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物度朝昏,懒性新来更厌喧。除却跏趺惟饮酒,才闻呵殿便关门。
人间何物度朝昏,懒性新来更厌喧。除却跏趺惟饮酒,才闻呵殿便关门。
虚窗月上摹松影,尘榻僧来印衲痕。独有盆梅嫌寂寞,故舒丹蕊照清樽。
虚窗月上摹松影,尘榻僧来印衲痕。独有盆梅嫌寂寞,故舒丹蕊照清樽。

chūnxián--yuánzōngdào

rénjiāncháohūnlǎnxìngxīnláigèngyànxuānchúquèjiāwéiyǐnjiǔcáiwénā殿diàn便biànguānmén

chuāngyuèshàngsōngyǐngchénsēngláiyìnhényǒupénméixiánshūdānruǐzhàoqīngzūn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译文:满树娇艳的红花娇艳绚烂,万枝千条丹彩流溢,明亮灼目,渲染出一派融融的春色。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何当¹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译文:怎能让它千年长在,年年开花结果,以此来显示人间大自然的工巧?
注释:¹何当:怎能。

táohuā

róng tángdài 

mǎnshùjiāolànmànhóng wànzhīdāncǎizhuóchūnróng 
dāngjiézuòqiānniánshí jiāngshìrénjiānzàohuàgōng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我行滞(zhì)¹宛许²,日夕望京豫(yù
译文:行程被大雪所阻,滞留在宛地,日暮时只能眺望着洛阳。
注释:¹滞:不流通,引申为滞留。²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³京豫: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旷野莽(mǎng)茫茫¹,乡山²在何处。
译文: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注释:¹莽茫茫:郊野广漠无际。²乡山:故乡的山脉。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孤烟村际¹起,归雁天边去。
译文: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中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注释:¹村际:中间。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积雪覆平皋(gāo)¹,饥鹰捉寒兔。
译文: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被积雪覆盖,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注释:¹平皋:平原。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少年弄文墨¹,属意²在章句。
译文: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注释:¹文墨:写文章。²属意:倾心。章句:章节与句子。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十上¹耻还家,裴(péi)²守归路。
译文:可惜多次上京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守在这回家的路上。
注释:¹十上:多次上书。此借此科考落第。²裴回:徘徊。

  此诗前四句交代时地,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达了诗人忧郁和冷漠的心情。

  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一个“望”字,让诗人哑口无言,痴呆傻愣。一个“莽”字,透露了诗人的心凉。

  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孤烟”可以看成“孤”,此时看出诗人的内心的孤独。一个“覆”可以看出当时下雪之大。

  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词借远古的苏秦两手空空,失败而归,耻于回家的经历,抒发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守”字写他在旷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过之后重登归途,更表现出一种茫然呆滞、六神无主的心理与神态;如从深层的兴寄的角度看,则可看做是诗人在人生的出仕与归隐之间傍徨矛盾、最终不得不归隐的象征性描写。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38-39页
2、 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328页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碧,绝世难得。
石城¹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²。七尺青丝芳草碧,绝世难得。
注释:¹石城:石头城,亦称石首城。战国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改名石头。吴时为土坞,晋义熙中始加砖累石。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固,为攻守金陵必争之地。故址在今南京西石头山后。²故宫春色:意思是陈后主的宫殿春色依然如故。
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
玉英¹(diāo)落尽,更何人识?野棠(táng)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
注释:¹玉英:玉之精华。这里指张贵妃如玉英般的美色。

  这首词咏陈后主亡国之事。

  上片写城池依旧,江水空流。“七尺青丝”二句,是描写陈后主所宠爱的张贵妃之美色,以揭示后主贪色亡国的历史事实。

  下片写陈亡国后,美人如玉英凋落,再也无人欣赏她了。结尾三句是说野棠花繁盛似锦,还如当年,而人事已非,只是教人怨叹。《栩庄漫记》:“《后庭花》二首吊张丽华,词意蕴藉凄怨,读之使人意消。”

hòutínghuā··shíchéngjiùkōngjiāngguó--sūnguāngxiàn

shíchéngjiùkōngjiāngguógōngchūnchǐqīngfāngcǎojuéshìnán

yīngdiāoluòjǐngèngrénshítángzhīzhǐshìjiàoréntiānyuànchàngwàng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独绕虚亭¹步石矼(gāng)²,静中情味世无双。
译文: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
注释:沧浪: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现为苏州园林著名景观之一。¹虚亭:山亭,即沧浪亭。²石矼:石桥。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世盘青入破窗。
译文: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二子¹逢时犹死饿,三闾(lǘ)²遭逐便沉江。
译文:伯夷叔齐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饿死,三闾大夫屈原遭贬放逐自沉汩罗。
注释:¹二子: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叔齐。²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¹醇醪(láo)²不满缸³
译文:我如今饱食终日,高枕无忧。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满大缸。
注释:¹恨:遗憾。²醇醪:清酒。醪,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即酒酿。³缸:可盛十升的酒器。

