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¹公子²无忌者,魏昭王³少子,而魏安釐(xī)异母弟。昭王薨(hōng),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译文: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注释:¹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²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³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⁴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釐:也写作“僖”。⁵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⁶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⁷薨: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⁸即位:指帝王登位。⁹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为人,仁¹而下士² ,士无³不肖,皆谦而礼交,不敢以¹⁰富贵骄¹¹士。士以此¹²方数千里争¹³往归¹⁴之,致¹⁵食客¹⁶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¹⁷¹⁸魏十余年。
译文:公子为人,待人仁爱,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凡是士人,不论德才高低,公子都谦逊地有礼貌地同他们结交,不敢凭仗自己的富贵对士人骄傲。因此,方圆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去归附他,他招来了食客三千人。在这个时候,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打魏国的主意。
注释:¹仁:仁爱。²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下:谦让。³无:不论。⁴贤:有才德。⁵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⁶而:顺承连词,可不译。⁷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⁸之:他们,代“士”。⁹以:凭仗。¹⁰其:他的,代信陵君。¹¹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¹²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¹³争:争先恐后。¹⁴归:投奔,归附。¹⁵致:招来。¹⁶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¹⁷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¹⁸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魏有隐士¹曰侯嬴(yíng),年七十,家贫,为大梁²夷门³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¹⁰监门¹¹困故¹²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¹³,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jì)¹⁴,虚左¹⁵,自迎夷门侯生¹⁶。侯生摄敝(bì)衣冠¹⁷,直上¹⁸载公子上坐¹⁹,不让,欲以²⁰²¹公子。公子执辔(pèi)²²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²³在市屠(tú)²⁴中,原(yuàn)²⁵枉车骑(jì)²⁶²⁷之。”公子引车²⁸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pì)(nì)²⁹,故³⁰久立与其³¹客语³²,微察³³公子,公子颜色³⁴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³⁵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³⁶;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jì)皆窃³⁷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³⁸不变,乃³⁹⁴⁰客就车。至家,公子引⁴¹侯生坐上坐⁴²,遍⁴³⁴⁴宾客,宾客皆惊。酒酣(hān)⁴⁵,公子起,为寿⁴⁶侯生前。侯生因⁴⁷谓公子曰:“今日嬴之⁴⁸⁴⁹公子亦足⁵⁰⁵¹!嬴乃⁵²夷门报关者⁵³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⁵⁴有所过⁵⁵,今公子故⁵⁶过之⁵⁷。嬴欲就⁵⁸公子之⁵⁹名,故久立⁶⁰公子车骑市中,过客⁶¹,以⁶²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⁶³小人,而⁶⁴以公子为长者⁶⁵,能下士也⁶⁶
译文: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里贫穷,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么个人,就去拜访他,想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修养品德,保持操行的纯洁,已经几十年了,终竟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宾客)坐好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走上车子,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肉市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去访问他。”公子就驱车进入肉市。侯生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傲视着,故意久久地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一面)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相和贵族以及其他宾客坐满堂上,等待公子开宴;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握着缰绳驾车,公子的随从都暗地骂侯生。侯生看见公子(温和的)脸色始终没有改变,才辞别朱亥登上车子。到了公子家中,公子领侯生坐在上座上,向侯生一个一个地介绍宾客,宾客都很吃惊。酒喝得正痛快的时候,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向他敬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难为您也算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看门人,公子却亲自委屈自己的车马,亲自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逾越常礼之处,但今天公子特意逾越常礼。然而我想要成就公子爱士的美名,(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市场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街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认为公子是有德性的人,能够谦虚地对待士人。”
注释:¹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²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³夷门:大梁城的东门。⁴监者:守门人。⁵之:他,代侯嬴。⁶厚遗:丰厚地赠送,即赠送丰厚的礼物。遗:赠送。⁷臣:我,秦汉前表示谦卑的自称。⁸洁行:使品德纯洁。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⁹终:终究。¹⁰以:因为。¹¹监门:指看守城门。¹²故:缘故。¹³置酒:备办酒席。¹⁴从车骑:带着随从车马。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¹⁵虚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¹⁶生:先生的省称。¹⁷摄敝衣冠:撩起破旧的衣服。摄:拉、拽、撩起。敝:破旧。衣冠:衣服。偏义复词,冠没有意义。¹⁸直上:径直上(车)。¹⁹载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边的尊位上。载:安置,搁。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²⁰以:凭借,“以”后省宾语“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动。²¹观:观察。²²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亲自驾车)。²³客:这里指朋友。²⁴市屠:肉市。²⁵原:同“愿”,希望。²⁶枉车骑:委屈“您的”车马随从。²⁷过:访问,看望。²⁸引车:带领车骑。²⁹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³⁰故:副词,故意。³¹其:他的,代侯生。³²语:说话。³³微察:偷偷地观察。察:与上文“观”互文见义。³⁴颜色:脸色。³⁵宗室:与国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贵族。³⁶举酒:开宴的意思。³⁷窃:暗地,偷偷地。³⁸终:副词,始终。³⁹乃:副词,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衔接,可译为“然后”“于是”。⁴⁰谢:告辞。⁴¹引:导引。⁴²上坐:尊位。坐:同“座”,名词。“上坐”前的“坐”为动词。“上坐”前省介词“于”(在)。⁴³遍:周遍,一个一个地。⁴⁴赞:见(xiàn),这里是介绍的意思。“赞”是使动用法。⁴⁵酒酣:饮酒兴尽畅快。⁴⁶为寿:也叫上寿,意思是向尊者献酒,并致辞祝颂。“侯生前”之前省介词“于”(向)。⁴⁷因:于是。⁴⁸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⁴⁹为:难为,作难。⁵⁰足:够。⁵¹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⁵²乃:(仅仅)是。⁵³报关者:名词性“者”字短语,守城门的人,即负责开关城门的人。关:门栓。⁵⁴不宜:不应该。⁵⁵有所过:有逾越常礼之处。所过:名词性“所”字短语,作“有”的宾语。过:逾越。⁵⁶故:特意。⁵⁷过之:逾越常礼。之:代词,指向侯生“遍赞宾客”一事。⁵⁸就:成就。⁵⁹之:的,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⁶⁰立: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市中”前省介词“于”(在)。⁶¹过客:访问朋友。过:访问。⁶²以:介词,后省宾语(之)。⁶³以……为……:文言中表示意谓意义的格式。以:是表“译文”意义的动词,与“为”字相配,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断,相当于“认为……是……”。⁶⁴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⁶⁵长者:有德性的人。⁶⁶也:表肯定语气。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于是¹罢酒²,侯生遂³上客。
译文:于是结束宴会。侯生就成了公子的上客。
注释:¹于是:承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²罢酒:结束宴会。³遂:就。⁴为:成为,做了。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¹(tú)²朱亥(hài),此子³贤者,世莫能知,故屠间耳。”公子往,数(shuò)¹⁰¹¹之,朱亥故¹²不复谢¹³。公子怪之¹⁴
