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葡萄别样团,谪居聊此写清欢。荔支香水谁高下,且与诗人一例看。
西土葡萄别样团,谪居聊此写清欢。荔支香水谁高下,且与诗人一例看。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泊秦淮¹雨霁,又镫(dēng)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²,星垂野阔³,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suò)?冷冷霜激哀弦
译文:刚刚雨过天晴,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两岸的灯火和船上的灯火都在送我这正要归人的船。树的周围好像被云彩拥抱着,是那么昏暗的一片。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那昏暗的黄昏暝色从水面上直弥漫到天边。长满芦苇的江边,突然响起潮水澎湃的声音,在江上水波的中心泛起一圈圈光晕。圆月倒影在江心,随波摇荡。我在船上一梦醒来,是谁在唱着哀伤的《楚辞》呢?好像听到江面上传来哀伤悲凉的琴声。
注释: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北固山:在江苏丹徒县北,下临大江,与金、焦并称京口三山。¹秦淮:河名,源出江苏溧水县北,经南京而入长江。²树拥云昏:化用杜甫《返照》:“归云拥树失山村。”³星垂野阔:化用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⁴暝色:夜色。⁵“晕波心”句:化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波心荡、冷月无声。”⁶楚些:此代指楚辞。些,语助词,楚辞句尾多“些”字。⁷泠泠:形声词。⁸哀弦:哀楚的乐声。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婵娟¹,不语对愁眠²,往事恨难捐³。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qiáng)自回旋。寂寞鱼龙¹⁰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译文:月亮寂静无言地照耀着我,只有无边的孤寂忧愁陪我渡过这漫漫长夜。有多少家国个人的往事都是忘不掉的。看那广阔无尽的南徐平野,看这么苍茫的北固高山,是如此美好的山川。晋朝攻打东吴的时候钩连的铁锁尚且被烧断了,现在的满清连不可恃的铁锁也没有,更不用谈还有什么国防设施了。任凭敌人的战船随意出入游弋,激浪排空。国家如此多难,而朝廷却一无作为与对策,只能把一切伤心都付与秋江上的一片茫茫烟霭。
注释:¹婵娟:美人,代指月。²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³捐:捐弃。⁴南徐:今江苏镇江。⁵如此山川:梁武帝登北固,题“天下第一江山”。⁶铁锁:晋王濬伐吴,吴人以铁锁链横江,王濬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烧断铁链。⁷排空:拥塞天空,形容众多、气势浩大。⁸樯橹:指战船。⁹自回旋:随意出入游弋。¹⁰寂寞鱼龙:化用杜甫《秋兴》:“鱼龙寂寞秋江冷。”

  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自金陵移舟东下沿江所见及夜深梦醒之哀绪;下片写词人面对北固山感事伤时、忧国如焚之壮烈情怀。此词赋陈其事,从行船出发开始,一路逶迤写来,渐入佳境,曲折委婉与顿宕豪放处,疏密相间,美不胜收,其美学魅力来自作者对心灵的真实描摹。在思想上,这首词则继承南宋词人的传统,借写景咏爱国情怀,表达对时事的悲愤。

  词在起调处,以“泊秦淮雨霁”一句把读者引入词境。欲写江行,却写泊舟未写北固,先写秦淮。此句前,供人想象的是雨中秦淮河上的旖旎风光;此句后,立即以“又镫火,送归船”二句转入江行的画面,而句中的“灯火”两字则点出词题中的“晚”。下面更以一个表示时间的“正”字领起六句景语,把此时进入视野的岸边景与江上景、天空景与地面景、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尽收入词篇之中。

  此六句词,即眼前景色,融入杜甫诗“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及姜夔词“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淮左名都》)诸句意境,构成一卷景象万千的秋江夜行图。六句中,初曰“云昏”,继曰“星垂”,再曰“暝色浮天”,加之以“夜潮骤起”“月影荡江”对江上的夜景句句点染,层层勾勒,境界因之全出。而在物象的组合上,在丛树与幕云间着一“拥”字,在繁星与平野间着一“垂”字,在瞑色与长天间着一“浮”字,在月影与大江间着一“荡”字,也都是托出境界的点睛之笔。其“晕波心”句中的一个“圆”字,更被陈廷焯在《词则·大雅集》中赞为“警绝”。歇拍“梦醒”两句则从写舟外所见转而写舟内所闻,以“楚些(《楚辞》中《招魂》句尾语助用“些”不用“兮”,洪兴祖补注云:“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哀弦”显示入耳的音调之悲凉,对下片感时事而兴悲的愈转愈沉痛的词情,起了引发和过渡作用。

