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封,五利封,神仙只在东海东。
文成封,五利封,神仙只在东海东。
文成死,五利死,天下神仙皆妄耳。
文成死,五利死,天下神仙皆妄耳。
汉家武皇帝者英,昔何懵矣今何明。
汉家武皇帝者英,昔何懵矣今何明。
君不见百年身,万年计,前秦皇,后唐帝。
君不见百年身,万年计,前秦皇,后唐帝。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鸣珂(kē)¹碎撼(hàn)都门晓,旌(jīng)(chuáng)²拥下天人³。马摇金辔(pèi)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译文:马笼头上饰品的碰撞声打破了京都清晨的宁静,旌旗下是被簇拥着的官员。骏马摇晃着金辔头踏破尘土。百姓们带着食物和酒水夹道欢迎,整座城市都欢声雷动。
注释:¹鸣珂:指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也指居高位。²旌幢:统称仪仗中的旗子。³天人:出众的人。这里指的是一位官德很高的官员。⁴金辔:饰金的马缰绳。⁵壶浆:用壶装着饮料。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¹魂梦,应认岭头云。
译文:官员曾经管辖的扬州是追欢游玩之地,喝酒的平台、长满鲜花的小路都还存在。月夜下,还能听见有人吹奏凤箫。汉代建功立业的武将刘贾也会认得他在边塞的功勋。
注释:¹荆王:汉代刘邦时的开国功臣刘贾。

línjiāngxiānxiāndiào--liǔyǒng

míngsuìhàndōuménxiǎojīngzhàngyōngxiàtiānrényáojīnpèixiāngchénjiāngyínghuāndòngchéngchūnyángzhōucéngshìzhuīyóujiǔtáihuājìngréngcúnfèngxiāojiùyuèzhōngwénjīngwánghúnmèngyīngrènlǐngtóuyún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¹问于²师旷³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¹⁰安敢戏其君乎!臣闻¹¹之:‘少而好¹²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¹³。’炳烛之明,孰(shú)与昧(mèi)¹⁴乎?”平公曰:“善¹⁵¹⁶!”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
注释:¹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²于:向。³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盲人。⁴欲:想。⁵暮:晚,迟。⁶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⁷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⁸安:怎么。⁹戏:戏弄。¹⁰盲臣:师旷双目失明故称盲臣。¹¹闻:听说。¹²好:善于。¹³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¹⁴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昏暗。¹⁵善:好。¹⁶哉:象声词。
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下鬼。一产千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述异记》
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下鬼。一产千鬼,朝(zhāo)¹产之,暮²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述异记》
译文:在南海的小虞山山中,有一位鬼母,能生产天下的鬼。她一次就能生产上千只鬼,早上生出来,傍晚就将它们吃掉。如今苍梧有一位鬼姑神,头似老虎,脚似龙,蟒蛇一样的眼睛,蛟龙一样的眉毛。
注释:¹朝:早上。²暮:傍晚。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¹
译文: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生命短。
注释:¹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意谓生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昨暮(mù)¹同为人²,今旦³在鬼录
译文: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
注释:¹昨暮:昨晚。²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³今旦:今晨。⁴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魂气¹暮何之²,枯形³寄空木
译文:游魂飘散在何处?枯槁尸身存木棺。
注释:¹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²暮何之:暮归何处。³枯形:枯槁的尸体。⁴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娇儿索¹父啼,良友抚我哭。
译文:娇儿找父伤心啼,好友痛哭灵柩前。
注释:¹索:寻找。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译文:死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千秋万岁¹后,谁知荣与辱?
译文:千秋万岁身后事,荣辱怎能记心间?
注释:¹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译文:只恨今生在世时,饮酒不足太遗憾。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zhàn)空觞(shāng)¹
译文:生前贫困无酒饮,今日奠酒盛满觞。
注释:¹湛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春醪(láo)¹生浮蚁²,何时更能尝!
译文: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
注释:¹春醪:春酒。²浮蚁:酒面上的泡沫。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yáo)¹²我前,亲旧哭我旁。
译文:佳肴满案摆面前,亲友痛哭在我旁。
注释:¹肴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满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短脚木盘。²盈:指摆满。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译文: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¹
译文:往日安寝在高堂,如今长眠荒草乡。
注释:¹荒草乡:指荒草丛生的坟地。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一朝出门去¹,归来夜未央²
译文: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注释:¹出门去:指出殡。²夜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荒草何¹茫茫²,白杨亦萧萧³
译文: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注释:¹何:何其,多么。²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³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严霜¹九月中,送我出远郊²
译文: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注释:¹严霜:寒霜,浓霜。²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四面无人居¹,高坟正嶣(jiāo)(yáo)²
译文: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注释:¹无人居:指荒无人烟。²嶣峣:高耸的样子。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¹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译文: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注释:¹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幽室¹一已闭,千年不复朝(zhāo)²
译文: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注释:¹幽室:指墓穴。²朝:早晨,天亮。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千年不复朝,贤达¹无奈何²
译文: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注释:¹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²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¹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²
译文: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注释:¹向:先时,刚才。²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qī)或余悲,他人亦已歌¹
译文: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注释:¹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何所道¹,托体²同山阿(ē)³
译文: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注释:¹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²托体:寄身。³山阿:山陵。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如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生居天地之间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生与死,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同陶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

  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这样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到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如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就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之这一组自挽诗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近人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就是这时写的。对于这三首自挽诗,吴小如先生断定他是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而诗中所体现的面对生死关头的达观思想与镇静态度,毕竟是太难得了。至于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倘自挽诗写作在前,就太巧合了。因此把这三首诗隶属于作者临终前绝笔更为适宜。

