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老子旧茨茅,小著乾坤气自豪。作者有程吾耳耳,视之如传世劳劳。
少陵老子旧茨茅,小著乾坤气自豪。作者有程吾耳耳,视之如传世劳劳。
图书可托斯文在,风雨无惊地位高。坐此笑歌三百岁,江山屏障一周遭。
图书可托斯文在,风雨无惊地位高。坐此笑歌三百岁,江山屏障一周遭。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梁元帝¹谓:王仲宣²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³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zhé)也。诗以慨之。
译文:梁元帝曾说,王粲在荆州为刘表效命时作了数十篇文章,后来荆州被攻破,王粲便将自己的文章全部烧毁,仅留了一篇。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后都称赞写得好,但是遗憾不能看到全貌。后来都城江陵被西魏宇文泰带兵攻陷,梁元帝也将自己所藏的书全部焚毁,说:文王、武王的治国修身之道,到今夜完全消失了。为什么与荆州沦陷时焚毁书籍的事情如出一辙啊。于是作诗表示感慨。
注释:金楼子:书名。梁元帝为湘东王时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金楼子》是梁元帝从青年时代起就亲自动手搜集材料逐年撰写而成的。¹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初封湘东都王,承圣元年(552)登基,称梁元帝。梁元帝一生博览群书,儒释道兼通,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所以《梁书·元帝本纪》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史称其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并用宝剑狂砍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²王仲宣: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与李膺齐名。早年王粲曾得到蔡邕的赏识,汉末动乱中,避乱至荆州(今湖北襄樊)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王粲文学成就颇高,尤以诗赋见长,与刘桢、孔融等合称“建安七子”,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有《王侍中集》。³咸:都,全。⁴“见虎一毛”二句:以虎身花纹的斑驳多彩比喻王粲文章的成就,非一文而可知。语出《周易·革卦》,其“象辞”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疏曰:“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⁵西魏:北魏永熙三年(534),鲜卑族宇文氏所建立的北魏政权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魏都长安,至恭帝四年(557)为北周所取代。⁶尽焚其书:《南史》卷八记载,梁元帝酷爱读书,平时手不释卷,无论冬夏。当西魏攻江陵,元帝知城不可守,准备投降,“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牙签¹万轴里红绡(xiāo)²,王粲(càn)书同付火烧。
译文:王粲和梁元帝十分爱惜自己收藏的书籍,但在自己所在的城池被攻陷以后,却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所有的珍藏。
注释:¹牙签:象牙制作的图书标签,写上书名,垂于卷轴式书籍的一端,以便查找。这里代指书。²红绡:红绡制作的书套。绡,生丝织品。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不于祖龙¹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译文: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未赶尽杀绝,才能使那些残留的诗文保存到今天。
注释:¹祖龙:指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壁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秦始皇死于此年。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因为其曾焚书,故将其与焚书事相关联。

  这是一首咏史诗,题写于梁元帝萧绎所撰的《金楼子》书页之上,主要内容是抒发对梁元帝萧绎焚书之事的感慨。不过诗中所言焚书的史事是两起,这两起历史事件却不是一回事。

  焚书之事,历来最为士人所痛心。书是人类经验认识的结晶,是知识的储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沿袭的重要载体是属于人类的财富。焚书之事并不始于秦始皇,焚书之事在秦之后也屡屡有之。不过,秦始皇的焚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焚书事件,以至于遮掩了其他的焚书之事。如果就书籍而言,秦始皇的焚书所造成的损失却未必大于梁元帝萧绎的焚书。秦始皇焚书影响之大,一是由于是统一政权所采取的大规模行动,地域之广,涉及的人群之多,与此前的六国焚书相比,影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二是秦始皇的焚书是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实行,若有违抗,国家就有严厉的惩处,充分表现了专制政权的粗暴与专横。但是,秦始皇的焚书却并非是“尽焚其书”,而是有选择性的焚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为了钳制士人的政治批评,确定皇帝“别黑白而定一尊”的绝对权威,李斯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批曰:“可。”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在这一次禁焚书籍的政治举措中,有实际的生活功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被禁焚之列,有关社会治理的法令之书也不在被禁焚之列,被禁被焚的是那些会启示人的思想、带动人的思考的书籍,一是史书,二是战国以来的以儒学典籍为首的诸子之书。而这两类书籍的被焚也规定了范围:史书中要焚毁的是非秦国的历史之书,也就是说,只许保留秦的记忆,借此以构建秦之统一天下的历史合理性;诸子之书则禁止在民间流传。朝廷中的博士之官要备皇帝的顾问,要参与政治的决策,仍然需要广泛的知识,故皇家图书馆中收藏的“《诗》、《书》、百家语”不在禁焚之列。因此,秦始皇的焚书是为了在民间实行禁学而愚民的政策,行为虽严酷,焚毁的书籍种类与范围都是有限的。