  换头两句中,“婵娟”与上片中的“月影”相呼应,“愁眠”与上片中的“梦醒”相承接。此两句融合了上述姜夔“冷月无声”句及张继《枫桥夜泊》诗“江枫渔火对愁眠”句而自成意境。下面“往事”七句则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句化出,意在托历史往事以抒发其对时事的悲慨。作者之“往事恨难捐”者,非一己之事、身世之恨,而乃人世间兴衰之往事、清王朝没落之深恨。其所以“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而发为“如此山川”之感叹,固因望中的南徐、北固在其过此前不久竟曾为外敌所攻占,正如萨都剌在《满江红·金陵怀古》词中所说,“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了。其“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云云,当然既非对江景的一般描写,也非对历史的一般回顾,而是有的放矢,以古喻今,指出在腐朽无能的清廷统治下,面对列强坚利的炮舰,已无江防可言,只有任侵略军的舰艇在长江上激浪排空,自由回旋,终于陈兵南京城下,迫订了南京条约,而此条约之丧权辱国,与三国时吴末帝孙皓之“一片降幡出石头”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此三句词中,一个“更”字、一个“任”字,情见乎辞,感概系之,字里行间潜藏了对当前时事的深切悲愤。最后,作者以“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两句宕开词笔,结束全篇。上句出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既是写秋江深夜的景象之冷寂,再一次点词题中的“晚过”,也是以此一含有喻示性的意象,引人生发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而清廷上下仍文恬武嬉、沉睡未醒的联想。下句则把前面所表达的“哀”“愁”“恨”再归结为“伤心”两字,而面对沉沉夜色、浩浩秋江,此一片“伤心”之情既匪言可,也无处陈说,只有将其付与夜幕中、江水上的迷濛缥缈的秋烟。此一结拍,思入杳茫,寄慨无穷,在篇外留下了袅袅不尽之音。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撰写,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8,第1191页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
摇落¹伤年日,羁(jī)²念远心。
译文:秋天草木凋落,想到今年将尽,自己仍羁留在异乡,心却怀念京城的家室。
注释:¹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以“摇落”形容秋天凋残、零落的景象。²羁留:寄居滞留于途中。
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水亭¹吟断续²,月幌(huǎng)³梦飞沉
译文:在水边亭子中,断断续续地吟诗;月亮照着帷幔,梦中只觉飞升下沉。
注释:¹水亭:临水之亭。²吟断续:断断续续地吟诵诗篇。³幌:帷幔。⁴飞沉:升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
古木含风久,疏萤¹怯露深。
译文:古树在秋风中沉默,疏散的萤火虫因秋露太深而暗淡无光。
注释:¹疏萤:疏散的萤火虫。
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
人闲始遥夜,地迥(jiǒng)¹更清砧(zhēn)²
译文:人在悠闲无聊中,才知夜有多么长;夜深人静,从远方传来清脆的捣衣声。
注释:¹地迥:地远。²清砧:此指捣衣声。
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
结爱曾伤晚,端忧¹复至今。
译文:互相结合爱恋是这样的困难,至今我老而无成,内心郁结的苦闷不知不觉延续至今。
注释:¹端忧:内心郁结的苦闷。端:专。
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
未谙(ān)¹沧海路²,何处玉山³(cén)
译文:一点不熟悉仕途上的求官之道,进身龙门的天梯无处找寻。
注释:¹谙:熟悉。²沧海路:比喻通往京师的道路。玉山岑: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若遗金门步,见就玉山岑。”这里以“玉山岑”比喻清要之职。³玉山:此山多玉石,故名“玉山”。⁴岑:山小而高。
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
滩激黄牛暮¹,云屯²白帝³阴。
译文:黄牛滩上水流湍急,往来船只难行。厚厚的云层堆积,白帝城一片阴暗。
注释:¹黄牛滩:《水经注》载:长江东流经黄牛山,山下有滩,名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此岩既高,加江湍迂回,故行者歌谣说:“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迂深,回望如一。²云屯:谓阴云屯积。³白帝:即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
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jīn)¹
译文:羁旅中的相思是这样的孤苦,并不减当年离别之时泪湿衣襟。
注释:¹分襟:谓分离。