  第一首开宗明义,说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此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只剩下一具尸体纳入空棺而已。以下“娇儿”、“良友”二句,乃是根据生前的生活经验,设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断的感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只要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大可不必计较了。最后二句虽近诙谐,却见出渊明本性。他平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不能常得。此是纪实,未必用典。不过陶既以酒与身后得失荣辱相提并论,似仍有所本。盖西晋时张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见《晋书·文苑》本传)与此诗命意正复相近似。

  此三诗前后衔接,用的是不明显的顶针续麻手法。第一首以“饮酒不得足”为结语,第二首即从“在昔无酒饮”写起。而诗意却由入殓写到受奠,过渡得极自然,毫无针线痕迹。“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似未确),这里的“湛空觞”指觞中盛满了酒。“今但湛空觞”者,意思说生前酒觞常空,现在灵前虽然觞中盛满了酒,却只能任其摆在那里了。“春醪”,指春天新酿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天便可饮用。“浮蚁”,酒的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如蚁浮于上,语出张衡《南都赋》。这里说春酒虽好,已是来年的事,自己再也尝不到了。“肴案”四句,正面写死者受奠。“昔在”四句,预言葬后情状,但这时还未到殡葬之期。因“一朝出门去”是指不久的将来,言一旦棺柩出门就再也回不来了,可见这第二首还没有写到出殡送葬。末句是说这次出门之后,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无穷无尽之日了。一本作“归来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长夜无穷,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了。亦通。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好,故萧统《文选》只选了这一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看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99-601页

wǎnsānshǒu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ǒushēngyǒu zǎozhōngfēimìng 
zuótóngwéirén jīndànzàiguǐ 
húnsànzhī xíngkōng 
jiāoérsuǒ liángyǒu 
shīzhī shìfēiānnéngjué 
qiānqiūwànsuìhòu shuízhīróng 
dànhènzàishìshí yǐnjiǔ 

zàijiǔyǐn jīndànzhànkōngshāng 
chūnláoshēng shígèngnéngcháng 
yáoànyíngqián qīnjiùpáng 
kǒuyīn shìyǎnguāng 
zàigāotángqǐn jīn宿huāngcǎoxiāng 
zhāochūmén guīláiwèiyāng 

huāngcǎomángmáng báiyángxiāoxiāo 
yánshuāngjiǔyuèzhōng sòngchūyuǎnjiāo 
miànrén gāofénzhèngjiāoyáo 
wéiyǎngtiānmíng fēngwéixiāotiáo 
yōushì qiānniánzhāo 
qiānniánzhāo xiánnài 
xiàngláixiāngsòngrén huánjiā 
qīnhuòbēi rén 
suǒdào tuōtóngshānē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¹采芑(qǐ)²,于彼新田³,呈此菑(zī)。方叔涖(lì),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qí),四骐翼翼¹⁰。路车¹¹有奭(shì)¹²,簟(diàn)(fú)¹³鱼服¹⁴,钩膺(yīng)¹⁵(tiáo)¹⁶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注释:¹薄言:句首语气词。²芑:一种野菜。³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⁴菑亩:见上注。⁵涖:临。⁶止:语助词。⁷干:盾。⁸试:演习。⁹骐:青底黑纹的马。¹⁰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¹¹路车:大车。路,通“辂”。¹²奭:红色的涂饰。¹³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¹⁴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¹⁵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¹⁶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¹。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qí)(zhào)²央央,方叔率止。约軧(qí)³错衡,八鸾玱(qiāng)。服其命服,朱芾(fú)斯皇,有玱(qiāng)葱珩(héng)¹⁰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注释:¹中乡:乡中。²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³约軝: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⁴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⁵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⁶服:穿起。⁷命服:礼服。⁸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⁹有玱:即“玱玱”。¹⁰葱珩:翠绿色的佩玉。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yù)¹彼飞隼(sǔn)²,其飞戾(lì)³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zhēng)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¹⁰(tián)¹¹
译文: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注释:¹鴥:鸟飞迅疾的样子。²隼:一类猛禽。³戾:到达。⁴止:止息。⁵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⁶陈:陈列。⁷鞠:训告。⁸显允:高贵英伟。⁹渊渊:象声词,击鼓声。¹⁰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¹¹阗阗:击鼓声。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chǔn)¹尔蛮荆²,大邦³为仇。方叔元老,克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tān)¹⁰,啴啴焞(tūn)¹¹,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xiǎn)(yǔn)¹²,蛮荆来¹³¹⁴
译文: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¹蠢:愚蠢,无知的举动。²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³大邦:大国,指周王朝。⁴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⁵克:能。⁶壮:光大。⁷犹:通“猷”,谋略。⁸执讯:捉住审讯。⁹获丑:俘虏。¹⁰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¹¹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¹²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¹³来:语助词。¹⁴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8-361

cǎi

míng xiānqín 

yáncǎi xīntián ché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chéng  chēyǒushì diàn gōuyīngtiáo 
yáncǎi xīntián zhōngxiā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zhàoyīngyīng fāngshūshuàizhǐ yuēcuòhéng luánqiāngqiāng mìng zhūhuáng yǒuqiāngcōnghéng 
fēisǔn fēitiān yuánzhǐ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zhēngrén chénshī xiǎnyǔnfāngshū yuānyuān zhèntiántián 
chǔněrmánjīng bāngwéichóu fāngshūyuánlǎo zhuàngyóu fāngshūshuàizhǐ zhíxùnhuòchǒu róngchētāntān tāntāntūntūn tíngléi xiǎnyǔnfāngshū zhēngxiǎnyǔn mánjīngláiw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