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水由来胜若耶,兰桡三月汎桃花。巴儿见客能歌舞,蜀女明妆笑浣纱。
锦水由来胜若耶,兰桡三月汎桃花。巴儿见客能歌舞,蜀女明妆笑浣纱。

sòngkǒngzhāoshǒusān--zhēnqīng

jǐnshuǐyóuláishèngruòlánráosānyuèfàntáohuāérjiànnéngshǔmíngzhuāngxiàohuànshā

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2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译文:潮来朝去,终归大海,你却被流放到东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译文: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译文: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译文: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译文: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译文: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
这两首当作于李白赐金还山之后。“日南珠”是神话故事中的事物。《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日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当然很宝贵。由此可见诗人与韦参军的情谊之深。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紫阁¹连终南²,青冥天倪(ní)³色。
译文: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注释:¹紫阁:终南山峰名。²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³天倪:天际,天边。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译文: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万井惊画出,九衢(qú)¹如弦直。
译文: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注释:¹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译文: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朝野盛文物¹,衣冠何翕(xī )(xì)²
译文: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
注释:¹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²翕赩:光色盛貌。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¹
译文: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
注释:¹绝域:极远之地。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伊皋(gāo)¹运元化²,卫霍(huò)³输筋力。
译文: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
注释:¹伊皋:伊尹和皋陶。²元化:造化,天地。³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歌钟¹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译文: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
注释:¹歌钟:伴唱的编钟。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zè)¹
译文: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注释:¹中昃:日过午而渐西斜。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译文: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无作牛山悲¹,恻怆泪沾臆。
译文: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¹牛山悲:亦作“牛山叹”。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君子有所思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shū)¹温风至,因循小暑²来。
译文: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注释:¹倏忽:忽然。²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译文: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户牖(yǒu)¹喧青霭,阶庭长绿苔。
译文: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
注释:¹户牖:门和窗。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zhān)¹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译文: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注释:¹鹰鹯:鹰与鹯。

yǒngniàn廿shī ·xiǎoshǔliùyuèjié

yuánzhěn tángdài 

shūwēnfēngzhì yīnxúnxiǎoshǔlái 
zhúxuānxiānjué shānànwénléi 
yǒushēnqīngǎi jiētíngcháng绿tái 
yīngzhānxìnxué shuàixiāngcuī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子瞻¹画丛竹怪石,伯时²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注释:¹子瞻:苏轼。苏轼工画竹石枯木。²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野次¹小峥(zhēng)(róng)²,幽篁(huáng)³相倚绿。
译文:郊坡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注释:¹野次:野外。²峥嵘:山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³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阿童¹三尺箠(chuí)²,御³此老觳(hú)(sù)
译文: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
注释:¹阿童:小童儿。这里代指小牧童。²箠:竹鞭。³御:驾驭。⁴觳觫: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lì)¹
译文: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注释:¹砺角:磨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¹我竹。
译文: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注释:¹残:损害。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此诗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前面八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划。“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显示出来了。“篁”是丛生的竹子,前面着一“幽”字写它的气韵,后面着一“绿”字写它的色彩,形象也很鲜明。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点明他手中的鞭子,动态亦可想见。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更为传神。按《孟子·梁惠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是以“觳觫”来形容牛的恐惧颤抖的样子。画中的老牛虽不必因恐惧而发颤,但老而筋力疲惫,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于是也就给人以觳觫的印象了。画面是静态的,它不能直接画出牛的觳觫,诗人则根据画中老牛龙钟的意态,凭想象拈出“觳觫”二字,确是神来之笔。诗中描写四个物象,又并不是孤立处理的。石与竹之间着—“倚”字,不仅写出它们的相邻相靠,还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则牧童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四个物象分成前后两组,而在传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上,又配合呼应,共同构成了画的整体。能用寥寥二十字,写得这样形神毕具,即使作为单独的题画诗,也应该说是很出色的.

