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岫何幽独,悠然飏碧空。遥分秋水影,忽度夕阳风。
出岫何幽独,悠然飏碧空。遥分秋水影,忽度夕阳风。
长天不留迹,冷月若为容。归宿应何在,崆峒第一峰。
长天不留迹,冷月若为容。归宿应何在,崆峒第一峰。

yúnwǎngháiléngjiāshānzhōngtóngshízhāixiānshēngfēnyùnsān--hóng

chūxiùyōuyōurányángkōngyáofēnqiūshuǐyǐngyángfēng

zhǎngtiānliúlěngyuèruòwèiróngguī宿yīngzàikōngdòngfēng

徐弘祖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 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剑外¹九华英,缄(jiān)²下玉京。
译文:友人从剑阁以南地区寄来的茶叫“九华英”,是随着书信一起抵达玉京的。
注释:¹剑外: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²缄题:这里指书信。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开时微月上,碾(niǎn)处乱泉声。
译文:打开的时候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在耳边跃动。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半时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译文: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亲自烹茶,对月吟诗。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译文:茶汤青碧,末沉华浮,香气飘溢。看着碧绿的茶叶慢慢地沉到碗底,泛起一阵乳花和清香。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六腑睡神去,数朝(zhāo)¹诗思清。
译文:喝到口中便觉精神焕发,饮后诗思就如泉涌发,几天都收不住。
注释:¹数朝:几天。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其馀(yú)¹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译文:剩余的茶饼要更加珍惜,只有肘书的时候才舍得取用。
注释:¹馀:剩下的。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¹始举孝廉(lián)²,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³,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wǔ)¹⁰¹¹常侍¹²。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担心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注释:¹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²孝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³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岩穴:山洞石室。⁴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⁵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⁶政教:行政和教化。⁷世士:世人。⁸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184年)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⁹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国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¹⁰违迕:违背、触犯。¹¹诸:之于。¹²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shào)¹,顾视同岁²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qiáo)³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bì),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译文: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注释:¹年纪尚少: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²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³谯: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⁴精舍: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精舍多指此意。⁵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⁶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徵(zhēng)为都尉¹,迁典军校尉²,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³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biàn)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译文: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注释:¹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²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³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⁴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⁵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⁶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⁷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⁸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后领兖(yǎn)¹,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²(jiàn)³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jǔ),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xiāo)其二子。又刘表¹⁰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¹¹,以观世事,据有当州¹²,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译文: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注释:¹兖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²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³僭号:盗用皇帝称号。⁴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⁵露布:布告,宣示。⁶禽:同“擒”。⁷解沮:瓦解崩溃。⁸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⁹枭: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¹⁰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190—193年)年间任荆州刺吏。¹¹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¹²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¹,妄相忖度,每用耿(gěng)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²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yīn),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³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lì),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sì)乎!”胡亥之杀蒙恬(tián)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chuàng)然流涕也。孤祖、父¹⁰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¹¹兄弟,过于三世矣。
译文: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注释:¹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别人认为曹操有代汉自立为皇帝的野心。²垂称:垂名,称颂。³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⁴赵王:赵惠文王。⁵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⁶后嗣:后代,指燕惠王。⁷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⁸蒙恬: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⁹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他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¹⁰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¹¹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¹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gé)之要²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³有《金縢(téng)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译文: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她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她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得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迫不得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注释:¹万年:死的代称。²肝鬲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³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⁴金縢:《尚书·周书》篇名。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⁵便尔:就此。⁶委捐:放弃,交出。⁷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⁸武平侯国:建安元年(196年),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⁹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年),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孤闻介推(tuī)¹之避晋封,申胥(xū)²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³,仗钺(yuè)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yì)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bàng)议,少减孤之责也。
译文: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注释:¹介推: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挂念自己的功劳,与他的母亲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²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³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⁴钺: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⁵推:指挥。⁶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⁷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今河南鹿邑县东)。⁸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⁹分损:减少,平息。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意望已过矣”,作者主要叙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历史功绩。首先他叙述了自己早年的志向,他当时虽少年得志,但非知名之士,只想做一个郡守,先在政治教化中树立声誉:因此他在任济南相时,严惩那些贪官污吏,但触犯宦官利益,遭到豪强的反对。