  梁元帝萧绎的焚书就不同了。萧绎自幼好学,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甚至在患眼疾时也是如此。他在一眼失明之后,不便执卷而读,就安排了专人为他朗读,以代自读。而且是每晚五人轮流值班,通宵达旦,诵读不歇。萧绎涉猎甚广,颇以学问自许,曾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南史》卷八)又在《金楼子序》中说:“窃重管夷吾之雅谈,诸葛孔明之宏论,足以言人世,足以陈政术,窃有慕焉。”他以管仲、诸葛亮为期许,自信有治国平天下之才,而将书籍视为知识与智慧的宝库。因为爱书,故收藏丰富。萧绎在江陵藏书之多,有十四万卷之巨。这里有他的收藏,还有从金陵运来的历代皇家藏书,不仅是经、史、子、集俱全,儒、道释、仙兼备,而且多是珍本。这十四万卷图书是自秦汉以来数百年的精神财富又历尽战乱之后的珍藏。当西魏攻破江陵之夕,萧绎将这批珍藏一炬焚之,又将自己的佩剑在柱上砍折,自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不将珍藏留于敌人,在萧绎,这是血与泪的共泣,是悲与愤的并发。但看他焚书与折剑,有用则珍藏,无用则焚毁,十四万卷历代珍藏与一把佩剑一样,都不过是他个人的私产。萧绎虽然爱书,却并不尊重文化知识的历史公有性。这样的焚书,对文化传承带来的破坏就要远胜于秦始皇的焚书。

  李煜此诗正是着眼于萧绎与秦始皇两件焚书事件的区别而发表感慨。前二句以书卷的华丽装饰与“火烧”对比,说萧绎曾有感于荆州焚书而使王粲作品仅存一篇,但是当他自己焚书之时,却连王粲仅存的一篇也一同焚毁了。这是以沉重的感慨来印证序文中两次出现的“尽焚其书”。后二句说即使酷烈的秦始皇,当年也是有选择性的焚书,民间书籍虽然无存,宫廷典籍尚可流传,因此后人才有可能读到“遗篇”。相比于萧绎行为的绝对与自私,秦始皇的焚书可以说是网开一面,对书籍的文化价值有手下留情之意。这层意思以反问出之,与前二句写萧绎事不仅有对比的效果,也加强了语气,对萧绎之举深感痛心。

  古人素来有谶语一说,即本来是偶尔言之的事情,最后却成了事实,仿佛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在聆听与拨弄,人则“不幸而言中”。李煜就萧绎焚书而作的历史批评,表达了他对书籍价值的认识与珍惜,也见出他有超越一己之私的历史识见。可是当北宋攻破金陵城池之际,他却将南唐三代君主所收藏的典籍字画同样付于火烛,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因此而具有谶语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5-69

jīnlóuhòu

 dài 

liángyuánwèi wángzhòngxuānzàijīngzhōu zhùshūshùshípiān jīngzhōuhuài jìnfénshū jīnzàizhěpiān zhīmíngzhīshìxiánzhòngzhī jiànmáo zhībān hòu西wèijiānglíng jìnfénshū yuē wénzhīdào jìnjīn jīngzhōuhuàifénshūèr xiānhòuzhé shīkǎizhī 

