呼静闻,徽人亦呼其侣,各各相呼,无一能应。已而闻有呼予者,予知为静闻也,心窃喜曰:“吾三人俱生矣。”亟(jí)欲与静闻遇。
译文:所登之处仍然在湘江的东北岸上,于是沿岸往北行。当时一同登岸的有我和顾仆、石瑶庭和艾行可的仆人以及两个徽州府人,一行共六人,个个都像是囚犯鬼怪。拂晓的风寒冷刺骨,碎石子划破了脚板,往前不能走,想停下又不能。走了四里,天渐渐亮开,望见那只被焚烧抢劫的船在江对面,上上下下的众多船只,看到我们这一行人的形状,都不肯为我们摆渡,再三哀求哭喊,都没有相信的。艾行可的仆人隔着江呼叫他的主人,我隔着江呼喊静闻,徽州府人也呼喊着他们的同伴,众人各各相呼,没人一声应答。旋即听到有喊我的,我知道是静闻,心中暗喜道:“我三人都还活着。”于是急着想与静闻相会。
注释:¹砭:刺。
隔江土人以舟来渡余,及焚舟,望见静闻,益喜甚。于是入水而行,先觅所投竹匣。静闻望而问其故,遥谓余曰:“匣在此,匣中之资已乌有矣。手摹《禹碑》及《衡州统志》犹未沾濡也。”及登岸,见静闻焚舟中衣被竹笈犹救数件,守之沙岸之侧,怜予寒,急脱身衣以衣予。复救得余一裤一袜,俱火伤水湿,乃益取焚余炽火以炙之。其时徽客五人俱在,艾氏四人,二友一仆虽伤亦在,独艾行可竟无踪迹。其友、仆乞土人分舟沿流捱觅,余辈炙衣沙上,以候其音。时饥甚,锅具焚没无余,静闻没水取得一铁铫,复没水取湿米,先取干米数斗,俱为艾仆取去。煮粥遍食诸难者,而后自食。迨下午,不得艾消息,徽人先附舟返衡,余同石、曾、艾仆亦得土人舟同还衡州。余意犹妄意艾先归也。土舟颇大,而操者一人,虽顺流行,不能达二十余里,至汊江已薄暮。二十里至东阳渡,已深夜。时月色再阴,乘月行三十里,抵铁楼门,已五鼓矣。艾使先返,问艾竟杳然也。
隔江土人以舟来渡余,及焚舟,望见静闻,益喜甚。于是入水而行,先觅所投竹匣。静闻望而问其故,遥谓余曰:“匣在此,匣中之资已乌有¹矣。手摹²《禹碑》及《衡州统志》犹未沾濡也。”及登岸,见静闻焚舟中衣被竹笈(jí)³犹救数件,守之沙岸之侧,怜予寒,急脱身衣以衣(yì)。复救得余一裤一袜,俱火伤水湿,乃益取焚余炽火以炙之。其时徽客五人俱在,艾氏四人,二友一仆虽伤亦在,独艾行可竟无踪迹。其友、仆乞土人分舟沿流捱(āi)觅,余辈炙衣沙上,以候其音。时饥甚,锅具焚没无余,静闻没水取得一铁铫(diào),复没水取湿米,先取干米数斗,俱为艾仆取去。煮粥遍食(sì)诸难者,而后自食。迨下午,不得艾消息,徽人先附舟返衡,余同石、曾、艾仆亦得土人舟同还衡州。余意犹妄意艾先归也。土舟颇大,而操者一人,虽顺流行,不能达二十余里,至汊江已薄暮。二十里至东阳渡,已深夜。时月色再阴,乘月行三十里,抵铁楼门,已五鼓矣。艾使先返,问艾竟杳然也。
译文:江对面的一个当地人将船划过来接我,到被焚毁的船边,望见了静闻,更加欢喜得不得了。我从那只船的残骸处入水而行,先寻找投入江中的竹匣子。静闻望见后问我为何如此,然后远远地对我说:“匣子在这里,但匣中的钱物已经没有了。你亲手临摹的《禹碑》以及《衡州统志》还没有沾湿。”等登上岸,见到静闻。他从被烧的船中还救得衣服、被子、竹书箱等几件物品,守在沙岸边。他怜惜我寒冷,急忙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上;又救得我的一条裤子一双袜子,都被火烧被水浸湿了,于是再取了些那船上仍燃烧得很旺的残火来烘烤被子、袜子。