  其次,写隐居家乡的生活,政治上初试锋芒却受挫后,曹操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表面上隐居在乡渎书射猎,实际上却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东山再起。同时,表明自己只是希望在讨贼立功中封侯,并未有什么大志或野心,本志有限。再次,叙述自己先后消灭军阀袁术、袁绍、刘表的历史功绩,同时说明自己目前虽身为丞相,但实质远远超越了最初的志向,因此也不会再有更大的野心。

  第二部分从“今孤言此”到最后,这部分作者用贤人志十的典故,说明自己既无野心又不让权的苦心,即明本志。“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句满怀自尊、自负之意,也说明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二如果没有曹操的拥戴,汉家王朝恐怕早已四分五裂了,曹操在维持汉末圈家局部统一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鲁迅先生就很欣赏曹操的坦率:“曹操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没有说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首先借齐桓公、晋文公“以其兵势广、大,犹能事奉周摩”。说明他自己定会效法前人忠心侍奉汉室政权, “以大事小”。接着又举乐毅和蒙恬两个历史人物来与自己想比,用意同前。曹操借蒙恬“积信于秦三世”,来表明自己一家也会和蒙恬一样知恩图报,绝不会心存二志。更何况鉴于圣明如周公者.尚留有金滕之书以自明,作者借此再次表明心迹。

  然后作者阐明了自己拒绝让出兵权的原因,即出于自身和子孙以及冈家安全的考虑,不愿“慕虚名而处实祸”。明确坚定的语气,显示出作者在关系个人命运和围家安危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含糊。

  最后,曹操又以“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的事迹来自省,表示要学习前贤的高风亮节,居功不傲,虽然自己有“荡平天下”的重要功绩.但封兼四县的邑土却受之有愧。因而他准备要让出三县的封地,以表明意向,消除众舆论的攻击之势,显示曹操成熟灵活的政治手腕,给人以谦恭礼让的印象,让县这一举动在政治上可以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篇文章写得直率洒脱、大义凛然。全文结构安排井然有序,前半部分侧重叙事,后半部侧重“明志” 作者善用典故,用齐桓、晋文说明自己会“尊王攘夷”;乐毅、蒙恬表明自己的忠心耿耿;用介推、申胥说明自己的高风亮节;用周公的《金滕》之书阐明自己的良苦用心,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文章内容充盈。在语言方面,全文直白自然,毫无雕饰之迹,表现了曹操利落而坚定的性格以及处世原则。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而枝节问题上则可以做出让步,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豪气和见识。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第202页

shùzhìlìng

cáocāo liǎnghàn 

    shǐxiàolián niánshào běnfēiyánxuézhīmíngzhīshì kǒngwéihǎinèirénzhīsuǒjiànfán wéijùnshǒu hàozuòzhèngjiào jiànmíng shǐ使shìshìmíngzhīzhī zàinán shǐchúcánhuì píngxīnxuǎn wéizhūchángshì wéiqiángháosuǒfèn忿 kǒngzhìjiāhuò bìnghuán 

    guānzhīhòu niánshàngshào shìtóngsuìzhōng niányòushí wèimíngwéilǎo nèizhī cóngquèèrshínián dàitiānxiàqīng nǎitóngsuìzhōngshǐzhěděngěr shíguīxiāng qiáodōngshízhùjīngshè qiūxiàshū dōngchūnshèliè qiúxiàzhī shuǐ juébīnwǎngláizhīwàng ránnéng 

    hòuzhēngwéiwèi qiāndiǎnjūnjiàowèi suìgèngwéiguójiātǎozéigōng wàngfēnghóuzuòzhēng西jiāngjūn ránhòudàoyán hànzhēng西jiāngjūncáohóuzhī  zhì érzāozhídǒngzhuózhīnàn xīngbīng shìshíbīngnéngduōěr ránchángsǔn duōzhī suǒránzhě duōbīngshèng qiángzhēng tǎnggèngwéihuòshǐ biànshuǐzhīzhànshùqiān hòuhuándàoyángzhōugèng guòsānqiānrén běnzhìyòuxiàn 