译文: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有才德的人,世上没有哪个人了解他,因此隐居在屠户中间。”公子就前往朱亥家,屡次向他问候。朱亥故意不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奇怪。
注释:¹所过:名词性“所”在短语,意即“访问的”。²屠者: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可译为“屠夫”。³子:古代男子的尊称。⁴贤者:有才德的人。⁵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⁶知:了解。⁷故:所以。⁸隐:埋没,作“隐居”讲,也通。⁹耳:助词,表示范围的仅此性,相当于“而已”,这里可不必译出。¹⁰数:多次。¹¹请:拜访他,代朱亥。¹²故:故意。¹³复谢:答谢,问访。¹⁴怪之:以之为怪,意即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属意动用法。之:指代上面两句的内容。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¹已破赵长平²军,又进兵围邯(hán)(dān)³。公子姊(zǐ)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shuò)(wèi)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jiàng)军晋鄙(bǐ)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¹⁰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¹¹¹²¹³,而¹⁴诸侯敢救赵者¹⁵,已¹⁶¹⁷赵,必移兵¹⁸先击之¹⁹。”魏王恐,使人止晋鄙²⁰,留²¹军壁²²(yè)²³,名²⁴为救赵,实持两端²⁵²⁶观望²⁷。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zhǔ)²⁸于魏,让²⁹魏公子曰:“胜³⁰所以³¹自附³²为婚姻³³³⁴,以³⁵公子之高义³⁶,为³⁷能急人之困³⁸。今³⁹邯郸旦暮降秦而⁴⁰魏救不至,安在⁴¹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⁴²!且⁴³公子纵⁴⁴⁴⁵胜,弃⁴⁶⁴⁷降秦,独⁴⁸不怜公子姊邪⁴⁹?”公子患之⁵⁰,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⁵¹不听公子。
译文: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之间就要攻下来;如果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两面讨好,以观望局势的变化。平原君的使臣连续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魏公子道:“我之所以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义气高尚,是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困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发愁,屡次请求魏王发兵,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
注释:¹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秦破赵长平军,在公元前年。秦昭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在长平大败赵军,活埋赵军降卒四十万人,赵国大为震惊。²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³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⁴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⁵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任赵相。公元前年,秦兵围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⁶数:多次。⁷遗:致送。⁸将:统率。⁹众:这里指军队。¹⁰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后一个“使”与“者”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¹¹旦暮:早晚间,形容很短时间。¹²且: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可译为“就将”,“将要”。¹³下:动词,攻下。¹⁴而:这里用为假设连词,如果。¹⁵者:语助词,用在表假设的分句的末尾,可译为“的话”。¹⁶已:时间副词,可译为“在……之后”。¹⁷拔:攻克,与上文的“下”为近义词。¹⁸移兵:调动军队。¹⁹之:它,代“诸侯”。²⁰止晋鄙:叫晋鄙停止前进。止:使……停止。²¹留:使……停留,都表使动。²²壁:原义是营垒,这里是安营驻扎的意思。²³邺:魏地名,靠近赵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前省略介词“于”(在)。²⁴名:名义上。²⁵持两端:手握两头,比喻对双方采取两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持哪一方。²⁶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²⁷观望: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形势的变化。²⁸冠盖相属:指使者相连续。冠:帽子,借指礼服。盖:车盖,借指华美的车子。冠盖:指使者。相属:连续不断。²⁹让:责备。³⁰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可译为“我”。³¹所以……: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缘故”或“之所以……”。³²自附:自愿地依附。³³婚姻:亲戚,因男女婚嫁而结成亲戚。³⁴者:表句中停顿,并提示下文将有所说明。³⁵以:因为。³⁶高义:高尚的道义。³⁷为:是。³⁸急人之困:为别人的困苦焦急操心。急:形容词用作动词。³⁹今:如今。⁴⁰而:然而。⁴¹安在:(表现)在哪里。安,疑问代词,表处所,作动词(在)的宾语,倒置。⁴²也:与(安)配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⁴³且:连词,况且,表转换话题。⁴⁴纵:连词,纵然,即使。⁴⁵轻:看不起,形容词用作动词。⁴⁶弃:抛弃。⁴⁷之:我,代平原君。⁴⁸独:副词,可译为“难道”“竟(然)”。⁴⁹邪:吗。⁵⁰患之:为这件事担忧。患:忧虑。之:指赵求救而魏王不肯救。⁵¹终:始终。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自度(duó)¹²不能得之于王³,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shèng)¹⁰,欲以¹¹客往赴秦军¹²,与赵¹³¹⁴死。行过¹⁵夷门,见侯生,具¹⁶告所以¹⁷¹⁸死秦军¹⁹²⁰。辞决²¹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²²²³!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²⁴,曰:吾所以待侯生²⁵者备²⁶²⁷,天下莫²⁸不闻,今吾且²⁹死,而侯生曾³⁰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³¹有所失³²³³?”复引车³⁴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³⁵知公子之³⁶还也。”曰:“公子喜士,名³⁷³⁸天下。今有难,无他端³⁹,而⁴⁰欲赴秦军⁴¹,譬(pì)⁴²⁴³肉投馁(něi)⁴⁴虎,何功之有⁴⁵⁴⁶?尚⁴⁷⁴⁸⁴⁹客?然公子遇⁵⁰臣厚⁵¹,公子往而⁵²臣不送,以是⁵³知公子恨之⁵⁴复返也⁵⁵。”公子再拜⁵⁶,因⁵⁷⁵⁸。侯生乃⁵⁹(bǐng)⁶⁰(jiàn)⁶¹曰:“嬴闻晋鄙之兵符⁶²常在王卧⁶³内,而⁶⁴如姬(jī)⁶⁵最幸⁶⁶,出入王卧内,力⁶⁷能窃(qiè)⁶⁸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⁶⁹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⁷⁰能得。如姬为⁷¹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⁷²欲为公子死⁷³,无所⁷⁴⁷⁵,顾⁷⁶未有路⁷⁷⁷⁸。公子诚⁷⁹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⁸⁰,则⁸¹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⁸²,此五霸之伐⁸³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⁸⁴盗兵符与公子。
译文: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使赵国灭亡,于是邀请门客,准备了一百多量车,想率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死在一起。走过夷门时,会见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和原因全告诉侯生。告别出发,侯生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您一道去。”公子走了几里路,心理不愉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即将去死,可是侯生连一言半语送我的话都没有,我(对他)难道有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吗?”便又调转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公子会回来的。”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称传遍天下。现在有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赶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拿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还用门客干什么!然而公子待我恩情深厚,公子前去(拼命)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公子拜了两拜,于是询问(该如何做)。侯生于是摒退众人,暗中(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想办法替她报杀父之仇,但没有人能够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力,即使)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救援赵国,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依从他的计策,去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给公子。