  “摇落”四句谓草木摇落,一年的时光将尽,引起客愁。羁留异乡,心念妻子。“古木”四句写巫峡秋夜摇落清寥之境。“结爱”四句写家室团聚和在朝为官的不可能。“滩激”四句写巫峡之景,抒发羁留之情。这首诗善用起兴,将羁旅、思亲、宦游等种种情感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使之情景交融,内蕴丰厚。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点题,写明季节心态时在秋季,萧瑟摇落,为岁月之消逝而悲伤,为思恋家室而悲伤。大中元年(847)秋,李商隐《念远》:“关山正摇落,天地共登临。”景残岁暮,身世飘零,正是心灵需要温暖与慰藉的时刻,故此情此景最能诱发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从对方入手,承“念远心”,遥想对方也因怀念远人而水亭吟诗、月幌寻梦情景。

  再回到自身,“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渲染了冷落、清寂的现场氛围,以孤独瑟缩之情境加重思念之殷。其中,“古木”二句,描绘深秋景色,补足“摇落”的意境。“人闲”二句,描绘夜人静景色,补足“羁留”意境。

  “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则直抒感慨,将伉俪深情与坎坷生涯结合在一起。“结爱伤晚”,可见感情之深厚,按理更应珍惜这终相厮守的时光,不分不散,可仕途淹蹇,长安居难,诗人不得不抛妻别子,天涯游幕。辗转至今,帝京宫阙,仍如海上蓬莱、昆仑玉山,寻求无路。“端忧”既有远别相思之忧,更有身世飘零之忧。

  “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点明当时滞留地点,并以江水湍急,日暮阴云屯积,来衬托诗人处境的阴暗和心情的沉郁。最后两句诗人再将笔触转到对方作结,遥想妻子此时因伤离怀远而洒泪沾巾,其哀伤当不减去年临别之际,进一步点明念远思内之意。写对方也即是写自己,写自己的伤感、思念与孤凄。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94-95页
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04:第61-62页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南北驱(qū)(chí)¹报主²情,江花边月³笑平生。
译文: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月亮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
注释:¹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²主:指明朝皇帝。³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¹马上行。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注释:¹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功绩显赫。并且善诗文这首《马上作》是他骑在马上创作的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诗中通过对一生戎马生涯的回顾火抒发了他赤心报国、不畏辛苦的战斗豪情。

  一、二句“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南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作者曾先后在南方的福建、广东、北方的蓟(读jì)州等地任职,保卫边疆,抗击倭寇,一故称“南北驱驰”,也就是南征北战的意思。报主情,报答君主(皇帝)的恩情。江花边草,江边的花,边境的草。平生,一生,终生。意思说,我南北征战,守疆卫边来报答皇上知遇和信任之恩;祖国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境的草都含笑地看着我这样度过的一生。第一句,主要写自己的动机,皇上看重了自己,委自己以重任,自己就要很好地报答皇上的恩情。这看来是说忠于君主,实际忠君与爱国并不可分,根本上是爱国,因为给他的重任不是别的,正是领兵保卫边疆安全,抗击倭寇入侵。“南北驱驰”,还有急切奔走的意思,内含着对国家民族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第二句以拟人手法,写花草“笑”对自己一生,不仅表明“江花边草”是自己“南北驱驰”的见证,而且写出花草有情,赞许自己平生所尽的努力,具有幽默的自豪感。

  三、四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横戈,横着拿戈。戈古代主要兵器横刃,长柄,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明白如话像是信口吟出的,却十分响亮有力。意思说:我一年到头都是手持武器,在马上度过的。作者戎马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喜爱这种生活,诗中没有流露一点劳累愁苦的情绪,相反,充满了自豪感感和乐观精神。“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其间风餐露宿,刀光剑影,该有多少艰辛和危险呀!但作者却说得那样轻松自然,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算不得什么,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横戈马上则活画出一位爱国英雄的凛然英武形象。在这样的英雄面前,任何敌人都休想进犯一步它。