    hòulǐngyǎnzhōu xiánghuángjīnsānshíwànzhòng yòuyuánshùjiànhàojiǔjiāng xiàjiēchēngchén míngményuējiànhàomén bèijiēwéitiānzhīzhì liǎngzhēngwéihuánghòu zhìdìng rényòuquànshùshǐ使suìwèi tiānxià yán cáogōngshàngzài wèi  hòutǎoqínjiāng huòrénzhòng suìshǐ使shùqióngwángjiě bìngér zhìyuánshàoběi bīngshìqiángshèng duóshì shízhī dàntóuwéiguó mièshēn chuíhòu xìngérshào xiāoèr yòuliúbiǎowéizōngshì bāocángjiānxīn zhàqiánzhàquè guānshìshì yòudàngzhōu dìngzhī suìpíngtiānxià shēnwéizǎixiàng rénchénzhīguì wàngguò 

    jīnyán ruòwéi rényánjìn huìěr shèshǐ使guójiāyòu zhīdàngrénchēng rénchēngwáng huòzhěrénjiànqiángshèng yòuxìngxìntiānmìngzhīshì kǒngxīnxiàngpíng yányòuxùnzhīzhì wàngxiàngcǔnduó měiyònggěnggěng huán jìnwénsuǒchuíchēngzhìjīnzhě bīngshìguǎng广 yóunéngfèngshìzhōushì  lún yún  sānfēntiānxiàyòuèr shìyīn zhōuzhīwèizhì  néngshìxiǎo yuèzǒuzhào zhàowángzhīyān yuèérchuí duìyuē  chénshìzhāowáng yóushìwáng chénruòhuò fàngzàiguó shìránhòu rěnmóuzhàozhī kuàngyānhòu  hàizhīshāméngtián tiányuē  xiānrénzhìsūn xìnqínsānshì jīnchénjiāngbīngsānshíwàn shìbèipàn ránzhīérshǒuzhě gǎnxiānrénzhījiàowàngxiānwáng  měièrrénshū wèichángchuàngránliú  zhìshēn jiēdàngqīnzhòngzhīrèn wèijiànxìnzhě huánxiōng guòsānshì 

    fēiduìzhūjūnshuì chángqiè jiēlìngshēnzhī wèizhīyán  wànniánzhīhòu cáojiēdàngchūjià lìngchuándàoxīn shǐ使rénjiēzhīzhī  yánjiēgānzhīyào suǒqínqínkěnkěnxīnzhě jiànzhōugōngyòu jīnténg zhīshūmíng kǒngrénxìnzhī ránbiàn便ěrwěijuānsuǒdiǎnbīngzhòng huánzhíshì guījiùpínghóuguó shí zhě chéngkǒngbīngwéirénsuǒhuò wéisūn yòubàiguójiāqīngwēi shìmíngérchǔshíhuò suǒwéi qiáncháoēnfēngsānwéihóu shòu jīngèngshòuzhī fēiwéiróng wéiwàiyuán wéiwànān 

    wénjiètuīzhījìnfēng shēnzhītáochǔshǎng wèichángshèshūértàn yòuxǐng fèngguówēilíng zhàngyuèzhēng tuīruòqiáng chǔxiǎoérqín zhīsuǒ dòngwéishì xīnzhīsuǒ xiàng suìdàngpíngtiānxià zhǔmìng wèitiānzhùhànshì fēirén ránfēngjiānxiàn shísānwàn kānzhī jiāngwèijìng ràngwèi zhì ér jīnshànghuányángxià zhè sānxiànèrwàn dànshípíngwàn qiěfēnsǔnbàng shàojiǎnzh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怜¹幽草²(jiàn)边生³,上有黄鹂(lí)深树鸣。
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注释:¹独怜:唯独喜欢。²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³生:一作“行”。⁴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¹带雨晚来急,野渡(dù)²无人舟自横³
译文: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¹春潮:春天的潮汐。²野渡:郊野的渡口。³自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3、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25-626