到这时,徽州府的五个乘客都在了,艾行可一行四人中,他的两个友人和一个仆人虽受伤也在,唯独艾行可竟然无踪迹。他的友人和仆人乞求当地人分别乘船沿江去一处一处挨着找寻,而我们在沙地上烘烤衣服,等候他的音讯。当时非常饥饿,但锅具或被烧毁或没入江中一样也不剩,静闻潜入水中捞到一个铁铫锅,然后再次潜入水中捞起些湿米,先是弄到几斗干米,但都被艾行可的仆人拿了去。煮了粥分给各个遭难的人吃,而后才自己吃。直等到下午,没有得到艾行可的消息,徽州府的几个人先搭乘船只返回衡州城,随后我们三人同石瑶庭、姓曾的以及艾行可的仆人也找到一只当地人的船,返回衡州城。我还假设艾行可说不定先回城了。我们所乘的那本地船很大,而驾船的只有一人,虽然是顺流下行,但不到二十几里路,到汊江就已经是傍晚了。又行二十里到东阳渡,已是深夜。当时月色更加明亮,乘月驶行三十里,抵达铁楼门,已经五更了。艾行可的仆人先返回桂府打探情况,结果艾行可竟然全无影踪。
注释:¹乌有:没有,不存在。²手摹:亲手临摹。³竹笈:竹编的小箱子。⁴衣予:给我穿。⁵捱:通“挨”,依次,逐个。⁶铫:一种有把有流的小锅。⁷食:拿东西给别人吃。⁸妄意:没有根据地猜想。⁹铁楼门:衡州城门。
先是,静闻见余辈赤身下水,彼念经笈在篷侧,遂留,舍命乞哀,贼为之置经。及破余竹撞,见撞中俱书,悉倾弃舟底。静闻复哀求拾取,仍置破撞中,盗亦不禁。撞中乃《一统志》诸书,及文湛持、黄石斋、钱牧斋与余诸手柬,并余自著日记诸游稿。惟与刘愚公书稿失去。继开余皮厢,见中有尺头,即阖置袋中携去。此厢中有眉公与丽江木公叙稿,及弘辨、安仁诸书,与苍梧道顾东曙辈家书共数十通,又有张公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乃宣德初张侯特使广东时手书,其族人珍藏二百余年,予苦求得之。外以庄定山、陈白沙字裹之,亦置书中。静闻不及知,亦不暇乞,俱为携去,不知弃置何所,真可惜也。又取余皮挂厢,中有家藏《晴山帖》六本,铁针、锡瓶、陈用卿壶,俱重物,盗入手不开,亟取袋中。破予大笥,取果饼俱投舡底,而曹能始《名胜志》三本、《云南志》四本及《徐霞客游记》合刻十本,俱焚讫。其艾舱诸物,亦多焚弃。独石瑶庭一竹笈竟未开。贼濒行,辄放火后舱。时静闻正留其侧,俟其去,即为扑灭,而余舱口亦火起,静闻复入江取水浇之。贼闻水声,以为有人也,及见静闻,戳两创而去,而火已不可救。时诸舟俱遥避,而两谷舟犹在,呼之,彼反移远。静闻乃入江取所堕篷作筏,亟携经笈并余烬余诸物,渡至谷舟;冒火再入取艾衣、被、书、米及石瑶庭竹笈,又置篷上,再渡谷舟;及第三次,则舟已沉矣。静闻从水底取得湿衣三、四件,仍渡谷舟,而谷(舟)乘黑暗匿纳衣等物,止存布衣布被而已。静闻乃重移置沙上,谷舟亦开去。及守余辈渡江,石与艾仆见所救物,悉各认去。静闻因谓石曰:“悉是君物乎?”石遂大诟静闻,谓:“众人疑尔登涯引盗。谓讯哭童也。汝真不良,欲掩我之箧。”不知静闻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夺护此箧,以待主者,彼不为德,而后诟之。盗犹怜僧,彼更胜盗哉矣,人之无良如此!