  但是,诗篇的重心还在于后面四句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这段感想又可以分作两层:“勿遣牛砺角”是一层,“牛斗残我竹”另是一层,它们之间有着递进的关系。关于这四句诗,前人有指责其“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的(见陈衍《石遗室诗话》),其实并没有评到点子上。应该说,作者对于石与竹是同样爱惜的,不过因为砺角对石头磨损较少,而牛斗对竹子的伤残更多,所以作了轻重的区分。更重要的是,石与竹在诗人心目中都代表着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磨损石头和伤残竹子则是对这种宁静和谐生活的破坏,为此他要着力强调表示痛惜,而采用递进的陈述方式,正足以体现他的反复叮咛,情意殷切。

  说到这里,不免要触及诗篇的讽喻问题。诗中这段感想议论,除了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好和破坏自然美的痛心外,是否另有所讽呢?大家知道,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在神宗时就已展开。哲宗元祜年间,新党暂时失势,旧党上台,很快又分裂为洛、蜀、朔三个集团,互相争斗。至绍圣间,新党再度执政,对旧党分子全面打击。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体句式(如“石吾甚爱之”的上一下四,“牛砺角犹可”的上三下二)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后四句的格调,前人认为是摹仿李白《独漉篇》的“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陵阳先生室中语》引韩驹语),但只是吸取了它的形式,词意却翻新了,不仅不足为病,还可看出诗人在推陈出新上所下的功夫。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534-537页
2、 赵山林,潘裕民 编著.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第114-115页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渡²溪桥冷。蛾寒³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译文:带着雨意的乌云凝滞不动漂浮在天空,小溪的桥上寒意袭人。一弯新月破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桥下的小溪水声长远,一枝怒放的梅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散发着幽香。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¹湿云:饱含水气的云。²渡:移动,运动。³蛾寒:像蛾眉似的冷月。蛾:通“娥”,指娥眉,用以比喻弯月。⁴和:连。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人怜¹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译文:怀着爱怜的心情看着梅花仍和往年一样娇美,花却不知爱怜它的人日渐消瘦。独自依靠着栏杆,夜深了寒意更浓,连那不畏寒的腊梅,似乎也感到了寒冷。
注释:¹怜:爱惜。

  这首词题曰“咏梅”,实际上是以梅花的高洁来比拟作者不甘流俗,满腔哀愁,无处倾诉的情怀。上片写梅花,其所处的环境是云湿,桥冷,月寒,衬托出梅花的冷艳。下片写梅花,花似旧,花正寒,观梅者,人瘦,独倚。整首词情景交融,感情细腻,情浓景真,风格秀婉,感人心扉。

  词的上片写桥头月下见寒梅独放的情景。雨云凝滞不动飘浮在天空,溪上小桥是那么清冷;一弯新月破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溪水声长远,一枝寒梅在月下散发着芳香。词人轻移笔触,由天空写到桥上写到桥旁写到桥下,勾画出一幅朦脆的月夜观梅图,意境清幽静谧,衬托出人的孤寂和哀愁。晚上词人立足在小桥上看到的景物:“湿云”、“桥冷”、“娥寒初破”,写出了一种孤寂、冷艳的气氛。“娥寒初破东风影”,“破”字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影”字更是把梅树随风摇曳的动姿描画得栩栩如生。这是以动写静的笔法,从视觉方面落墨。“溪下水声长”,以声响映衬夜的寂静,从听觉方面着笔。“一枝和月香”,这是从嗅觉方面来写周围环境的清静。“一枝”二字具有深刻的含意,它除了写实景之外,也是作者的自况。

  词的下片借写花而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情。“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以拟人的手法写花,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人像往日一样怜花,花却不知人日渐消瘦,喻花不解人意,不知人之哀愁,非常凄楚。这两句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据说淑真婚姻不遂,而婚前又心有所爱,终日忧郁,因此这种幽怨显然是有的而发了。结拍“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两句意味深长,尤感言未尽意亦未尽。“花正寒”明写花而实则写自己,写花寒而喻人寒,越来越多的愁绪凝成驱之不去的寒意,深深包围着忧郁的人。夜越来越深,愁苦和哀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正凝结成驱之不尽的寒意,向独倚栏杆、孤寂凄楚的人袭来。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第156页
2、 林音.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第202页
3、 王丽珍.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14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