注释:¹度:估量,推测。²终:终究。³得之于王:从魏王那里得到给赵的援助。之:贷出兵救赵的事。于:从。⁴计:决计,打算。⁵不独生:不独自活着,即下文“与赵俱死”的意思。⁶令:使,让。⁷乃:副词,于是,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衔接。⁸宾客:止门下的食客。⁹约:准备。¹⁰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¹¹以:率领。¹²赴秦军:赶去与秦军拼命。赴:奔走以从事,这里有舍身投入的意思。¹³赵:指赵国将士。¹⁴俱:副词,一同。¹⁵过:经过,与上文“过客”“有所过”等的“过”,含义不同。¹⁶具:备,都,完全。¹⁷所以:表原因,这里可译为“之所以”。¹⁸欲:将要。¹⁹死秦军:与秦军拼命,与秦军同归于尽。²⁰状:情况。这是个双宾语句,省近宾语“之”,“之”代侯生。译时用“把”字将远宾语提到谓语“具告”前。²¹辞决:辞别,告别。辞:告。决:通“诀”。²²勉之:努力。之:为凑足一个音节,无义。²³矣:吧,表祈使语气。²⁴快:痛快。²⁵所以待侯生:名词性短语,意即“用以对待侯生的礼节”。²⁶备:完备,周到。²⁷矣:了,表肯定语气。²⁸莫:没有谁,无指代词。²⁹且:副词,将要。³⁰曾:副词,表示事实出人意外或已达到某种极限。竟(然),简直。³¹岂:难道。³²所失:名词性“所”字短语,这里用来指代“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失:失礼,礼节不周到,与上句的“备”字相对而言。³³哉:与“岂”配合,表反问,可译为“吗”。³⁴引车:率领车骑。³⁵故:副词,早已,本来就。³⁶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³⁷名:声名。³⁸闻:传布。“天下”前省略介词“于”(到)。³⁹他端:别的办法。⁴⁰而:却,表转折。⁴¹赴秦军:舍身投入秦军。⁴²譬若:好像。⁴³以:拿。⁴⁴馁:饥饿。⁴⁵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么作用。之:起着把宾语“何功”提前的作用。⁴⁶哉:与“何”配合,表疑问,可译为“呢”。⁴⁷尚:副词,还。⁴⁸安:为什么,何必。⁴⁹事:用。⁵⁰遇:对待。⁵¹厚:优厚。⁵²而:却。⁵³以是:因此。⁵⁴恨之:对我的行为感到遗憾。恨:遗憾。⁵⁵也:表示肯定语气。⁵⁶再拜:连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反映求计心切。⁵⁷因:于是。⁵⁸问:咨询,请教。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较多,全句的意思是:于是向侯生请教救赵的计策。⁵⁹乃:就,于是。⁶⁰屏人:叫旁人走开。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⁶¹间语:密谈,私语。⁶²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铜玉或竹木做成,状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两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给出征将帅,国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传达,两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⁶³卧:卧室,寝宫。⁶⁴而:顺承连词,可不译。⁶⁵如姬:安釐王宠妃。⁶⁶幸:旧指得帝王宠爱。⁶⁷力:能力。⁶⁸窃:窃取,偷到。⁶⁹资之:为这事悬赏。之,代“如姬父为人所杀”的事。一说,资,做“蓄”解;资之,蓄为父报仇之心。⁷⁰莫:没有谁,无指代词。⁷¹为:对,介词。⁷²之:用于分句的主谓之间,表语意未完。⁷³死:这里是献出声明的意思。⁷⁴无所:是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相对于“没有什么……”。无,是个动词;所,与后边的动词相结合,作“无”的宾语。⁷⁵辞:推辞。⁷⁶顾:只是,但是。⁷⁷路:途径。⁷⁸耳:罢了,表限止语气。⁷⁹诚:副词,果真。⁸⁰许诺:答应。⁸¹则:就(会)。⁸²却秦:使秦军退却,意即打退秦军。却:使……退去,使动用法。⁸³伐:功业。⁸⁴果:果然,真的。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¹有所不受²,以³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¹⁰,大善¹¹;不听,可使击¹²之。于是公子泣¹³,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huò)(zè)宿将¹⁴,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¹⁵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¹⁶市井¹⁷鼓刀¹⁸屠者,而¹⁹公子亲数存²⁰之,所以²¹不报谢²²者,以为小礼²³无所用。今公子有急²⁴,此乃臣效命²⁵之秋²⁶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²⁷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²⁸(shǔ)²⁹公子行日³⁰,以至晋鄙军之日³¹北乡(xiàng)³²自刭³³,以³⁴送公子。”公子遂行。
译文:公子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的对国家有利。公子即使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公子,再向魏王请求,事情就一定危险了。我的门客朱亥是个屠夫可以和您一同前往,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听从,那很好;不听从,就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起来。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泣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接他的兵权),恐怕他不会听从,必定要杀死他,因此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市场上一个操刀宰杀牲畜的人,可是公子多次亲自来慰问我,我之所以不回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的礼节没有用处。现在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替您贡献生命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跟公子一同前去。公子又去向侯生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您去,年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走路的日程,在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送公子!”
注释:¹主令:国君(或天子)的命令。²有所不受:有时(可以)不接受。³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⁴便:利。⁵即:连词,即使。⁶授:授给,交给。⁷请:问,请示。⁸臣客:我的朋友。⁹与俱:跟(您)一起去。介词“与”后省宾语“之”(公子)。俱:与“偕”同义,一路同行。¹⁰听:听从。¹¹大善:很好。“使”后省兼语“朱亥”。¹²击:打死。¹³泣:流泪,低声哭。¹⁴嚄唶宿将:意思是叱咤风云很有威望的老将。嚄:大笑。唶:大叫,很有威势的样子。宿将:有威望的老将。¹⁵是以:因此。¹⁶乃:副词,帮助表判断。¹⁷市井:古代指做买卖的地方。¹⁸鼓刀:动刀,操刀。¹⁹而:可是。²⁰存:问候。²¹所以……:相当于“……的缘故(原因)”。²²报谢:答谢。²³小礼:指“所”字短语,意即“用处”。²⁴急:急难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²⁵效命:贡献生命。²⁶秋:时机。²⁷过谢:登门拜谢。²⁸请:请让我。²⁹数:计算。³⁰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³¹以至晋鄙军之日:介宾短语作状语。以,在。³²北乡:是“乡北”的倒装,意即面向北方。乡:同“向”。晋鄙军驻地邺在大梁北边,故侯生说“北向”。³³自刭:刎颈自尽。³⁴以:送,介词,以(此)。这里有报答的意思。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至邺,矫(jiǎo)¹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²,举手视³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tún)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¹⁰。朱亥袖¹¹四十斤铁椎(zhuī)¹²椎杀晋鄙。公子遂¹³将晋鄙军。勒兵¹⁴,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¹⁵。”得选兵¹⁶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¹⁷,遂救邯郸,存¹⁸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¹⁹界,平原君负²⁰栏矢²¹为公子先引²²。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²³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²⁴
译文:公子于是就出发了,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公子,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锤子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队伍,给军中下了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这样,)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打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救下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给公子引路。赵王拜了两拜,说道:“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和信陵君相比。
注释:¹矫:假传,诈称。²疑之:怀疑这件事。³视:这里指瞪着眼睛仔细观察。⁴拥:持,掌握的意思。⁵屯:驻扎。⁶境:边境。邺,靠近赵国,故说“境上”。⁷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⁸何如哉:(这是)怎么回事呢。何如:表示对情况的询问。哉:表疑问语气,也有感叹的色彩。⁹无:不。¹⁰听:听从。¹¹袖:藏在袖子里,名词用作动词。¹²椎:通“锤”,是用以击人的武器。前一个“椎”是名词,做宾语。后一个是动词,用椎打,“杀”是它的补语。¹³遂:于是,就。¹⁴勒兵:约束,整顿军队。一说,检阅军队。¹⁵归养:回家奉养父母。¹⁶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¹⁷解去:解除包围,撤离赵国。去:离开。¹⁸存:保存。¹⁹于:到。²⁰负:背着。²¹栏矢:简筒和弓箭。栏:盛简的器具。²²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礼节。²³及公子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及:比得上。²⁴自比于人: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样早日击退秦军,因而自愧不如。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¹,至军,侯生果²北乡自刭。
译文: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注释:¹决:同“诀”,话别。²果:果然。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魏王怒¹公子之盗其兵符,矫²杀晋鄙,公子亦自知³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译文:魏王恼恨公子偷了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些情况。已经击退了秦军保存了赵国之后,公子派部将率领军队回归魏国,他独自和门客留在赵国。
注释:¹怒:恼恨。²矫:即矫令,假传(安釐王的)命令。³知:后面省宾语“之”,“之”代上句的内容。⁴却:使……退却,使动用法,可译为“打退……”。⁵将:前一个是名词,将军,后一个是动词,率领。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待人仁爱,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凡是士人,不论德才高低,公子都谦逊地有礼貌地同他们结交,不敢凭仗自己的富贵对士人骄傲。因此,方圆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去归附他,他招来了食客三千人。在这个时候,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打魏国的主意。