  这首诗气势豪壮,情调昂奋,是英雄的自白,又是英雄的颂歌。叙述平生,只用“南北驱驰”,便高度概括,然后以“江花边草”加以衬托,凝炼生动。描写形象,先展开开阔的时间空间,接着推出移动着的特写镜头,英雄鲜明高大,神采飞扬,可敬可爱。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遏制的自豪和战斗的激情给人强烈的感染。

shàngzuò

guāng míngdài 

nánběichíbàozhǔqíng jiānghuābiānyuèxiàopíngshēng 
niánsānbǎiliùshí duōshìhéngshàngxíng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tī)横绝¹月如钩。
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注释:¹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bā)蕉不展¹丁香结²,同月春风各自愁。
译文: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注释:¹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²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¹
译文: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注释:¹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¹把春山扫眉黛(dài)²,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注释:¹总:纵使。²眉黛: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0-1191页

dàizèngèrshǒu

shāngyǐn tángdài 

lóushànghuánghūnwàngxiū héngjuéyuègōu 
jiāozhǎndīngxiāngjié tóngxiàngchūnfēngchóu 

dōngnánchūzhàogāolóu lóushàngrénchàngshízhōu 
zǒngchūnshānsǎoméidài zhīgōngduōchóu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mò)¹²荒甸(diàn)³,登高览旧都
译文: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注释:¹秣马:喂马,放马。²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³荒甸:郊远。⁴旧都:指古襄阳城。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犹悲堕(duò)泪碣(jié)¹,尚想卧龙图²
译文: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注释:¹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²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yì)遥分楚¹,山川半入吴。
译文: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注释:¹“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¹
译文: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注释:¹“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¹
译文: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注释:¹“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谁知万里客¹,怀古正踌(chóu)(chú)²
译文: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注释:¹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²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陈子昂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怀古诗。

  开头二句说“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外城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甸,秣马于荒甸,说明岘山在襄阳郊外。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立襄阳郡,自此“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诗人登临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羊祜喜游山,常登岘山,终日不倦,曾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羊祜为太守,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终身清廉不营私,唯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羊祜病笃,荐杜预自代,年五十八卒。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以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杜预死后为碑起名曰“堕泪碑”,就是陈子昂诗中所说的“堕泪碣”。

  曹操伐刘表时,表已卒,刘备屯兵樊城,闻讯赴襄阳,曹操即派精锐紧紧追击,刘备兵溃于当阳、长坂;诸葛受命于危难之间,东结孙吴,共御曹魏。赤壁之战,奠定鼎足之势,功盖三分,名成八阵,登临岘山,俯见襄樊,不能不缅怀以南阳布衣而名垂环宇的诸葛武侯。

  “犹悲”、“尚想”,点明“怀古”,也抒发诗人斯人虽逝,而凭吊弥深的感情。

  以下接诸葛功业回顾三国时代,古之楚地,魏、蜀、吴,各个分据;汉水入江处在夏口,夏口城为孙权所筑。《尚书禹贡》谓:“汉水南至大别入江。”大别山,《元和志》谓指汉阳县东北之鲁山,“南枕蜀江,北带汉水”,孙吴据长江天险,因此诗中说:“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遥”既表现楚地辽阔,又表现事已久远,兼指时空。“山川”句,诗人于岘山之上,思绪万千,见汉水曲流岘山之东,而想到滔滔东去的景象。

  三、四句诗人怀想羊祜、诸葛,五、六两句则转谈三国事,并非仅就山川而言,其间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羊祜献平吴之策,晋灭东吴诸葛用联吴之策,以抗曹魏;刘备因意气用事,败于夷陵;孙皓以残暴多疑,终致亡国。面对四百多年前的历史遗迹,诗人不禁发出慨叹。

  岘山之南,有后汉襄阳侯习郁故居。习郁在此引水作养鱼池,筑以高堤,间种楸、竹。秋来,楸丝垂垂,修竹亭亭,景致怡人。晋朝时的征南将军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镇守于襄阳,每过习郁园池,必痛饮至大醉方归。常说:“此我高阳池。”

  刘景升治襄阳时,筑景升台,常登层台之上歌《野鹰来》曲,死后,葬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杜甫十三世祖、镇南大将军,杜预,字元凯,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元凯沉碑时说:“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陈子在此即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沔水经过习郁的邑城,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注于白水,南面有汉光武故宅,后汉人苏伯阿曾在此“望气”,称白水乡光武宅有郁郁葱葱的兴旺佳气。陈子昂借此慨叹郁郁葱葱之气已经中断消失了。“苍烟断”、“晚气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xiànshān怀huái--chénziáng

línhuāngdiāndēnggāolǎnjiùdōu

yóubēiduòlèijiéshàngxiǎnglóng

chéngyáofēnchǔshānchuānbàn

qiūlíngchūxiánshèngdiāo

shùcāngyānduànjīnlóuwǎn

shuízhīwàn怀huáizhèngchóuc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