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大开宝绘堂,紫锦荐几霞幅张。手披牛腰之甲卷,水墨迤𨓦踪微茫。
元戎大开宝绘堂,紫锦荐几霞幅张。手披牛腰之甲卷,水墨迤𨓦踪微茫。
我从鱼凫吊往古,灌口玉垒烟苍凉。青城雪山蔽亏处,导江之岷不可望。
我从鱼凫吊往古,灌口玉垒烟苍凉。青城雪山蔽亏处,导江之岷不可望。
三水合流锦官当,三娥九顶递接翠,楼观缥缈天中央。
三水合流锦官当,三娥九顶递接翠,楼观缥缈天中央。
渝涪城高宛相峙,嘉陵跳江吹枕傍,阵迹齿齿石作行。
渝涪城高宛相峙,嘉陵跳江吹枕傍,阵迹齿齿石作行。
风云惨澹开瞿唐,黄牛滟滪难舟航。青天仰漏一线光,峡穷江广见汉阳,黄鹤赤壁相低昂。
风云惨澹开瞿唐,黄牛滟滪难舟航。青天仰漏一线光,峡穷江广见汉阳,黄鹤赤壁相低昂。
庐山五老天下观,顺流渐见迎风樯。大姑小姑交妩媚,何年争嫁彭家郎。
庐山五老天下观,顺流渐见迎风樯。大姑小姑交妩媚,何年争嫁彭家郎。
三山九华连建康,南都宫阙何煌煌。大明定鼎龙虎合,万古巩固皇图昌。
三山九华连建康,南都宫阙何煌煌。大明定鼎龙虎合,万古巩固皇图昌。
真州润州列两厢,金焦嶪巀当喉吭。直吞天派纳海口,有若万邦来会王。
真州润州列两厢,金焦嶪巀当喉吭。直吞天派纳海口,有若万邦来会王。
座中指点皆历历,鲛绡数丈万里长。老夫困顿今白首,欲往游之无裹粮。
座中指点皆历历,鲛绡数丈万里长。老夫困顿今白首,欲往游之无裹粮。
徒然感嘅在牖下,捕影捉风消热肠。心摇摇兮怅徬徨,佩有兰兮袭瑶芳。
徒然感嘅在牖下,捕影捉风消热肠。心摇摇兮怅徬徨,佩有兰兮袭瑶芳。
江兮汉兮不可度,望美人兮天一方。少陵东坡二豪者,风流在在留文章。
江兮汉兮不可度,望美人兮天一方。少陵东坡二豪者,风流在在留文章。
英雄割据未暇论,卧龙独数人中彊。元戎元戎将之良,此卷兼与韬钤藏。
英雄割据未暇论,卧龙独数人中彊。元戎元戎将之良,此卷兼与韬钤藏。
南征西伐或有事,按图索程犹取囊。非惟供玩托深旨,居安虑危心不忘,呜呼居安虑危心不忘。
南征西伐或有事,按图索程犹取囊。非惟供玩托深旨,居安虑危心不忘,呜呼居安虑危心不忘。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辽鹤¹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²空千里。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注释:¹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²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凭仗桃根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mèi)²。犹有东门³泪。
译文: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¹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²衣袂:衣袖。³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寸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寸叶歌》三首,其二云:“寸叶复寸叶,寸叶连寸根。寸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寸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diǎnjiàngchún··shānggǎn--zhōubāngyàn

liáoguīláixiāngduōshǎoshāngxīncùnshūlàngkōngqiān

píngzhàngtáogēnshuōliángchóujiùshímèiyóuyǒudōngménlèi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¹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译文:长夜漫漫故人在何处?小船在这碧波夜月之中缓缓前行。
注释:¹遥:远。这里指时间漫长。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¹(kuàng),切切故乡情。
译文:天空辽阔悠远,思念故乡的情思越发真切。
注释:¹天宇:天空。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外物悠无扰,中流澹(dàn)自清。
译文:身边万物寂静不语,只有清澈的河水在缓缓流动。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¹生。
译文:想象着等我回到家时,林中的树木已经长出新叶,满怀乡愁,我一人独坐,不知不觉寒露渐生。
注释:¹露华:露水。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犹有汀(tīng)洲鹤,宵(xiāo)分乍一鸣。
译文: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夜半时分,乍然一声长鸣。

西jiāngxíng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yáorénzài chéngtányuèxíng 
yōuyōutiānkuàng qièqièxiāngqíng 
wàirǎo zhōngliúdànqīng 
niànguīlínhuàn chóuzuòhuáshēng 
yóuyǒutīngzhōu xiāofēnzhàmíng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为问郁然¹孤峙(zhì)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²南横,七闽³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译文:请问你这忧伤沉闷的孤峙者,除了我,还有谁到这里凭吊,在这降雪天气的月下?放眼望,五岭在南边横卧,七闽之地就在东边,江山不管人间兴亡,永远都是美丽如画。
注释:郁孤台:在江西省赣江上游的赣县。因其所在处一峰郁然孤峙,故称。¹郁然:忧伤、沉闷的样子。郁孤台因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孤台下清江水》词而出名。²五岭:山名。位于江西、广东交界处。五岭的确指,有三说,一说是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其它两说不录。³七闽:今福建全省和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地。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百感茫茫交集也¹,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²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³流下。
译文:面对台下的茫茫江水,我禁不住百感交集。我凝神站立忘了归去,不知不觉中夕阳已在西天悬挂。想到如此雄心不能实现,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泪,泪水随着十八滩的江水流下。
注释:¹百感茫茫交集也:《世说新语》载:“卫洗马新渡江,形神憔悴,语左右曰:‘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²尔许:如许,这样。³一十八滩:赣江在赣县、万安县境内有十八滩,其中惶恐滩水流最险急。