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里贫穷,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么个人,就去拜访他,想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修养品德,保持操行的纯洁,已经几十年了,终竟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宾客)坐好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走上车子,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肉市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去访问他。”公子就驱车进入肉市。侯生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傲视着,故意久久地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一面)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相和贵族以及其他宾客坐满堂上,等待公子开宴;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握着缰绳驾车,公子的随从都暗地骂侯生。侯生看见公子(温和的)脸色始终没有改变,才辞别朱亥登上车子。到了公子家中,公子领侯生坐在上座上,向侯生一个一个地介绍宾客,宾客都很吃惊。酒喝得正痛快的时候,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向他敬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难为您也算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看门人,公子却亲自委屈自己的车马,亲自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逾越常礼之处,但今天公子特意逾越常礼。然而我想要成就公子爱士的美名,(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市场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街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认为公子是有德性的人,能够谦虚地对待士人。”

于是结束宴会。侯生就成了公子的上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有才德的人,世上没有哪个人了解他,因此隐居在屠户中间。”公子就前往朱亥家,屡次向他问候。朱亥故意不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之间就要攻下来;如果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两面讨好,以观望局势的变化。平原君的使臣连续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魏公子道:“我之所以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义气高尚,是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困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发愁,屡次请求魏王发兵,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

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使赵国灭亡,于是邀请门客,准备了一百多量车,想率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死在一起。走过夷门时,会见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和原因全告诉侯生。告别出发,侯生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您一道去。”公子走了几里路,心理不愉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即将去死,可是侯生连一言半语送我的话都没有,我(对他)难道有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吗?”便又调转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公子会回来的。”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称传遍天下。现在有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赶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拿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还用门客干什么!然而公子待我恩情深厚,公子前去(拼命)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公子拜了两拜,于是询问(该如何做)。侯生于是摒退众人,暗中(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想办法替她报杀父之仇,但没有人能够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力,即使)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救援赵国,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依从他的计策,去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的对国家有利。公子即使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公子,再向魏王请求,事情就一定危险了。我的门客朱亥是个屠夫可以和您一同前往,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听从,那很好;不听从,就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起来。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泣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接他的兵权),恐怕他不会听从,必定要杀死他,因此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市场上一个操刀宰杀牲畜的人,可是公子多次亲自来慰问我,我之所以不回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的礼节没有用处。现在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替您贡献生命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跟公子一同前去。公子又去向侯生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您去,年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走路的日程,在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送公子!”