qiānwànzhóuhóngxiāo wángcànshūtónghuǒshāo 
lóngliúmiàn piāndàojīnzhāo 

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何事¹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yāo)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²是、读书天气。
译文:春回大地,春天仿佛一位能工巧匠,绣画出万紫千红满目苍翠。艳丽的杏花、妖娆的桃花、垂柳芳草,都在贵如油的春雨中,在湿润的烟气中,争奇斗艳。如此美好的景致,哪里是读书的天气。
注释:¹何事:为什么。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发问,只是表达一种惊喜。²早晚:何曾,哪里。
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槛买花,盈车载酒,百琲千金邀妓。何妨沈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¹。论槛(jiàn)²买花,盈车载酒,百琲千金邀妓。何妨沈(chén)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译文:园林中春光逐渐展现它的明媚,正好安排我的美好约会。按照栅栏的尺寸买了各种鲜花,将整辆马车都装满美酒,花费成串的珍珠和千金邀请歌伎前来。就算沉醉其中也无妨。有亲朋好友相伴,我们畅饮至日上三竿才入睡。
注释:¹欢计:美好欢乐的约会计划。²论槛:按照栅栏的大小。

yíndēngxiāndiào--liǔyǒng

shìchūngōngyòngxiùhuàchūwànhóngqiāncuìyànxìngyāotáochuíyángfāngcǎodòugāoyānjiāzhìzǎowǎnshìshūtiānjiànjiànyuánlínmíngmèi便biànhǎoānpáihuānlùnkǎnmǎihuāyíngchēzàijiǔbǎibèiqiānjīnyāofángshěnzuìyǒurénbàngāochūnshuì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人生不作安期生¹,醉入东海骑长鲸(jīng)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注释:¹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犹当¹出作李西平²,手枭(xiāo)³逆贼清旧京
译文:也该做个李晟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注释:¹犹当:应当。表愿望。²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³枭:杀。⁴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¹来无情²
译文: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注释:¹种种:头发短的样子。²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成都¹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sēng)窗明。
译文: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注释:¹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岂其¹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jiāng)²鸣?
译文: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注释:¹岂其:难道。表反诘。²寒螿:寒蝉。似蝉,体较小。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兴来买尽市桥¹酒,大车磊落²堆长瓶;
译文: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注释:¹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²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哀丝豪竹¹助剧饮²,如钜(jù)³受黄河倾。
译文: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注释:¹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²剧饮:放量喝酒。³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¹使千人惊。
译文: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注释:¹顿:立刻。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xiá)¹中宝剑夜有声²
译文: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注释:¹匣:剑鞘。²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何当¹凯旋²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³
译文: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注释:¹何当:哪时能够。²凯旋:胜利归来。³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942-944页

chángxíng

yóu sòngdài 

rénshēngzuòānshēng zuìdōnghǎichángjīng 
yóudāngchūzuò西píng shǒuxiāozéiqīngjiùjīng 
jīnyìnhuánghuángwèishǒu báizhǒngzhǒngláiqíng 
chéngqiūwǎn luòpiānbàngsēngchuāngmíng 
shàngzéishǒu óshīchángzuòhánjiāngmíng 
xìngláimǎijìnshìqiáojiǔ chēlěiluòduīchángpíng 
āiháozhúzhùyǐn shòuhuángqīng 
píngshíkǒu dùnshǐ使qiānrénjīng 
guóchóuwèibàozhuàngshìlǎo xiázhōngbǎojiànyǒushēng 
dāngkǎixuányànjiàngshì sāngēngxuěfēichéng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qǐ)¹幕后送飞光²,柏栗(lì)丛边³作道场
译文:国民政府多么奢侈淫荡,竟在国难民苦之时混磨时光;他们为了更长久地麻醉人民,竟然在刑场旁边假作念经诵佛的道场。
注释:¹绮罗:华贵的衣服,这里代指国民政府官员。²飞光:飞逝的时光。³柏栗丛边:既指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杀人的刑场。此指刑场。⁴作道场:佛道徒众作佛道法事的场所或活动。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望帝¹终教芳草²变,迷阳³饰大田荒。
译文:他们实行残酷的文化“围剿”,使文坛荒芜,百卉难芳,他们途穷计拙而无可奈何,只能以杂草掩盖着文坛的荒凉。
注释:¹望帝:后世以望帝称杜鹃,又名子规。²芳草:芳草喻贤人君子。杜鹃啼时,已至春末,群芳萎谢。³迷阳:荆棘。⁴聊:暂且。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何来酪(lào)¹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²
译文:而御用文人也确实庸劣无能,哪能拿得出像样的货色给他们赏光;他们越来越陷于孤立,再也难招罗涂脂抹粉的“六郎”。
注释:¹酪果:指供品。²难得莲花似六郎:诗中“六郎”喻指梅兰芳。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及下野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中央礼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后来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中夜¹鸡鸣²风雨集³,起然烟卷觉新凉
译文:深夜里风雨交加雄鸡报晓,暴风雨将冲刷旧社会的泥浆;我兴奋地点燃着烟卷,顿觉初秋黎明前的一片清凉。
注释:¹中夜:夜半。²鸡鸣:言世乱而思念贤才。³集:几种现象集中在一起。⁴然:同“燃”,点燃。⁵新凉:新秋的凉意。 

