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雪胡面如玉,公辅隐然观器局。丈夫出处自有数,功名未在三千牍。
先生雪胡面如玉,公辅隐然观器局。丈夫出处自有数,功名未在三千牍。
柰何骏骨老兀硉,相者茫茫惟举肉。先生掀髯发大笑,誓弗回头顾场屋。
柰何骏骨老兀硉,相者茫茫惟举肉。先生掀髯发大笑,誓弗回头顾场屋。
江湖满地气豪杰,浮云万里空双目。本色风流贺季真,著家词赋张平叔。
江湖满地气豪杰,浮云万里空双目。本色风流贺季真,著家词赋张平叔。
吴山越水行有窝,烂醉何妨倚丝竹。只今仕路成市道,黄金不多不推毂。
吴山越水行有窝,烂醉何妨倚丝竹。只今仕路成市道,黄金不多不推毂。
先生此梦已脱枕,蹇驴破帽曾不辱。有时读书至无逸,何乃咄咄忧不足。
先生此梦已脱枕,蹇驴破帽曾不辱。有时读书至无逸,何乃咄咄忧不足。
此心自许天地知,万事奚凭鬼神卜。今年换甲迨六十,教我画松须屈曲。
此心自许天地知,万事奚凭鬼神卜。今年换甲迨六十,教我画松须屈曲。
灵根久世非脆物,抑郁风云见畸独。我知造化有深意,信与之寿吝之禄。
灵根久世非脆物,抑郁风云见畸独。我知造化有深意,信与之寿吝之禄。
一千斯年抱贞固,牺尊青黄彼菑木。
一千斯年抱贞固,牺尊青黄彼菑木。

寿shòuzhānghànliùshí--shěnzhōu

xiānshēngxuěmiàngōngyǐnránguānzhàngchūchùyǒushùgōngmíngwèizàisānqiān

nàijùnlǎoxiāngzhěmángmángwéiròuxiānshēngxiānránxiàoshìhuítóuchǎng

jiāngmǎnháojiéyúnwànkōngshuāngběnfēngliúzhēnzhejiāzhāngpíngshū

shānyuèshuǐxíngyǒulànzuìfángzhúzhǐjīnshìchéngshìdàohuángjīnduōtuī

xiānshēngmèngtuōzhěnjiǎnmàocéngyǒushíshūzhìnǎiduōduōyōu

xīntiānzhīwànshìpíngguǐshénbojīnniánhuànjiǎdàiliùshíjiàohuàsōng

línggēnjiǔshìfēicuìfēngyúnjiànzhīzàohuàyǒushēnxìnzhī寿shòulìnzhī

qiānniánbàozhēnzūnqīnghuángzāi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暗中¹人事忽推迁²,坐³守寒灰望复燃
译文:不知不觉中人间的情事已骤然移迁,我徒然地守候着冷却的灰烬,只盼它能够再次烧燃。
注释:甲午:指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也就是蒙古太宗窝阔台六年。除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的晚上。¹暗中:等于说不知不觉中。²推迁:发展变化。³坐:徒然地,白白地。⁴寒灰望复燃:这里意为盼望金国东山再起,恢复旧业。典自《史记·韩长孺传》,载:汉大臣韩安国被捕入狱:“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已恨太官¹(yú)曲饼²,争教³汉水入胶船
译文:已痛惜今日的蔡州,太仓中只剩了充饥的曲饼,怎忍让当年的汉水,再一次淹没了天子的胶船?
注释:¹太官:官名,掌管皇帝的饮食。²馀曲饼:只剩下曲饼,意思是金哀宗在蔡州已经绝粮。曲饼,酿酒用的酒曲饼。据《晋书·愍帝纪》记载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前赵刘曜率兵包围长安。城中绝粮,太仓(京城中储粮的仓库)中仅剩下几十块曲饼,晋愍帝只能以曲饼研碎熬成的粥充饥。³争教:怎叫,怎让。汉水入胶船:这里是借指金哀宗国亡身殒。周昭王晚年南攻楚国,至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让他乘坐一只用胶粘的船,行至中流,胶溶船散,昭王溺水而死。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神功圣德¹三千牍(dú)²,大定³明昌五十年
译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鼎盛的大定、明昌五十华年,怎不让人留恋?
注释:¹神功圣德: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²三千牍:意思是臣下奏事极多,政务繁忙。三千,极言其多。牍,奏牍,臣子上奏皇帝的公文。³大定: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1161—1189)共二十九年。⁴明昌: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一个年号(1190— 1195)。章宗在位十九年,先后用过三个年号,依次为明昌、承安、泰和。⁵五十年:世宗章宗在位共四十八年,这里说五十年,是举的整数。这一时期,是金朝的鼎盛时期,史称世宗为“小尧舜”。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甲子两周¹今日尽,空将衰泪²洒吴天³
译文:一百二十年的大好江山如今气数已尽,我空自将纵横的老泪洒向那愁惨的南天。
注释:¹甲子两周:一百二十年。古人用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统称甲子。自甲子至癸亥为一周,为六十年,两周即一百二十年。诗中指金国的立国时间,自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恰好是一百二十年。²衰泪:老泪,老年之泪。³吴天:这里是泛指南方的天空。金哀宗身死的蔡州,是金国最南的地方。

