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yóu西shānshīshíèrshǒushíèr西--wénzhēngmíng

chūnluòshuǐtuōlántiānyǐnglóutáishàngxiàhánshíqīngshānxínghuàshuāngfēibáiniǎoshìjiāngnán

jiādòngbiǎnzhōuxìngyǐngshēn怀huáiduǎnshòucánjǐnpíngshēngyānliàn绿yīnshēnchùgèngtíngcān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6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自为青城客,不唾(tuò)¹青城地。
译文:自己认为自己是青城山的人,所以不在青城山上随地吐痰。
注释:丈人山:即青城山。山在青城县北,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¹不唾:用“千里不唾井”典故。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¹
译文:为了喜爱的丈人山,走阶梯而感受优雅的情趣。
注释:¹幽意:幽闲的情趣。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丈人祠(cí)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译文:丈人祠的丈边风景独好,因为云彩都在最高峰之上。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译文:拔出白发还有干枯发黄的头发在,老了呀以后可能不能再爬山了。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去年上巳¹洛桥²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译文:去年上巳节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今年却被贬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寒食节。
注释:满塘驿: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小驿站名。¹上巳:旧时节日名。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定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²洛桥:指洛阳市天津桥。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相约于介之推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庐吴洲¹草新绿。
译文:遥想巩县应该是花开满树春意盎然了,而眼中所见唯有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
注释:¹吴洲:江中小洲。江州古属吴地,故称江中小洲为吴洲。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吴洲春草兰杜¹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译文:江中小洲兰草与杜若散发出幽幽芳香,让我触情生情想起了中原的亲人与故乡。
注释:¹兰杜:兰草和杜若。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驿骑¹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译文:明朝骑马上路往南行不知前途在何方,今天夜里听闻清猿的悲啼更加使人断肠。
注释:¹驿骑:驿马。《汉书》颜师古注:“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

  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诗人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享尽荣华,而今却已是遭贬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时节,眼前又有景色秀丽的庐山,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事,对京华游乐的追忆和向往,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华与眼前的现实相对照。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联想到“今年”繁华的京洛风物,“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中小洲为吴洲,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抒发断肠之悲。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诗中的情感主线,“故乡”,即指洛阳,宋之问虽不是洛阳人,但他长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时相对于他即将要去的南方而言,整个北方、整个中原都是他的故乡。结句“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自我设问,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

  此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着力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以洛水修禊与庐山寒食的对比;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45

hánshíjiāngzhōumǎntáng驿--sòngzhīwèn

niánshàngluòqiáobiānjīnniánhánshíshān

yáoliángǒngshùhuāyīngmǎnjiànzhōucǎoxīn绿

zhōuchūncǎolánfānggǎnguī怀huáixiāng

驿míngcháochùyuánshēngjīnduànjūncháng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曾于¹方外²见麻姑³,闻说君山自古无。
译文: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注释: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势奇秀,景色旖旎。¹于:一作“游”。²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³麻姑:神话中仙女名。闻说,听说。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¹是昆仑²山顶石,海风³吹落洞庭(tíng)
译文: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注释:¹元:原来,原本。一作“云”。²昆仑: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³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⁴落:落到。⁵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一件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有很多,诗人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诗人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大约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方外求教的。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完全从虚处落笔,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证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诗人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这种效果犹如是古代演义里的“且听下回分解”。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传说昆仑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3-1264

jūnshān

fānggān tángdài 

céngfāngwàijiàn wénshuōjūnshān 
yuánshìkūnlúnshāndǐngshí hǎifēngchuīluòdòngtíng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¹宋郁²、安定³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宋、士坚、利辩、道深、道建¹⁰、神照、云皋(gāo)、息慈、寂然¹¹凡十七人,自遗爱¹²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¹³,憩(qì)峰顶¹⁴,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¹⁵,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¹⁶,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¹⁷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¹⁸一世界者。因口号¹⁹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²⁰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²¹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²²屋壁,见萧郎中存²³、魏郎中弘简²⁴、李补阙(quē)²⁵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²⁶至山门²⁷,曾²⁸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²⁹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jiē)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译文:我与河南的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南阳的张深之,广平的宋郁,安定的梁必复,范阳的张特,东林寺的出家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共十七人,从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了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大林寺在僻远的地方,人迹罕至。寺周围有许多清澈的流水、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细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板隔的房间和木制的器具,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由于山高地深,季节转换得很迟,按时令已是初夏四月,天气还像正二月一般。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初到这儿恍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我口占绝句一首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会儿我们遍观了房间的墙壁,看见萧存郎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于是与集虚他们叹道: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由驿路到寺门,还不足半日的路程,但自从萧、魏、李三人到此游览之后,至今相隔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间这里一片寂寥,再也没有来游览的人。哎,人们忙于追名逐利而冷落了大自然的美景,名利对人的诱惑是如此强烈啊!
注释:¹广平:县名。今属河南。²宋郁:其人不详。³安定: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泾北。⁴梁必复:其人不详。⁵张特:其人不详。⁶沙门:佛教名词。梵文Shramana之音译。勤修善法、息灭恶法之意。佛教用以指依戒律出家修道之人。⁷法演:其人不详。⁸智宋:即《草堂记》中的宋。⁹士坚:《草堂记》中的坚。¹⁰利辩、道建:僧神凑的弟子。¹¹道深、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其人均不详。¹²遗爱: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¹³化城:上化成寺。在庐山讲经台北。为晋代所建。¹⁴峰顶:峰顶院。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过香炉峰,至峰顶院。院旁盘石极平广。下视空阔,无复障蔽。”¹⁵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¹⁶华:开花。动词。¹⁷聚落:村落。人的聚居地。¹⁸造:往,到。¹⁹口号:犹口占。信口吟成之意。²⁰芳菲:指花草。²¹长:常。²²周览:遍看。²³萧郎中存:萧存,字伯诚,萧颖士之子。²⁴魏郎中弘简:魏弘简,字裕之。累官至户部郎中。年四十七无疾而卒。郎中:官名。唐至清为各部尚书的属官,分掌各司事务,是位于尚书、侍郎、丞之下的中级官员。²⁵李补阙渤:李渤,字溶之。尝偕仲兄涉隐居庐山。元和九年(814)以著作郎征,岁余迁补阙。补阙,官名。以规谏皇帝、举荐人员为职责。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²⁶驿路: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而修筑的大道。沿路设驿站。²⁷山门:佛寺的大门。佛寺多在山中,故称。²⁸曾:还。²⁹垂:将近。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时元和十二年¹四月九日,乐天序。
译文: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作序。
注释:¹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这篇文章就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语言平易浅切,但是用语却很准确,描写生动形象,极富诗一样的美感。文章的重点是描写那里不同于山下的季节气候和幽美的景色,发抒了自己的感慨。全文文笔简洁,格调清新,并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韵味隽永。