公子于是就出发了,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公子,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锤子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队伍,给军中下了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这样,)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打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救下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给公子引路。赵王拜了两拜,说道:“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恼恨公子偷了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些情况。已经击退了秦军保存了赵国之后,公子派部将率领军队回归魏国,他独自和门客留在赵国。

注释

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

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

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釐:也写作“僖”。

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

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

薨: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即位:指帝王登位。

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仁:仁爱。

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下:谦让。

无:不论。

贤:有才德。

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

之:他们,代“士”。

以:凭仗。

其:他的,代信陵君。

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

争:争先恐后。

归:投奔,归附。

致:招来。

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

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

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

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夷门:大梁城的东门。

监者:守门人。

之:他,代侯嬴。

厚遗:丰厚地赠送,即赠送丰厚的礼物。遗:赠送。

臣:我,秦汉前表示谦卑的自称。

洁行:使品德纯洁。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终:终究。

以:因为。

监门:指看守城门。

故:缘故。

置酒:备办酒席。

从车骑:带着随从车马。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虚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

生:先生的省称。

摄敝衣冠:撩起破旧的衣服。摄:拉、拽、撩起。敝:破旧。衣冠:衣服。偏义复词,冠没有意义。

直上:径直上(车)。

载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边的尊位上。载:安置,搁。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

以:凭借,“以”后省宾语“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动。

观:观察。

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亲自驾车)。

客:这里指朋友。

市屠:肉市。

原:同“愿”,希望。

枉车骑:委屈“您的”车马随从。

过:访问,看望。

引车:带领车骑。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

故:副词,故意。

其:他的,代侯生。

语:说话。

微察:偷偷地观察。察:与上文“观”互文见义。

颜色:脸色。

宗室:与国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贵族。

举酒:开宴的意思。

窃:暗地,偷偷地。

终:副词,始终。

乃:副词,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衔接,可译为“然后”“于是”。

谢:告辞。

引:导引。

上坐:尊位。坐:同“座”,名词。“上坐”前的“坐”为动词。“上坐”前省介词“于”(在)。

遍:周遍,一个一个地。

赞:见(xiàn),这里是介绍的意思。“赞”是使动用法。

酒酣:饮酒兴尽畅快。

为寿:也叫上寿,意思是向尊者献酒,并致辞祝颂。“侯生前”之前省介词“于”(向)。

因:于是。

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为:难为,作难。

足:够。

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乃:(仅仅)是。

报关者:名词性“者”字短语,守城门的人,即负责开关城门的人。关:门栓。

不宜:不应该。

有所过:有逾越常礼之处。所过:名词性“所”字短语,作“有”的宾语。过:逾越。

故:特意。

过之:逾越常礼。之:代词,指向侯生“遍赞宾客”一事。

就:成就。

之:的,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

立: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市中”前省介词“于”(在)。

过客:访问朋友。过:访问。

以:介词,后省宾语(之)。

以……为……:文言中表示意谓意义的格式。以:是表“译文”意义的动词,与“为”字相配,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断,相当于“认为……是……”。

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长者:有德性的人。

也:表肯定语气。

于是:承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

罢酒:结束宴会。

遂:就。

为:成为,做了。

所过:名词性“所”在短语,意即“访问的”。

屠者: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可译为“屠夫”。

子:古代男子的尊称。

贤者:有才德的人。

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知:了解。

故:所以。

隐:埋没,作“隐居”讲,也通。

耳:助词,表示范围的仅此性,相当于“而已”,这里可不必译出。

数:多次。

请:拜访他,代朱亥。

故:故意。

复谢:答谢,问访。

怪之:以之为怪,意即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属意动用法。之:指代上面两句的内容。

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秦破赵长平军,在公元前年。秦昭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在长平大败赵军,活埋赵军降卒四十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

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

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任赵相。公元前年,秦兵围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

数:多次。

遗:致送。

将:统率。

众:这里指军队。

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后一个“使”与“者”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

旦暮:早晚间,形容很短时间。

且: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可译为“就将”,“将要”。

下:动词,攻下。

而:这里用为假设连词,如果。

者:语助词,用在表假设的分句的末尾,可译为“的话”。

已:时间副词,可译为“在……之后”。

拔:攻克,与上文的“下”为近义词。

移兵:调动军队。

之:它,代“诸侯”。

止晋鄙:叫晋鄙停止前进。止:使……停止。

留:使……停留,都表使动。

壁:原义是营垒,这里是安营驻扎的意思。

邺:魏地名,靠近赵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前省略介词“于”(在)。

名:名义上。

持两端:手握两头,比喻对双方采取两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持哪一方。

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

观望: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形势的变化。

冠盖相属:指使者相连续。冠:帽子,借指礼服。盖:车盖,借指华美的车子。冠盖:指使者。相属:连续不断。

让:责备。

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可译为“我”。

所以……: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缘故”或“之所以……”。

自附:自愿地依附。

婚姻:亲戚,因男女婚嫁而结成亲戚。

者:表句中停顿,并提示下文将有所说明。

以:因为。

高义:高尚的道义。

为:是。

急人之困:为别人的困苦焦急操心。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今:如今。

而:然而。

安在:(表现)在哪里。安,疑问代词,表处所,作动词(在)的宾语,倒置。

也:与(安)配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且:连词,况且,表转换话题。

纵:连词,纵然,即使。

轻:看不起,形容词用作动词。

弃:抛弃。

之:我,代平原君。

独:副词,可译为“难道”“竟(然)”。

邪:吗。

患之:为这件事担忧。患:忧虑。之:指赵求救而魏王不肯救。

终:始终。

度:估量,推测。

终:终究。

得之于王:从魏王那里得到给赵的援助。之:贷出兵救赵的事。于:从。

计:决计,打算。

不独生:不独自活着,即下文“与赵俱死”的意思。

令:使,让。

乃:副词,于是,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衔接。

宾客:止门下的食客。

约:准备。

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以:率领。

赴秦军:赶去与秦军拼命。赴:奔走以从事,这里有舍身投入的意思。

赵:指赵国将士。

俱:副词,一同。

过:经过,与上文“过客”“有所过”等的“过”,含义不同。

具:备,都,完全。

所以:表原因,这里可译为“之所以”。

欲:将要。

死秦军:与秦军拼命,与秦军同归于尽。

状:情况。这是个双宾语句,省近宾语“之”,“之”代侯生。译时用“把”字将远宾语提到谓语“具告”前。

辞决:辞别,告别。辞:告。决:通“诀”。

勉之:努力。之:为凑足一个音节,无义。

矣:吧,表祈使语气。

快:痛快。

所以待侯生:名词性短语,意即“用以对待侯生的礼节”。

备:完备,周到。

矣:了,表肯定语气。

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且:副词,将要。

曾:副词,表示事实出人意外或已达到某种极限。竟(然),简直。

岂:难道。

所失:名词性“所”字短语,这里用来指代“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失:失礼,礼节不周到,与上句的“备”字相对而言。