  该诗是一首对金国灭亡的挽歌,全诗正视金朝灭亡是不会死灰复燃,再回顾开国皇帝们的神功圣德,大定、明昌两朝的太平盛世,如今走到尽头。倾吐了亡国忠臣的绝望与无可奈何的哀伤,真切动人。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国亡君死的消息时的绝望与哀痛。天旋地转,世事推迁,金国灭亡了。起句破空而来,表现了金国灭亡消息传来的突然和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猝然无措,震惊不已。对于金国的灭亡,诗人虽然早有预感,但是他又不甘心也不忍心承认这个事实。虽然“沧海忽惊龙穴露”,但是诗人“广寒犹想凤笙归”(《出都二首》)。而现在“灰土已寒宁复燃”(《过蜀鹿城与赵尚宾谈山阳旧事》)。希望成灰,徒唤奈何,这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绝望与悲恸。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望汉水入胶船。”颔联紧承上联,借用典故,抒写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无限憾恨,对金哀宗的沉痛悲悼。诗人用此典,上句说金哀宗在围城中粮尽食绝,下句写金哀宗国亡身殒。已痛惜蔡州城的太仓中只剩下几张为国君充饥的曲饼,怎忍心再让汉水淹没了天子的胶船,“已恨”,写出了诗人对金哀宗当时困境的无限憾恨,“争望”则是痛上加痛,进一步写出了对金哀宗之死的痛苦悲伤。此联连用两典,极为工巧,犹如己出。一写金哀宗蔡州粮绝,一写金哀宗自缢身死,这都是当时的实际事件,是实事;诗人以“太官曲饼”“汉水胶船”两典来表现这两件事,切人(亡国之君),切事(粮绝、国亡),使实事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二是浑化无痕。诗用“已恨”“争望”这两个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词,连接两个典故,使得典事之问衔接紧密,自然、明快,不着痕迹。三是含蕴深厚。两个典故,典中有情,把诗人对金国的灭亡,金哀宗的身死的无限恨憾、悲悼,表现得情思绵远,凝炼蕴藉,较之明出直抒,具有一种含蓄深沉的震撼力、感染力。四是典意反用。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严有翼《艺苑雌黄》)前者如“太官曲饼”,后者如“汉水胶船”。“汉水胶船”,本意表现周昭王失德,人民憎恶,有意陷其于死地,诗人此处反其意而用之,对金哀宗的死表现了十分的遗憾。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颈联宕开一笔,回忆金朝全盛时期的景况。大金开国之初,君王圣德神功,臣下效忠用命,奏牍连连,政务繁忙,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大定、明昌两朝五十年,君为尧舜,“群臣守职,家给人足,仓库有余”(《金史·世宗纪赞》),国势鼎盛。“神功圣德”,夸赞极致;“大定明昌”,如数家珍。从此可以看出诗人对金国的昌盛时期的怀念、留恋、神往。但是,“三千牍”,国亡君丧,牍奏何人;“五十年”,匆匆一瞬,华年不再。当此国亡君死之际,回忆当年昌盛,诗人胸中涌动的除了怀念留恋之外,更多的是遗憾痛苦的心潮。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尾联,思绪顿束,回归眼前,总括全诗,表达诗人极度的哀痛绝望。不忍言“尽”,而“今日”确已“尽”,起死无术,回天乏力,“无可奈何花落去”,只有“空将”悲痛之泪洒向苍天了。诗人悲到极点,痛到极度,全诗哀伤苦痛的感情达到了顶巅。

  该诗表达了极度哀伤的情感,是典型的亡国之音。诗人把亡国的悲哀,丧君的伤痛,表现得开合跌宕,波推浪涌。开篇,突兀而起,国亡君死,复兴无望,痛在天塌地陷,如雷击顶;颔联稍作舒缓,细叙金哀宗粮绝之苦,覆舟之悲,痛在如泣如诉间的痛定思痛,痛彻心骨;颈联于神驰思扬间,回忆金朝的全盛时期。而把“神功圣德”“五十年”的繁盛放在这亡国之音中,今昔殊异,盛亡相对,人事已非,诗人之痛则在鲜明的对比中,更显得感慨深沉。尾联诗人之痛则更加深沉,不见呼天抢地,但蕴蓄心中的沉痛则如波之峰巅,浪之涌端,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73-176页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暮景斜芳殿¹,年华丽²(qǐ)宫。
译文: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注释:¹芳殿:华丽的宫殿。下文绮宫亦同。²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译文: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阶馥(fù)¹舒梅素,盘花²卷烛红。
译文: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注释:¹馥:香气。²盘花:此指供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译文: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辞”、“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辞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
2、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3页
3、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第374至375页
4、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2页