  诗的前两联即描写沧浪亭的静谧。首先诗人安排了“静”的背景,营造出“静”的意境:“独绕虚亭步石矼”。“独”“虚”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是独自一人在沧浪亭中散步。偌大的园林,四处静谧无声,或许有人会感到冷清孤寂,而诗人却专爱这“静中情味世无双”的空静淡雅的氛围。静谧中的心情和滋味独一无二,颔联就此进一步展开,加以具体详细的描写和说明。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前一句以动写静,后一句化静为动,更显出“沧浪亭”的幽静和诗人此刻平和自乐的情绪。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名句当属六朝梁代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鸣蝉的鼓噪声,飞鸟的清鸣声,才更反衬出林间山中的静寂、清幽。“静”的意境极难表现,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论画道:“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俨静,趣远之心难形”。意即画面容易表现实物的形状动感,难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而营造出澹泊闲静的意境则是难上加难。诗画同源,二者在艺术表现手去上颇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国古代诗人多采用寂中有音、动中见静的手法,利用能引发人们特殊感受的声响和动态来反衬静境和静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管锥篇》)。这里的“山蝉带响”也正是利用蝉声来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韵噪相映,反衬其静,给人以极为真实贴切的感受。此外前人诗中也常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六朝宋代谢灵运“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的诗句,不仅将相对静止的白云、绿竹拟人化,同时赋予二者以动感,这种拟人手法和化静为动手法的的运用,更能雄现出平中见奇、似动实静的特色。此诗中“野蔓盘青入”便是将藤蔓这一静物动态化,写出了它在盘旋回绕中偷偷伸进破旧窗子的“动”的过程,这种“动”,更深化了沧浪亭中安静的气氛。胡仔评价苏舜钦说:“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此联可做为典型的一例。

  后两联引用两个典故,将它们与诗人的情况相对照,以此来表明诗人平静恬淡的心情。“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写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一般认为,周朝开国初年可谓太平盛世,两人生而逢时却因不食周粟而死;“三闾遭逐便沉江”是写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他遭人构陷,放逐湖南湘江一带,而后自投汩罗江。诗人与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遭贬,与伯夷、叔齐一样适逢政治革新的年代,但却无所作为。即使这样,诗人并未意志消沉投江而死,也并未“拒依周粟”忍饥而亡,而是每天尚能“饱食高眠”。因而诗人颇觉心满意足,欢欣庆幸。与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相比,诗人遭贬谪但仍能隐居沧浪亭算是十分幸运。所以他在沧浪亭的静谧环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离实远祸、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因而他觉得“静中情味世无双”。

  诗人的心境当然不像沧浪亭的静景一样平静如水。苏舜钦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交集,万分感慨。他本是“慷慨有大志”的志士,以“出手洗乾坤”(《夏热屋寝感咏》)为已任,结果却是“予年己壮志未行”(《对酒》),苍生有难未能济,只能隐居园林,聊以度日。对于他这种“致君事业堆胸臆”的人来说,“却伴溪童学钓鱼”(《西轩垂钓偶作》)的闲居生活极为压抑。“修竹慰愁颜”(《沧浪亭》),“愁与酒相攻”(《春日怀旧游》),“大叫欲发狂”(《舟中感怀》),这些退隐后的诗句都渲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本诗尾联中“唯恨澄醪不满缸”,以夸张的手法,表面是强调自己了无牵挂,心如止水的恬淡生活,而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怨懑、牢骚和不满。

参考资料:
1、 赵峨,倪林著.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08:第185页
2、 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中国古代十大律诗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第508页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绕郭云烟¹(zā)²几重,昔人³曾此感怀嵩
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
注释: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sōng):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¹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²匝:环绕一周叫一匝。³昔人:指李德裕。⁴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霜林¹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译文: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
注释:¹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解带¹西风飘画角²,倚栏斜日³照青松。
译文: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
注释:¹解带:解开衣带。²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³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乘醉 一作:乘兴)
会须乘醉¹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²
译文: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注释:¹乘醉:乘着醉意。²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作者登上此楼,站立楼头,纵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环绕,云雾从山中腾涌而出,将滁州城重重缭绕起来,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样。

  李德裕对嵩洛感情深厚,视之为第二故乡。他是一代英才,功业赫然,却不幸遭遇朋党之祸,先是被贬滁州,最终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时建造了这座楼,而且给它取名为怀嵩楼,就是为了表达对嵩洛的深深怀念。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洛阳做官,常与朋友们畅游嵩洛一带名山大川。后来他也常常想起这段壮游,对嵩洛怀有极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没想到两百年之后,命运把他与李德裕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命运遭际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与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也被贬滁州。此时此刻,在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

  从内容看,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从艺术特点看,这首诗的好处,不止境界高远,风格遒上;即以写景而论,同样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的。全诗以“感”宇入题,以“兴”字结穴。“云烟”是俯瞰负郭之景,“霜林”是平视远处之景;“野菊”写楼下景物,“解带西风”写楼上风光。“斜日青松”是“倚栏”所见;踏雪看山是登临所想。前六句写所见所感,是实写;后两句设想来朝风物,是虚写。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实有虚,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陆游与欧阳修一样,有似火肝肠,如山意志。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7-138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8-8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