  首联“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句,是写国民政府政客和他们的御用文人的奢靡生活和假慈悲的伪道学形象;那些政客和御用文人生活奢靡,在骄奢淫逸中虚度光阴。同时,为了掩盖他们杀人无数的凶恶嘴脸,装做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在杀人场边作道场和法事,口口声声要超度亡魂和救下民于劫难之中。正如鲁迅在《准风月谈·查旧帐》中所描述的军阀、政客的善变和不认旧账:“今之名人……他要抹杀旧帐,从新做人,比起常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则开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遍,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个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首联通过绮罗幕后的奢靡生活,杀人场边的道场,描写了他们假慈悲的虚伪生活。揭露了国民政府政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倡导拜佛念经,宣扬迷信,推行愚民文化,使得整个文化艺术界一片邪靡之气。

  颔联“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句,进一步写了文化艺术界景况的荒芜。子规一啼,自然使芳草变,象征着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文坛的惨遭摧残,一些文人的变节转向、刊物和作品的被禁,使得文化艺术界荆棘一片。

  颈联“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句,则讽刺了国民政府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无能,鲁迅嘲笑他们的无能平庸,产生不出什么作品。鲁迅在1935年2月4同致杨霁云的信中说:“阮大铖虽奸佞,还能作《燕子笺》之类,而今之叭儿及其主人,则连小才也没有,‘一代不如一代’,盖不独人类为然也。”正是很好地对此联作了解读:没有什么供品可以供奉千佛,也没有什么好的戏剧作品可以娱神佛和乐众,也只能难为如梅兰芳这样的艺人了。

  尾联“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句,既写了作者写作此诗时的情境,也象征着作者对进步的文化艺术界的前途和民族未来的自信的看法。正是秋夜,风雨交集,但毕竟是己到夜中,且有鸡鸣之声,天就快要亮了,象征着作者所预见的中国和民众终将觉醒的信心,黎明终将来临。于是作者点燃了一支烟,又振奋精神开始写作作品。

  全诗含意深广,概括力强,对比鲜明,讽刺尖锐。通篇以形象入诗,活用典故与比喻,语言含蓄,旨意精微,脉络清晰。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51-153页
2、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272-273页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¹²鼠,破家³求良猫。厌腥膏,眠以毡(zhān)(jì)。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¹⁰¹¹¹²。某怒,遂¹³不复蓄¹⁴猫,以为¹⁵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有个人讨厌老鼠,倾尽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和肥肉喂养它,用毡子和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为这个缘故更加横行不法。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是没有好猫吗?是因为不会养猫。
注释:¹某:某个人;有一个人。²恶:讨厌;厌恶。³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⁴厌:满足。⁵以:用。⁶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⁷毡罽:毡子和毯子。罽:兽毛织品。⁸且:并且。⁹率:大都。¹⁰故:缘故。¹¹益:更加。¹²暴:凶暴。横行不法。¹³遂:于是;就。¹⁴蓄:养。¹⁵以为:认为。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shìliángmāo

jūn qīngdài 

    mǒushǔ jiāqiúliángmāo yànxīnggāo miánzhān māobǎoqiěān shuàishíshǔ shènzhěshǔyóu shǔbào mǒu suìmāo wéitiānxiàliángmāo shìmāo shìhuìm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