chúzhōu西jiàn

wéiyìng tángdài 

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 shàngyǒuhuángshēnshùmíng 
chūncháodàiwǎnlái rénzhōuhéng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lǔ)¹向西笑²,君门若梦中。
译文:虽然寓居东鲁,我的心仍然留在京城,连梦中都是当日在君主身边的情景。
注释:¹鲁客:客于鲁者,李白自指。²向西笑:即西向笑,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霜凋(diāo)逐臣¹发,日忆²明光宫³
译文:自从放还回来我的头发已白如霜染,这是因为日日都在思念宫廷。
注释:¹逐臣:被贬谪的夫意的臣子。这里李白指自已。²忆:忆念,怀念。³明光官:汉宫名,在长安,汉武帝所建,一在北宫,与长乐宫相连;一在甘泉官。诗中借指唐代官殿。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复羡(xiàn)¹二龙²去,才华冠世雄。
译文: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
注释:¹羡:羡慕。²二龙:比喻赴举之二从弟。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平衢(qú)¹骋高足²,逸翰(hàn)³凌长风。
译文:试场上你们将如奔驰在平坦大道上的骏马,又将像展翅迎风的鲲鹏。
注释:¹平衢:平坦的道路。²高足:指高等快马,古代驿站设三等马,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别。³逸翰:展翅。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舞袖拂秋月,歌筵(yán)闻早鸿¹
译文:酒后禁不住展袖在秋月下起舞,歌舞尽兴处又从天边传来阵阵的雁鸣。
注释:¹早鸿;初来的大雁。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送君日千里,良会¹何由同。
译文:今日欢送你们到千里之外去赴试,不知何日能在这样的盛会中相逢?
注释:¹良会:美好的聚会。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借对西向笑的铺叙,描绘一幅客居东鲁心系长安、若梦中见君门的景致图,暗寓李白轻笑奉诏入京的短暂生旅似做梦一般,表达出李白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写被贬谪之臣的头发像凋残的秋霜一样,白如霜染,皆因思念明光宫所致,隐隐流露了对京都的深切怀念和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表达出李白仕途不通、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侧面赞美二从弟之才华壮志,如人中龙。语本《世说新语·赏誉》:“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日:‘平舆之渊,有二龙焉。’”李白以欣羡的心情赞颂了二从弟的盖世才华和少年得意。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紧扣上文,借抒恋阙之情,并颂二从弟之前程。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通过对月起舞、宴饮唱歌的饯别场面的描写,抒写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意。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最后诗送二从弟入京赴举,并对从弟的珍重祝愿、良会相期。

  此诗通过为送从弟至西京长安应举的铺叙描写,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玩世不恭的不平心理。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注.李白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05:109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cú)东山¹,慆(tāo)²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³(xíng)。蜎(yuān)者蠋(zhú),烝(zhēng)在桑野。敦(tuán)彼独宿,亦在车下。
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那车底下。
注释:¹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驻军之地。²慆慆:久。³士:通“事”。⁴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⁵蜎蜎:幼虫蜷曲的样子。⁶蠋:一种野蚕。⁷烝:众多。⁸敦:通“团”,蜷缩成一团。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luǒ)¹之实,亦施(yì)²于宇。伊威³在室,蠨(xiāo)(shāo)在户。町(tīng)(tuǎn)鹿场,熠(yì)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萤火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芜并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注释:¹果臝: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²施:蔓延。³伊威:一种小虫,俗称土虱。⁴蟏蛸:一种蜘蛛。⁵町畽:兽迹。⁶熠燿:光明的样子。⁷宵行:萤火虫。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guàn)鸣于垤(dié)¹,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yù)²至。有敦(tuán)³瓜苦(kǔ),烝在栗(lì)(xīn)。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译文:自我远征东山,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夫妻不得相见,已有多年。
注释:¹垤:小土丘。²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³敦:圆形,此指瓜的形状。⁴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⁵栗薪:劈木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熠燿 一作:熠耀)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¹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²其马。亲³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熠燿 一作:熠耀)
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注释:¹仓庚:黄莺的别称。²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³亲:此指女方的母亲。⁴结缡: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⁵九十:言其多。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于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于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汉乐府的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赳赳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dōngshān

míng xiānqín 

dōngshān tāotāoguī láidōng língméng dōngyuēguī xīn西bēi zhìcháng shìhéngméi yuānyuānzhězhú zhēngzàisāng duī宿 zàichēxià 

dōngshān tāotāoguī láidōng língméng guǒluǒzhīshí  wēizàishì xiāoshāozài tīngtuǎn鹿cháng yàoxiāohéng wèi huái怀 

dōngshān tāotāoguī láidōng língméng guànmíngdié tànshì sǎoqióngzhì zhēngzhì yǒuduīguā zhēngzàilièxīn jiàn jīnsānnián 

dōngshān tāotāoguī láidōng língméng cānggēngfēi yào zhīguī huáng qīnjié jiǔshí xīnkǒngjiā jiùzhī  (yàozuò yào耀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