先是,静闻见余辈赤身下水,彼念经笈在篷侧,遂留,舍命乞哀,贼为之置经¹。及破余竹撞²,见撞中俱书,悉倾弃舟底。静闻复哀求拾取,仍置破撞中,盗亦不禁。撞中乃《一统志》³诸书,及文湛持、黄石斋、钱牧斋与余诸手柬,并余自著日记诸游稿。惟与刘愚公书稿失去。继开余皮厢,见中有尺头,即阖置袋中携去。此厢中有眉公¹⁰与丽江木公¹¹叙稿,及弘辨、安仁诸书,与苍梧道顾东曙辈家书共数十通¹²,又有张公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乃宣德¹³初张侯特使广东时手书,其族人珍藏二百余年,予苦求得之。外以庄定山¹⁴、陈白沙¹⁵字裹之,亦置书中。静闻不及知,亦不暇乞,俱为携去,不知弃置何所,真可惜也。又取余皮挂厢,中有家藏《晴山帖》六本,铁针、锡瓶、陈用卿¹⁶壶,俱重物,盗入手不开,亟取袋中。破予大笥(sì)¹⁷,取果饼俱投舡(xiānɡ)¹⁸底,而曹能始¹⁹《名胜志》三本、《云南志》²⁰四本及《徐霞客游记》合刻十本,俱焚讫(qì)²¹。其艾舱诸物,亦多焚弃。独石瑶庭一竹笈竟未开。贼濒行,辄放火后舱。时静闻正留其侧,俟其去,即为扑灭,而余舱口亦火起,静闻复入江取水浇之。贼闻水声,以为有人也,及见静闻,戳两创而去,而火已不可救。时诸舟俱遥避,而两谷舟犹在,呼之,彼反移远。静闻乃入江取所堕篷作筏,亟携经笈并余烬(jìn)余诸物²²,渡至谷舟;冒火再入取艾衣、被、书、米及石瑶庭竹笈,又置篷上,再渡谷舟;及第三次,则舟已沉矣。静闻从水底取得湿衣三、四件,仍渡谷舟,而谷(舟)乘黑暗匿纳衣等物,止存布衣布被而已。静闻乃重移置沙上,谷舟亦开去。及守²³余辈渡江,石与艾仆见所救物,悉各认去。静闻因谓石曰:“悉是君物乎?”石遂大诟(ɡòu)²⁴静闻,谓:“众人疑尔登涯引盗。谓讯哭童也。汝真不良,欲掩²⁵我之箧。”不知静闻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夺护此箧,以待主者,彼不为德,而后诟之。盗犹怜僧,彼更胜盗哉矣,人之无良如此!
译文:先前,静闻见我等赤身跳入水中,他因想着佛经、书箱在船篷侧边,便留在了船上。他舍命乞求,盗贼才丢下经书。等破开我的竹箱,盗贼见箱中尽是书籍,就全部倾倒在船底上。静闻又向盗贼哀求,拾起来仍旧放在破箱中,盗贼也不禁止。箱中是《大明一统志》等书籍,以及文湛持、黄石斋、钱牧斋给我的诸多亲笔信,还有我自己写作记录的许多游记手稿。只有写给刘愚公的书稿丢失了。接着盗贼又打开我的皮箱,见其中有块绸缎布料,便全部装存袋中抢走了。此箱中有陈眉公向丽江木公叙谈各事的信稿,以及他给弘辨、安仁的几封信件,还有苍梧道顾东曙等人的家信几十封。另外又有张公宗琏所著的《南程续记》,它是宣德初年张侯担负特别使命出使广东时亲自撰写的,他家族中的人将它珍藏了两百多年,我苦苦相求才得到它,书的外面用庄定山、陈白沙写的字幅裹着,也放在书信中间。静闻不知道这些,也无暇求讨回来,都被盗贼带了去,不知丢在何处,真可惜啊!盗贼又取了我的皮挂箱,箱中有我家私藏的《晴山帖》六本,以及铁针、锡瓶、陈用卿的壶等,都是些笨重的物件,盗贼拿到后没打开,赶忙装进袋子中。破开我的大笥,果饼都被抛到船底,而曹能始的《名胜志》三本、《云南志》四本以及《徐霞客游记》的合刻本十本,都被火烧掉。艾行可舱中的各种物件,也大多被烧毁。唯独石瑶庭的一个竹书箱盗贼竟然未打开。盗贼临走时,就在后舱放了火。当时静闻正好留在旁边,等盗贼一离开,就将火扑灭,但我所在那舱的舱口也起了火,静闻便又入江取水来浇火。盗贼听到水声,以为有人来,等见到是静闻,就刺了他两下后离去,而火已经不可救。当时众船都驶到远处躲避了,但两艘运谷子的船还在,静闻向他们呼喊,他们反而移向远处。于是静闻没入江中捞取落入水中的船篷作为筏子,赶紧将佛经、书箱以及我的火烧后残留的各样物品放入筏中,渡到谷船处;又冒火再到船上取了艾行可的衣服、被子、书箱、米以及石瑶庭的竹书箱,又放在船篷上,再次渡到谷船处;等第三次返回时,船已沉了。静闻从水底捞起三四件湿衣服,仍渡回谷船处,而那谷船乘黑暗隐藏了我的绸子衣服等物品,只剩些布衣布被而已。于是静闻重新将它们移到沙滩上,谷船也随之开走。等我们渡过江到达静闻那里时,姓石的和艾行可的仆人见到救下的物件,尽都各自认领了去。静闻于是对姓石的说:“全是你的东西吗?”姓石的便大骂静闻,说:“众人怀疑是你登陆引来盗贼。指询问啼哭的童子那件事。你实在是品性不良,想偷取我的箱子。”他不知道静闻为了他冒刀剑、冒寒凉、冒火、冒水,并守护这箱子,以等待主人来领取,他不感谢别人的恩德,反倒辱骂。盗贼都还同情僧人,这家伙比盗贼更狠毒啊,无良心的人就是如此!
