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元无术肖鹄,夔也无心怜蚿。风砌对花软饱,雨窗支枕熟眠。
凫元无术肖鹄,夔也无心怜蚿。风砌对花软饱,雨窗支枕熟眠。

liùyánsān--yuánzōngdào

yuánshùxiàokuíxīnliánxiánfēngduìhuāruǎnbǎochuāngzhīzhěnshúmián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野馆¹萧条晚,凭轩(xuān)²对竹扉(fēi)³
译文:野外的客舍傍晚时分格外萧条冷寂,倚着堂前栏杆透过竹门向远处观望。
注释:¹野馆:即山馆,指余靖在曲江的乡居。²凭轩:轩,堂前的栏杆。凭轩,依凭着栏杆。³竹扉:扉,门扇。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译文:树木萧瑟蕴藏着深秋的景色,家禽在夕阳西下时纷纷归来。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远岫(xiù)¹穿云翠,畬(shē)²得雨肥。
译文:远处的山峰从云中穿出更显葱翠,烧过草木的田野雨后更加肥沃。
注释:¹远岫:岫,峰峦。远岫,远处的山峦。²畬田:畲,火耕。畬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渊明¹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译文:陶渊明隐居在田园时是谁送来美酒?我却只有那绕墙的残菊陪伴左右。
注释:¹渊明:即陶潜(365—427年),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

  作者乡居曲江的末期时,经过几年的冷静思索,余靖对田园生活渐能适应,心情也已大大平和下来。该诗描写秋日傍晚的山村景色,塑造出一个悠闲自得的作者形象,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着孤独惆怅之情。

  一开头,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这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六两句,“穿云翠”是美丽而生动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中间这两联,颔联以哀景写哀情,是衬托的写法;而颈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山馆山园老而不衰的秋景,平淡而精工,深得陶潜、谢朓及王维、孟浩然诗派的旨趣。诗人以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一切深沉的思考,都蕴藏于无言的远眺之中。

  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可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却没有人来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着他。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尾联抒写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未栉(zhì)¹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译文:还未梳头就倚着栏杆眺望锦城,千家万户都笼罩在薄雾中,江水在月光中波光粼粼。
注释:¹栉:梳头。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译文:迎春阁充满了花香,树枝开满了花朵,早晨所有的树梢头都有黄莺在歌唱。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jiē)
译文:丧子之痛难以释怀,但是爱妻现在重病在床怎忍再让她承受打击,就让我一人承受这痛苦吧。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雨深秋寂莫,愁引¹病增加。
译文:深秋时节阴雨绵绵,分外冷清孤寂。这样愁苦的心情,怎能减轻我的病痛呢?
注释:¹引:《五代诗话》引诗作“剧”。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咽绝风前思,昏朦(méng)¹眼上花。
译文:伫立风中,更加哽咽悲哀,眼前一片昏暗迷茫,甚至连深秋的残花也模糊不清。
注释:¹昏朦:指眼光昏花,朦胧。或作“昏濛”。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空王¹应念²我,穷子³正迷家
译文:我的灵魂饱受苦痛煎熬,我佛慈悲,请为我指引宁静的归处吧!
注释:¹空王:佛教语,佛教信徒对佛祖的尊称,因佛说世界是一切皆空。²念:怜。³穷子:佛教语,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此指走投无路的人。⁴迷家:相传汉初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得仙,归来而无相识者,化鹤停于城头华表柱上,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吟日:“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见《艺文类聚》卷七八引《搜神记》。此事常用以表示物是人非之感。后佛教徒又用以表示迷失路径而祈请佛的指引。

  这首诗是李煜为悼念幼子仲宣早夭而作。诗歌开头点明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特地渲染了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最后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全诗情感真挚,凄恻感人。

  时值深秋,二十八岁的李煜几乎完全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难以自拔同时丧妻之优也令他痛苦难耐。诗歌开头就点明“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雨深秋寂寞”是诗人特地渲染的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为“愁引病增加”做铺垫。为悼念早夭之子,哀吟至此,不禁让人为之泣下。茫茫的愁苦之海,李煜已经被淹没了,绝望之中,他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可惜的是宗教最终也没能挽救虔诚的李煜,他一生遭受所有苦痛时,包括最后殒命汴梁,“空王”都不在场。

  本来在夫妻之间,痛失爱儿固然哀苦,如果可以相互地诉说,相互地抚慰,就能多少有所释放与缓解。然而妻子正在重病之中,李煜非但不可诉说,还得处处克制;这一重又一重的悲苦积郁在心,既是“永念难消释”的不能忘怀,又唯有“孤怀痛自嗟”而已,叫人如何承受?首联情感内涵十分沉重,后三联则顺此而下,一路述说。因为是“孤怀”,所以秋雨之中,分外寂寞;悲来无际,徒增病痛。因为是“孤怀”,风中的思念只能独自下咽,眼前的恍愧不过是泪水的幻想。这无人可以分担的哀伤,这无处可以诉说的悲痛,摧折肺腑,迷茫神智,绝望的诗人只能向虚妄中的佛陀去祈求救助:“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马令《南唐书》卷三载录此诗时写道:“时昭惠病剧,后主恐重伤其意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当李煜独坐垂泪,轻吟此诗以抒写悲伤之时,周边的侍从无不为他的悲哀所感染而落下泪来。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00-102

dàoshī

 dài 

yǒngniànnánxiāoshì huái怀tòngjiē 
shēnqiū chóuyǐnbìngzēngjiā 
juéfēngqián hūnméngyǎnshànghuā 
kōngwángyīngniàn qióngzhèngjiā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不知大厦(shà)¹许栖(qī)无,频已衔(xián)泥到座隅(yú)²
译文:不知道高大的房屋里是否有地方让燕子栖息, 它已经很多次衔着泥土到座位的旁边。
注释:¹大厦:高大的房子。²座隅:坐位的旁边。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译文:佳人也偶尔会与燕子说悄悄话,好几次说着说着都耽误了绣花。

yàn

qíntāo tángdài 

zhīshà pínxiándàozuò 
cèngjiārénbìngtóu huípāoquèxiùgōng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jiàn)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²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ān)³离恨燕,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燕 一作:离别燕)
译文: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注释:¹槛: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²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³不谙: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⁴离恨:一作“离别”。⁵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兼 一作:无)
昨夜西风凋¹碧树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³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兼 一作:无)
译文: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注释:¹凋:衰落。²碧树:绿树。³彩笺:彩色的信笺。⁴兼:一作“无”。⁵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只写客观物象,不着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示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上片后两句是说,明月不明白离别的痛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上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但上片深婉中见含蓄,下片于广远中有蕴涵。王国维借用词中“昨夜”三句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与词作原意了不相涉,却和这三句意象特别虚涵,便于借题发挥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13-414

diéliànhuā ·jiànchóuyānlán

yànshū sòngdài 

jiànchóuyānlán luóqīnghán yànshuāngfēi míngyuèānhèn xiéguāngdàoxiǎochuān穿zhū  (shuāngfēizuò shuānglái hènzuò bié )
zuó西fēngdiāoshù shànggāolóu wàngjìntiān cǎijiānjiānchǐ shānchángshuǐkuòzhīchù  (jiānzuò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