shǒusuì--shìmín

jǐngxiéfāng殿diànniánhuágōng

hándōngxuěnuǎndàichūnfēng

jiēshūméipánhuājuǎnzhúhóng

gònghuānxīnsuìyíngsòngxiāozhōng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船上看山如走马¹,倏(shū)²过去数百群。
译文:在船上看山,山峦如同骏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
注释:¹走马:奔跑的骏马。²倏忽:很快地,忽然。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前山槎(chá)¹忽变态²,后岭杂沓(tà)³如惊奔。
译文:错杂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
注释:¹槎牙:形容不齐的样子。²变态:改变形态。³杂沓:沓,一作“逐”,杂乱。这里形容“惊奔”的样子。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仰看微径¹斜缭(liáo)²,上有行人高缥(piāo)(miǎo)³
译文: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盘回曲折,高远处隐约地看见有人在上面行走。
注释:¹微径:山间小路。²缭绕:回环旋转。³缥缈:形容隐隐约约的样子。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舟中举手欲与言¹,孤帆南去如飞鸟。
译文:我在船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单的船只却像飞鸟一般往南驰逐而去。
注释:¹欲与言:指想和山上的行人说话。

  这首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作者抓住急遽变化中的事物,恰当地表现出它们的变化。是诗人在诗歌创作初期所作的写景诗的代表,说明当时诗人已经具备了因物赋形的艺术功力。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荆州水路途中早晨在江上看山的图景。时令是冬季,诗人在初升的日光中,前望崖岸剥落的山岭,草木荒疏萧索,在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赤红的颜色。船不断地前进,诗人却没有感觉到船动,而只感觉到两岸的山在不断地移动。船下行,看到的山是上行。“如走马”,意思是山像马一样在走动,这里诗人是采用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以反衬船速之快。同时也可见蜀中的山之多,因为蜀中的山连绵不断,“马”连成了群,一群一群地在自己眼前飞快地过去。船在加快速度前进,前面的山高低不齐,不成马形,后面的山却像受了惊的马群失去队形乱哄哄地奔跑。

  诗的后四句描写所见山上道路以及环边小景。傍晚时分,前行途中,偶一回头,把目光转向盘旋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在落日余晖之中,天空孤云飘荡,山上云气缭绕,加之山路上的行人,景色美妙如新成之画。而最后两句“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诗人正想举手和他说话,而船“如飞鸟”已驶过去了。记下了一刹那,又是一种境界。这里写了船动。由雄悍、廓大转入细徐,跌宕而有致。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摹的景物,既有立体感,又有动态感,画面鲜明。运用比喻,新鲜活泼,语言明快而自然,风格雄健。诗人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优美的自然景色的欣悦和向往之情。这首诗呈现了苏轼诗风的基调。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编选.苏洵 苏辙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210
2、 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3页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登巴陵(líng)¹,周览²无不极。
译文: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注释:¹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²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译文: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色何苍然,际海¹俱澄(chéng)鲜。
译文: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注释:¹际海:岸边与水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译文: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译文: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风清长沙浦(pǔ)¹,山空云梦²田。
译文: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注释:¹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²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瞻光¹惜颓发,阅水²悲徂年³
译文: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注释:¹瞻光:瞻日月之光。²阅水:阅逝去之水。³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渚(zhǔ)¹既荡漾,东流自潺(chán)(yuán)²
译文: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注释:¹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²潺湲:水流动貌。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yǐng)¹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²
译文: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注释:¹郢:春秋时楚国国都。²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译文: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这里运用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说,无论是善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莲曲》,都无法使作者高兴起来,反而更加悲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泪如泉”的原因,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77-280 .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瘦影亭亭¹不自容²,淡香杳(yǎo)³欲谁通
译文: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香气飘得很远,是想同谁人通消息呢?
注释: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¹亭亭:耸立的样子。²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³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⁴欲谁通:想同谁人通消息呢?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不堪¹翠减红销(xiāo)²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译文: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注释:¹不堪:不能忍受。²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nǐ)¹欲青房²全晚节,岂知白露³已秋风。
译文: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注释:¹拟:打算。²青房:指莲蓬。³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盛衰¹²眼依然在,莫放³(piān)酒易空。
译文: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¹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²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³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⁴扁舟:小舟。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王坤.《中华古诗文精品导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qiūlián--liúyīn

shòuyǐngtíngtíngróngdànxiāngyǎoyǎoshuítōng

kāncuìjiǎnhóngxiāogèngzàijiāngqīngyuèlěngzhōng

qīngfángquánwǎnjiézhībáiqiūfēng

shèngshuāilǎoyǎnránzàifàngbiǎnzhōujiǔk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