注释:¹置经:意为把经书留下,没有抢走。置:豁免。²竹撞:篾编的小竹匣。³《一统志》:即《大明一统志》,明代官修地理总志。共九十卷,李贤、彭时等纂修。原名《寰宇通志》,景泰年间成书。天顺时重修,英宗朱祁镇亲自作序,赐名《大明一统志》。⁴文湛持: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曾孙。⁵黄石斋: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书画家。⁶钱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万历进士,是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⁷厢:同“箱”。⁸尺头:绸缎衣料。⁹阖:合闭,关上。即把打开的箱子合闭。¹⁰眉公: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¹¹丽江木公:木增,字长卿,一字生白,号华岳。明代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作家。¹²通:作量词,用于文章、书信等。¹³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¹⁴庄定山:庄昶,字孔旸,号木斋,南京浦口人,明代成化年间著名学者,隐居家乡附近的定山,人称定山先生。¹⁵陈白沙: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称之为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¹⁶陈用卿:宜兴(今属江苏)人,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制作紫砂茶壶的名家。¹⁷笥:一种竹编的用以装衣物或食品的方形盛器。¹⁸舡:船。¹⁹曹能始:曹学俭,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天启间,官广西参议,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余年。南明唐王即位闽中,授礼部尚书。清兵入闽,自缢于山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著述很多。²⁰《云南志》:当指唐人樊绰所著的《云南志》。²¹讫:绝止,穷尽。²²烬余诸物:还没烧光的东西。²³守:守候。²⁴诟:责骂,辱骂。²⁵掩:私藏,窃取。
十三日,昧爽登涯,计无所之。思金祥甫为他乡故知,投之或可强留。候铁楼门开,乃入。急趋祥甫寓,告以遇盗始末,祥甫怆然。初欲假数十金于藩府,托祥甫担当,随托祥甫归家取还,而余辈仍了西方大愿。祥甫谓藩府无银可借,询余若归故乡,为别措以备衣装。余念遇难辄返,觅资重来,妻孥必无放行之理,不欲变余去志,仍求祥甫曲济。祥甫唯唯。
十三日,昧爽登涯,计无所之。思金祥甫¹为他乡故知,投之或可强留²。候铁楼门开,乃入。急趋祥甫寓,告以遇盗始末,祥甫怆然。初欲假³数十金于藩府,托祥甫担当,随托祥甫归家取还,而余辈仍了西方大愿。祥甫谓藩府无银可借,询余若归故乡,为别措以备衣装。余念遇难辄(zhé)返,觅资重来,妻孥(nú)必无放行之理,不欲变余去志,仍求祥甫曲济。祥甫唯(wěi)(wěi)
译文:十三日,黎明登岸,担心无处可投奔。后心想金祥甫是他乡异地中相识并有交往的人,投奔他或许可以勉强停留。等铁楼门一开,就走进去,急忙奔到祥甫的寓所,将遇盗的前后情形告诉了他,祥甫显出悲伤的神态。我起初想向桂王府借几十两银子,托祥甫相保,同时托祥甫回老家时到我家中取了来还给桂王府,而我则用借得的费用仍可了却旅游西部地区的心愿。然而祥甫说桂王府没有银两可借,他征求我的意见,说若回故乡,他替我另外筹集钱币备办衣服行装。我考虑到若遇难就返回家,找了费用重新再来,妻子儿女一定不会让我走,于是不愿改变我继续旅游的意志,依然恳求祥甫曲意周济我们,祥甫表示应允。
注释:¹金祥甫:作者的同乡,在衡州桂王朱常瀛府任职。²强留:勉强收留。³假:借。⁴担当:作担保。⁵了西方大愿:了却这次西行游览的宏大心愿。⁶为别措以备衣装:为我到别处筹措资金置备衣服行装。⁷妻孥:妻子儿女。⁸唯唯:答应的声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