哉:与“岂”配合,表反问,可译为“吗”。

引车:率领车骑。

故:副词,早已,本来就。

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名:声名。

闻:传布。“天下”前省略介词“于”(到)。

他端:别的办法。

而:却,表转折。

赴秦军:舍身投入秦军。

譬若:好像。

以:拿。

馁:饥饿。

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么作用。之:起着把宾语“何功”提前的作用。

哉:与“何”配合,表疑问,可译为“呢”。

尚:副词,还。

安:为什么,何必。

事:用。

遇:对待。

厚:优厚。

而:却。

以是:因此。

恨之:对我的行为感到遗憾。恨:遗憾。

也:表示肯定语气。

再拜:连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反映求计心切。

因:于是。

问:咨询,请教。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较多,全句的意思是:于是向侯生请教救赵的计策。

乃:就,于是。

屏人:叫旁人走开。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

间语:密谈,私语。

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铜玉或竹木做成,状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两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给出征将帅,国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传达,两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

卧:卧室,寝宫。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如姬:安釐王宠妃。

幸:旧指得帝王宠爱。

力:能力。

窃:窃取,偷到。

资之:为这事悬赏。之,代“如姬父为人所杀”的事。一说,资,做“蓄”解;资之,蓄为父报仇之心。

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为:对,介词。

之:用于分句的主谓之间,表语意未完。

死:这里是献出声明的意思。

无所:是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相对于“没有什么……”。无,是个动词;所,与后边的动词相结合,作“无”的宾语。

辞:推辞。

顾:只是,但是。

路:途径。

耳:罢了,表限止语气。

诚:副词,果真。

许诺:答应。

则:就(会)。

却秦:使秦军退却,意即打退秦军。却:使……退去,使动用法。

伐:功业。

果:果然,真的。

主令:国君(或天子)的命令。

有所不受:有时(可以)不接受。

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便:利。

即:连词,即使。

授:授给,交给。

请:问,请示。

臣客:我的朋友。

与俱:跟(您)一起去。介词“与”后省宾语“之”(公子)。俱:与“偕”同义,一路同行。

听:听从。

大善:很好。“使”后省兼语“朱亥”。

击:打死。

泣:流泪,低声哭。

嚄唶宿将:意思是叱咤风云很有威望的老将。嚄:大笑。唶:大叫,很有威势的样子。宿将:有威望的老将。

是以:因此。

乃:副词,帮助表判断。

市井:古代指做买卖的地方。

鼓刀:动刀,操刀。

而:可是。

存:问候。

所以……:相当于“……的缘故(原因)”。

报谢:答谢。

小礼:指“所”字短语,意即“用处”。

急:急难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效命:贡献生命。

秋:时机。

过谢:登门拜谢。

请:请让我。

数:计算。

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

以至晋鄙军之日:介宾短语作状语。以,在。

北乡:是“乡北”的倒装,意即面向北方。乡:同“向”。晋鄙军驻地邺在大梁北边,故侯生说“北向”。

自刭:刎颈自尽。

以:送,介词,以(此)。这里有报答的意思。

矫:假传,诈称。

疑之:怀疑这件事。

视:这里指瞪着眼睛仔细观察。

拥:持,掌握的意思。

屯:驻扎。

境:边境。邺,靠近赵国,故说“境上”。

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

何如哉:(这是)怎么回事呢。何如:表示对情况的询问。哉:表疑问语气,也有感叹的色彩。

无:不。

听:听从。

袖:藏在袖子里,名词用作动词。

椎:通“锤”,是用以击人的武器。前一个“椎”是名词,做宾语。后一个是动词,用椎打,“杀”是它的补语。

遂:于是,就。

勒兵:约束,整顿军队。一说,检阅军队。

归养:回家奉养父母。

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

解去:解除包围,撤离赵国。去:离开。

存:保存。

于:到。

负:背着。

栏矢:简筒和弓箭。栏:盛简的器具。

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礼节。

及公子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及:比得上。

自比于人: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样早日击退秦军,因而自愧不如。

决:同“诀”,话别。

果:果然。

怒:恼恨。

矫:即矫令,假传(安釐王的)命令。

知:后面省宾语“之”,“之”代上句的内容。

却:使……退却,使动用法,可译为“打退……”。

将:前一个是名词,将军,后一个是动词,率领。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6-1 .
创作背景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

参考资料:
1、 陈正宏 .史记精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2、 韩兆琦 .史记精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
3、 韩兆琦 .《史记》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写作技巧

  一、精心处理详略,对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详加记叙,反之,便加以摒弃或略写。作者为了突出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情况,其中自迎侯生一节,记叙尤为详细。既做了正面描述,也写了有关人物的反映。对窃符救赵的另一重要人物朱亥也是在这一情节中由侯生介绍出来的。与写侯生相比,对他只是略写。至于侯生“为上客”后与信陵君的一般交往,则只字不提。记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也有详有略,其中着重写了侯生献策:侯生介绍兵符所在;再分析如姬能窃取兵符;再分析如姬一定能为信陵君窃得兵符;末了指出有了兵符,就能夺晋鄙军救赵。接着又具体写了侯生推荐朱亥与信陵君同去和朱亥慷慨应命的情节。这些内容之所以详写,是因为它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地说明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至于窃取兵符以后领兵进击秦军的具体军事行动,因非表现人物才德所必需,只为了介绍事件首尾,便只一笔带过。