  顾贞观于二十九岁时中举入仕,任国史院典籍,五年之后便遭同僚排挤,不得不去职回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中自然苦闷抑郁至极。某天顾贞观在为前程奔波之时,行船于赣江之上,途经郁孤台下,空茫天地唯己一人,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夜行船·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这两句可谓流传甚广,郁孤台也由此被众人所周知。而顾贞观的这首《夜行船·郁孤台》则进一步描写刻画了郁孤台的周遭地理环境,以及行人面对巍峨郁孤台的渺小之感。

  全词以问句起首,“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开篇即营造出天地苍茫,形单只影的孤寂场景。“郁然孤峙者”即郁孤台。按清同治《赣县志》载,“郁孤台,在文笔山,一名贺兰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为问”二字尤显意味,顾贞观行船于赣江之上,形单只影,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诉,只好将郁孤台当作诉说对象,向其发问,何其寥落孤寂!

  “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三句写郁孤台所处地理环境:南面横亘五岭,东面俯卧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江山如画的灵秀之地。这种历史观照下的宏大与个人身世机遇的渺小两相对照,更加凸显出顾贞观此刻复杂难言的心境。

  下阕“百感茫茫交集也”直抒胸臆,化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百感交集”已言尽心情之复杂,“茫茫”更显茫然无措之感。身负才华而无处施展,前途茫茫怎不让顾贞观愁情满腹。“憺忘归、夕阳西挂”两句,词情稍为扬起,可视为顾贞观的自我安慰之语。憺,安也。屈原《九歌·山鬼》有“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句。“憺忘归”意味安然而忘返的样子,实际上顾贞观心中正百感交集,并不安然。前后对比更加反衬出顾贞观一种无奈的心情。

  末三句“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是全词精华所在,一改前文沉郁笔调,如大江奔腾,迸发出激烈的情感。“尔许”谓如此,“无端”谓无缘无故。既是怀有如此雄心,又为何无缘无故落泪呢?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里表现出的正是顾贞观心中志向与现实遭遇的矛盾,这种矛盾令顾贞观心中感到莫大的悲哀,故而在行途中泪落如雨,尽数滴入赣江。

  赣江自赣州城流至万安县的一段,河道曲折,河床中多处怪石交错,形成了十八个险滩。顾贞观的泪水顺着“一十八滩流下”,用的正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之意境,如此前后相承也别有意趣

xíngchuántái--zhēnguān

wèiwènránzhìzhěyǒushuíláixuětiānyuèlǐngnánhéngmǐndōngzhōngjiāngshānhuà

bǎigǎnmángmángjiāodànwàngguīyáng西guàěrxióngxīnduānlèishítānliúxià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江行几千里,海月¹十五圆。
译文: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
注释:¹海月:海上的月亮。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始经瞿(qú)唐峡¹,遂步巫山巅。
译文: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
注释:¹瞿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巫山高不穷,巴国¹尽所历。
译文: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
注释:¹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郭璞注:今“三巴”是。杜元凯《左传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巅(qióng)¹
译文: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
注释:¹巅石:大岩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飞步¹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译文: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注释:¹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却顾¹失丹壑(hè)²,仰观临青天。
译文: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注释:¹却顾:回头看。²舟壑: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译文: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yíng)¹
译文: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注释:¹瀛海:大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周游孤光¹晚,历览幽意多。
译文: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
注释:¹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积雪照空谷,悲风¹鸣森柯(kē)
译文: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注释:¹悲风:凄厉的寒风。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归途行欲曛(xūn),佳趣¹尚未歇。
译文: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
注释:¹佳趣:高雅的情趣。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江寒早啼猿,松暝(míng)已吐月¹
译文: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
注释:¹吐月:吴均诗:“疏峰时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月色何悠悠,清猿¹响啾(jiū)啾。
译文: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
注释:¹清猿: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¹
译文: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¹孤舟:孤独的船。

