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酒栏干事已非,玉人惆怅卷罗帏。可堪荏苒争先谢,更不踌躇各自飞。
歌酒栏干事已非,玉人惆怅卷罗帏。可堪荏苒争先谢,更不踌躇各自飞。
尽扫庭枝风敛怨,偶粘尘网雨冲围。今朝蝶似长安客,差况残春寂寞归。
尽扫庭枝风敛怨,偶粘尘网雨冲围。今朝蝶似长安客,差况残春寂寞归。

shítiánxiānshēngluòhuāshǒusān--zhēnqīng

jiǔlángànshìfēirénchóuchàngjuǎnluówéikānrěnrǎnzhēngxiānxiègèngchóuchúfēi

jǐnsǎotíngzhīfēngliǎnyuànǒuzhānchénwǎngchōngwéijīncháodiéshìzhǎngānchàkuàngcánchūnguī

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2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¹
译文:兰花总是孤独地生长在竹子和松树的根旁,不肯像桃李一样逢迎众人。
注释:¹儿曹:指晚辈的孩子们。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译文:兰花美好的名声,在《离骚》中压倒群芳,如果屈原没有将它写入《离骚》之中,它将更加高洁。

lánhuā--fěi

zhúsōnggēnguànliáokěnsuítáomèiércáogāomíngjǐnsāojuǎnsāogènggāo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lǔ)¹横北荒,胡星²(yào)精芒³
译文: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注释:出自蓟(jì)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¹虏阵:指敌阵。²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³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羽书¹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译文: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注释:¹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速的文书。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虎竹¹救边速,戎车森已行。
译文: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注释:¹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明主¹不安席²,按剑心飞扬。
译文: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注释:¹明主:英明的皇帝。²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速得不能安眠。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推毂(gǔ)¹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译文: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注释:¹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毂:车轮。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兵威冲绝幕¹,杀气凌穹苍。
译文: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注释:¹绝幕:极远的沙漠。幕:通“漠”。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列卒¹赤山²下,开营³紫塞(sài)傍。
译文: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注释:¹列卒:布阵。²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³开营:设营,扎营。⁴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孟冬¹沙风紧,旌旗飒²凋伤。
译文: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注释:¹孟冬:初冬。²飒:飒飒风声。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画角¹悲海月,征衣卷²天霜³
译文: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注释:¹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²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³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挥刃斩楼兰¹,弯弓射贤王²
译文: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注释:¹楼兰:古国名。²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单于¹一平荡²,种落³自奔亡。
译文: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注释:¹单于:匈奴的首领。²平荡:荡平。³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译文: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作者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这首诗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全诗分为四段。前六句写胡人兴兵,战事骤起。首二句胡人兴兵北荒,胡星闪耀,渲染出大战来临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羽书、烽火报警,前线告急的羽书疾驰如电,报警的狼烟烽火昼夜不息,充分表达出前线战事吃紧的紧张状态,表现出匈奴敌军来势汹汹的场面,为下文写汉军将士英勇奋战做伏笔。三四两句写汉军驰救,救边的将领率军出征,兵车森严列队前进。表现出军队的临危不惧,反映出将士们的坚定意志。

  “明主”四句,天子按剑警觉,不安席坐,飞扬的内心也愿驰骋疆场,率军杀敌。天子选将出征,勇猛的将士率军前进,连山的旌旗布满战场,写出了君臣一心,公御外辱的坚定信念。

  后“兵威”八句,从侧面描写战争。首先是汉兵气势雄伟,其声势震慑绝域沙漠,杀气直冲云霄,表现出将士们浩荡的御敌气势。其次是列阵开营,在大漠搭起营帐,克服艰难条件,充分修整,以迎接最后的决战。随后四句描写是沙场苦况,风沙紧,旗凋伤,画角哀,衣卷霜。立冬时节天气寒冷,狂风卷集着风沙向战士们袭来,旌旗飒飒,飘荡在万物凋伤的边塞。“画角”二句极妙,愁语亦壮。在边地的月光之下,号角吹响,更显示出战争的凄凉之意。战士们的铁衣之上凝聚起层层寒霜,反映出军旅生活的条件之艰苦,而战士们不惧艰辛,舍命保国,反衬出战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末六句写战胜强敌,凯旋归来。斩楼兰,射贤王,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将领,是指擒贼先擒王,表现出军队高昂的斗志。“斩楼兰”深深表明此次战争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平荡单于,种落奔亡,说的是清除边患,平荡匈奴所属部落。最终凯歌回京,百姓相迎,报功天子,表现出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全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奋力抗击匈奴,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虽描写胜利,但给人更多的并非喜悦之情,而是充满了悲怆凄凉之感。

