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椀坐团圞。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椀坐团圞。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近腊月¹下,景气²和畅,故山殊可过³。足下方温经,猥(wěi)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qì)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¹⁰而去。
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注释:¹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²景气:景色,气候。³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⁴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⁵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⁶猥:鄙贱。自谦之词。⁷烦:打扰。⁸辄便:就。⁹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¹⁰饭讫: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北涉玄灞(bà)¹,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²,辋(wǎng)³沦涟(lián),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zè),临清流也。
译文: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注释:¹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²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³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⁴村墟:村庄。⁵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⁶疏:稀疏的。⁷静默:指已入睡。⁸曩:从前。⁹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当待¹春中,草木蔓(màn)²,春山可望,轻鲦(tiáo)³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zhāo)(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¹⁰相邀。然是中¹¹有深趣矣!无忽¹²。因驮黄檗(bò)人往¹³,不一¹⁴,山中人¹⁵王维白。
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¹当待:等到。²蔓发:蔓延生长。³轻鯈: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⁴矫翼:张开翅膀。矫,举。⁵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⁶麦陇:麦田里。⁷朝雊: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⁸倘:假使,如果。⁹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¹⁰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¹¹是中:这中间。¹²无忽:不可疏忽错过。¹³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¹⁴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¹⁵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56

shānzhōngpéixiùcáishū

wángwéi tángdài 

    jìnyuèxià jǐngchàng shānshūguò xiàfāngwēnjīng wěigǎnxiāngfán zhébiàn便wǎngshānzhōng gǎnpèi shānsēngfànér 

    běishèxuán qīngyuèyìngguō dēnghuágāng wǎngshuǐlúnlián yuèshàngxià hánshānyuǎnhuǒ míngmièlínwài shēnxiànghánquǎn fèishēngbào cūnchōng shūzhōngxiāngjiàn shízuò tóngjìng duōnǎng xiéshǒushī jìng línqīngliú 

    dāngdàichūnzhōng cǎomàn chūnshānwàng qīngtiáochūshuǐ báiōujiǎo shī湿qīnggāo màilǒngzhāogòu zhīyuǎn tǎngnéngcóngyóu fēitiānqīngmiàozhě néngzhīxiāngyāo ránshìzhōngyǒushēn  yīntuóhuángrénwǎng  shānzhōngrénwángwéibái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pǐ)¹轻模样²,冷处偏佳。别有根芽³,不是人间富贵花
译文: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词名由乐府相和歌辞《采桑曲》(陌上桑)变来,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韵,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吕宫。¹癖爱:癖好,特别喜爱。²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³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⁴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娘¹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jiā)²,万里西风瀚(hàn)³沙。
译文: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¹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²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³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责难作出答复:自己所爱者不只是雪花的轻倩飘洒,而且更是她那种冰雪精神。再跃进一层,雪花似花非花,她以无根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灵莹洁,若有若无,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这,既是词人的审美选择,又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下片以谢娘关合雪花。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有文才,后代常以谢娘借指才女。又一说,谢娘常用来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纳兰词中多次出现“谢桥”、“谢家庭院”,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描述。蜘丝马迹,似以第二解为宜。词从咏雪转到谢娘,其连接点应是雪花的轻盈妩媚、莹洁玲珑,它令词人联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纯洁、朦胧的轻怜密爱。以下一转,又从雪花的飘洒联想到自己的天涯飘泊。然后宕开,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

  在这里,爱情的憾恨与人生的憾恨合成为一体。爱情得到升华,它决不仅仅意味着某人某事的男欢女爱,它还是一种生命追求的审美化。故而“既轻盈倩丽,又沉郁苍凉”。

  这首咏雪词,写得颖异别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逸了历来咏雪诗词曾经有过的意象格局,神韵天纵。词中对于塞外的茫茫飞雪,别具视角眼界,其中隐含着词人自己的意态情怀: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隐若现,一种浓郁的凄楚苍凉,回荡其间。此词景象阔大,气韵沉厚,情境深邃,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又一卓异之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清词鉴赏辞典(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612页
2、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85页
3、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7页

cǎisāngzi··sāishàngyǒngxuěhuā--lánxìng

fēiguānàiqīngyànglěngchùpiānjiābiéyǒugēnshìrénjiānguìhuā

xièniángbiéhòushuínéngpiāotiānhányuèbēijiāwàn西fēnghànhǎishā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玉真之仙人¹,时往太华²峰。
译文:玉真公主真是真人啊,时时来往于华山太华峰修道。
注释:¹玉真仙人:玉真公主。²太华:华山。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清晨鸣天鼓¹,飙(biāo)(xū)²腾双龙。
译文:一清早就起来叩齿鸣天鼓,练气时双龙迅速腾起。
注释:¹鸣天鼓:道家的一种法术。²飚欻:迅疾貌。腾龙,犹驾龙,乘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弄电¹不辍(chuò)手,行云本无踪。
译文:不断将全身元气聚集,如电如虹,行踪如白云来去飘忽。
注释:¹弄电:《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东方朔为太山仙官,太仙使至方丈,助三天司命,朔但务山水游戏,擅弄雷电,激波扬风,风雨失时。”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几时入少室¹,王母²应相逢。
译文:何时去少室山?在那里一定可以与王母娘娘相逢。
注释:¹少室: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主峰玉寨山为篙山最高峰。²王母:即西王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gāo)¹薄暮²望,徙(xǐ)(yǐ)³欲何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注释:¹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²薄暮:傍晚。薄,接近。³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⁴依:归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皆秋色¹,山山唯落晖²
译文: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注释:¹秋色:一作“春色”。²落晖:落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犊(dú)¹返,猎马带禽²归。
译文: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注释:¹犊:小牛,这里指牛群。²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¹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注释:¹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四韵。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的五言四韵,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

wàng

wáng tángdài 

dōnggāowàng  
shùshùjiēqiū shānshānwéiluòhuī 
rénfǎn lièdàiqínguī 
xiāngxiāngshí chánghuái怀cǎiwēi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夫子:指崔全。自炫:自我夸耀以求仕进。阮氏酒:西晋阮籍避祸全身,远离司马氏政权,以嗜酒为由,求为步兵校尉,终日酩酊,遗落世情。此处指崔全不以干君、谄媚官宦为务,故而被放。老莱衣:指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见《初学记》卷十七《孝悌篇》。此处暗合诗题“觐省”意。此四句写崔全因其洁身自好,不务谄媚,不矜夸以干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声不外达。虽微官暂寄,然遗落世情,终被再放归省。诗人表达对崔全人格的赞赏,也对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陕西一带,渭水流经长安。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楚千旬:用《韩非子》卷四《和氏》典。将:持。此处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片玉将归:喻崔全为怀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乡。此四句写长安春草新发季,东都洛阳也值繁花烂漫时。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结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价难以被人赏识。

  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独识英才为好友叹息。出笔即开门见山,诗人义愤填膺、仗义伸屈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句以写景点示季节,用语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现岑参后期追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瑶《河岳英灵集》)的诗歌艺术风格之端倪。诗中典故的运用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

参考资料:
1、 岑参集: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

sòngcuīquánbèifàngguījìnxǐng

cénshēn tángdài 

yǎn shìrénzhīzhě 
láiqīngruǎnshìjiǔ zhuólǎolái 
wèiběicǎoxīnchū guāndōnghuāfēi 
chǔwángyóuhuò piànqiějiā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