  二、用烘托首发表现主要人物的性,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除了正面记述他的有关言行,还通过有关人物的反应加以烘托。在记他自迎侯生时,具体写了侯生毫不谦让地“直上载公子上坐”,又要信陵君跟他一同去市场访问屠者朱亥,而且装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故久立与其客语”,一面偷偷地观察信陵君对他的态度。总之,将侯生倨傲的行动、表情及所以如此的心理,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将它与信陵君的“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相互衬托。写侯生的傲视王侯,正所以反衬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不仅如此,作者还写了“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这样,从侧面反映出侯生倨傲的令人难忍,更加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记“公子引侯生上坐,遍赞宾客”时,又拿出“宾客皆惊”对照来写,同样起到烘托的作用。此外,写魏王不敢出兵救赵所表现的怯懦、自私,反衬信陵君积极救赵所表现的急人之困的“高义”;写平原君的“不敢自比于人”,是用以烘托信陵君因却秦救赵而获得的崇高信誉。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信陵君窃符救赵
赏析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艺术形象

  在这篇作品中,司马迁不仅满怀喜爱与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并以很高的热情描写了侯生、朱亥等人物。

  作品不仅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而且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穿全篇的。当秦围邯郸,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在作者笔下,侯生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他还不深知公子的为人时,故作倨傲,对公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举动,都表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当他深知公子的为人以后,就与公子真诚相待,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表现了他出众的才智;公子临行,他推荐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现了他考虑问题的周全;最后,他“北乡自刭”,表现了他“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不得已而杀晋鄙的自责,“自刭以附魏国”的义士气质。

  作品对朱亥、毛公、薛公等都采用了略写的手法。写朱亥着墨不多,但是一个豪爽、侠义、旷达的人物形象已突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就连没有正面出场的如姬,司马迁也通过旁人的叙述,从侧面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胆有识、见义勇为的“绝代佳人”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写作缘起》中说的:“司马迁替我们留传了一位值得赞美的女性──如姬。凡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提到信陵君,没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为了救赵存魏,也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帮助信陵君盗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赵也即自救的伟业。但是,事后如姬的结局如何呢?作品没有写。这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悬念,同时也给了读者想象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这些正面人物外,还通过“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寥寥数句,以简练的笔触写了刚愎自用、忌贤妒能的魏王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¹,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²之墙不可圬(wū)³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就改变了这种态度。”
注释:¹寝:睡觉。²粪土:腐土、脏土。³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⁴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⁵诛:责备。⁶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烈¹,长空雁叫霜晨月²。霜晨月³,马蹄声碎,喇(lǎ)(ba)声咽
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¹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²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³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⁴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⁵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月真如铁¹,而今迈步从头越²。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注释:¹雄关漫月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月,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²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³从头越:即为头越。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⁴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⁵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没有标明写作时间。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三五年二月”。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这首词以“西风烈”三字起笔,气势如虹。在苍茫的云贵高原,时常有大风吹过。会值清晨,诗人置身此地,首先感觉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西风。毛泽东在形容西风的时候,用了一个“烈”字。此处这个“烈”字通“颲”字,《说文解字》中释道:“烈,火猛也”;“颲,烈风也”。颲、烈,二字同源。毛泽东拿本意形容火猛的“烈”字来形容西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风的阔大和威猛,像熊熊大火燎原而至,成功地烘托出苍茫甚至有点悲凉的氛围和基调来。

  第二句是“长空雁叫霜晨月”。在辽阔的高原上,秋风如此之大,任何声音都可以传得清晰悠远,尤其是声声感发人思的雁声。循着雁叫之声,诗人抬头望去,只见霜降四野,月照八荒。“霜晨月”三字,简洁扼要地写出了月色下的情景和氛围。“霜晨月”,既可按照字面意思解释为在下了霜的早晨看到了高空的月亮,但如果理解为晨月之光皓洁如霜,亦未尝不可。意境浑然,思致动人。

  紧接着,按照词牌要求,诗人叠韵而继用“霜晨月”。如果说前面的“霜晨月”写的是皓月当空,霜降晨曙的话,第二个“霜晨月”写的应该是月光泻地的意境了。顺应着这个叠韵效果,很自然地从天上转到地上,从而自然地引出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以此来收结上片,深得作诗“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之妙。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

  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参考资料:
1、 吴欢章主编. 元勋文采[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10.第50-51页
2、 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本书编委会编著. 红色经典诗文选编 大学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1.09.第38页

qíné ·lóushāngu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西fēngliè chángkōngyànjiàoshuāngchényuè shuāngchényuè shēngsuì shēng 
xióngguānmàndàozhēntiě érjīnmàicóngtóuyuè cóngtóuyuè cāngshānhǎi cányángxu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¹²成一树³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注释:¹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²妆:装饰,打扮。³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⁴绿丝绦: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¹出,二月春风似²剪刀。
译文: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¹裁:裁剪,剪裁。²似:如同,好像。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7-48页
2、 利生.诗词鉴赏.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10年:84-85页

yǒngliǔ

zhīzhāng tángdài 

zhuāngchéngshùgāo wàntiáochuíxià绿tāo 
zhīshuícáichū èryuèchūnfēngjiǎndāo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暗中¹人事忽推迁²,坐³守寒灰望复燃
译文:不知不觉中人间的情事已骤然移迁,我徒然地守候着冷却的灰烬,只盼它能够再次烧燃。
注释:甲午:指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也就是蒙古太宗窝阔台六年。除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的晚上。¹暗中:等于说不知不觉中。²推迁:发展变化。³坐:徒然地,白白地。⁴寒灰望复燃:这里意为盼望金国东山再起,恢复旧业。典自《史记·韩长孺传》,载:汉大臣韩安国被捕入狱:“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已恨太官¹(yú)曲饼²,争教³汉水入胶船
译文:已痛惜今日的蔡州,太仓中只剩了充饥的曲饼,怎忍让当年的汉水,再一次淹没了天子的胶船?
注释:¹太官:官名,掌管皇帝的饮食。²馀曲饼:只剩下曲饼,意思是金哀宗在蔡州已经绝粮。曲饼,酿酒用的酒曲饼。据《晋书·愍帝纪》记载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前赵刘曜率兵包围长安。城中绝粮,太仓(京城中储粮的仓库)中仅剩下几十块曲饼,晋愍帝只能以曲饼研碎熬成的粥充饥。³争教:怎叫,怎让。汉水入胶船:这里是借指金哀宗国亡身殒。周昭王晚年南攻楚国,至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让他乘坐一只用胶粘的船,行至中流,胶溶船散,昭王溺水而死。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神功圣德¹三千牍(dú)²,大定³明昌五十年
译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鼎盛的大定、明昌五十华年,怎不让人留恋?
注释:¹神功圣德: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²三千牍:意思是臣下奏事极多,政务繁忙。三千,极言其多。牍,奏牍,臣子上奏皇帝的公文。³大定: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1161—1189)共二十九年。⁴明昌: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一个年号(1190— 1195)。章宗在位十九年,先后用过三个年号,依次为明昌、承安、泰和。⁵五十年:世宗章宗在位共四十八年,这里说五十年,是举的整数。这一时期,是金朝的鼎盛时期,史称世宗为“小尧舜”。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甲子两周¹今日尽,空将衰泪²洒吴天³
译文:一百二十年的大好江山如今气数已尽,我空自将纵横的老泪洒向那愁惨的南天。
注释:¹甲子两周:一百二十年。古人用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统称甲子。自甲子至癸亥为一周,为六十年,两周即一百二十年。诗中指金国的立国时间,自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恰好是一百二十年。²衰泪:老泪,老年之泪。³吴天:这里是泛指南方的天空。金哀宗身死的蔡州,是金国最南的地方。

