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伤春试倚栏,名花经雨已摧残。等閒一片愁飞却,满地腥红更忍看。
病起伤春试倚栏,名花经雨已摧残。等閒一片愁飞却,满地腥红更忍看。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6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wò)¹深处草堂闲。
译文: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注释:¹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身随敝屦(jù)经残雪,手草寒衣入旧山。
译文: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译文: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¹
译文: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注释:¹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sònglíngchèshàngrénháiyuèzhōng--liúzhǎngqīng

chánxīnzhàngháizhōushēnchùcǎotángxián

shēnsuíjīngcánxuěshǒuzhànhánjiùshān

xiàngqīngshùxiàkōngliúbáizàirénjiān

kānbiéhòuzhǎngxiāngyúncāngcāngdànguān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柳暗花明春事¹深。小阑(lán)²红芍(sháo)³,已抽簪(zān)。雨馀(yú)风软碎鸣禽(qín)。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译文:柳色春花明丽清新,春意已深。小花栏里的红芍药,已经露出了尖尖的小小花苞,如同美人头上的美丽饰物。雨后的春风,更显得温柔轻盈,到处响着各种鸟雀宛啭的迎接春天的歌声。太阳缓缓升起,晴空中尚有一点乌云。
注释:¹春事:春色,春意。²阑:同“栏”。³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属虎耳草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⁴簪:妇女插鬓的针形首饰,这里形容纤细的花芽。⁵风软碎鸣禽:用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的诗句。碎,鸟鸣声细碎。⁶迟迟:和缓的样子。⁷一分阴:天上少许乌云,一点点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往事莫沉吟¹。身闲时序²好,且登临³。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译文:以往的事情,再也不必回顾思索。趁着美好的春景,赶快去大好河山好好游览。旧日游玩过的迹印,如今处处都可找寻。但无处可寻的,就是一颗少年时的心。
注释:¹沉吟:深深的思念。²时序:节候;时节。³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⁴旧游:昔日游览的地方。⁵不堪:不可;不能。

  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已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此时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

  “小阑”两句,画出那小阑干围着的花圃,红芍药长得枝叶繁茂,花儿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这亦即是晁补之笔下所描写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金凤钩》)“雨余”句写风声,鸟鸣声,用杜荀鹤《春宫怨》诗意:“风暖鸟声碎,已高花影重。”正当雨后初晴,风软烟淡,空气温润和暖。“秦观词亦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鸣声随暖风送入耳际,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这里写出春将逝去而光阴犹足可流连。“迟迟已”两句,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已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已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犹带”两字,使语气显得宛转,对春欲尽不无怅触而情调并不低沉。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着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已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已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

  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以后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刘过《唐多令》结末有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已同舟游乐的心情,李攀龙云其“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与之相较,本词末尾虽亦写今昔之感,却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层写法,先说旧地风光,历历可寻,但仍怅然若有所失,所寻求的究竟是什么,“惟有”两字一转指出纵使风景不殊,但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放眼四望,春光将尽,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国事已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已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旧游无处不堪寻”,见出登临寻访,客观环境并没有惹人不愉快之处,但语中却带出“旧游”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无寻处”,三字重叠,以承为转,并且大大加强了转折的力量。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的活泼之心已无法找到,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增添,找不到东西的怅惘之情,使读者也不免感慨万分。词就这样一次次地铺展开来,又一次次地收转回来,使诗词既有气势,又把作者通过写词表达的忠情逐步深化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664页