参考资料:
1、 许菊芳.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04页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台上有客¹吟秋风,悲声萧散²飘入空。台边游女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译文:竹山听马塞观风台上,有蜀将孟达在吟咏《秋风》,那悲壮的声音凄凉地飘入了天空。台边的歌女来偷听,想学《秋风》声音,声很像,但意思领悟不到。孟达君悲叹究竟为什么事?广袤土地的金城城池失落于刘封、申耽两人之手,作《上堵吟》。
注释:襄阳古乐府:曲牌名,苏轼作词牌用。上堵吟:《襄阳古乐府》中的子曲牌名。¹客:对于蜀帝刘备,孟达是政客。²萧散:凄凉。³游女:歌女。⁴窃听:偷听。⁵意不同:意思完全不同,领会不到。⁶千里:言广阔的地域。⁷金城:郡名,指金瓯城池新城,其治所房陵,今房县。三国魏合房陵、上庸两置郡,治所在房陵,辖境湖北保康、南漳、房县、竹溪、竹山等县。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听马为塞¹凤为关²,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biān)鱼冷难捕。悠悠³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译文:听马要塞与凤林关隘,山川要塞现在无一人防守,空自闲着。我悲叹也何苦呢?襄江水一到冬天就封冻,其色深沉,鳊鱼冻得难以捕捞。众多江上听《上堵吟》的人,体会不到我写此词的意思,只是空空悲叹,空空苦辛。
注释:¹听马为塞:即听马塞山,在竹山县西南三十五里。²凤林关:在襄阳岘(xiàn)山。³悠悠:众多。⁴不知:体会不到,领悟不到。⁵徒:空空。

  这首词先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后写眼前的景物,感叹历史终成陈迹。是苏轼按照孟达《所作上堵吟》的韵调,描写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让后人借历史深深反思现实。

  第一至第六句,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水经注》:堵阳县(竹山县),堵水出焉,有白马塞(台),孟达为新城守,登之而叹日:“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即苏轼所写“台上有客吟《秋风》”,亦是《上堵吟》的历史由来。为何“悲声萧散飘入空”?为何游女“欲学声同意不同”?两者答案是一个:“千里金城两稚子”,即“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的历史内容。苏轼借以暗示赵宋王朝要吸取的教训。“台”为历史陈迹见证之地,“悲声”,是指“哀切”,“有侧人心”(郦道元《水经注》)之音,“愤激,其哀思之音”。“欲学”,言《上堵吟》“今人仍传此声”(盛弘之《荆州记》)。“两稚子”,言刘封、申耽仍很稚嫩。

  第七句至第十三句,写苏轼转向眼前,感叹历史终成陈迹。忆往昔,“白马”山为“塞”,“凤林”为“关”。“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sǒu)。”(苏轼《岘山》诗)美丽的塞、关,历史千古的名字,如今是“山川无人空自闲”。俱往矣,让今人悲叹“亦何苦”?现实是无情的,“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百姓的衣食仍难以解决。这是苏轼欲言而未言的词作本意。最后两句,与开头照应,发出让人深思的历史回音。“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与“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相比,成为“声同意不同”的历史回声:“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

  全词,观历史陈迹,即物抒情,怀古叹今。步孟达《上堵吟》的韵调,追忆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天地有情,历史无情。昔日的白马要塞、凤林雄关而今也只是历史陈迹,“山川无人空自闲”,让后人借以去深深反思现实。苏轼的词作本意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7-39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zhè)¹阴阴一径斜。
译文:小园中芳草萋萋,一直连接到邻家;弯弯曲曲的小径旁布满了枝繁叶茂的桑、柘。
注释:¹桑柘:桑木与柘木。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译文:躺着读陶渊明的诗,还未读完,又趁着点点小雨去瓜地松土锄草。

xiǎoyuán

yóu sòngdài 

xiǎoyuányāncǎojiēlínjiā sāngzhèyīnyīnjìngxié 
táoshīwèizhōngjuàn yòuchéngwēichúguā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ǒng)¹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注释:¹迥:远。傍:靠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经冬 一作:经春)
不知近水花先发(fā)¹,疑是经冬²雪未销³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¹发:开放。²经冬:经过冬天。³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401页

zǎoméi

zhāngwèi tángdài 

shùhánméibáitiáo jiǒnglíncūnbàngqiáo  (cūnzuò líncūn )
zhījìnshuǐhuāxiān shìjīngdōngxuěwèixiāo  (jīngdōngzuò jīngchū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