  该诗是一首对金国灭亡的挽歌,全诗正视金朝灭亡是不会死灰复燃,再回顾开国皇帝们的神功圣德,大定、明昌两朝的太平盛世,如今走到尽头。倾吐了亡国忠臣的绝望与无可奈何的哀伤,真切动人。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国亡君死的消息时的绝望与哀痛。天旋地转,世事推迁,金国灭亡了。起句破空而来,表现了金国灭亡消息传来的突然和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猝然无措,震惊不已。对于金国的灭亡,诗人虽然早有预感,但是他又不甘心也不忍心承认这个事实。虽然“沧海忽惊龙穴露”,但是诗人“广寒犹想凤笙归”(《出都二首》)。而现在“灰土已寒宁复燃”(《过蜀鹿城与赵尚宾谈山阳旧事》)。希望成灰,徒唤奈何,这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绝望与悲恸。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望汉水入胶船。”颔联紧承上联,借用典故,抒写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无限憾恨,对金哀宗的沉痛悲悼。诗人用此典,上句说金哀宗在围城中粮尽食绝,下句写金哀宗国亡身殒。已痛惜蔡州城的太仓中只剩下几张为国君充饥的曲饼,怎忍心再让汉水淹没了天子的胶船,“已恨”,写出了诗人对金哀宗当时困境的无限憾恨,“争望”则是痛上加痛,进一步写出了对金哀宗之死的痛苦悲伤。此联连用两典,极为工巧,犹如己出。一写金哀宗蔡州粮绝,一写金哀宗自缢身死,这都是当时的实际事件,是实事;诗人以“太官曲饼”“汉水胶船”两典来表现这两件事,切人(亡国之君),切事(粮绝、国亡),使实事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二是浑化无痕。诗用“已恨”“争望”这两个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词,连接两个典故,使得典事之问衔接紧密,自然、明快,不着痕迹。三是含蕴深厚。两个典故,典中有情,把诗人对金国的灭亡,金哀宗的身死的无限恨憾、悲悼,表现得情思绵远,凝炼蕴藉,较之明出直抒,具有一种含蓄深沉的震撼力、感染力。四是典意反用。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严有翼《艺苑雌黄》)前者如“太官曲饼”,后者如“汉水胶船”。“汉水胶船”,本意表现周昭王失德,人民憎恶,有意陷其于死地,诗人此处反其意而用之,对金哀宗的死表现了十分的遗憾。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颈联宕开一笔,回忆金朝全盛时期的景况。大金开国之初,君王圣德神功,臣下效忠用命,奏牍连连,政务繁忙,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大定、明昌两朝五十年,君为尧舜,“群臣守职,家给人足,仓库有余”(《金史·世宗纪赞》),国势鼎盛。“神功圣德”,夸赞极致;“大定明昌”,如数家珍。从此可以看出诗人对金国的昌盛时期的怀念、留恋、神往。但是,“三千牍”,国亡君丧,牍奏何人;“五十年”,匆匆一瞬,华年不再。当此国亡君死之际,回忆当年昌盛,诗人胸中涌动的除了怀念留恋之外,更多的是遗憾痛苦的心潮。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尾联,思绪顿束,回归眼前,总括全诗,表达诗人极度的哀痛绝望。不忍言“尽”,而“今日”确已“尽”,起死无术,回天乏力,“无可奈何花落去”,只有“空将”悲痛之泪洒向苍天了。诗人悲到极点,痛到极度,全诗哀伤苦痛的感情达到了顶巅。

  该诗表达了极度哀伤的情感,是典型的亡国之音。诗人把亡国的悲哀,丧君的伤痛,表现得开合跌宕,波推浪涌。开篇,突兀而起,国亡君死,复兴无望,痛在天塌地陷,如雷击顶;颔联稍作舒缓,细叙金哀宗粮绝之苦,覆舟之悲,痛在如泣如诉间的痛定思痛,痛彻心骨;颈联于神驰思扬间,回忆金朝的全盛时期。而把“神功圣德”“五十年”的繁盛放在这亡国之音中,今昔殊异,盛亡相对,人事已非,诗人之痛则在鲜明的对比中,更显得感慨深沉。尾联诗人之痛则更加深沉,不见呼天抢地,但蕴蓄心中的沉痛则如波之峰巅,浪之涌端,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73-176页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¹
译文:我称赞你文采出众,当年志向高远。
注释:¹羽翼高: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¹
译文:只可惜时光飞逝匆匆白了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
注释:¹青袍: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未遇须藏俄,安卑莫告劳。
译文: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勿露锋芒,安于低位不要抱怨劳苦。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盘根¹倘相值,试用发硎(xíng)²
译文:如果遇到难办的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的做一番吧!
注释:¹盘根:喻难办之事。²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

sòngguózhōuwángshìzhīrèn--

wèiziwénzhāngdāngniángāojīngébáishǒusānmìngshàngqīngpáo

wèicángānbēigàoláopángēntǎngxiāngzhíshìyòngxíngd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