xiǎochóngshān ·liǔànhuāmíngchūnshìshēn

zhāngliángnéng sòngdài 

liǔànhuāmíngchūnshìshēn xiǎolánhóngsháoyào chōuzān fēngruǎnsuìmíngqín chíchí yóudàifēnyīn 
wǎngshìchényín shēnxiánshíhǎo qiědēnglín jiùyóuchùkānxún xúnchù wéiyǒushàoniánxīn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杀气昏昏横塞(sài)¹,东并(bàng)²黄河开玉帐³
译文:军队士气高涨,陈兵塞上,在东边靠近黄河的地方设下主帅的军帐。
注释:河外:指黄河以北。¹塞上:指边塞。²并:同“傍”。“东并”就是东边依傍着。³玉帐:古代主帅的军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昼飞羽檄(xí)¹下列城²,夜脱貂玉(qiú)³抚降将。
译文:白天向敌方羽书传檄发出招降书,晚上脱下貂皮军装安抚降敌。
注释:¹羽檄:檄是古代战争专用的文书。古代紧急文书上插羽毛,称为羽书。²列城:众多城堡。³貂玉:古代战将所穿的貂皮军装。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将军枥(lì)¹上汗血马²,猛士腰间虎文韔(chàng)³
译文:将军的马厩里养着汗血宝马,猛士的腰间插着画着虎头的弓箭袋。
注释:¹枥:马厩。²汗血马:中亚出产的一种良种马,这种马身上有很多寄生虫,马的皮肤因虫咬而经常出血,所以称为汗血马。³韔:装弓的袋子。虎文韔就是画有虎形图纹的弓袋。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阶前白刃¹明如霜,门外长戟(jǐ)²³相向。
译文:台阶前立着明晃晃的大刀,门外竖着威严的画戟。
注释:¹白刃:指刀剑。²长戟:一种武器。³森:森然,整齐排列。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朔风¹卷地吹急雪,转盼²玉花深一丈。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转眼之间积雪就有一丈多了。
注释:¹朔风:北风。²转盼:转眼之间。玉花:雪花。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谁言铁衣¹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kuàng)²
译文:谁说战士的铁甲冰冷彻骨,招降安抚的仁义就像披着棉衣一样。
注释:¹铁衣:战士身穿的铁甲。²纩:丝棉。挟纩就是披着棉衣。《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王在冬天巡视三军,以示关怀,士兵心中感到温暖,好象身上穿了棉衣,忘记了冬天的寒冷。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腥臊(sāo)¹(kū)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²
译文:金人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复,太行北岳一带都平安无事。
注释:¹腥臊:古代南方人嫌北方人,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吃生牛羊肉,身上有一般腥臊味。这里用“腥臊窟穴”代指北方敌人的大本营。太行即太行山,北岳即恒山,此时已被金人占领。²无恙:平安无事。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译文:国家版图尽数恢复,作歌给天山下的青年健儿们歌唱。

jiǔyuèshíliùmèngzhùjūnwàiqiǎn使shǐzhāojiàngzhūchéngjuééryǒu--yóu

shāhūnhūnhéngsāishàngdōngbìnghuángkāizhàng

zhòufēixiàlièchéngtuōdiāoqiújiàngjiāng

jiāngjūnshànghànxuèměngshìyāojiānwénchàng

jiēqiánbáirènmíngshuāngménwàizhǎngsēnxiāngxiàng

shuòfēngjuǎnchuīxuězhuǎnpànhuāshēnzhàng

shuíyántiělěngchègǎn怀huáiēnxiékuàng

xīngsāoxuékōngtàixíngběiyuèyuányàng

gèngdòujiǔzuòzhǎngyàoqiǎntiānshānjiànérchàng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¹后,长大一²相逢。
译文: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竟然在长大成人时意外相逢。
注释:¹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²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¹
译文: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注释:¹“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¹沧海事²,语罢³暮天钟
译文: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畅谈停止时已听到黄昏寺院的鸣钟。
注释:¹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²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³语罢:谈话停止。⁴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巴陵¹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注释:¹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2、 范之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1-702

jiànwàiyòuyánbié

 tángdài 

shíniánluànhòu zhǎngxiāngféng 
wènxìngjīngchūjiàn chēngmíngjiùróng 
biéláicānghǎishì tiānzhōng 
mínglíngdào qiūshānyòuchóng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图画若为工。”展现在眼前不是生活图景,简直就是一幅画,极言其美感。

  下片写渔家乐。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不得志的李纲看到渔翁简朴自在的生活时,他应该也想过“独善其身”吧!但无论多难,他都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坚持,直到与这个世界决绝。柔美婀娜的柳丝固然给生活增添了诗意,但世上如果没有坚挺的胡杨,这份诗意也将荡然无存。李纲,就是那坚挺的胡杨,民族的脊梁。

wàngjiāngnán··jiāngshàngxuě--gāng

jiāngshàngxuědiàowēngruòdànwénbīngsànxiǎngsuōshízhènhuākōnghuàruòwèigōng

yúnshuǐguīyuǎnyānzhōngmáoshězhúxiǎo屿suōbiānyuánqīnglónghuānxiàoyǒuér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