  此诗“巴东”这一地理概念的具体所指,历来有所争议。一些旧注认为诗题上的“巴东”即是唐代归州的巴东(今湖北巴东),如比较权威的清代学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诗题下解释说:“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李太白全集》中册1021页,中华书局出版)若仅凭字面意义,此说无错。但按照诗意,则不可通。诗题曰“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云云,可知诗人的行进路线是从巴东出发,然后穿过瞿唐峡,接着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东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峡之前,或者说,瞿唐峡一定在巴东和巫山的中间。然而,归州的巴东却在巫山的下游,若自这里登巫山,则必须溯江而上,但无论如何又无法经过瞿唐峡。如果顺流,那就要先过瞿唐峡,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当一段水路方可到归州的“巴东”,与诗题大相牴牾。于此可知,“归州巴东”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此诗中的“巴东”是指夔州(今重庆奉节)。《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619)更州名,天宝元年(642)更郡名。”据此可知夔州原来是信州的巴东郡,至“天宝元年”始“更郡名”。李白此行当在开元十三年(725),此时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东郡,所以诗人才有此称。又据《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若把与此有关的地名按长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话,其顺序则是夔州、瞿唐峡、巫山、巴东,况且前三处所距不远,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经过的三个地方。诗人自夔州(时称巴东郡)出发,很快即经过瞿唐峡而到达巫山(参见《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47-48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这样解则全诗疑窦顿开,语意甚明。

  诗的开头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两句是说自己从家乡出发以来,沿江已走了几千里水路。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洁,圆如银盘。诗人接着说,刚刚经过瞿唐峡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巅之上,诗人极目千里,饱览巫山的雄姿。“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紧承前句,写巫山的高危与广阔。“不穷”是无穷无尽之意,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又可说是诗人所目见。因为诗人视野之内皆是耸山峻岭,都是巫山之境,故谓之“无穷”,所以下句说整个巴国境内都被巫山占据了。当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积之大,与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证巴国的辖境。“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四句写登山时的主观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诗人要凭借垂下的藤条萝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时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头上喘息一会儿。诗人登得太高了,他觉得好像在日边霞外一般,云气在脚下缭绕,太阳在身边高悬。诗人心情愉悦,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绝顶,向远处眺望。啊!太美了。天清日朗,万里澄鲜,一点遮挡视线的东西也没有。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以下六句便写其在顶峰上的感受。

  “却顾”两句是说,山顶真是高极了,回头向下一看,只见万里深渊神秘莫测,令人面容失色,心惊肉跳;抬头向上一望,头上即是青天。登临高绝之处,惊愕中又有几分自豪感,这是所有登山人都会产生的普遍心理。于是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竟觉得青天仿佛可以用手就能摸到一样,但夜间所常见的银河此时却不知哪里去了。远望云彩的升起之处,便可知道苍梧山所在的地方;观看那奔腾的大江的流逝,便可辨别大海所在的方向。“苍梧”语出《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瀛海”一词出白于《史记》。其实这两句诗是诗人由眼前所见的云气和江水发想而来,江流的方向当然应该是大海,无须详考。“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便转写归途中的景色。

  “积雪照空谷”以下八句大意是说,高山背阴处的积雪映照着空荡荡的深谷,风吹树木发出呜呜的悲凄之声。踏上归途时天色已晚,只剩夕阳的余晖了,但诗人游意未艾,兴致颇高。江上寒冷,故早早就听到了猿的啼叫之声,天色朦朦胧胧,远处的松林已隐隐约约,一轮明月从那里缓缓升起,宛如松林吐出的一般。月光皎洁明媚,猿声清幽凄厉。此情此景给人一种空寂静穆的感觉。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有诗人不忍离去的主观情感寓于其间,因此有一种惆怅惋惜的情味。最后两句说虽然自己还有游兴。但不愿再听到猿的啼叫声,这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巫山,拄着登山杖回到了船上。

  全诗记叙登巫山的经过,写得相当完整。从开始上山写起,继写登山时的感受与登上顶峰时所见到的景色,最后写下山及回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按时间顺序和所经历的过程来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诗中借助夸张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伟,“日边”、“霞外”等诗句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两句更是异想天开的惊人之语,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浪漫气质。此诗是太白初离家乡时所作,他第一次接触到如此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又因未接世事,所以诗中洋溢着欣喜之情,虽然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那恰恰充分地表现了游兴未尽的遗憾与惋惜,并没有什么感伤的情味。全诗的基调是明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与其后来的一些山水诗的扑朔迷离,晦暗感伤是大不相同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2-813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¹三千里,深宫²二十年。
译文: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
注释:¹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²深宫:指皇宫。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声何满子¹,双泪落君²前。
译文: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注释:¹何满子:唐教坊曲名。²君:指唐武宗。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自倚(yǐ)¹能歌日,先皇²掌上怜。
译文: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
注释:¹倚:凭仗。²先皇:指唐武宗。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¹
译文: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注释:¹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兄,以善歌宠极一时。此处泛指唐武宗时宫中歌者。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可从一个片断场景表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这首诗却与众不同。这两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第二首,表现宫中歌唱,随时都在创作新声。作者另有《听歌》二首,其一:“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边上逢歌者》又有:“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少年翻掷新声尽,却向人前倒耳听。”足见诗人对新声及情感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声何处唱?断肠李延年”作结,包容了丰富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978
2、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
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188

gōngèrshǒu

zhāng tángdài 

guósānqiān shēngōngèrshínián 
shēngmǎn shuānglèiluòjūnqián 

néng xiānhuǎngzhǎngshànglián 
xīnshēngchùchàng chángduànyá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