  文章开始一段写去游大林寺所经过的地方,从“自”字开始,连用了“历”、“抵”、“憩”、“登”、“宿”等几个动词,既把所到地方交代得清清楚楚,又把沿途迤逦而行,走走停停的情状描写得非常简练传神,描绘了他们一行人在山间有说有笑、愉快行进的情景。

  作者先以“穷远”、“人迹罕到”记叙了大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接着记叙了大林寺周围有许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清澈的泉流,苍劲的怪石,青翠的短松,浓密的瘦竹,显得大林寺格外清幽。

  接着又记叙了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作者进入大林寺时是孟夏四月,正当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而这里却像早春二月,春意始盛,生机勃勃。梨花、桃花正盛开,周围长着毛茸茸的绿绿的短草,这里的景物、节候与山下完全不同。作者看到此景,感觉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于是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抒发了大林寺胜景给他所带来的特殊感受。

  进而写作者。周览屋壁”,观赏了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写下的文句。这里乍看似乎是写景,细读则知语尽而意未尽。作者见大林寺风景如此优美,而游者甚少,故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用“嗟乎”二字,引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一句,立见警动之感。因为,自李渤等三人在大林寺壁上题句以后,二十年来之所以“寂寥无继来者”,乃是由于世人看重的不是高尚的人生情趣,不是林泉之乐,而是追逐名利,趋炎附势。此刻,作者联想到自己因直上封章,受到诬陷、打击而遭贬谪,然而却得以游赏大林寺的奇景,所以在感叹世风的同时,内心深感欣慰,显现出美的心灵。

  咏大林寺的绝句,第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由点及面,以斑见豹,借山寺桃花写深山的特有的景色;三、四句“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前两句基础上抒发情感,突破了惜时伤春的老框框,自然地流露出诗人的内心喜悦。前两句是实写山景,后两句用虚笔,进一步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平慧善 陈元垲编.庐山历代游记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19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205页
3、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6页

yóulín

bái tángdài 

    nányuán fànyángzhāngyǔnzhōng nányángzhāngshēnzhī guǎng广píngsòng āndìngliáng fànyángzhāng dōnglínshāményǎn zhìmǎn shìjiān biàn dàoshēn dàojiàn shénzhào yúngāo  ránfánshírén àicǎotángdōng 西èrlín huàchéng fēngdǐng dēngxiāngfēng 宿lín línqióngyuǎn rénhǎndào huánduōqīngliúcāngshí duǎnsōngshòuzhú zhōngwéibǎn sēngjiēhǎidōngrén shāngāoshēn shíjiéjuéwǎn shìmèngxià zhēng èryuètiān shāntáoshǐhuā jiàncǎoyóuduǎn rénfēnghòu píngluòtóng chūdào huǎngránruòbiézàoshìjièzhě yīnkǒuhàojuéyún rénjiānyuèfāngfēijìn shāntáohuāshǐshèngkāi chánghènchūnguīchù zhīzhuǎnzhōnglái ér zhōulǎn jiànxiāolángzhōngcún wèilángzhōnghóngjiǎn quēsānrénxìngmíngshī yīnbèitàn qiěyuē  shíkuāngjìng yóu驿zhìshānmén zēngbànchéng xiāo wèi yóu dàijīnchuíèrshínián zhě jiē míngzhīyòurén  

    shíyuánshíèrniányuèjiǔ tiān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lǒng)¹流水,流离山下。
译文: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
注释:¹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念吾一身,飘然旷(kuàng)野。
译文: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朝发¹欣城,暮宿陇头²
译文: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
注释:¹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²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hóu)¹
译文: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注释:¹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陇头流水,鸣声呜(wū)(yè)¹
译文: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
注释:¹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遥望秦川¹,心肝断绝。
译文: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注释:¹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lǒngtóusānshǒu

míng nánběicháo 

lǒngtóuliúshuǐ liú xià 
niànshēn piāoránkuàng 

zhāoxīnchéng 宿lǒngtóu 
hánnéng shéjuǎnhóu 

lǒngtóuliúshuǐ míngshēng  
yáowàngqínchuān xīngānduànju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